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有何特点 我国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有何特点

作者&投稿:謇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国西汉时期四大经济区有何特点

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第一次将汉朝全境分为山东、山西、龙门碣石以北和江南四大产业区,汉成帝时刘向的《域分》、朱赣的《风俗》,《隋书?地理志》各州后序,《宋史?地理志》各路后序,虽然都是以“物产风俗”划分的人文风俗区,实际上也是经济地域差异引起的人文地域差异的反映。因此可以说我国古代经济的地域差异在人们的观念里已经存在了。从自春秋战国至汉代初年,农耕区和畜牧区之间、农耕区内部商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一直延续到汉代,《汉书?食货志》说:“时民近战国,皆背本趋末”,就是说汉代初年,商品贸易在社会上还有很大影响。
正如马克思在《经济学手稿》中所指出:“由于自然 条件不同,即由于土地肥力、水域或陆地、山区和平原的分布不同,气候和地理位置,有用矿藏的不同以及土地的天然条件的特点不同,又有了劳动工具的天然差别。这种差别造成了不同部落之间的职业划分,我们一般应在这些部落相互进行的交换中发现产品向商品的最初转化。”
我国历史上的经济区往往包含自然、民族、政治三方面的特色。我国历史上早期的经济的区域差异,可按自然条件分为农耕、游牧、渔猎三大经济区。这三大区实际也是汉族政权和游牧民族、采集狩猎民族的活动区。汉文帝给匈奴单于书云:“长城以北,引弓之国,受令单于;长城以内,冠带之室,朕亦制之。使万民耕织,射猎衣食,父子毋离,臣主相安,俱无暴虐。”这就是自然区、民族区、行政区和经济区合一的反映。
在这三大区中,从自然、人口、资源、文化各种条件而言,东亚季风区的农耕区都占主要地位。这里人口最多,几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资源最丰富多样,生产力最先进,最早进入文明社会。因此这里最早出现经济的区域差异,其先决条件是农耕发展到一定程度,有足够的粮食提供给社会,可以使一部分人从事适应本区自然条件的其他产业,以其产品与他区进行交换,首先就是经济作物商品化,也形成经济区之间贸易的主要内容。

西汉经济活动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区域经济的活跃,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不仅把全国划分为山西、山东、江南和龙门、碣石一线以北四大经济区,而且又在各大区之内划分为若干分区,并在此基础上分述缕析各个经济区的同异,赵地经济区便是属于山东经济区中的一个分区。战国至西汉经济活动的另一个显著特点是古典商品经济的发达。《史记·货殖列传》称:“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驰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这虽然是指西汉时期的情况,但商业性经济的普遍同样可以说明战国时期。而具体到赵地,商业性经济的表现则更为充分,如《史记·货殖列传》所谓赵地“仰机利而食”,“齐、赵设智巧,仰机利”,《盐铁论·通有》所谓“赵、中山带大河、纂四通神衢,当天下之蹊,商贾错于路,诸侯交于道。然民淫好末,侈靡而不务本”,都明确无误地显示了赵地舍本逐末、重商轻农这一商业畸形发展的倾向和从事商业投机的普遍。战国至西汉古典商业经济的发达和区域经济的活跃,还导致了一系列工商都市的出现。在各个经济区内,一般都有一个区域中心城市,如“燕之涿、蓟,赵之邯郸,魏之温、轵、齐之临淄、楚之宛、陈,郑之阳翟,三川之二周,富冠海内,皆为天下名都”(《盐铁论·通有》。)。而赵地的邯郸更在全国都市群中名列前茅。《汉书·食货志》称汉末王莽时曾于长安及五都设立五均官,邯郸则居于“五都”序列之二,仅次于洛阳,是当时全国除长安、洛阳之外最大的工商城市。赵地商业经济的畸型发展及大都市的存在对赵俗形成与发展产生了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汉书·礼乐志》:“周室大坏,诸侯恣行,……制度遂坏,陵夷而不反。桑间、濮上、郑、卫、宋、赵之声并出”,至汉武帝“乃立乐府,采诗夜诵,有赵、代、秦、楚之讴”。自春秋时期“赵声”产生到汉武帝立乐府“赵讴”乃存(起码延续至西汉末),这与赵地经济区的起止时间几乎完全一致,显示了赵地区域经济对赵地区域民俗的影响关系。《史记·货殖列传》所谓“赵女郑姬,设形容,揳名琴,揄长袂,蹑利屣,目挑心招,出不远千里,不择老少者,奔富厚也”,更映衬出建立在商品经济基础之上的拜金主义对赵地女俗形成的直接作用。赵地男子“轻为奸”,“起则相随椎剽,休则掘冢作巧奸冶”,恰是都市社会中市井无赖子弟的典型作为;而“多弄物,为倡优”更是商业社会和都市生活的必然伴生物。显而易见,战国秦汉时期的赵俗鲜明地烙上了这一时代的经济烙印。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分区兼述各地的经济和民俗,体现了经济区与风俗区一致的原则,暗示了经济与民俗的相互关系和作用。

我国西汉时期的四大经济区各有什么特点?~

1.四大经济区的划分:
全国的经济区域的特点:从战国到两汉已呈现出多样性 和经济实力发展不平衡的特点。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的特点,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 。
2、传统的农业区——山东、山西地区:
在四大经济区中,属于黄河流域的山东、山西地区是传统的农业区,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的地位。
原因:地处黄河流域,自然条件优越,开发较早,人烟稠密,因而经济实力强。
3、开发起步相对晚的地区——江南地区
特点:与山东、山西相比,江南经济实力差距较大。
原因:江南物产丰富,但气候炎热潮湿,地势复杂,不利于开发。两汉时,这里大部分地区人口稀少,生产技术落后。
4、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龙门碣石以北地区
地理概念:龙门碣石以北是山东、山西以北的广大地区。又以长城为界,分为塞内、 塞外两部分。
特点:这一地区是传统的畜牧业或半农半牧区。西汉时 塞内一度被辟为农业区,但经济实力十分有限。
原因:气候寒冷、土地贫瘠。

碣石以北以牧业为主,经济较为落后
山东山西地区物产丰富,人口众多,经济社会都较为发达
长江以南有很大的农业潜力,但尚未背开发,经济社会十分落后

国内四大顶级经济区分别都是什么地方,分别有怎样的历史?
答:说完粤港澳大湾区,绕不开谈谈的就是长三角区域了吧。近些年,长三角依靠着它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身努力,成功跻身“世界六大城市群”的行列中,被国家列为了重点保护发展的经济区。大家都知道长三角是以上海为核心发展起来的城市群,其中包括了浙江、江苏、安徽及26座城市组成,由于长三角位于...

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四大经济区、地理区划,各包含什么省?划分依据是什么...
答:三个经济地带指东部,中部,西部三个,这个的划分基本和地域上的东中西部的划分一致。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

中国四大工业区特点是什么?
答:中国四大工业区特点是什么?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柿子脱涩方法有哪些?股城网客服 2022-12-07 · 专注科普财经基础知识 股城网客服 向TA提问 关注 展开全部 全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沪宁杭工业区(也就是常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有上海、南京、杭州。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津京唐工业区。

我国四大经济区域与特征组合正确的是
答:气温冷热变化剧烈,年降水量表现出由东向西逐渐减少的态势,总的来说干旱是本区自然环境的主要特征;故C正确;青藏地区的主体是有“世界屋脊”之称的青藏高原,最大的自然环境特点是高寒;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C. 点评: 本题考查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及特征,属于基础题,牢记即可.

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
答:中国四大区域划分图如下:中国四大区域:西北地区、北方地区、南方地区、青藏地区四大地形区域。四大地理分区依据 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可以把我国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即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其中,秦岭、淮河一线是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为...

中国四大工业区
答:包括郑州、洛阳、新乡等城市。该区域主要以制造业、农业和能源扩展为基础。河南是中国的粮仓,也是一个重要的能源基地和钢铁生产地。中原城市群在推动中国经济和工业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总之,中国四大工业区都是中国经济和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共同构建了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中国四大工业区的地理分布位置,工业中心,工业结构特点,优越的区位条 ...
答:辽中南:资源丰富、工业基础良好、有大量的熟练技工、市场广阔、政策支持、交通便利 措施:发展多元化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壮大科学力量、环境综合治理提高资源利用率、大型国企优化改造 京津唐:市场广口、智力支持(大学众多)、政策支持、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措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合理...

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把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历史上的“中原...
答:选D 。广义上指黄河流域,狭义上指河南一带

简述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历程及影响商业发展的原因
答:七.中国古代四大经济区的形成1.中国古代的四大经济区:司马迁根据汉代经济分布特点,按自然条件优劣把全国分为山东、山西、江南、龙门碣石以北四大经济区,其中山东、山西长期居于全国经济重心地位。八.北方人口的南迁和经济重心的南移1.中国古代人口南迁的三次高潮:A.两晋“永嘉之乱”后 B.唐代“安史之乱”后 C....

中国最早的四大经济区是哪四个?
答: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 我国最早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有4个,分别是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四大经济区:分为东部,西部,中部和东北部。东部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中部包括:山西、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西部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