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代皇帝的年号纪年时间结点问题? 怎么来推算古代公元纪年和历史皇帝年号纪年?

作者&投稿:释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本朝前任皇帝死去之后,新帝登基,年号在本年沿用,一般第二年更改年号,也有沿用前任皇帝年号数年的。
例如:明宪宗朱见深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八月去世,明孝宗朱祐樘于九月壬寅日继位,接下来直到1487年年底十二月,仍然用“成化”年号。第二年(1488年)改年号为“弘治”。

年,号被认为是帝,王,正,统的标,志,称为“奉,正,朔”。一个政,权,使用另一个政,权,的年,号,被认为为藩,属、臣,服的标志之一。
五,代,十,国时,闽,国、楚,国使用后,梁、后,唐年号,吴,越国使用唐、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和北宋的年号。朝,鲜、琉,球为中,国,藩,属时,亦用中,国帝,王年,号。以朝,鲜为例,明,亡之后,除与清,朝文,书往来,内,部,官,方,文,书,拒用清,朝年号,改用干支或国王在位纪,元,至于民,间仍有坚持采用崇,祯年号者,甚有直到崇,祯三百余年者,与明,郑一直采用永,历年号,极为相似。
鉴于年,号之于正,统,僭,伪之重要性,许多地方割,据,势,力、少数,民,族,政,权,以及人,民,起,义也常常自立年,号,纪,年。
中国年,号的使用情况非常复杂。同一时期并存的政,权,往往各有年号。还有的政,权一年之中数次改,元,几个年号重叠使用。也有政权自己不建年,号,而沿用前,朝或其他政权的年,号。例如后,晋的天,福年号用至九年,改为开运元年。3年后,后汉刘,知,远称,帝,不自建年号,也不沿用开运年号,而是追,承,天,福十二年。还有许多年号在不同时期重复使用。例如建,元就有5个时期在使用。还有因为避,讳或者其他原因,一个年号有不同写法,例如唐,殇,帝的唐,隆年号,又写作唐,元、唐,安、唐,兴。
大,秦,皇,始五年(前,秦,皇,始五年,355年)夏六月,太子苻,生登,极,大,赦,改年号寿光。因段,纯谏奏苻,生应等到下一个年度再改年号,上疏谏道:“陛,下刚即大位,尚未逾年而改元,于礼不合,请待明年。”苻,生大怒,污,蔑他穷究议主,致使苻,生怒,究该奏议发,源者,而杀了段,纯。
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正式创立年,号,并追改以前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每一年号六年。 汉武帝此次创举深刻的影响了以后近两千余年的中,国,皇,朝,纪,元方式,并创立了以奉正,朔的方式推广给藩属于中,国中,央王,朝的周,边,臣,属,国,以明确宗,主,臣,属,国,关,系的高,明,政,治,手,法,如(朝,鲜,使,用“崇,祯”年号长达265年)。并被古,代,东,南,亚的君,主,国纷纷效仿,如日,本、越,南、琉,球、朝,鲜半岛政权。
此后,每次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纪,年,并同时改变年,号。一般改,元从下诏的第2年算起,也有一些从本年年中算起。 新,君即位一般都会改变年,号,称为改,元。文,天,祥《指南录后序》:“是年夏五,改元景,炎”,是指南,宋,端,宗继,位,改年,号为景,炎。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以改元,如女,皇,帝,武,则,天在位二十一年,前后改,元达十八次。
新的国,君,继,位时一般需要重新使用新,年,号,但前一代皇,帝,逝,世的那一年不可改,元,在第二年的时候才可以改,元。一个皇,帝在位时,也可以进行多次改,元。
明,朝以前的皇,帝多数都改元两次以上,一个皇,帝年号也有多个。到了明,清两朝,基本上都是一个皇,帝一个年号,因此也常常用年号来称呼皇,帝,例如康,熙,帝。 有三个例外,一是明,英,宗有两个年号:分别是正,统和天,顺,是因为他前后两次登,基(南,宫,复,辟);第二个个是清,太宗皇太极,他于明天,启六年(1626年)在沈阳继后金汗位。次年改元天,聪;天,聪十年(1636年)四月,改国号大清,正式称帝,所以改元崇,德;第三个同,治皇帝,刚开始的时候使用祺祥为年号,仅仅使用了半个月,慈,禧、慈,安,两,太,后联合恭,亲,王发动了政,变,改年,号为同,治,取“两,宫,同,治”之意。
有关庙,号、谥,号、尊,号和年,号的工具书,有沈炳震编《廿一史四谱》、陆费墀《历代帝王庙谥年讳谥》、刘长华《历代名臣谥法汇考》及各种“中国历史纪年表”。

第二年即为年号二年,不用到改号日期

皇帝登基的当年,继续延用原有的年号。
在登基后的第二年,会启用自己的年号。
也就是说1487年的年号依旧是成化。
1488年1月1日起,年号是弘治。

你还是看看《明朝那些事儿》吧,相当经典,看完你就都明白了

想问一下.古代皇帝死后新皇登基有关于年号的问题?~

年号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纪年的名称。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即为建元元年。大慨汉武帝很满意自己的这一项发明,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自武帝肇始以来,从此历代帝王即位,一般大多立有年号。而且还影响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周边国家。由于年号的名称,含有粉饰太平的需要。所以一般多有表达国泰民安,繁荣昌盛之寓意。有些过于热门的吉祥词汇,如“太平”、“永安”之类,还被不同的帝王先后使用。
组成年号的字数,一般绝大多数均为二字;少有四字的,而三字的年号则极其少见。三字年号始于新朝王莽,王莽篡汉之初,所用年号即是三个字的:始建国。在中国封建历史中,三字年号的现象,基本上仅为此孤例。至五代时,梁武帝大通三年(公元529年)十月,改元为“中大通”。同是这个梁武帝在大同12年(公元546年)四月,又改元为“中大同”。这两次改元,新旧年号之间几乎没有明显的差别。新的年号只是在称谓上,表示对旧年号的延续。如果将上述二例三字年号计算在内,在中国封建历史长河中,三字年号的现象也仅此三例而已。
还有因为避讳造成同一个年号,有两种写法的现象,如北宋时,西夏元昊初立,其时尚奉北宋仁宗赵祯的“明道”年号。但因其父名讳德明,为避父讳,乃改明道为显道。所以西夏之显道,即北宋之明道也。是为同一年号,因避家讳而形成的两种不同的称谓。
在中国历史上使用年号最多的帝王,当非中国唯一的女皇武则天莫属。在武则天当政的武周时期,前后不过二十一年的时间里,却使用了十八个年号,可谓空前绝后。而且武则天充分利用年号的更替,来巩固自己武周的统治。如“天授”、“天册万岁”等等,都是在宣扬天赐神权那一套。既然上有所好,于是自有一班佞臣来附合。如公元701年,民间谣传有天神降世,并留下巨大的足印。于是武则天立即改元为“大足”,未即一年,自觉不妥,又改元“长安”。曾加赠号曰:金轮圣神皇帝,不久又去“天册金轮大圣”之号。神龙元年武则天死,遗制去帝号,改称则天大圣皇后。最后大慨是明白了,做女人难,做名女人更难,做女皇帝最难的道理。
由于一个年号,不可能一成不变地永远使用下去,所以不时有更改年号的事情发生。分析中国历史上,更改年号的例子;可以发现一般更改年号的原因,大约有如下四种情况。其一。原来的皇帝不满意正在使用的年号,而下诏进行更改的。如西汉武帝在公元前110年正月,因东巡,封禅于泰山,故改元“元封”。其二。是因为旧皇驾崩新皇刚立。如公元前87年,汉武帝后元二年二月,武帝死,皇太子弗陵嗣位。次年即公元前86年,即改年号为“始元”。其三。改朝换代。例如公元九年,王莽篡汉。即废原来“初始”年号,改元为“始建国”。其四。本来的皇帝因为统治不力而变成傀儡,权力被原来的臣子操纵。这样的例子在下文有多处提及,就不再重复地记述了。
有关新旧年号之间,具体更替的时间问题。经过分析发现,其中也有许多可以深入的话题。因为一年有十二个月,而新旧年号的更改,不可能总是发生在两个自然年的更替之际。首先来分析“改元”一词的含义,可以知道“改元”的本义中,除了“改”是更改意思之外;而“元”的意思是指元月。这个元月的意思,当然 是指第二年的元月。原来旧皇帝虽已殁,但其年号一般仍然会顺延至是年年末。因此所谓“改元”是指更改明年元月以后的年号。
具体分析“改元”的特殊情况,在上述改元的规律之外,还有四种特别的情形。其一。改朝换代。那些目空一切的开国之君,当然没有耐心为没落前朝旧主等待到来年。自然是在宣布开国之日,就颁定新的年号。其二。在同一帝王当政期间,也不必凡事都要等到新年伊始。完全可以根据需要在任何时间就宣布更改年号。如公元713年,本来是唐朝先天二年,因为十一月,唐玄宗加尊号为开元神武皇帝。于是十二月就改元为“开元”。其三。虽然是在同一朝代之间的新老交替,而继任者的辈份一般要晚于先皇。所以大多是会耐着性子,等到新年。可是如遇非常时期,同样也会有权宜之计。如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建康,借口以慰民望,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康元年。其四。皇帝已成为身不由已的傀儡,凡事得看别人的脸色,也就难以说明具体的原因了。
还有原先已拟就新的年号,后来因故又被重新更换的:如南宋时孝宗乾道年间,本已改明年元月为“纯熙”,后又因故再改为“淳熙”,此为同一皇帝所用年号二次变更的例子。一字之差只是音同字不同而已,背后大慨也不会有太多的故事。近年江苏高邮地区出水了大批南宋铁钱,其中既有面文为:“淳熙元宝”的铁钱,还发现了为数不多的“纯熙元宝”的实物。可证史书中关于孝宗原拟用“纯熙”为年号,后又更改为“淳熙”的记载是真实的。
另外还有一个二次更改年号的例子,就充满了太多的血腥。这就是一般为人熟悉的清朝咸丰末年的“祺祥政变”,又称为“辛酉政变”。咸丰十一年七月,岁次辛酉。清文宗奕泞病殁于承德避暑山庄,遗诏肃顺等八人为赞襄务大臣,以辅助年仅六岁的皇太子载淳继承帝位。八大臣遵守遗诏、总摄朝政,拥立载淳登临大宝,并拟定明年改元“祺祥”。慈禧联络在京的恭亲王奕(讠斤),于九月三十日先发制人,逮捕了八大臣。慈禧再以两后“一同治政”为名,谕用:“同治”年号,而废“祺祥”。有的学者认为“祺祥”年号为八大臣于咸丰十一年七月二十六日就已确定,至十月初五被慈禧明令废除,共仅存六十九天。感叹“祺祥”年号之短,实为历史少见,以致世人知清代尚有祺祥年号者不多也。其实此说不确,“祺祥”本为其时明年元月所拟用的年号,而因变故在明年元月之前被取消。所以“祺祥”年号并非是仅存六十九天,而是从来也没有使用过,它只是短暂地存在于虚拟之中而已。
又有同一帝王一年换了三个年号的奇怪现象。如西晋永安元年(公元304年)正月,先是东海王司马越囚长沙王,改元永安,七月奉惠帝命讨伐太弟颖,因兵败,惠帝被太弟颖所迫,改元建武。十一月张方逼惠帝迁长安,复改元永安,十二月立豫章王炽为皇太弟,改元永兴。是故,历史上的公元304年,在中国的年号纪年之中,又可以被分别记作:晋惠帝司马衷甲子:1)永安元年(公元304年一月)、2)建武元年(公元304年七月)、3)永安元年(公元304年十一月)、4)永兴元年(公元304年十二月)。发生在西晋的故事,在东晋时几乎又被同样复制了一遍。公元402年,正月改元元兴,下诏讨桓玄,桓玄举兵东下,三月,桓玄入建康,复称隆安六年,未几,改元大亨。所以东晋安帝司马德宗于公元402年壬寅,一年之间前后使用了:元兴、隆安、大亨三个年号。
有关洪武年号的故事,也是年号中的一个比较特殊现象。本来公元1368年正月,朱元璋称皇帝,国号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高皇帝。至洪武三十一年闰五月,明太祖死。太孙朱允(火文)嗣位,是为惠帝,改明年元为建文。建文初立,大慨是踌躇满志,希望能有一番作为。于是想通过撤藩,来巩固中央集权。谁知引火烧身,逼得燕王以“靖难”为名,起兵造反。建文四年六月十三日,燕师攻入京城南京,宫中火起,惠帝建文不知所终。十七日,燕王朱棣即皇帝位,七月,诏自六月以后,革建文年号,仍称洪武三十五年。所以洪武纪年之中,无洪武三十二至三十四年,却有洪武三十五年,亦少见之怪事也。
在中国古代喜欢频繁改元的皇帝,为数甚多。可是也少数皇帝,有沿用先帝的年号的情形,如五代时晋天福七年(公元942年)六月,晋高祖死,兄子重贵嗣,是为晋出帝。而此后的公元943年和公元944年,都没有按惯例改元,而是沿用天福年号。所以又有天福八年和天福九年的纪年。分析原因估计是因为本来晋称臣于契丹,而在晋高祖死时,出帝衰告于契丹,文中称孙而不称臣,以致契丹主怒。本来晋高祖于天福三年七月,上尊号于契丹主及太后,契丹主止晋主称臣,命称儿皇帝,十月契丹册封晋主石敬瑭为英武明义皇帝。所以晋出帝嗣位,由于没有得到契丹主的首肯,一时到有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是故才有沿用先帝年号的故事。
在中国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军阀混战,政权林立天下大乱的现象。主要有晋末的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末的五代十国时期。反应在纪年的年号上,也是纷乱异常。翻开中国历史年表,就会发现本来一个普通的年份,使用中国古代的年号纪年方法,竟然会有十余种之多。例如南北朝时期的公元403年,共有不同年号十一种。转摘如下:晋元兴二年、大亨二年、桓玄永始元年、魏天兴六年、后燕光始三年、后秦弘始五年、后凉神鼎三年、南凉弘昌二年、北凉永安三年、西凉李暠四年、南燕建平四年。又如五代十国时期的公元936年,也有不同年号达八种之多。转摘如下:“丙申。唐清泰三年、晋高祖石敬瑭天福元年、南汉大有九年、吴天祚二年、契丹天显十一年、闽永和二年、通文元年、后蜀明德三年”。面对如此众多的年号,不免让人有头晕目眩之感。大慨纵然有再好的记性,也难以记得明白无误。
由于年号太多难免有导致纪年混乱之弊。所以自明至清,历任帝王,从登基到驾崩,只使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玄烨虽然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已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者,所以“康熙”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年号。而号称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历,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年之久。但在年号上也是没有什么新的创意,也正因为如此才得以让今人,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乾隆的逸事。
在中国近代史中,使用时间最短的无疑是袁世凯的“洪宪”年号。恰好说明了所有违背历史潮流的倒行逆施,都只能是如同露水一般的昙花一现。也为在中国施行二千余年的年号纪年,敲响了最后的丧钟。至清宣统三年十一月十日,各省代表开会于南京,选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并决定采用公历纪年。这才结束了中国封建社会,长达二千余年的年号纪年方法,从此翻开了历史崭新的一页。
http://www.40881.com.cn

帝号纪年法:帝号指古代帝王或诸侯的谥号。我国周朝史书中出现了“宣王一年”“宣王二年”等年代。鲁国史书《春秋》记录的是从“鲁隐公元年”到“鲁衰公十四年”的历史。“宣王”“衰公”都是帝王或诸侯的谥号。这种纪年的方法就是帝号纪年。
年号制度发端于中国,后来朝鲜新罗在6世纪、日本在7世纪后期、越南在10世纪都因为中国的影响,开始使用年号;古代越南、大韩帝国时期的朝鲜以及高丽、蒙古国建国初年受到中国影响,都曾使用过年号。
目前仍使用年号的是仍保持君主制的日本,正在使用的年号为“令和”。中国大陆、香港、澳门、以及韩国、越南因为已经废除君主制已经全面废止年号。另外中华民国所用的民国纪年和朝鲜使用的主体纪年也常被误认为是年号。

扩展资料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君即位时为了区别上一任君主,新君重新计算在位年数之制。至西汉武帝即位,在年数之前加上有纪念意义的名号,是为中国古代年号之始。据清朝赵翼的《二十二史札记》考证,年号纪年是在汉武帝十九年首创的,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前135年)。
《汉书》上记载说,那年十月,汉武帝出去狩猎,捉到一只独角兽白麟,群臣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值得纪念,建议用来记年,于是立年号为“元狩”,称那年(前122年)为元狩元年。可是,过了六年,又在山西汾阳地方获得一只三个脚的宝鼎,群臣又认为这是吉祥的神物,建议用来纪年,于是改年号为“元鼎”,称那年为元鼎元年。
后来,人们把这记录年代的开始之年称为“纪元”,改换年号(或帝王纪年时代改称元年)叫做“改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年号

中国历史朝代皇帝顺序、年号、时间(包括干支和公元计时)
答:朝代 时间 都城 都城所在地 杰出君王 夏 前2070-前1600 安邑 山西省运城市夏县 禹 商 前1600-前1046 亳 河南省郑州市 汤 盘庚 殷① 河南省安阳市 周 前1046-前256 镐京② 陕西省西安市 周武王姬发 洛邑 河南省洛阳市 秦 前221-前...

年号是皇权的象征。中国古代以皇帝年号纪年始于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 ...
答:D 试题分析: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宣布废除帝王年号,改用民国纪年。这一变化体现的实质政治含义是民主共和政体取代了封建君主专制。故选D。点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从人员组成上看,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和措施来看,集中体现...

中国历史上主要(重要)的皇帝的年号、在位时间、庙号及其他主要情况...
答:中国历史上主要(重要)的皇帝的年号、在位时间、庙号及其他主要情况。。。(我是高中文科生) 还有别忘了谥号~~我想要的是主要的皇帝而已,不要全部粘贴来(差不多十几个吧~)~~... 还有别忘了谥号~~ 我想要的是主要的皇帝而已,不要全部粘贴来(差不多十几个吧~)~~ 展开 2个...

想问一下.古代皇帝死后新皇登基有关于年号的问题?
答:就是想问一下.如果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立即使用自己的年号,还是等这一年完了.从第二年才使用自己的年号.如果是一登基就使用自己的年号.那样的话古代不是有很多年都不完整吗?一年还没... 就是想问一下.如果老皇帝死了.新皇帝即位立即使用自己的年号,还是等这一年完了.从第二年才使用自己的年号.如果是一...

哪些皇帝采用年号纪年?什么是帝王纪年?
答:年号为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中,帝王纪年的名称。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古人纪年,主要有干支纪年,帝王纪年两种。帝王纪年,是按照帝王即位的年次或年号来纪年的。

在中国皇帝用年号纪年,到底始于哪朝哪个皇帝?
答:对于历史上的皇帝来说,有些人在整个统治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而有些人则使用十几个年号。如汉武帝刘彻,他使用了11个年号,如建元、元光、元朔、元鼎、元丰、太初、天汉、太始、延和(正和)、后元。然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明清两代皇帝一般只使用一个年号。例如,康熙使用时间最长,达61年...

古代皇帝取年号都是按照什么取的
答:为了区别不同的君主,采用君主的谥号纪年,如春秋里庄公三年,僖公四年。直到汉武帝时期,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挟自己的文治武功想超越前代帝王,以示不同寻常,于是首创了年号,为“建元”。一般来说,年号的来历有以下几种:1、年号发起于中国古代新皇登基,为了区别上一任皇帝,新皇帝根据自己的思想,...

清朝皇帝在位时间排序是怎样的?
答:清穆宗载淳,同治年号,1861年至1875年,执政14年。清德宗载湉,光绪年号,1875年至1908年,执政34年。清朝最后两位皇帝,清宪宗溥仪,宣统年号,1909年至1912年,以及1917年短暂复辟,共执政3年。总计清朝共有11位皇帝,其中康熙和乾隆的在位时间最长,共同见证了清朝的兴衰历程。以上信息来源于网络,...

用皇帝的年号来记年最早出现于什么时候
答: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年号是汉武帝创建,年号为“建元”(前140年)。公元前113年,武帝以当年为元鼎四年,并追改此前在位的纪年依次为建元,元光,元朔,元狩。此后,年号一直为历代帝王沿用。而以前帝王纪年没有年号,只有年数,比如周武王二年。据《辞源》统计,中国古代皇帝年号共有704个,最后一个...

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哪一个朝代用一个年号纪年的时间...
答:1、中国古代是什么时候开始才有年号纪年的?答:汉武帝时期。武帝创建年号 中文名称: 武帝创建年号 发生时间: 公元前140年 所属年代: 汉代 事件介绍 武帝创建年号 武帝嗣位(前141年),在次年建立年号,称为建元元年。以前帝王没有年号,此是始创,并为后来帝王所沿用。参考百度百科:http://ba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