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项基本前提?

作者&投稿:枞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会计的四个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扩展资料:

会计核算也称会计反映,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尺度,对会计主体的资金运动进行的反映。它主要是指对会计主体已经发生或已经完成的经济活动进行的事后核算,也就是会计工作中记账、算账、报账的总称。

合理地组织会计核算形式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一个重要条件,对于保证会计工作质量,提高会计工作效率,正确、及时地编制会计报表,满足相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现代会计的核算职能不仅仅是对经济活动进行事后反映,还包括事前核算、事中核算和事后核算。

事前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进行预测,参与计划,参加决策;

事中核算的主要形式是干预经济活动;

事后核算的主要形式是记账、报账、算账。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1、会计主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会计核算办法:

会计核算办法是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和编制财务会计报告等专门方法。

核算的四个环节(顺序):

确认——是指通过一定的标准或方法来确定所发生的经济活动是否应该或能够进行会计处理。(定性)

计量——是指以货币为计量单位对已确定可以进行会计处理的经济活动确定其应记录的金额。(定量)

记录——是指通过一定的会计专门方法按照上述确定的金额将发生的经济活动在会计特有的载体上进行登记的工作。

报告——是指通过编制财务报告的形式向有关方面和人员提供会计信息。



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哪一主体)记账和编制报表。会计主体不仅和其他会计主体(除本企业单位以外任何企业单位)相独立,而且也独立于其本身的业主之外。2、持续经营,是指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亦即企业将按照既定的经营方针和预定的经营目标无限期地经营下去,而不会终止清算。在组织会计工作时,是以会计主体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不会面临破产清算为前提。有了这个前提,企业会计主体所持有的资产将按预定目的在正常经营过程中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将按预定日期偿还。这个假设为各项费用分配方法的确定提供了依据,也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进一步建立会计确认和计量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权责发生制原则等。3、会计分期,指人为地将持续不断的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划分为一个个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叫做会计期间。确定会计期间有利于分期确定费用、收入和利润。分期确定各期初、期末的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数额,据以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分期规定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是适时总结生产经营活动或预算执行情况的前提条件之一。只有规定固定的会计期间才能把各期的工作成果进行比较。会计期间通常为一年,叫做会计年度。年内还可再细分为季度和月份。我国会计期间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4、货币计量,是指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境外企业向国内有关部门编报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必须通过货币计量予以综合反映。尽管计量标准有实物、劳动和货币三种,但财务会计只能用货币作为统一计量单位。货币计量前提中实际上还含有币值不变的前提,即按国际会计惯例,当货币所代表价值波动不大,或者前后波动能够相互抵消时,在会计核算中可以不考虑这种变化因素。

会计核算的五项基本前提:
  1、会计主体假设。会计上假设企业法是一个独立的实体,会计关注的中心是企业而不是业主、合伙人。会计主体假设产生的原因在于恰当地维护业主投入到企业的资本的需要。
  2、持续经营假设。即假定每一个企业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不会面临破产和清算,因而它所拥有的资产将在正常的经营过程中被耗用或出售,它所承担的债务,也将在同样的过程中被偿还。若企业不能持续经营,就需要放弃这一假设,在清算假设下形成破产或重组的会计程序。
  3、会计分期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对象的时间界限,将企业连续不断不经营活动分割为若干较短时期,以及提供会计信息,是正确计算收、费用和损益的前提。
  4、货币计量假设。这一假设规定了会计的计量手段,指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其成果可以通过货币反映。它暗示含了两层意思,即币种的唯一性和币值的不变性。
  5、权责发生制假设。将权责发生制放到假设的层次突出了权责发生制在财务会计概念框架中的地位。以权利或责任是否发生为依据来判定、安排经济业务是否进入会计信息系统以及进入会计信息系统后的位置,它高于其他的会计确认原则。

理解会计四个基本前提,必须理解四个前提的涵义及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
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

简述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四个基本前提是:
  1、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服务的特定单位,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本准则适用于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所有企业。”这实质上就是说,凡实行独立核算的企业是会计主体,对企业发生的各项财务收支及其他经济业务进行会计核算。
  2、持续经营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而不考虑企业是否将破产清算。它明确了会计工作的时间范围。
  3、会计期间
  企业经济活动的连续性决定了会计活动是连续不断的,如何将企业连续的经济活动以阶段成果形式反映出来,及时地为企业、政府及所有者提供企业经济和经营状况的信息,这就涉及到会计期间划分问题。《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季度和月份,年度、季度和月份的起讫日期采用公历日期。”
  4、货币计量
  在会计核算中,可能涉及到多种货币,由于各种货币单位之间的汇兑率是不断变化的,这就要求企业会计必须确立一种货币单位为记账用的货币单位,其他所有的货币、实物、债权债务等,都可以通过它来度量、比较和稽核。这一货币单位称之为“记账本位币”。《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会计核算以人民币为记账本位币,”同时还规定:“业务收支以外币为主的企业,也可以选定某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但编制的会计报表应当折算为人民币反映。”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进行会计核算时必须明确的前提条件,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四项。
(1)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所核算和监督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界定了从事会计工作和提供会计信息的空间范围。
(2)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会计主体在可预见的未来,将根据正常的经营方针和既定的经营目标持续经营下去。即在可预见的未来,该会计主体不会破产清算,所持有的 资产将正常营运,所负有的债务将正常偿还。
(3)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会计主体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划分成若干个相等的会计期间,以便分期结算账目和报告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它是对会计主体活 动的时间范围上的限定。
会计期间分为年度和中期。我国会计年度从公历1月1日至12月31日。中 期是指短于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通常按半年度、季度和月份来划分。
(4) 货币计量。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货币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并且假定货币的币值稳定不变。

扩展资料:
会计核算五步法:单、证、帐、表、税。
第一步单
单,就是接收、整理并审核原始凭证。
原始凭证或单据,按来源可分为自制原始凭证和外来原始凭证。是指经办单位或人员在经济业务发生时取得或填制的,用以记录经济业务发生或完成的情况、明确经济责任的原始凭证。如购物取得的各种发票、出差报销的车船票、餐费发票、领料单、产品入库单、工资表等等。
会计的工作,就从“单”-接收和审核单据开始了。
记住单的五个要点:真实性、合法性、合理性、完整性、正确性。
第二步证
证,就是编制并审核记账凭证。
即根据原始凭证或原始凭证汇总表填制记账凭证,分为记账凭证和记账汇总凭证。其中记账凭证用于登记明细账,记账凭证按一级科目进行汇总后,填制记账汇总凭证,用于登记总账。
记住证的三个要点:技术性、准确性、完整性。
第三步账
帐,就是登记各种账簿。
一个企业,至少设置四本账,总账、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明细分类账。其中的明细账,又可分为多本,按科目类别可分为资产类明细账、负债类明细账、损益类明细账等;按用途可分为往来明细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应交增值税明细账、固定资产卡片式明细账等。究竟怎样设置,可按照企业的实际需要。
注意:登记账簿,必须根据审核无误的记账凭证登记,并符合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
第四步表
表,就是编制与分析财务报表。
财务报表是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的总结和反映。
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是企业的三大基本报表,也是会计一个期间工作的结果与汇总。
资产负债表是企业的“底子”,利润表是企业的“面子”,现金流量表则是企业的“里子”。
注意:财务报表必须基于真实账目的基础之上,虚假的报表必然会误导企业管理层,导致经营战略方向的偏离。
第五步税
税,就是国税申报与地税申报。
由于各单位的规模大小、经济业务和管理要求的不同,在选用会计核算形式时自然不能强求一律。根据会计工作的长期实践中,根据具体登记会计总分类账的依据和方式的不同,形成了以下5种会计核算形式:
(1)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2)科目汇总表会计核算形式;
(3)汇总记账凭证会计核算形式;
(4)多栏式日记账会计核算形式;
(5)日记总账会计核算形式。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会计核算

会计核算的基本假设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其主要包括( )。
答:4、货币计量 用货币来反映一切经济业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特征,因而也是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性的前提条件。选择货币作为共同尺度,以数量的形式反映会计实体的经营状况及经营成果,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会计计量是会计核算的关键环节,是会计记录和会计报告的前提,货币则是会计讲师的统一尺度。

急急急、会计基础的简答题。
答:1.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其包括哪几项内容?并请写出每一项的概念。会计核算的四大基本前提既: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 1)会计主体,即会计为之服务的特定单位,会计核算应当以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为对象,记录和反映企业本身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明确这个前提,即明确了会计为谁(...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各自概念及相互关系?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这是全部会计工作的基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关于会计核算前提的具体内容,人们的认识迄今尚未取得共识,国内外会计界多数人公认的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有以下四个: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

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哪些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他是根据以进行会计核算的基础假设是会计人员对会计核算所处不定的环境做出的合理判断,是会计核算的基础 一、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主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也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所要反映的总是特定的对象...

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其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即在组织核算工作之前,首先要解决与确立核算主体有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基本前提是指会计核算工作赖以存在的前提条件,亦称会计假设。会计基本前提包括的内容有以下:(1)会计主体 (2)持续经营 (3)会计分期 (4)货币计量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答:以上四个前提是会计核算的基础,它们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会计核算的环境和条件。在理解这些前提时,我们需要注意到它们只是对现实情况的一种抽象和概括,并不意味着现实情况完全符合这些前提。但只要在实际情况基本符合这些前提假设的范围内,会计核算才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

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本前提是什么啊?
答:企业财务会计的核算基本前提由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四个方面组成。会计核算基本前提是指企业经营活动作为会计核算的对象具有不确定性。具体四个方面情况如下:1、会计主体(会计实体、会计个体)会计主体指的是会计核算服务的对象或者说是会计人员进行核算(确认、计量、报告)采取的立场及空间...

会计核算的四条基本原则
答:推荐于2017-12-16 · TA获得超过1.5万个赞 知道大有可为答主 回答量:3803 采纳率:0% 帮助的人:0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上面说的四条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并不是基本原则。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和一般原则 第一节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对象的确定、会计方法的选择、会计数据...

什么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它具体包括哪些内容?
答:尽管一个会计主体在它的生命周期完成之前它的经营成果是无法确切地预计的,但是为了满足报表使用者对财务信息的定期需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提供财务报表确是十分必要的。4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Unit-of Measure)前提是指在会计核算中,应以货币的计量单位作为会计主体的经济活动的会计计量和报告的量度。货币...

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有那些?
答: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 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对会计信息所处的时间、空间环境所作的合理设定。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货币计量。一、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又称为会计实体、会计个体,是指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或者组织,它规范了会计工作的空间范围。二、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