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吁沈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的出处】(拼音:jǐ suǒ bù yù,wù shī yú rén)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有关成语典故

冉雍,字仲弓,比孔子小了二十九岁。虽是平民出身,仲弓却非常注意自己在德行上的培养,孔子也因此更多地侧重于从道德品质方面对其进行引导和启发。仲弓谦虚而又好学,把老师讲的每一句话都记在心上,回去之后反复咀嚼回味,遇到有不解的地方就去请教。 

有一天仲弓去找孔子,问究竟应该怎样做才能称得上“仁”。孔子回答:“出门在外的时候循规蹈矩、彬彬有礼;役使百姓的时候庄严隆重而又极其小心。一件事如果是自己都不愿意去做的,那么也就不应该去强求别人。倘若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在朝堂之上就不会招致不满,私下与人交往时也不会惹来怨恨。这样,也就可以称得上仁了吧!”仲弓听了不由得点了点头,说道:“弟子虽然资质愚钝,但是一定会按照老师您说的那样去做。”


有关的成语寓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所遵循的为人处世之道。其实质是推己及人,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也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在日常生活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维护社会公德、促进社会和谐的准则。人们应该从自己的所欲所想出发,推及他人:如果不愿被人背后非议,那么也就不要背后非议他人。如果不愿被人欺骗,那也就不要欺骗他人。如果只想“自己高兴就好”“自己便利就行”,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善,社会也就难以和谐。除此之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内涵,即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和重视内省的自律观。在当今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文明断层线上发生的冲突愈演愈烈的复杂国际格局中,孔子于2500多年前所提出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早已被全世界公认为是具有普世价值的道德金律,成为重构世界秩序的重要价值标准和规则渊源,为别人着想,别人也会为你着想,真诚才能换真心,若人人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世界将会变得更加和平、安宁。


此成语的相关用法以及例子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指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复句式结构;在句中一般作主语,宾语,分句。 

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卫灵公》:“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日:‘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堂衣若扣孔子之门曰:‘丘在乎?丘在乎?’子贡应之曰:‘君子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亲内及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何言吾师之名为?” 

三国·魏·杜恕《体论·政第五》:“己所不欲,不施之于人,令安得不从乎?” 

元·杨梓《豫让吞炭》一折:“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清·夏敬渠《野度曝言》一四三回:“同一不知,在卑人则毫无忿怼,在郡主则视若寇仇,恐亦非‘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恕道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该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讨厌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译文:

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 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

此句出自孔子.《论语》颜渊篇,原文如下:

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仲弓像孔子请教仁的问题,孔子说:“出门办事就像去接待贵宾一 样,役使百姓就像去举行重大的祭祀一般,都要认真严肃地做。自己 不愿意要的,就不强加给别人。做到在诸侯的朝廷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仲弓说:“我虽然笨,也要照您的话去做。”

扩展资料: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揭示的处事原则

这句话所揭晓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孔子所言是指人应当以对待自身的行为为参照物来对待他人。人应该有宽广的胸怀,待人处事之时切勿心胸狭窄,而应宽宏大量,宽恕待人。

倘若自己所不欲的,硬推给他人,不仅会破坏与他人的关系,也会将事情弄得僵持而不可收拾。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确实应该坚持这种原则,这是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体现。人生在世除了关注自身的存在以外,还得关注他人的存在,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在当代社会中,“双标”比比皆是。以一个标准去要求别人,却不以同一标准去要求自己。如果大家都能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相信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生活中能减少与他人的摩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语.颜渊



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所不愿意接受的,不要施加到别人身上。
该句出自先秦孔子的《论语》:“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该文的白话释义是:(孔子)说:“那大概是恕吧!自己讨厌的东西,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始祖孔子的一种准则。


《论语》(lún yǔ),是春秋时期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文集,成书于战国前期。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作品多为语录,但辞约义富,有些语句、篇章形象生动,其主要特点是语言简练,浅近易懂,而用意深远,有一种雍容和顺、纡徐含蓄的风格,能在简单的对话和行动中展示人物形象。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出自《论语十则》。《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孔子说:“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因此恼怒,不是君子吗?”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自我检查: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
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可以凭借这个做老师了。”
孔子说:“只是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
孔子说:“子路啊,我教给你的,你懂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孔子说:“看见德才兼备的人,就向他学习,希望能与他看齐;见到没有德行的人,就要在内心反省自我的缺点。”
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可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心胸宽广、意志坚强,因为他们肩负重任,路途又很遥远。以‘仁’为自己的责任,不也是很重的担当吗?直做到死才罢休,不也是路途遥远吗?”
孔子说:“到了寒冷的季节,才看得出松柏是最后凋零的。”
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话可以终身践行?”
孔子说:“只有恕道!自己不愿意的事,断不可加在别人身上。”

【写作背景】
《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的言行的书,由若干篇章组成,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这篇课文中的第1至9则都属于语录体。本课所选10则,一方面阐述了学习应该有谦虚好学的态度和勤学好问、实事求是的精神;另一方面阐述了温故知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的学习方法,对后世的教育理论影响极大。另外,还有思想道德修养的问题,教育人为人处事的原则。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啥意思
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不要施加给别人。【拼音】jǐ suǒ bù yù wù shī yú rén。【基本释义】施是指施予,施加,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出处】春秋·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论语·颜渊》:“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
答:“己所欲,亦勿施于人”的意思是:即使是你想要的东西或想做的事,也不能强加给别人。这句话是告诉人们,无论是否“己所欲”,都不能“施”即强加给别人,给别人的东西,只有一个标准,即以别人意愿为标准。要看别人自己是否愿意,而不能依据我们的标准来强加给别人。己:自己。欲:想,想做...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答:意思: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强行加于别人身上。出自:春秋 孔子《论语 卫灵公》原文选段: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之于人也,谁毁谁誉?如有所誉者,其有所试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子曰:“吾犹及史之阙...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什么意思的成语
答:译文:仲弓问孔子怎样做才是仁。孔子说:“出门办事如同去接待贵宾,使唤百姓如同去进行重大的祭祀(都要认真恭敬严肃),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不要强加干别人。做到在诸侯的领属上没人怨恨(自己),在卿大夫的封地里也没人怨恨(自己)。”成语寓意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不仅是儒家思想的精华,也是...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什么意思
答: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和事,有些人会对我们非常友善,有些人则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烦恼和不愉快。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应该思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含义。对于我们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或行为,我们应该尽量避免去做或去伤害别人。相反,我们应该积极地去做一些有益的事情,...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答:如果只想“自己高兴就好”“自己便利就行”,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那么人与人之间就会失去友善,社会也就难以和谐。除此之外,“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还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法理内涵,即尊重个体的平等观、符合人性的权利义务观和重视内省的自律观。在当今霸权主义仍然存在、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时有发生、文明断层线上...

己不所欲勿施于人这句话什么意思?
答:"己不所欲,勿施于人"是一句古代谚语,意思是指如果你不希望别人对你做某件事情,那么自己也不应该对别人做同样的事情。这句话强调了互相尊重和体谅的道德准则,提醒我们在与他人打交道时要注意自己的行为,避免伤害他人的感情或权益。这句话的含义可以用两个关键词来概括:自律和同理心。自律代表了...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意思
答:“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推已及人将心比心,以自己的感受去体会别人的感受,以自己的处境去推想别人的处境。这种以已推人的思想就包含了理解他人、谅解他人的深刻含义。如果自己都不希望被人此般对待,推己及人,自己也不要那般待人。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