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中引用诗句的格式? 在文章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什么?

作者&投稿:书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文章中引用诗句,分为引用诗句作文题、在文中引用诗句、在文末引用诗句三种情况,作用分别为:

1、引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

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

3、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详解:

1、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如《春蚕到死丝方尽》一文引用李商隐《无题》中诗句名句“春蚕到死丝方尽”(释义: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作文题,既切合说明的内容,又有助于引起人们阅读的兴趣,让人产生丰富的联想。

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如《往事依依》一文引用《千家诗》中歌咏祖国风物的诗句,为我们展现了春夏秋冬的风光:写春光的有“万紫千红总是春”(释义: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写夏景的有“绿树阴浓夏日长”(释义:绿树葱郁浓阴夏日漫长),写秋色的有“青女素峨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释义:霜神青女和月中嫦娥不怕寒冷,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在寒月冷霜中争艳斗俏,比一比冰清玉洁的美好姿容)。

写冬日的有“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释义:梅花和雪花都认为各自占尽了春色,谁也不肯服输。难坏了诗人,难写评判文章),这些诗句如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似一幕幕特写的镜头,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如《驿路梨花》在结尾处引用陆游《闻武均州报已复西京》中的诗句“驿路梨花处处开”(释义:一路春风处处梨花盛开),是画龙点睛之笔,结构上照应题目,内容上深化主题,象征雷锋精神在神州大地处处弘扬。

扩展资料:

引用是一种常用的艺术方法。巧妙地运用引用,能使说明文更显生动,能使议论文更见雄辩,能使散文更具文采、魅力。

1、引用诗句。

引用诗句作文题,鲜明、醒目。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不少。在文末引用诗句,一箭双雕,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

2、引用谜语。

可以使文章显得新奇、有趣。

3、引用成语。

成语言简意丰,引用贴切,可使行文准确、生动。

4、引用格言。

格言言简意明,引用得当,可使行文活泼、明快。

5、引用名人名句。

名人名句语言典范,往往在读者中留下的印象,深刻、鲜明,如能“妙手偶得之”,便能一下子让文章长出明亮的眉目,给人亲切感,增强感染力。

6、引用故事。

神话、传说、寓言,富有情趣,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引人入胜。从故事中引出论点,结合故事讲道理,使论据具体、形象、通俗、精辟,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7、引用俗语。

俗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定型语句,它简练形象,通俗易懂,质朴无华。俗语的引用,可使文章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

8、引用日记。

日记是一个人的内心独白,真情流露。引用日记,可让读者感到亲切、真实。

9、引用谚语。

谚语是群众中流传的稳定语句,它形象鲜明,音调和谐,便于记忆、背诵。

10、引用流行歌曲

流行歌曲的旋律和歌词会让你找回了那份遥远的生活回忆,给你此时纷乱的感情体验一个定型,给你痛苦而枯涩的构思一种启发,,给你茫然不定的选择一些灵感的润色,使你笔下的文字亲切而又有灵动感。



文章诗句引用分两种:
1,完全引用。即引用一句,连标点符号一起引用。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2,不完全引用。
如:“人生若只如初见”

没记错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在文章中引用诗句的格式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
1. 直接引用:直接在文章中引用诗句,并使用引号将诗句括起来。例如:
他写道:“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 间接引用:在文章中转述诗句,而不是直接引用原句。例如:
他表达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决心。
需要注意的是,在引用诗句时,应该注明诗句的来源或出处,以便读者了解诗句的背景和来源。这可以通过在文章末尾添加参考文献或脚注来实现。

Igiujl

在文章中人说的话中引用诗句怎么使用引号?~

在文章中,人说的话,一般都需要用双引号,来加以有效区分,做重点处理。
如果,在使用双引号的情况下,再引用诗句,那么,此时应该使用单引号。
这样,才能够让诗句的主要意思,得到有效区分,引起重视的效果。
标点符号的使用,必须要根据文章具体的内容要求,选择合适的标点。
才能达到,更加理想的效果,让文章更加出彩。

在文章中引用诗句的作用是,具有有力的概括总结作用。
能够迅速把整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主要意思,概括成一段诗文,起到最好的“画龙点睛”作用,也充分体现了作者的高度概括能力、深厚的文化诗词涵养、更加使文章主题鲜明,琅琅上口有韵味。

扩展资料:正引
正用又称“正引”,就是引用者对所引用的语句持肯定的态度,用在引文与原文意思相一致的场合。正引一般是用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它既可以是明引,也可以是暗引。如:
①这安公子是那女孩儿一般百依百顺的,怎么忽然的这等执性起来?……他这一段是从至性中来,正所谓儿女中的英雄,一时便有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意思;
旁人只说是慢慢的劝着就劝转来了,那知他早打了个“九牛拉不转”的主意,一言抄百总,任是谁说,算是去定了。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
在小说中,安公子的父亲因为两次河堤决口,被责问不善治理而革职查办,在山阳县收监。安公子救父心切,不顾从未出过远门,一改平日女孩子般的百依百顺,决意要身带数千两银子跋山涉水三千里去山阳县营救父亲。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自《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荣华富贵不能使他受到诱惑,贫贱困苦不能使他动摇,权势强暴不能使他屈服。”“九牛拉不转”是引用俗语。
两处引用都是说明安公子此时的性格格外倔强,什么样的话、什么样的人都不能改变他营救父亲的决心,和所引用的原句的意思一致,所以是正面引用。这里没有指明出处,是暗引。
②那秦钟魂魄那里肯就去,又记念着家中无人掌管家务……因此百般求告鬼判。无奈这些鬼判都不肯徇私,反叱咤秦钟道:“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我们阴间上下都是铁面无私的,不比你们阳间瞻情顾意,有许多的关碍处。”
(清·曹雪芹《红楼梦》)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引用

如何将诗词融入文章中?
答:2005年黑龙江满分作文《如梅在雪》引用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全文为题记,照应了开头,彰显了中心。2006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心有天使,诗意人生》文章里“是谁守望着偏僻的山村”“那透风的竹楼”“风定落花香(风定落花香,是从“风定荷香细”中借鉴而来)”等语句更是诗意盎然。二、在行文中流淌诗性抒写诗意...

作文中引用诗句,要不要引号写作文时,如需要引用诗句
答:5.开头、结尾。懂得开头、结尾在文章中的作用。掌握开头与结尾方法。能够围绕中心写出恰当的开头和结尾。6.过渡照应。能够理解文章中为什么要有过渡和照应,懂得文章中哪些地方需要过渡和照应,能够用过渡词、过渡句、过渡段,把上下文衔接起来,使文章做到前后呼应。7.修改文章。懂得修改文章的意义,学会...

开头引用诗句关于离别胡段落
答:1.引用诗词的离别作文开头 这里给你提供一些你可能用得到的离别诗句,在引用的时候注意感情基调的不同,如果是昂扬的、祝福的,用“天下谁人不识君”这类的;如果是悲伤的、不舍的,用“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这类的。引用之后可以直接点明自己的感情,为文章打好基调。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

引用古诗词的作用
答:文章中引用古诗词,分为引用诗句作文题、在文中引用诗句、在文末引用诗句三种情况,作用分别为:1、引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3、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

说说文章引用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的作用
答:1. 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作用 古人关于丁香结的诗句作用 1.关于丁香结的诗句诗句有哪些 霜树尽空枝,肠断丁香结。一一《醉花间·独立阶前星又月》冯延巳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一一《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李商隐 绕砌□声芳草歇,愁肠学尽丁香结。一一《鹊踏枝·秋入蛮蕉风半裂》...

语文文言文解题模板
答:格式中的“表现了作者的•••”要分情况,具体回答,有些句子不一定强调表达了作者的思想。【记叙文终。 这只是记叙文内容的部分考题,更多考题答题解析待续】 说明文 一、说明方法。【例一: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答题格式:•运用了“XXX”和“XXX”的说明方法,(举例子作用是具体形象,打比...

在文章中尝尝引用诗句,这个叫什么写作手法?这个手法有什么作用?
答:引用,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表现力,富有文采

文章中,引用大量古诗词的作用?
答:1、可使所表达的语言意思简du洁凝练,增添感染力,zhi有利于作者表情达意;2、可dao为作者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3、有利于读者在阅读中产生联想或共鸣,达到推陈出新,增强生动性的效果,或幽默风趣,增强形象性的效果。引用作为一种常见修辞方法,通过在文章中有意引用诗句、名人...

写作文引用古诗的作用
答:一、文章中引用诗句,分为引用诗句作文题、在文中引用诗句、在文末引用诗句三种情况,作用分别为:1、引用诗句作文题,可以起到鲜明、醒目的作用。 2、在文中引用诗句,可以起到使文章锦上添花、增色的作用。3、在文末引用诗句,既可以总结全文,又可以深化主题,起到一箭双雕的作用。 二、详解:1、引用诗句作文题,鲜...

引用古诗的作用
答:引用古诗的作用有增加文章的可读性,丰富了文章的内涵;适当的古诗起到衬托的作用,是画龙点睛之笔。引“文”入“文”,就是把古诗文的内容穿插在文章中,作为文章的一个组成部分。所引内容可以放在段首,也可以放在段中;既可以直接引用,也可以间接引用;既可以单句引用,也可以构成排比句存在于文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