中国动画发展史的概述 :历经起伏,重新做自己

作者&投稿:安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上世纪90年代初的《舒克和贝塔》。
熟悉中国动画历程的人,至今还会对《大闹天宫》赞不绝口——这部在1961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以下简称“上美影”)出品的影片,以独特的风格在1978年伦敦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奖。也因此,中国动画在国际动画的市场上,开始有了“一席之地”。
2022年,正值中国动画诞生百年。100年里,国产动画在摸索中前行,独特的民族讲述语言也在这过程中得以形成。在国际动画的市场上,《大闹天宫》不再是优秀国产动画的单一样本,在日本大受赞叹的《罗小黑战记》、在美国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等影片标志着中国动画正在赢得海外市场越来越多的关注。
从万氏兄弟启幕
提及中国动画,不得不提的就是万氏兄弟。1922年,上海闸北路三丰里,自幼爱好美术的万氏四兄弟——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万涤寰在一间7平方米的小屋里,接受商务印书馆的邀请,创作了《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动画广告片——尽管这是一部商业宣传片,但它却是我国第一部动画广告片,也填补了我国动画产业长久以来的空白。
4年后,万氏兄弟在受邀加入长城动画公司后制作的《大闹画室》问世,这部真人和动画相结合的动画片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部真正意义的动画片。
20世纪30年代,万氏兄弟受新兴电影运动的影响,创作题材更加广阔,皮影戏、走马灯等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也被他们融入到动画创作里。
这期间,1935年,万氏兄弟导演并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1939年,万超尘编剧并导演了中国第一部木偶动画片《上前线》。而最为后人乐道的是1941年,万氏兄弟导演了《铁扇公主》,这部历时16个月完成的、长达80分钟的作品是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部动画长片,影片上映一个半月后因强烈的社会反响一度远赴海外,在日本及部分东南亚国家的影院里放映。
△ 上美影第一部水墨动画《小蝌蚪找妈妈》。
《铁扇公主》的爆红给万氏兄弟带来了信心,“中国动画电影要走出自己的路,题材的本土化是首要因素”——万籁鸣在回忆录里写道:“在动画片内容上,我和弟弟们都感到要与美国巨子华德·狄斯耐分道扬镳,非走自己的路不可。”在之后的创作力,他们把中国的古典名著、民间故事纳入题材库,初步形成了具有民族特色的动画电影风格。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动画电影迎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黄金期。1957年,万氏兄弟、漫画家特伟、靳夕、王树忱等动画人才共同组建了标志着中国动画建立起自有摇篮和基地的上美影。
这期间,运用了水墨艺术的《小蝌蚪找妈妈》、“探出民族风格之路”的《骄傲的将军》、加入了木偶元素的《神笔》等动画作品相继在上美影推出,成为了这一时期优秀美术片的代表作。
1961年,万籁鸣导演、上美影出品的中国第一部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更是获得了空前成功。这部影片在1978年的伦敦国际电影节上获得最佳影片,在国际动画界赢得广泛好评。
在多位动画领域的研究者看来,如果说《铁扇公主》还存有迪士尼动画的痕迹,那么《大闹天宫》则是民族化探索的一次全面丰收,直至今,它都还是国产动画史上堪称经典的作品。
必经的摸索阶段
改革开放后,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化指导方针下,我国第一部彩色宽荧幕动画长片《哪吒闹海》面世。长片动画《天书奇谭》《金猴降妖》等、系列动画《阿凡提》《邋遢大王历险记》《黑猫警长》《葫芦兄弟》等作品成为了一代人的童年回忆。
作为动画领域的研究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新媒体艺术与设计学院动画系主任於水把上美影称作“动画史上的丰碑”。采访中,他告诉《中国报道》记者,上美影开创了“中国动画学派”,制作者将水墨、剪纸、木偶等融入动画,形成了极具中国特色的动画制作形式。
但随着外国动画加工企业进入中国沿海城市,中国动画行业出现了明显的下滑的态势。於水告诉记者,彼时上美影面临着严重的人员流失问题,大量的动画人才转去从事动画代工,国产动画一度陷入低谷。
△ 在国际上引起关注的《大闹天宫》。
媒体援引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的一项调查显示,1991年北京播映的动画片中66.7%为引进动画片,其中50%来自迪士尼。2002年到2003年,最受青少年喜爱的动画片的制作方第一名是日本,第二名是美国。
动画领域实现产业化的日本和美国将规模下制作的国外动画引入中国市场,《变形金刚》《灌篮高手》等影片大受国内观众追捧。而与此同时,20世纪90年代至新世纪的国产动画遇到创作瓶颈,所呈现的作品不再是“全龄化”受众,这一时期推出的《海尔兄弟》《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宝莲灯》《喜羊羊与灰太狼》《熊出没》等作品多面向低龄观众,国产动画的市场也遍布着好莱坞动画电影的踪迹。
尽管上美影《宝莲灯》的出现标志着国产动画正式迈入市场经济,《喜羊羊与灰太狼》影片的推出,也让国产动画的票房才有了首次的盈利,但学界始终难以将两者归结为“国产动画真正的成功”。於水向《中国报道》记者坦言,受国外动画片占据主体市场的影响,国内的动画制作也开始在模仿中逐步西化,《宝莲灯》就带有迪士尼动画制作的痕迹。他补充道,《喜羊羊与灰太狼》首次实现了动画电影的票房盈利,但由于面向的是儿童观众,“也不算是国产动画真正意义上的成功”。於水把这段模仿历程形容为国产动画发展的必经阶段。
回归东方美学
进入21世纪,诸多政策性利好开始涌向国产动画领域。国家广电总局先后于2002年、2004年印发了《影视动画业“十五”期间发展规划》《关于发展我国影视动画产业的若干意见的通知》等文件,2009年国务院颁行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也将动漫产业列入国家重点发展的文化产业中。
学界认为这些利好的政策正推动着国产动画从“全盘西化”的方向上有所纠偏。上美影现任厂长速达在公开撰文中就此指出,2008年以来,我国电视动画片产量逐年增长,到2011年,年产动画总时长达26.1万分钟,跃居世界第一。
速达称,一段时间里,由于过度追求数量,而没有在文化、审美、质量等方面同步提升,动画行业产生了一定的泡沫。国产动画如何二次崛起、再创辉煌,成为创作者和观众共同关心的话题。
在包括於水在内的多位学者都将2015年认为是国产动画二次出发的关键时间点、也是整个行业的分水岭。2015年,动画电影《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9.56亿票房收官。在放映了16天时,这部影片已超过好莱坞的《功夫熊猫2》,成为内地影史上票房最高的动画片。
这之后,《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雄狮少年》《姜子牙》《白蛇2:青蛇劫起》等优秀国产动画作品使得大众对国产动画的期待值再度拉满。在业内看来,动画技术的升级、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入,东方美学正通过国产动画的二次出发有了多方位的展示。
△ 国产动画经典影片之一——《黑猫警长》。
其中,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更是以50.13亿元的票房成为现象级影片,位列中国电影史总票房第二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也在采访中针对于此坦言,中国动画回归传统的趋势越来越强。他称,中国动画制作者可以继续发掘中国传统文化故事中的戏剧性,与当下流行文化相结合,重新改变这些故事。
身为动画导演、参与制作了上美影原创短片集《中国奇谭》的於水介绍,《中国奇谭》就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合集。在他看来,国产动画要形成自己的特色,首先要有属于中国人独有的传统文化作为内核,找到与中国观众相通的共鸣点。
“不是完全照搬中国古代的典籍、传说故事。”於水向记者表示,以中国传统文化作为精神内核的国产动画,得跟现代性的价值观和思维有所融合,这样才能既有中国文化的底色,还能引发大众的情感共振和广泛认同。
於水认为,“二次出发”的国产动画逐步重现上美影的辉煌,无论是在线下、网络端还是海外,作品都有不错的反响,从受众、传播的角度来看,这也代表着从上世纪动画人在追寻的“国产动画的春天”已经完全到来。
但於水提醒,从题材的多元化、动画制作的成熟度来看,国产动画仍在走向春天的途中。此前业内也有观点就此提及,国产动画还未达到真正成为全球性内容的目标。随着内容质量、动画技术等方面的提升,国产动画行业正在逐步走向成熟。在可预见的未来,拥有中国文化内核、表达形式更为丰富的国产动画将会在全球受到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