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星塌缩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质量界限是多少 恒星塌缩变成黑洞质量会不会上升

作者&投稿:养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恒星塌缩成白矮星的质量界限是**1.44倍太阳质量**(称为钱德拉塞卡极限)。如果恒星的质量大于这一界限,它将塌缩成中子星。而塌缩成黑洞的质量界限则没有明确的界定,一般认为在2-3倍太阳质量之间。需要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可能会有一定的浮动。

钱德拉塞卡极限。太阳的质量的1.44倍,高于这个质量就会塌缩成中子星或黑洞,低于这个值就会形成稳定的白矮星。
奥本海默极限。但具体数值现在科学家也不知道,还没算出来,高于奥本海默极限中子星就会坍缩成黑洞,低于这个值就可形成稳定的中子星。
黑洞质量无极限,最大值就是全宇宙的质量和。

一般来说
小于太阳8倍质量的恒星变为白矮星。
大于太阳质量8倍的恒星,会坍缩成中子星。
而至于黑洞,理论上是“每一立方千米内,物质的质量超过3倍太阳质量”则会变为黑洞。

楼上说的这个质量应该是爆炸后的剩余物质质量,也就是超新星爆发后剩余的内核部分还有1.44倍太阳质量则塌缩为中子星,若是算爆发之前的质量应该是3.2倍-8倍太阳质量的塌缩为中子星,8倍以上的塌缩为黑洞,低于3.2倍太阳质量的塌缩为白矮星。因为恒星晚期爆发时大部分物质都在爆炸中抛出去了。

恒星塌缩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的质量界限是多少~

中子星,白矮星以及黑洞都是恒星衰变之后的产物,均为致密天体。
白矮星:恒星在核能耗尽后,如它的质量小于1.44个太阳质量就将成为白矮星。
中子星:恒星在核能耗尽之后,如果它的质量在1.44~2太阳质量之间就会成为中子星。
黑洞:恒星在核能耗尽后,如质量超过2太阳质量,则平衡状态不再存在,星体将无限制地收缩,星体的半径愈来愈小,密度愈来愈大,终于达到临界点,这时它 的引力之大足以使一切核子,包括光子,都不能外逸,就象一个漆黑的无底洞,因而称为“黑洞”。

不会,密度无限大,体积无限小。不过质量是变小的。还是会有能量被抛出。

恒星死后变成了什么?
答:恒星死亡后最终会变成白矮星、中子星、黑洞等三者之一。想要死亡后变成白矮星,该恒星就必须是中小型恒星,在死亡过程中形成星壳和星核两部分,星壳向外抛射出去,星核向内坍缩,如果星核质量不大于太阳质量的1.44倍,就会形成白矮星。白矮星在高压下,原子被压碎,电子会脱离轨道变成自由电子。一般来说,...

关于恒星坍缩的质量界限
答:蓝巨星是大质量的主序星,一旦引发氦以上的热核聚变,将会演变成红超巨星。当然,也有少部分超巨星会呈现颜色(天津四、参宿七),不过其质量必须远远高于太阳(30倍以上),或者有其他因素导致了其表面温度的增加。我们知道太阳最终会变为白矮星,再大一些的变为中子星,甚至黑洞,那最终影响恒星演化末期...

黑矮星,中子星和黑洞的变化谁知道
答: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很可能也是由质量大于太阳质量20倍的恒星演化而来的。质量小一些的恒星主要演化成白矮星,质量比较大的恒星则有可能形成中子星。而根据科学家的计算,中子星的总质量不能大于三倍太阳的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值,那么将再没有什么力能与自身重力相抗衡了,从而引发另一次大坍...

【高悬赏】求关于黑洞、白矮星、中子星的资料。要易懂的、偶还没升到...
答: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可能也是由质量大于太阳质量好几倍以上的恒星演化而来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物质将不可阻挡地向着中心点...

典型的黑洞质量是多少呢?
答:7 M_sun (ex)是主序恒星的质量。如果一颗主序恒星质量不是太大(小于大约8个太阳质量),它最终会释放出足够的质量,形成质量低于钱德拉塞卡极限的白矮星,它将由恒星的前核心组成。对于质量更大的恒星,电子简并压力不会阻止铁核坍缩到非常大的密度,导致中子星,即黑洞的形成。

黑洞是怎样形成得?
答:像太阳坍缩后只能形成白矮星 大约1000万吨/立方米 但是中子星的密度为10的11次方千克/立方厘米,也就是每立方厘米的质量竟为一亿吨之巨 形成黑洞需要超大质量的恒星才能形成黑洞 黑洞其实也只是一个星体而已 只是它密度极大 质量极大 将时空压到断层 连光都无法逃逸 所以我们就无法看到黑洞的存在 希望此...

关于天文学的问题:恒星演化成为黑洞的极限质量?
答:。。 一般说来,在大质量天体演化末期,坍缩核心的质量超过太阳质量的3.2倍(托尔曼-奥本海默-沃尔科夫极限)时,由于没有能够对抗引力的斥力,核心坍塌将无限进行下去,从而形成黑洞。核心小于1.44个太阳质量(钱德拉塞卡极限)的,会变成白矮星,最终成为黑矮星;介于两者之间的,形成中子星。 大...

恒星怎样才会坍塌
答:会外壳膨胀,核心被引力压缩,成为红超巨星,接着发生超新星爆发,核心灾难性的大坍缩,外壳物质被抛向四面八方,核心最终形成致密星。(1)坍缩的核心质量大于1.44倍太阳的质量,小于3.2倍太阳的质量的恒星演化成中子星;(2)坍缩的核心质量超过3.2倍太阳的质量的恒星无限坍缩下去演化成黑洞。

黑洞是由一个小的新星组成的吗?
答:跟白矮星和中子星一样,黑洞可能也是由质量大于太阳质量20倍的恒星演化而来的。 当一颗恒星衰老时,它的热核反应已经耗尽了中心的燃料(氢),由中心产生的能量已经不多了。这样,它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承担起外壳巨大的重量。所以在外壳的重压之下,核心开始坍缩,直到最后形成体积小、密度大的星体...

黑洞是由什么演变来的啊??
答:当核心中所有的物质都变成中子时收缩过程立即停止,被压缩成一个密实的星体,同时也压缩了内部的空间和时间,1,大个太阳死的时候引力坍缩,最后抛出一部分后,剩下的无限压缩,1,质量超大的恒星在寿命终结时由于无法抵抗自身的引力,坍塌成白矮星,再由白矮星坍塌成中子星,最后坍塌成黑洞,0,小的黑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