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字在古汉语中是什么意思? 古代汉语中“课”怎么解释

作者&投稿:莱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表示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的意思。

出自先秦·韩非子《韩非子·定法》:“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

译文:掌握生杀大权,考核群臣的能力。

2、表示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的意思。

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

译文:于是督促家人背百斤东西,绕着房屋跑步。

3、表示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的意思。

出自清·吴敬梓《儒林外史》:“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

译文:每晚和鲁小姐教子读书到半夜三更的鼓声敲了四次。

4、表示征收赋税;差派劳役的意思。

出自南朝梁·沈约《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译文:同年,开始课征南徐州侨民的税。

5、表示占卜的意思。

出自北宋·惠洪《冷斋夜话》:“使之课,莫不奇中。”

译文:让他占卜,全都意想不到地说准了。

6、表示税款,税的意思。

出自唐·魏征《隋书》:“诏以河南八州水,免其课役。”

译文:高祖下令因黄河南面八州水灾,免除赋税和徭役。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课





(课)



(1) ㄎㄜˋ

(2)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

(3)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

(4)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5)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6) 使交纳赋税:~税。~役。

(7)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

(8)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9) 郑码:SKF,U:8BFE,GBK:BFCE

(10) 笔画数:10,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11234

参考词汇
--------------------------------------------------------------------------------

class lesson

详细注解
--------------------------------------------------------------------------------







〔动〕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examine]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levy]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词性变化
--------------------------------------------------------------------------------







〔名〕

(1) 教学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tax]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section]。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

常用词组
--------------------------------------------------------------------------------

课本

kèběn

[textbook] 学习一个学科的教材;教科书

供中学使用的化学课本

课表

kèbiǎo

[timetable;school timetable] 学校的课程表

课程

kèchéng

[course;curriculum] 学校教学的科目与进程

为取得学位而专修的课程

社会学的四年课程

课间

kèjiān

[recess;break] 学校两节课之间间歇的时间

课间休息

课卷

kèjuàn

[written homework] 学生的书面作业

课时

kèshí

[class hour;hour] 教学时间单位,1课时就是一堂课所占用的时间

第一课时:课文

每周授课16课时

课室

kèshì

[classroom] 学生上课的地方

课税

kèshuì

[levy taxes] 征税

课税

kèshuì

[taxes] 赋税

受灾区可免部分课税

课堂

kètáng

[classroom;schoolroom] 教师给学生授课的地方

化学课堂

课题

kètí

(1) [question for study or discussion]∶研究或讨论的问题

(2) [problem;task]∶急待解决的问题

课头

kètóu

[interest] 放债的利息

使行钱在城打着课头。——元·张国宾《罗李郎》

课外

kèwài

[extracurricular;outside class;after school] 正课以外

课外活动

课文

kèwén

[text] 教科书中的正文(区别于注释和习题等)

课业

kèyè

[lessons;schoolwork] 功课,学业

要好好用功,不可荒废课业

课余

kèyú

[after class] 上课时间以外的时间

课余进行义务劳动

课桌

kèzhuō

[(school)desk] 教室配备的供学生上课用的书桌



读音:kè

古汉语释义:

①<动>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管子·七法》:“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
②<动>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南齐书·武帝纪》:“宜严课农桑。”
【引】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学习或教授。白居易《与元九书》:“苦节读书,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
③<动>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宋书·孝武帝本纪》:“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
【又】<名>赋税。鲍照《拟古》:“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课)



(1) ㄎㄜˋ

(2)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

(3)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

(4)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5)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6) 使交纳赋税:~税。~役。

(7)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

(8)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9) 郑码:SKF,U:8BFE,GBK:BFCE

(10) 笔画数:10,部首:讠,笔顺编号:4525111234

1、按一定的标准试验、考核
2、督促完成一定的工作
3、按规定的数额和时间征收赋税

但从“婚姻有课”字面讲,这里象是“赋税”的意思

“知”在古汉语中什么意思?例子必须是高中和初中课本上的。~

1.知道、懂得:人非生而知之者。——唐· 韩愈《师说》温故~新
2.主管:知县、知州、知府
3.知己:绝宾客之知。——汉· 司马迁《报任安书》
4.“智”的古字。智慧;才智。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荀子·劝学》
5.知觉 :死而有知,有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唐· 韩愈《祭十二郎文》

课:基本字义
1. 教学上的一个阶段:上~。~时。~间。旷~。授~。~余活动。 2. 教学的科目:~程。~表。基础~。专业~。~本。~文。 3. 教书讲学或攻读学习:~徒。~读。 4. 古代的一种赋税:国~。完粮交~。 5. 使交纳赋税:~税。~役。 6. 机关、企业等行政上的单位(现亦称“科”):会计~。 7. 迷信占卜的一种:起~。
详细字义
〈动〉
1. (形声。从言,果声。本义:考核) 2. 同本义(根据一定的标准验核) [examine]
课,试也。——《说文》
操杀生之柄,课群臣之能者也。——《韩非子·定法》
成器不课不用,不试不藏。——《管子·七发》
有官而无课,是无官也;有课而无赏罚,是无课也。——苏洵《上皇帝书》 3. 又如:课其事业;课试(试验,考核);课绩(考绩) 4. 督促完成指定的工作 [urge]
课家人负物百斤,环舍趋走。——《后汉书》 5. 按规定的内容和分量讲授或学习 [teach and study]
每晚同鲁小姐课子到三更四鼓。——《儒林外史》 6. 又如:课子(教子读书);课读(按规定的内容和数量教授或学习) 7. 征收赋税;差派劳役 [levy]
是岁,始课南徐州侨民租。——《宋书·孝武帝本纪》 8. 又如:课役(徵抽财税,分派徭役);课以重税 9. 占卜 [divinate]
有日者,能课,使之课,莫不奇中。——惠洪《冷斋夜话》 10. 又如:课筒(占卜的签筒);课语讹言(胡说八道)
〈名〉
1. 教学科目 [subject;course]。如:必修课;基础课;主课;专业课 2. 教学时间 [class]。如:上四节课;一节语文课 3. [量]∶教学课程的一部分;特指某一科目在单位授课时间(通常不超过一小时)完成的内容 [lesson]。如:今日上两课;这个课本内容分为二十课 4. 税款,税 [tax]
免其课役。——魏征《隋书》 5. 又如:国课;盐课;课口(唐时赋税有租、庸、调,其应纳赋税的人口称为课口);课户(应纳赋税的民户) 6. 机关学校等行政上的单位(也叫科) [section]。如:总务课;特高课 7. 日本政府各部司、局以下的一级行政单位 [division]。如:外劣省亚洲局中国课考(1)
  (形声。从老省,丂(kǎo)声。按甲骨文、金文均象偻背老人扶杖而行之状,与老同义。本义:老,年纪大)同本义 [aged]
  考,老也。――《说文》
  富贵寿考。――《新唐书》
  (2)
  又如:考寿(长寿);考终(考终年);考终年(享尽天年)
  考
  kǎo
  (1)
  去世的父亲 [deceased father]
  父为考。――《尔雅》
  考妣延年。――《苍颉篇》
  有子考无咎。――《易·蛊》
  奔走事厥考厥长。――《书·酒诰》
  生曰父,死曰考。――《礼记·曲礼》
  考庙、王考庙、皇考庙、显考庙、祖考庙。――《礼记·祭法》
  五曰考终命。――《书·洪范》。按,考者,有子孙为后之称。
  朕皇考曰伯庸。――《楚辞·离骚》
  (2)
  又如:考妣(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人则称死去的父母为考妣)
  考
  kǎo
  〈动〉
  (1)
  假借为“考”。敲,击[strike;beat]
  子有钟鼓,弗鼓弗考。――《诗·唐风·山有枢》
  金石有声,不考不鸣。――《庄子·天地》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宋·苏轼《石钟山记》
  (2)
  又如:考击(敲打);考考(敲鼓的声音)
  (3)
  假借为“拷”。拷打 [torture]
  幽囚考掠,五毒参至。――《后汉书·戴就传》
  (4)
  又如:考竟(鞭笞拷问;受拷问而死在监狱中);考死(拷问致死);考杀(拷问击杀)
  (5)
  查核,考试 [exaime;check]
  略考其行事。――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如:考较(查核;核实);考语(考核官吏政绩的评语)
  (7)
  审察,察考 [inspect;check]
  甚者且姓名不可考。――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争略》序
  (8)
  又如:考据(根据);考正(根据文献资料核实证明);考慎(审慎考察);考寻(考察探求;研求);考道(研求应尊之道);考求(探索研求)
  (9)
  完成;建成 [complete;build up]
  考仲子之宫。――《左传·隐公五年》
  (10)
  又如:考落(建成;落成);考成(落成;建成)
但愿你还没晕~~

文言文有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当然,其他国家的古人也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

受的文言文解释及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文言文中,真正用来表被动的字是“见”、“为”。如,被人欺负,表述为“见欺于人”;被曹操占先,表述为“为操所先”。 被,也用于表被动,但不常见,多出现在后来的诗词中。如:妆成每被秋娘妒;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这种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 7. 这句古文是什么意思 《易传》中说明六十四卦排列次序的篇名...

“与”在古文中是什么意思??
答:而与不胜者。——《战国策·齐策》白话释义:你不与胜利的,而与不好的。组词如下:与其、给与、付与、与闻、参与、施与、与共、与会、相与、舍与、赠与、右与、课与、其与、嘉与、弗与、犹与、何与、权与、行与、优与、锡与、与么、增与、过与、旉与、与能、与点、与助、赐与、...

辞古代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所以,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 文言文是中国文化的瑰宝,古人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在国内,中学语文课程中,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占了很大的分量。 当然,其他国家的古人也留下了大量的文言文。 什么是文言文? 文言文的含义是什么? 1.文言文很精彩。这是无疑的。构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是文言...

教"在古文里是什么意思,读什么音?
答:“教”在古文里读【jiào,jiāo】【jiào】①<名>教化;教育。《礼祀·学记》:“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②<动>教导;教诲。【jiāo】使、让,【教成】教化成功。【教坊】朝廷管理歌舞杂技的机构。唐初始设,至清代废除。【教化】教育感化。教(jiào/jiāo),中国汉字。其读音为“...

解文言文的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答:①“懈”的古字。懈怠。《诗经·大雅·烝民》:“夙夜匪解,以事一人。”《论衡·福虚》:“宋人有好善行者,三世不解。” ②姓 5. "解"在古文中都有什么意思,包括例句,最好 《博雅》散也。《玉篇》缓也。《易·解卦注》解,难之散也。故序卦云:解者,缓也。险难解释,物情舒缓,故为解也。 谓离散其心...

古代汉语现代汉语区别
答: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两个字在古代汉语中可能读音十分相似,至于要阅读古代的诗词歌赋,就必须明白平仄、押韵等,这就更需要有音韵学的知识。3、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存在意义完全不相同的词语。如“池”,现代汉语是“池塘”的意思,古代汉语除了这个意思之外,还有“护城河”的意思。

文言文注释不同
答:综上所述,纵观文言文注释,“通”与“同”真相已大白:“通”是表示通假,前后两字词义毫无联系;“同”是表示某字与另一个字意义相同,“同”前后的字一般是古今字或异体字。因此,在阅读文言注释时须切实注意,对一些古诗文作注时“通”和“同”混用现象,应加以纠正。 4. 古文中异同是什么意思 1.不同和相同之...

小学三年级课文《盘古开天地》古文的意思是什么
答:古文的意思为:天地开辟以前,天和地混混沌沌地成一团,像个鸡蛋一样,盘古救生在这当中。过了一万八千年,天地分开了,清而轻的阳气升为天,重而浊的阴气下沉为地。盘古在天地中间,一天中有多次变化,比天、地都要神圣。天每日升高一丈,地每日增厚一丈,盘古也每日长高一丈,这样过了一万八千年...

“应该”在古文里用什么字代替?“亦”在古文里又是什么意思?
答:“应该”在文言文里可以用“当”代替,如初中课文《孙权劝学》一文中的“但当涉猎”就译为“只是应该广泛地学习”之意。“亦”字在古文中意多为“也;同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