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文人都是怎么自杀的? 历代文人自杀原因

作者&投稿:贰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20世纪也可能是中国文人自杀最多的一个世纪。1926年,有才华的作家王以仁跳船而死:1927年端午节前两天,大学者王国维投昆明湖;1929年,曾作为茅盾小说原型的青年作家顾仲起跳黄浦江;1933年,被鲁迅称为“中国的济慈”的诗人朱湘跳船;文学评论家陈笑雨投永定河;作家李广田溺池;鸳鸯蝴蝶派的周瘦鹃投井:北大诗人戈麦投水:重庆诗人胡佳文投海。古人云:“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看来,文人连自杀都爱投入水的怀抱。
  “文革”期间是文人自杀的一个高峰,有新月派诗人陈梦家,《红岩》的作者罗广斌,散文家杨朔,翻译家傅雷,史学家翦伯赞和吴晗,杂文家邓拓,诗人闻捷。剧作家田汉,小说家赵树理、孔厥、陈翔鹤、彭柏山,文艺理论家以群,美学家吕荧,文艺评论家邵荃麟、侯金镜、陶然,著名报人储安平(失踪)……至于老舍的自杀就更不用说了,这真是中国文人的一次重创。
  “文革”之后,中国文人的自杀也并未中断:诗人海子、陈泮(诗人江河之妻)、方向、顾城、徐迟,作家三毛,文学研究者胡河清,文艺批评家吴方,哲学家宋祖良等也相继选择了这条不归路。
  国内的文人如此,国外的文人也不遑多让,只是在数量上不及中国这么“壮观”罢了。国外20世纪前后自杀的文人,中国人较熟悉的有:杰克·伦敦、海明威、茨威格、芥川龙之介、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叶赛宇、马雅可夫斯基等人。

古代文人故事∶明代大才子徐渭为何多次自杀



老舍 王国维
都是跳水

三毛 丝袜

屈原是跳水的吧

哪些文人是自杀的?~

1893年,短篇小说之王莫泊桑用裁纸刀割开了喉咙
1905年,中国的近代作家陈天华于12月8日蹈海自杀
1914年,奥地利诗人乔治·特拉克尔曾因要开枪自杀被送进精神病院,而后服药过量自杀
1916年,美国作家杰克·伦敦病债交迫精神空虚,在自已的卧室注入过量的吗啡自杀,年仅40岁
1923年,日本著名作家有岛武郎在轻井泽管别庄与波多野秋子一同自缢
1925年,俄国诗人叶塞宁于因精神抑郁在一家旅馆自杀
1927年,诗人兼学者王国维投湖自杀
1927年,俄国诗人叶塞宁的情人、现代舞之母邓肯于叶塞宁死后,在汽车上用围巾勒死
1930年,前苏联诗人马雅可夫斯基4月14日开枪自杀,并留下《致大家》遗书
1932年,美国诗人哈特·克莱恩跳海自杀
1933年,朱湘于12月5日在南京采石矶投水自杀
1933年,美国女诗人莎拉·蒂斯代尔自溺在纽约寓所的浴缸里
1937年,拉丁美洲短篇小说家基罗加自杀
1937年,匈牙利诗人尤若夫·阿蒂拉在12月3日卧轨自杀,年仅32岁
1938年,意大利女诗人安东尼亚·波齐自杀
1941年,前苏联女诗人玛·茨维塔郁娃回国后不久,在偏远的小镇叶拉步加自杀身亡
1941年,前苏联女诗人勃洛克不堪忍受黑暗的世界自杀
1941年,饱受精神分裂折磨的英国女作家弗吉尼娅·伍尔夫在3月28日投入马斯河自杀
1942年,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在寓所与自已的妻子一起服毒自杀,时年61岁
1950年,意大利作家塞何立·帕维泽
1956年,前苏联作家法捷耶夫于5月13日自杀
1961年,美国作家海明威,由于多种病症和精神的困扰,在海边把双筒猎枪放进嘴里,扣动了扳机自杀
1963年,美国自由派女诗人西尔维亚·普拉斯,经过艰难的四次自杀,最后一次拧开煤气在厨房自杀
1965年,南非女诗人英格立德·乔科自杀
1965年,美国诗人伦德尔·嘉雷尔撞车自杀
1966年,中国的现代作家老舍投太明湖自杀
1966年,傅雷和他的夫人朱梅馥在上海寓所双双自缢
1966年,新月派诗人陈梦家不堪文革9月3日自杀
1967年,智利女诗人维沃莱塔·帕拉自杀
1968年,著名作家杨朔,文化大革命中不堪迫害,服安眠药自杀
1968年,诗人远千里于6月22日用刀片割颈动脉而死
1970年,日本作家三岛由纪夫在日本自卫队总监室剖腹自杀
1971年,著名诗人闻捷不堪与戴厚英的“跨阶级恋爱”用煤气自杀
1972年,日本小说家芥川龙之介由于生活与理想的极度矛盾,精神苦闷,服安眠药自杀,时年,35岁
1974年,美国自由派女,维亚·普拉斯的好友诗人安·塞克斯顿在她的汽车间里吸一氧化碳轻生
1972年,日本作家川端康成极力反对自杀,含煤气管自杀
1991年,台湾作家三毛在台北自己寓所的卫生间里,用丝袜上吊自杀
1972年,美国现代自由派诗人约翰·伯利曼在明尼苏大学自桥上跳下自杀
1987年,3月3日女诗人蝌蚪用一把精致而锋利的手术刀割断了大腿上的静脉自杀,年仅33岁
1989年,3月26日诗人海子在山海关卧轨自杀
1990年,诗人方向服毒自杀,死后葬于千岛湖畔
1991年,戈麦在圆明园附近投水自杀
1994年,顾城用斧头砍伤妻子谢烨(后不治而亡),继而在一棵树上吊颈而死
1996年,著名诗人、报告文学家徐迟从六楼病房阳台上跳楼自,时年82岁
2004年,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用手枪在美国加州洛斯盖多自杀于汽车内,年仅36岁
2004年,以21岁成为中国作协最年轻成员的作家殷谦在肯德基将毒药和着热巧克力饮料一起吞下,年仅27岁
2005年,文坛明日之星美国作家崔斯坦·伊格夫5月17日在家乡宾州的兰卡斯特自杀,年仅33岁
2006年,日本女作家鹭泽萌前在其独居的家中自杀身亡,年仅35岁

  关于文人自杀
  文 / 眉睫

  关于文人自杀本是个经久不衰的万古长新的话题。上世纪的文人自杀,举其大者有王国维、朱湘、老舍、海子、戈麦、三毛、顾城等。海子自杀是上世纪末最具震撼性的事件,此后文人的自杀似乎都白死了——是不是活腻了,找死啊!
  如果是个普通人自杀也就罢了,当然这里所谓普通人是指“非文人”(姑且胡诌一个名词,但没有任何歧视的意思),“非文人”因为没有自己的精神王国,或者说思想感情比较实在简单,不容易走极端,他们万不得已自杀了,那肯定也是因为穷途末路或者“活腻了,找死”。但文人则不同,是说文人分量很重吗?不是,文人的分量实在轻极了。文人大多生前平淡朴素,惟以文章为重,或者也心忧天下,但在“非文人”看来实在是傻子一个,有什么值得清高的!?文人就是如此平淡地生活,在世俗与理想中苦苦挣扎,只有在死的时候特别是“非正常死亡”,才或许会引起一点点议论。但今日,恐怕这点热闹的意义也没有了。于是文人在整个社会更加显得无足轻重。甚至,现在又有谁还会以文人自居呢?这是一个极不时髦而令人害臊的词语了。
  但我又在想,如果没有人自杀了,或者说一个自杀的时代结束了,没有人再怀念“文人自杀”的时代了。这是否说明我们这个时代存在点问题呢?如果大家没有这点反思的精神,我认为这是可怕的!至少说明这是文人精神的被忽视和丧失,这是大悲哀!历史事件,往往只有在积淀中才可以得出相对客观的结论,而这个结论又往往会对后来者的人生观产生极大的意义。为了追寻这点意义,我想谈谈文人自杀这个不时髦而遭到鄙弃的话题,同时简单反思知识分子的命运问题。
  有人说:“自杀永远只是自杀,即使我们为其找到再高尚的理由,他也仍然是死于自杀。”(张安乐:《文化的终极端点》)这句话是极其简单地将普通意义的自杀等同于文人自杀,我为这个结论的草率感到震惊!我无法容忍一个人,特别是还在读书的人简单地对待文人自杀,你可以忽视文人的贫穷,但你不能忽视文人的精神。海子自杀后,西川说:“你可以鄙视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这是对诗人崇高的精神给予的最好评价。海子的自杀,宣告了农村文明的破产,传统的一去不复返。如果不是海子自杀,谁又会深刻反省“麦子”这一典型而又独特的意象呢?如果不是海子自杀,谁又会深刻反思当代诗人和诗歌的艰难处境呢?海子自杀,无论是在社会变迁史还是诗歌发展史上均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可以说,海子死得其所!同样地,王国维自杀,怎能又轻易忽视它的意义呢?文人自杀,从来就不会是草率和偶然的,更不是庸俗的!
  我并不是在鼓励人们去自杀,看到别人自杀自己才跑去自杀,那才是天大的傻子!自杀对于文人来说,有时是崇高而悲壮的,但有时也是无奈的。这涉及到世俗方面而不是纯粹精神方面的因素。诗人朱湘是个好例。朱湘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因为学校长期拖欠工资,他的困顿,他的落魄,是尽人皆知的;更可怕的是贫病交加已使得他感到“做诗做得没有意思了”,诗神的离去对于一个诗人是毁灭!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必要的物质生活对于一个诗人是多么的重要,没有一个人的生命可以完全依靠精神来维持。
  文人的自杀,原因往往是多方面,但大多是精神原因和世俗原因的结合。我们追求文学艺术,本身就是一次冒险的行为。我们苟活着,只能无限度接近艺术的本质,而只要少数英雄用自己的生命去体验艺术。这固然不值得提倡,但我坚信就有那么一些天才作家艺术家生来是要用生命体验艺术的,也就是所谓“殉”。这种“殉”会发生在谁的身上,没有人可以知道,但我相信总会有的,没有是极不正常的,那表明我们这个时代没有出现和产生真正的天才!至于文人因为世俗原因自杀,那是文人没有善待自己,而又遭到世俗社会的抛弃和打击。这本身也许有文人自身的过错,但社会的过错却是主要的。还有一类自杀也许很特殊,如诗人顾城的自杀。顾城杀死妻子谢烨是对世俗做出最后的无奈的反抗,这是错误而又是必然的唯一的终结!顾城没有对抗社会,但他不允许任何世俗人和念头毁灭他的“童话王国”。结果他选择了与自己的“童话王国”共存亡的绝路,一种玉石俱焚的思想使得他杀害了谢烨。可以说他也完成了生命与艺术的统一,虽然手段来得没有海子干净,他给他的艺术境界染上最后的唯一的污点。
  “文化的终极端点”,固然不是自杀来完成的,但文人自杀往往会成为文明进步和发展的一个标志性的点,至少可以给其他人以强有力的反思力量,他们对于苟活者的追求是必要的补充和说明。他们是一面镜子,让我们更清楚地看到我们的自身缺陷、生存环境、艺术深度或者其他方面。
  文人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是独特而重要的,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文化人、知识分子。有人说:“知识分子是社会前进的了望塔。”几千年来,文人一直担负着传播知识和文化、解放思想和人性的使命,曾形成士大夫阶层,构成统治阶级中地位不高但极其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废除科举制度以后,文人的地位开始下降(今年有人写“废除科举百年祭”),这个阶层开始分化、解散。近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饱受坎坷,最终的归宿是并入工人阶级。这个时候,传统知识分子的精神和价值取向、政治立场充分地分化了,很难找到一个纯粹的具有传统意义的文人了。这个时候,“文人”失去原有的政治地位和物质基础,开始为稻粮谋,为生计奔波找工作,其实这个阶层已经开始解体乃至消亡。文人自身的缺陷如顽固、自以为是、“行动侏儒”等往往成为他人不可理解的笑料和谈资。
  我希望以文人自居的人,今后应当适当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切不可忽视物质对生活乃至对艺术的作用,走出对金钱的狭隘的偏见;同时又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感到崇高,积极地把自己的艺术创作、学术成果贡献给社会,并尽可能融入社会、适应社会。有建设繁荣文化事业的雄心,相信自己对社会有所贡献,这样不至于会走到自杀的边缘。
  我希望文人特别是诗人,以后应当尽力避免自杀,除非这种自杀是必然的,是纯粹艺术追求使然或者社会使然,其他任何都不应当成为自杀的理由,否则那将是缺乏生的勇气的表现,甚至是颓废、堕落的表现。诗人如何从精神王国中解救自己,应当是今后诗人殛待解决的问题;而与此同时,重新认识诗歌并与“伪诗歌”“伪诗人”做斗争又将成为一次历史性的革命运动。“死”不应当成为一种挥之不去的阴影笼罩整个诗坛,而对“生”的渴望和对“生”的赞美应该成为诗歌的主流。
  我们要面对现实,乐观地生活着,但我们决不能忘记那些非正常死亡的文人,因为他们给予我们的借鉴和提醒意义太具有震撼性影响!

明代第一文人的疯狂生活
答:尽管他试图自杀,徐渭他的精神疾病似乎没有减轻。次年导致杀妻悲剧。可惜婚姻导致了杀妻的悲剧。徐渭进士后,娶了同郡潘之女,成了潘家的女婿。这段婚姻,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都是比较幸福的。岳父,浙江富商,慧眼识才。他主动提起自己已经结婚的女儿,把许巍当成好丈夫。还有人说徐渭无名无利,屡败屡战。什么有这样一...

沉湖自杀的文人有哪些
答:为著名的清华四大教授(另外三人是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1927年北伐将至北京,王国维先生投颐和园昆明湖自尽。原因多说,一为旧文化即将毁灭不可拯救,王先生是一身而殉旧文化作品主要有《观堂集林》《人间词话》等。建国后大文学家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满族,老北京人(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

被誉为“第一支笔”的陈布雷,为何最终会选择自杀结束生命?
答:在民国时期,也有一位如同陈琳一般文笔犀利的人。巧合的是,这个人也同样姓陈,此人便是陈布雷,蒋介石的御用笔杆子,在国民党中,陈布雷拥有的不仅是声望,还有极高的地位,他深受蒋介石的器重,但就是这么一个前途光明的文人,最后却是以自杀了结此生,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陈布雷乃江浙人士,自古以来...

海明威为什么自杀
答: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实在令人费解.如前文所述, 在海明威辞世之前的长达14 年间, 美国作家哈奇诺一直是他的密友, 对他的冒险、言谈、梦想以及梦想的幻灭都有较多的了解.虽然哈奇诺没有直截了当地说明海明威为什么自杀, 但从海明威的生活经历, 尤其是晚年的生活, 人们仍然可以洞察出一些他消极...

文学艺术界自杀的有?
答:中国文学艺术界第一个自杀的是屈原。“五四”以后,西方哲学文艺思潮进入中国,文人的心理开始有所变化。当年王以仁自杀是因为失恋;朱湘自杀是因为经济困窘;王国维自杀,则有受西方的尼采、叔本华哲学影响,维护人的尊严的思想以及“壮美”的美学观的多种原因在。“文革”时期,著名文学家邓拓,前《人民...

为何海子、三毛、老舍、王国维和顾城都选择了自杀?
答:从事艺术创造的人都有一个感性的灵魂,与我们常人而言,一些生活的小的坎坷儿,在我们的生命里很容易就被淡忘了,而敏感的作家们却无法对这些事情感到释怀,由此就有可能会走上一些极端的道路。温暖的诗歌背后是他不堪忍受生活现状的激烈选择我们都应该听过海子这一句诗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我有...

有哪些令人深为感触的文人之死呢?
答:屈原投江自尽,悲壮感慨,豪情壮志,胸怀天下,以死明志

大家对文人的死有什么看法
答:文字越是丰富的人其实是最不会表达自己内心的,他们往往把自己心里的的愿望或是寄托写在纸上而不说出来,这样很容易就会长生心里疾病.因为不能很好的发泄出来所以他们往往选择过激的死法,比如海子卧轨而死还有其他名人的不同方式的自杀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

茨威格的简介以及他为什么要自杀?
答:茨威格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日后周游世界,结交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创作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以传记和小说成就最为著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从事反战工作,1934年遭纳粹驱逐,流亡英国和巴西。1942年在巴西自杀。2、自杀原因及背景:1933年希特勒...

自杀的诗人
答: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带兵南下,攻破了楚国国都,屈原的政治思想破灭,对前途感到绝望,虽有心报国,却无力回天,只得以死明志,就在同年五月五日端午节这天投汨罗江自杀。 屈原是一位具有远旧卓越的政治家,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第一位大诗人,是三峡里的“第一流才子”。他忧国忧民,最后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屈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