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s、 z构型判断规则是什么?

作者&投稿:蒯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R/S构型标记法中根据较优基团进行判定,越优越大。

1,取代基或官能团的第一个原子,其原子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 ;对于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为“较优基团”。

2,若多原子基团第一个原子相同,则比较与之相连的第二个原子,依此类推。

3,含有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的基团,则作为连有两个或三个相同原子的基团。

R-S系统命名法最初是由R、S、Cahn(伦敦化学会),c.k.Ingold(伦敦大学学院)和V.Prelog(苏黎世,瑞士联邦工学院)于1950年提出,1970年被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协会(IUPAC)所采用的。

扩展资料:

次序规则

1,原子:原子序数大的排在前面,同位素质量数大的优先。几种常见原子的优先次序为:I>Br>Cl>S>P>O>N>C>H。

2,饱和基团:如果第一个原子序数相同,则比较第二个原子的原子序数,依次类推。常见的烃基优先次序为:(CH3)3C->(CH3)2CH->CH3CH2->CH3-

3,不饱和基团:可看作是与两个或三个相同的原子相连,不饱和烃基的优先次序为:
-C≡CH>-CH=CH2>(CH3)2CH-。

4,若与双键碳原子相连的基团互为顺反异构时,Z型先于E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R-S系统命名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