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料染色有几种染料,染法有几种 精炼 漂....... 几种染色剂的使用原理、使用方法归纳

作者&投稿:西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按照染料种类分,活性,分散,士林。
按照染缸种类 分浸染,轧染等等
染棉涤:用分散染料 涤棉棉的:先用分散染料染涤 再用活性(深色 比较亮的颜色)或士林(浅色 暗色)
染棉全棉用活性(深色 比较亮的颜色)或士林涤棉就分散活性都用,先染涤纶再燃棉
锦纶用酸性染料
锦棉用酸性+活性分别染

按照染料种类分,活性,分散,偶氮等。
按照流程分,煮练,漂泊,上染,定型
按照染缸种类分,缸染,卷染等等
全涤用分散染料
全棉用活性
涤棉就分散活性都用,先染涤纶再燃棉
锦纶用酸性染料
锦棉用酸性+活性分别染

布料染色的种类分哪几种?~

有八种。
一、直接染料染色
直接染料因分子结构中含有水溶性基团,故一般能溶解于水。也有少数染料需要加一些纯碱帮助溶解,他可以不依赖其他助剂而直接上染棉、麻、丝、毛,牛仔,丝绸和黏胶等纤维,所以叫直接染料。
二、活性染料染色
活性染料是水溶性染料,分子中含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活性基团(又叫反应性基团),在一定条件下,能与纤维素中的羟基、蛋白质纤维及锦纶中的氨基、酰胺基发生化学结合,所以活性染料又称反应性染料。适用于棉质面料。
三、还原染料染色
还原染料不溶于水,染色时要在碱性还原液中还原溶解成为隐色体钠盐才能上染纤维,再经氧化后,使其重新转变为原来的色淀而固着在纤维上。
四、可溶性还原染料染色
可溶性还原染料又称印地科素染料,多数由还原染料衍生而来。可溶性还原染料可溶于水,对纤维素纤维有一定的亲和力,染料的扩散性及匀染性较好,耐摩擦色牢度高,耐日晒、耐水洗及耐汗渍色牢度较好。
五、硫化染料染色
硫化染料中含有硫,它不能直接溶解在水中,但能溶解在硫化碱中,所以称为硫化染料。硫化染料制造简单,价格低廉,染色工艺简单,拼色方便,染色牢度较好,但色谱不全,主要以蓝色及黑色为主,色泽不鲜艳,对纤维有脆损作用。

扩展资料可染色面料
1、棉纤维:天然棉纤维及改性棉纤维(如防水、防静电、防火、免烫、免洗、易去污、防油、防尘、防紫外线等改性棉纤维)、精梳棉、精纺棉、亮光棉、天然彩棉、木棉;
2、麻纤维:苎麻、篦麻、剑麻、棕麻、椰绒麻;
3、毛纤维:粗纺毛、粗纺呢、针毛、绒毛、羊绒、羽绒、兔绒、驼绒、牦绒、马海毛、山羊绒:
4、丝纤维:桑蚕丝、柞蚕丝、篦麻蚕丝、真丝、重磅真丝、提花真丝、丝绸、锦缎、提花锦缎;
5、人造纤维:人造棉、人造丝、人造毛、大豆纤维、牛奶纤维、竹纤维、富强纤维、再生素纤维、耐纶纤维;
6、化学纤维:尼龙、氨纶、锦纶;
7、混纺纤维:涤棉、涤安、毛涤、毛晴、晴锦、锦丝、锦氨、锦维等47种混纺面料。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衣服染色

1。甲基绿和吡罗红:实验原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试剂及配制方法(1)试剂 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乙酸钠,乙酸,蒸馏水,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如果化学试剂商店没有吡罗红甲基绿混装粉,可以分别购买甲基绿和吡罗红G,然后按A液的第二种方法配制(见下文)。(2)染色剂的配制①染色剂A液的两种配制方法第一种方法:取吡罗红甲基绿粉1 g,加入到100 mL蒸馏水中溶解,然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第二种方法:取甲基绿2 g溶于98 mL蒸馏水中,取吡罗红G 5 g溶于95 mL蒸馏水中。取6 mL甲基绿溶液和2 mL吡罗红溶液加入到16 mL蒸馏水中,即为A液,放入棕色瓶中备用。(注意:用于核酸染色的是吡罗红G,请不要错买吡罗红B。)②染色剂B液的配制方法 B液是一种缓冲液,由乙酸钠和乙酸混合而成。先取乙酸钠16.4 g,用蒸馏水溶解至1 000 mL备用;再取乙酸12 mL,用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备用。取配好的乙酸钠溶液30 mL和稀释的乙酸20 mL,加蒸馏水50 mL,配成pH为4.8的B液(缓冲液)。③染色剂的配制染色剂是由A液、B液混合配制而成的。取A液20 mL和B液80 mL混合,就是实验中所用的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应该注意的是该试剂应现用现配。2。龙胆紫和醋酸洋红:染色质(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作为染色剂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颜色;二是要与被染组织间有亲和力。染料的颜色和它与组织间的亲和力是由染料本身的分子结构决定的,产生颜色的发色基团和与组织间产生亲和力的助色基团共同决定了染色剂的染色性质。作为染料物质,除了有发色基团外,还需要有一种使化合物发生电离作用的助色基团。染色剂的酸、碱性界定并非由染料溶液的pH值决定,而是根据染料物质中助色基团电离后所带的电荷来决定。一般来说,助色基团带正电荷的染色剂为碱性染色剂,反之则为酸性染色剂。醋酸洋红常被用作核、染色体的固定和染色剂。在煮沸的45%醋酸中加洋红使之饱和,再加入微量的铁离子,便使醋酸洋红材料在为醋酸固定的同时,洋红将核或染色体染成红色。用龙胆紫可将染色体染成蓝紫色。3。伊红美蓝:伊红和美蓝是两种苯胺类染料,可以抑制革兰氏阳性菌的生长。同时,这些染料可以区分那些发酵乳糖的微生物。大肠菌群因其强烈发酵乳糖而产生大量的混合酸,使菌体表面带上正电荷,可染上伊红染料,伊红与美蓝结合,菌体被着上深紫色,在含有两种染料呈紫色的培养基上,形成带核心、具金属光泽的菌落。因此可以用伊红和美蓝鉴别革兰氏阴性菌(大肠杆菌)的存在。4。二苯胺:二苯胺是一种非极性芳香族有机分子,有毒,熔点比水低,微溶解于水,易溶解于酒精、冰乙酸等有机溶剂。化学性质活泼,遇光易变色。因此要放置于暗处保存。二苯胺试剂鉴定DNA的原理:DNA分子中的脱氧核糖在酸性环境下生成ω-羟基-γ-酮基戊醛,再与二苯胺试剂结合显蓝色,颜色的深浅与溶液中的DNA含量成正比。二苯胺试剂的配制:A液:1.5克二苯胺溶解于100ml冰乙酸中,在加入1.5ml浓硫酸(此处浓硫酸的作用可能是作为强氧化剂来维持试剂的稳定),配制好的A液保存在棕色瓶中。B液:体积分数为0.2%的乙醛。由于乙醛是一种还原性试剂,所以实验前不能将A液和B液混合在一起。同时因为二苯胺试剂性质不稳定,极易变色,因此建议现配现用。5。双缩脲:鉴定生物组织中是否含有蛋白质时,常用双缩脲法,使用的是双缩脲试剂,发生的是双缩脲反应。双缩脲反应实质是在碱性环境下的铜离子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的紫色反应。而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与双缩脲(H2NOC-NH-CONH2)结构相似的肽键,所以蛋白质都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颜色反应,可以用双缩脲试剂鉴定蛋白质的存在。6。斐林试剂:由氢氧化钠的质量分数为0.1 g/mL的溶液和硫酸铜的质量分数为0.05 g/mL的溶液,还有酒石酸钾钠配制而成的。它与可溶性的还原性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在加热的条件下,能够生成砖红色的氧化亚铜沉淀。因此,斐林试剂常用于鉴定可溶性的还原性糖的存在与否。7.班氏试剂:班氏试剂常用于尿糖的鉴定,其配方与斐林试剂不一样,其配方为:①400ml水中加85g柠檬钠和50g无水碳酸钠;②50ml加热的水中加入8.5g无水硫酸铜。制成溶液;③把溶液倒入柠檬酸钠溶液中,边加边搅,如产生沉淀可滤去。(2)其反应原理与斐林试剂略有差别。利用斐林试剂鉴定时,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直接反应生成和可溶性还原糖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而班氏试剂中的产生却是这样的:柠檬酸钠和碳酸钠均为强碱弱酸盐,在水中它们均可水解产生,与柠檬酸钠溶液和溶液混合时,结合,生成与葡萄糖中的醛基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3)两种试剂的保存方式不同。斐林试剂甲和斐林试剂乙可强烈产生,很容易沉淀析出,因此斐林试剂一般为现用现配;而班氏试剂的配方中,柠檬酸钠为一对缓冲物质,产生的数量有限,与溶液混合后产生的浓度相对较低,不易析出,因此该试剂可长期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