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钊小时候的故事 20到50字之间 李大钊的事迹50字

作者&投稿:姚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著称于乡里。
七岁时,祖父送他到附近黄瓜口村的一位塾师单子鳌那里读书。当时,读书是为了应试科举,读的是四书五经一类,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大钊同志读书非常认真,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大钊同志从小读书异常勤奋、刻苦。在幼年时,便以才思敏捷、能文善诗著称于乡里。
,入学之始,还要先读一段蒙学。大钊同志跳过了蒙学阶段,一入学就和较大的孩子们一起读“四书”。这些宣扬孔孟之道的书虽然陈腐,但在当时大钊同志家乡一带,连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也还没有传过来,就只能通过这些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他在同学中年岁最小,但却是最用功因而也是学得最好的一个。放学了,别的同学全回家了,他还一个人留在自己的座位上背书,往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这才回去。

大钊同志从小异常勤奋、刻苦。大钊同志7岁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还没有传过来,所以只能通过宣扬孔孟之道的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虽然大钊同志年岁最小,但却最用功,常常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 ”这才回去。

大钊同志从小异常勤奋、刻苦。大钊同志7岁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还没有传过来,所以只能通过宣扬孔孟之道的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虽然大钊同志年岁最小,但却最用功,常常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 ”这才回去。

大钊同志从小异常勤奋、刻苦。大钊同志7岁时,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所谓“新学”还没有传过来,所以只能通过宣扬孔孟之道的书来学习初步的文化知识,虽然大钊同志年岁最小,但却最用功,常常需要老师几次催促:“耆年,回家去吧! ”这才回去。

李大钊的生平事迹(50字以内)~

李大钊生平事迹的资料!!
1915年,日本帝国主义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抗议斗争。他起草的通电《警告全国父老书》传遍全国,他也因此成为著名爱国志士;。
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一员主将。
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极大地鼓舞和启发了李大钊,他以《新青年》和《每周评论》等为阵地。
相继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再论问题与主义》等大量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名文章和演说。
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旗帜鲜明地批判改良主义,积极领导和推动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成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我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人。
扩展资料:
李大钊同志开创的伟大事业和留下的思想遗产永远不可磨灭,他播撒的革命种子已经在 中国大地上生根、开花、结果。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更加感受到李大钊同志历史眼光的深邃和思想价值的珍贵,更加感受到他革命精神的崇高和人格力量的伟大。
李大钊同志永远是共产党人学习的楷模和榜样。我们要学习李大钊同志坚定的爱国主义精神。李大钊同志是一位伟大的爱国者。青年时代,面对多灾多难的祖国,李大钊同志表现出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
辛亥革命后,面对封建军阀篡夺政权、新生的共和国有名无实的现状,他不得不发出自己的“隐忧”和“大哀”。他忧国之所忧,哀民之所哀,下定决心为挽救“神州陆沉”、“再造中华”而努力奋斗

李大钊的事迹
1、社会党逃离
1913年8月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毕业,在校期间与同学郭须静一起加入中国社会党,毕业后到北京参加中国社会党活动。同月中国社会党领袖陈翼龙被杀,社会党被查封,李大钊逃离北京,避难于家乡乐亭县的祥云岛,后得到天津绅士孙洪伊的资助,赴日本留学。
2、发《警告全国父老》抗袁活动
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科后,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1914年组织神州学会,进行反袁活动。次年为反对日本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以留日学生总会名义发出《警告全国父老》通电,号召国人以“破釜沉舟之决心”誓死反抗。
3、推动共产主义
1916年5月回中国,在北京创办《晨钟报》,任总编辑。旋辞职,任《甲寅日刊》编辑,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1918年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任经济、历史等系教授,参与编辑《新青年》,并和陈独秀创办《每周评论》,推动共产主义。
4、建立共产党
1920年,和陈独秀酝酿组建中国共产党,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和邓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等一同建立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中共建党后,任二、三、四届中央委员。
5、参与“国共合作”
1922年,李大钊根据共产国际指示,赴上海会见孙中山。1924年,参与“国共合作”,出席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任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委。李大钊曾在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演说:“本人原为苏联党员、第三国际共产党员。”

资料拓展:李大钊(1889年10月29日-1927年4月28日),字守常,河北乐亭人,毕业于东京早稻田大学,中国共产党主要创立人之一,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和共产主义者之一,是中国国民党第一届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之一,也是在北伐时期推动颠覆中国政府的重要人物之一,同时为共产国际的成员及其在中国的代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