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两税法

作者&投稿:才旦穆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两税法是什么。两税法,是唐德宗时代宰相杨炎所创之税法。在唐朝中期,由于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国家的财政收入大为减少。为了解决财政困难,780年唐德宗接受宰相杨炎的建议,实行两税法。其中规定由征收谷物、布匹等实物为主的租庸调法,改为征收金钱为主,一年两次征税。两税法规定不再以人丁征税,只按实有田产,贫富分等,按夏秋两季纳税。此法大为公平,却损害了大地主阶级的利益,因此遭到了阻挠。当时五代十国军阀混战,天下随之又乱。两税法税法的基本内容,是量出制入,户无分主户、客户,以现居之地为准;人不分丁、中,以贫富为差。商贾税三十分之一,与居者均役。税分夏、秋两次征收,夏税不过六月,秋税不过十一月。这样一来,赋役的负担落实到户,这样可以有效缓和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

一条鞭法,和2税法有什么区别
答:一条鞭法是在两税法基础上的发展。①缴税方式不同。两税法按户等纳钱,按田亩纳粟米,但户税在征收时有时折算成绢帛,征钱只是一部分。一条鞭法完全改用银两收税,实现了由实物地租向货币地租的转变。纳银代役的规定,标志着白银货币化的完成。使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这就给城市...

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是什么意思
答: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是小规模纳税人使用更简易。简化税收的意思是,简易计税是因特殊行业,无法取得或抵扣增值税专用发票进项税额,所以采取简易计税的方法来征收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简易计税方法计税。

定税计钱,折钱纳物什么意思
答:即以钱计算税额,折合成实物交纳。两税法征课形式:“以钱谷定税,临时折征杂物。”租庸调制是“租出谷,庸出绢,调杂出缮纩布麻”。还有各种杂税杂役。两税法则先“定税计钱”,交纳时再“折钱纳物”,即所谓“定税之初,皆计缗钱,纳税之时,多配绫绢”。这样,相对简化了纳税手续,便于国家...

杨炎所提出的两税法对当朝税收做了什么样的改进?
答:中国古代税制的演变趋势是简化,这是为了便于征收,减少官员从中牟利的现象。唐朝的两税法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夏、秋两季不仅可以减少税种、税额,而且规定了不允许地方官员在其他时间随意征税,所以两税法不仅增加了各地,也减少了官员从中贪污的制度。为了解决唐朝的社会矛盾,消除战争...

唐朝前期实行租庸调,为什么又改为两税法?有什么特点?
答:原因:由于租庸调制是以均田制为前提的赋役制度,因此,唐中期以来,随着均田制的破坏,租庸调制已无法继续推行,于是,造成政府财政大大减少。为了保障政府的财源,统治者不得不采取适应当时形势的新赋税制度。 特点:两税法的特点是按土地、财产的多少收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两税法之前中国的赋税制度是什么
答:在均田制基础上实行的租庸调法,对唐王朝的兴盛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唐中叶,面临安史之乱以来的财政匮乏和尖锐的阶级斗争,统治者着手整理财赋制度。唐德宗建中元年(780),宰相杨炎制定了两税法。两税法的实行是土地兼并改变了土地占有状况在赋税制度上的反映。安史乱后,百姓田地“多被...

两税法中“以贫富为差”指的是什么
答:两税法的主要原则是"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即是不再区分土户(本贯户)、客户(外来户),只要在当地有资产、土地,就算当地人,上籍征税。“以贫富为差”,就是以居户的户等及其占有的土地和财产多少为依据。

后期均田制瓦解后,我国古代又是实行什么土地制度
答:两税法。均田制是由北魏至唐朝前期实行的一种按人口分配土地的制度,部分土地在耕作一定年限后归其所有,部分土地在其死后还给官府。到了唐朝中期,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至唐天宝年间,根本无法实行土地还授,故至德宗年间被“两税法”取代。

一条鞭法和两税法的比较是什么
答:一、背景不同 1、一条鞭法 随着明代土地私有制的发展,土地日益资本化,土地兼并也逐渐加剧,同时朝廷开支逐步加大,财政十分困难。商品经济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明政府为解脱日益严重的财政危机而改弦更张是一条鞭法产生的直接原因,而明代商品经济的日益活跃和封建徭役经济的衰落、解体则为其产生准备了基本...

两税法开始实行的时候,户口增多..原来人们虚报么!?~
答:你想啊,逃往的人不能有户口了吧。以前管理混乱,很多人没户口,管理不便。为了让他们定居下来得重新上吧.这样有户口的人不就多了.再加上生活安定,出生人口增多 这不也是原因吗 两税法征税对象不以人丁为主,而以财产、土地为主。具体办法:①将以前正税、杂税及杂徭合并为一个总额,即所谓“两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