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竹头木屑文言文

作者&投稿:西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 文言文世说新语哀毁骨立

解释:因为过分悲伤而异常消瘦,身体好像只剩下一副骨架子支撑着。

形容孝子在守孝期间由于过分悲哀而损伤了身体。字词解释: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

成语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医疗数年乃起。”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成语用法:复句式;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近义词:无肠可断、哀毁瘠立反义词:笑逐颜开、哀而不伤、满面春风、眉开眼笑感 *** 彩:褒义词。

2. 文言文 世说新语 王安期不鞭书生

王安期不鞭书生

【出自】改写自南朝·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原文】

王安期作东海郡守,世乱,令曰:夜不得私行。吏系得一夜行人。王问:“何处来?”云:“从师家受业书还,不觉日晚。”吏曰:“鞭乎?”王曰:“鞭挞书生以立威名,恐非致治之本!”释之,并令吏护送其归家。

【译文】

王安期任东海郡守时,天下混乱,命令:夜晚不能私自出行。差役抓了一个夜晚出行的人。王安期问:“你从哪里来呀?”回答说:“从老师那里听课回来,没发觉天黑了。”差役问:“要鞭打吗?”王安期说:“鞭打书生而树立威信,恐怕不是达到社会太平的根本办法。”放了他,并命令差役把这个人送回家了。

3. 世说新语 黜免 翻译

黜免第二十八 (1)诸葛友在西朝,少有清誉,为王夷甫所重,时论亦以拟王。

后为继母族党所谗,诬之为狂逆①。将远徙,友人王夷甫之徒诣槛车与别②,厷问:“朝廷何以徙我?”王曰:“言卿狂逆。”

友曰:“逆则应杀,狂何所徒!” 【译文】诸葛厷(gōng)在西晋时,年纪很轻就有美好的声誉,受到王夷甫的推重,当时的舆论也拿他和王夷甫相比。后来被他继母的亲族造谣中伤,诬蔑他是狂放叛逆。

将要把他流放到边远地区时,他的朋友王夷甫等人到囚车前和他告别,诸葛友问:“朝廷为什么流放我?”王夷甫说:“说你狂放。叛逆。”

诸葛厷说:“叛逆就应当斩首,狂放有什么可流放的呢!” (2)桓公入蜀①,至三峡中,部伍中有得猿子者,其母缘岸哀号,行百馀里不去,遂跳上船,至便即绝。破视其腹中,肠皆寸寸断。

公闻之怒,命黜其人。 【译文】桓温进军蜀地,到达三峡时,部队里有个人捕到一只小猿,母猿沿着江岸悲哀地号叫,一直跟着船走了百多里也不肯离开,终于跳上了船,一跳上就马上气绝。

剖开母猿的肚子看,肠子都一寸一寸地断开了。桓温听说这事大怒,下令革除了那个人。

(3)殷中军被废,在信安,终日恒书空作字①。扬州吏民寻义逐之,窃视,唯作“咄咄怪事”四字而已②。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被免官以后,住在信安县,一天到晚总是在半空中虚写字形。扬州的官吏和百姓沿着他的笔顺跟着他写,暗中察看,也只是写“咄咄怪事”四个字而已。

(4)桓公坐有参军椅烝薤不时解,共食者又不助,而椅终不放,举坐皆笑①。桓公曰:“同盘尚不相助,况复危难乎!”敕令免官。

【译文】桓温的宴席上有个参军用筷子夹烝薤没能一下子夹起来,同桌的人又不帮助,而他还夹个不停,满座的人都笑起来。桓温说:“同在一个盘子里用餐,尚且不能互相帮助,更何况遇到危急患难呢!”便下令罢了他们的官。

(5)殷中军废后,恨简文曰:“上人著百尺楼上,儋梯将去 【译文】中军将军殷浩罢官以后,不满意简文帝,说:“把人送到百尺高楼上,却扛起梯子走了。” (6)邓竟陵免官后赴山陵,过见大司马桓公①,公问之曰:“卿何以更瘦?”邓曰:“有愧于叔达,不能不恨于破甑②!” 【译文】竟陵太守邓遐罢官后去参加皇帝的葬礼时,拜见了大司马桓温,桓温问道:“你为什么更加消瘦了?”邓遐说:“我在叔达面前有愧,不能不因打破饭甑而遗憾。”

(7)桓宣武既废太宰父子①,仍上表曰:“应割近情,以存远计。若除太宰父子,可无后忧。”

简文手答表曰:“所不忍言,况过于言②。”宣武又重表,辞转苦切。

简文更答曰:“若晋室灵长,明公便宜奉行此诏③;如大运去矣,请避贤路④。”桓公读诏,手战流汗,于此乃止。

太宰父子,远徒新安。 【译文】桓温罢免了太宰司马啼父子后,仍然上奏章说:“应该割断私情,以留心长远大计。

如果清除太宰父子,可以免除后患。”简文帝在奏章上亲手批示说:“我可不忍心这样说,何况所做的超过了所说的。”

桓温又重新上奏章,言辞越发迫切。简文帝再批示说:“如果晋王室的国运久长,明公就应该奉行这个诏令;如果晋王室国运已去,请让我避开进用贤人之路。”

桓温读着诏书,害怕得手发抖、直流汗,这才停止上奏。太宰父子被流放到遥远的新安郡。

(8)桓玄败后,殷仲文还为大司马咨议,意似二三,非复往日①。大司马府听前有一老槐,甚扶疏②。

殷因月朔,与众在听,视槐良久,叹曰:“槐树婆姿,无复生意 【译文】桓玄失败以后,殷仲文回到京都任大司马咨议,心情似乎反复不定,不再是以前那样了。大司马府官厅前面有一棵老槐树;枝叶非常松散。

殷仲文由于月初集会,和众人同在官府厅堂上,他对着槐树看了很久,叹息说:“槐树枝叶散乱,不再有生机了!” (9)殷仲文既素有名望,自谓必当阿衡朝政①。忽作东阳太守,意甚不平②。

及之郡,至富阳,慨然叹曰:“看此山川形势,当复出一孙伯符 【译文】殷仲文既一向很有名望,自认为一走会主持国政。忽然调任东阳太守,心里非常不平。

当到郡上任,经过富阳时,感慨地叹息说:“看这里的山河地理形势,应当再出一个孙伯符。”。

4. 世说新语宋世林的翻译

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①。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②!”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翻译 华歆、王朗一同乘船避难,有一个人想搭他们的船,华歆马上对这一要求表示为难。王朗说:“好在船还宽,为什么不行呢?”后来强盗追来了,王朗就想甩掉那个搭船人。华歆说:“我当初犹豫,就是为的这一点呀。已经答应了他的请求,怎么可以因为情况紧迫就抛弃他呢!”便仍旧带着并帮助他。世人凭这件事来判定华歆和王朗的优劣。



~

竹头木屑的意思
答:竹头木屑的意思:比喻可利用的废物。竹头木屑(拼音:zhú tóu mù xiè)是一则来源于历史故事的成语,成语有关典故最早出自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竹头木屑”的原义是晋朝陶侃造船,将废弃的木屑及竹头收藏起来,后以木屑铺雪地御湿,竹头作钉装船,传为美谈;后用以比喻细微...

身无长物出自哪篇文言文
答:【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宣武伐蜀,装船,悉以作钉."后以"竹头木屑"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管中窥豹】南朝宋...

《世说新语》中“德行第一”中的第八篇。成语
答: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

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答:14、【竹头木屑】 【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 【出处】 《世说新语﹒政事》第16条 【原文】陶公性检厉,勤于事。作荆州时,敕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于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

《世说新语》出来的成语
答: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

世说新语两则的思想感情分别是什么
答: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0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

世说新语中出现的成语
答: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政事》:"扞陶公呴作荆州时,敕 船官悉录锯木屑,不限多少。咸不解此意。后正会,值积雪始晴,听事前除雪后犹湿,於是悉用木屑覆之,都无所妨。官用竹皆令录厚头,积之如山,后桓...

从《世说新语》中产生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答:【出处】 《世说新语*容止》第3条 13、【身无长物】【含义】 除自身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指生活节俭.后多用来形容极其贫穷.【出处】 《世说新语*德行》第44条 14、【竹头木屑】【含义】厚头,靠近根部的竹头.竹头与木屑,比喻细微的东西.后比喻可供利用的废置之材.【出处】 《世说新语﹒...

《世说新语》中的成语
答:【瞎马临池】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排调》:“盲人骑瞎马,夜半 临深池.”后因以“瞎马临池”比喻处境危险而犹暗昧无知.【略见一斑】大致地看到事物的某一部分.语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说·方正》:“门生辈轻其小儿,乃曰:‘此郎亦管中窥豹,略见一斑.’”【竹头木屑】南朝宋刘义庆《...

世说新语名篇有哪些?
答:“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朋友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出行,却丢下别人自己走。”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您没到,这是不讲信用(的表现);对孩子骂他父亲,这是没礼貌(的表现)。”朋友惭愧,下车去拉元方,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了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