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生命的最高境界

作者&投稿:双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老子》有言:“水因善下终归海,山不争高自成峰。”放低自己,并不是贬损自己,而是心怀谦卑,以低处立,往高处行。


境界越高的人,姿态越低;而越是轻狂无知的人,越把自己太当回事。


天外有天,人外有人,无论什么时候,都要有放低姿态的格局,不自大、不自夸、不自耀,才能行稳致远。层次越低,修为不够,越是难以沉下心来提升自己,越喜欢张扬自己。


毁掉一个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让他得意忘形,活在自吹自擂的虚假世界里。


明朝大才子唐伯虎,自幼聪慧,绘画天赋非凡。


得名师沈周指点后,绘画技艺更是一日千里,超然于众人。


但师长的肯定,同行的赞誉,久而久之,唐伯虎内心难免生出骄矜浅薄之气。


他打心底里瞧不起同行的画作,有时甚至连老师沈周的批评提点也不放在心上。


唐伯虎却不知道,自己当时的绘画水平,离老师还有着天堑之别。


绘画是如此,连进京赶考也是极度骄傲自负。


作为乡试第一名的解元,本应前途似锦,但他因自视甚高,科考后口出狂言:“状元一定会是我的!”


最后,唐伯虎不仅和状元失之交臂,还应牵扯到科考弊案被下了大狱。

《道德经》早就有言:“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意思是说,自以为是显摆自己的人得不到彰显;自我夸耀大言不惭的人得不到认同。修为不够的人,被浮躁张扬裹挟,陶醉于自我优越感之中,止步不前,蹉跎了岁月,也辜负了自我。


越是浅薄的人越爱张扬,越是不凡的人,越是谦逊低调。一名伟大的哲学家曾说:“当我们学会谦逊时,就是最接近伟人的时候。”


才高不自诩,位高不自负,这样的人,才能成就自己。


姿态放低不是妄自菲薄,而是对世界对他人有着一颗敬畏之心,是做人的大格局。


嘉靖年间,有一位文学爱好者名叫董云,求知若渴,也颇有些声名。


他68岁时,曾到往浙江会稽山游学,恰逢王阳明在此讲学传道,旁听几次后,深刻认知到自己才疏学浅,王阳明博物通达。


于是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前去找王阳明拜师。


当时的王阳明才53岁,他执意不肯收长者为徒,再三推脱。


董云身边的友人们也纷纷劝道:“你年纪已大,声名遐迩,何必如此用功求学呢?”


他却说:“年纪虽大,但所学太少,有幸遇到良师,一定要从头学起。”


两年后,70岁的董云在除夕之夜冒雪赶往会稽山,正式向王阳明行了拜师之礼。


这个故事,也被传为佳话,流传至今。


董云古稀之年,尚能不满足过去的成就,低头求知,令人动容。


所谓人生的修行,就是一个拾阶而上的过程。


最怕就是在过去的功劳簿上躺平,在懒惰懈怠中白白耗费光阴。


正如《了凡四训》中说:“惟谦受福。”


一个人越是懂得放低姿态,往往就越有福报。


所以无论到了哪一个台阶,都应该放低自己,行为谦逊,持续精进,不断成长。


真理无穷,进一步有进一步的喜悦;学海无涯,行一程有行一程的收获。


当一个人格局变大,自会生出更多敬畏谦卑之心,姿态也必然越放越低。

水低为海,人低为王

《菜根谭》中有一句名言:“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大地放低姿态,终聚水成海;人放低姿态,才最终成才。

参天大树离不开深入地面的树根,高楼大厦离不开牢固的地基。

世间万物源于一个“低”字,不仅蕴含着深厚的底蕴,更是为人处世的至高境界。

曾看过一则小故事。

很久以前,有一位国王很喜欢出门游玩。

有天,迎面走来一个乞丐,道路两旁的人都露出鄙夷的表情,很是嫌弃。

然而,这位乞丐却向十分礼貌地向国王行礼问好,以示尊敬。

国王见状,马上取下头上的礼帽回礼。

身边的侍卫不解,问道:“您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主,为什么要向乞丐行礼呢?”

国王回答说:“路边的乞丐尚且知礼,更何况我还是一位国王呢?”

侍卫听后,倍感羞愧。

敬人者,人恒敬之,一个人真正的修养,不在于地位高低,而是看他如何对待身份地位不如自己的人。

曾国藩说:“谦卑含容是贵相。”

境界越高的人,姿态越低,不自视过高,谦逊待人,才会得到他人真心的敬仰。

静水流深,人贵谦逊,一个人越是懂得放低姿态,人品就越高贵。

古训有言:“厚德方能载物,内圣方能外王。”

你的姿态有多低、格局有多大,就能有大多的成就。

目空一切,只会让人敬而远之;放低自己,才能拔高人生。

茫茫人海,浩瀚星辰,每个人都不过只是沧海一粟。

做人要放低姿态,不恃才傲物,不自视甚高。心怀谦卑,以更大的心胸接纳世事,生命才能枝繁叶茂。



~

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其中最高的境界是哪个
答:最高的境界是“天地境界”,又称“哲学境界”冯友兰先生把人生分为四个境界,从低到高分别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自然境界:人若只是顺着本能或风俗习惯做事,然而并无觉解,或不甚觉解。所做的事没有意义,或很少意义。2、功利境界:人意识到自己,为自己而做各种事。这并不...

一个人生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答:有愧有悔”都是一生。但是,人生,活得就是一个名声,活得就是一种心情,活得就是一种“干干净净”:干干净净的来,干干净净的“走”,一生不欠良心债,一生无悔自己的选择——人生,活着的最高境界无非就是活出来一个“无愧无悔”的人生!

人生的十大最高境界
答:5、相处的最高境界:自尊也要自爱,交往中莫论人非。6、理解的最高境界:玩的起放的下,看的开也望得远。7、荣誉的最高境界:你已远离江湖,但还有你的传说。8、糊涂的最高境界:装糊涂不糊涂,和为贵中有糊涂。9、梦想的最高境界:同享一个世界,处处有温馨的家。10、生命的最高境界:既然...

孔子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
答:孔子认为生命的最高境界?答:孔子认为,圣人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但是圣人的境界难以达到。孔子的境界,即仁的境界。仁者,爱人,集中体现在他提出的“君子”的人格内涵中。孔子认为,圣人是最高的生命境界,但是圣人的境界难以达到。他指出,君子境界是可以企及的。君子是一个志于仁,且守礼的人,当其...

我们人类的活着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首先,这个问题很抽象。接着,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答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法或者说是生活。于是乎这个问题的具体答案也是因人而异,不过有一点是一样的,也就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活着的价值,于是呢,实现自己的价值是每个人的最高境界!当然每个人的想法都不一样,具体实现什么目标,看你自己了,比如有...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而人的生命是短暂的有限的,哪里能够去与永恒和无限计较呢? ­­许多人到了人生的第二重境界就到了人生的终点。追求一生.劳碌一生,心高气傲一生,最后发现自己并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于是抱恨终生。但是有些人通过自己的修练,终于把自己提升到了第三重人生境界。茅塞顿开,回归自然。人...

人生的最高境界,是苦中作乐
答:文/忠琴 罗曼罗兰说:伟大的背后都是苦难。后来发现苦难才是人生的主旋律,而快乐只是飘荡在其中的音符,苦中作乐方是人生的最高境界。01 苦中作乐,是你苦难生活不可或缺的调味剂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有一个小男孩手上拿着一个大号的冰淇淋,一边走一边高兴地吃着。忽然一个不小心整个...

人生的最高境界用一个字表达,你觉得哪个字最合适?
答:人生的最高境界,一个字“度”!1、胸怀要大度。胸怀大度的人,心中有大格局,从不会斤斤计较,从不退缩,是大胸怀的人。做人,若小肚鸡肠,这样眼中的生活是灰色的,无时无刻不在算计着、不在担忧着;反之,若心胸宽广,眼中的生活是彩色的,凡事不会时刻抓在手中,因为懂得放下。当把一切得失...

人的生命应该是在生命里最高级的生命,从出生到死只有唯一的那么一次,自 ...
答:当他们全心一意地,为他人、或自己灵性而工作时,不再感觉时间的存在——时间已经停止;不知老之将至——生命哪有长短?这,不就是永恒吗?至于生活在真实中,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也是永恒的境界。 什么是真实?真就是不假、不虚伪;实就是实在、不做非份之想。换句话说:这是一种不撒谎、不做作、不违背良心,纯...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生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答:没有正确的人生观,便很容易蹉跎光阴,使宝贵的生命失却了灿烂的光辉。因此,吾人应对生命的意义有一个深切的认识。生命究为何物?英哲罗素说:「整个人类的生命,宛如一道壮阔的洪流,从不可知的过去,汹涌的冲向不可知的未来,我们每人都只是这种洪流中的一粒水滴,一个泡沫。」这就是说:就整个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