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目山景区简介 天目山简介

作者&投稿:何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浙江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1]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是浙江省唯一一处加入MAB网络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被授予"两个基地"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包括天目山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唯一天目铁木生长地在内,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动植物奇观 大树王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 天目山云海奇观
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古老山地之一,著名避暑和游览胜地。位于浙、皖毗邻地区。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大致以杭徽公路和西苕溪为界。长200公里,宽约60公里,属江南古陆的东南缘。山地呈中心—深谷景观,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1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1787米。岩性以花岗岩、流纹岩为主。山地两侧多低山丘陵宽谷景观。天目山古名浮玉。 《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是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地区。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西天目山南坡于1956年划为全国自然保护区,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种繁多,其中乔木800多种。林木以古老、高大、稀有而闻名中国。有树龄1500年以上、五代同堂的公孙树──银杏;有清代即已发现而称为大树王的柳杉, 胸径2.33米, 材积42.98立方米;有树高达54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树最早发现于此。此外,有黄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铁木等41种稀有名贵树种。动物区系复杂,仅鸟类即达148种,蛇类有37种。其中红嘴相思鸟最著名。山区盛产茶叶、笋干、山核桃、药材、竹木等。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天目山历史
  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章。现存“太白吟诗石”等人文景观;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等,为天目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天目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她更具魅力。   天目山佛教自东晋传入,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有“天目灵山”之称。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42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天目山是韦陀天尊者道场。
气候环境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在天目山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十万余个,居同类风景名胜区之冠,具有除尘、杀菌等功效,对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天目山的地理环境和森林效应,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年平均温度仙人顶8.8℃,山麓14.8℃。茫茫林海,清静幽雅,夏天特别凉,冬季无严寒。丰富的植物资源及优越的自然环境,给各种动物的生长和繁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也为人类的休闲、度假、旅游等创造了一个极好的环境。而且这里的森林中弥漫着多种对神经衰弱、心血管系统等疾病有明显缓解作用的气态物质。2005年,浙江林学院旅游学院的科研人员通过测量发现,天目山空气中的负离子含量最高达到130000个/立方厘米,刷新了全国纪录。因此,天目山是人们健康、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自然保护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地处临安市西北部,面积4284公顷,经度范围:119°24′11″-119°28 ′21″,经度范围:30°18′30″-30°24′55″,海拔范围300m-1556m,具有典型的中亚热带的森林生态系统和森林景观。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12张)  天目山一九五六年被批为"森林禁伐区",一九八六年成立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均为全国首批,一九九六年被纳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在全国的自然保护区内有着较高的知名度。   天目山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的青睐,是因为她是生物种多样性和文化多样性的集中点,不仅生物资源,保存较好,旅游文化资源和区位优势特别明显。原1050公顷范围内有高等植物2160余种,其中以\"天目\"命名的37种,国家保护植物35种;有高等动物2274种,昆虫2000余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34种,以\"天目\"命名的动物48种,是名副其实的\"生物基因库\",被七十余所大中院校定为教研实习基地。区内的森林生态有高、大、古、稀、美特点。有全国最高的57米的金钱松,整个老殿景区的树木均为30米以上的乔木;有古柳杉群,区内胸径1米以上的古木600余棵,仅柳杉就有400余棵,胸径2米以上的柳杉19棵,最大的材积达75.4立方米;野生野杏、连香树、香果树,迎春木均为珍稀的古老种类,被称为\"活化石\"。丰富的森林生态形成了优美的森林景观,春至野花遍地香气袭人;夏到绿树成荫,清新凉爽;秋来翠竹红枫,金黄的银杏满山皆是;冬天则是玉树银花的优美景象。现代肖草《雪·天目山》诗:“天山初寒添素妆,漫空飞絮尽苍茫;层林银枪数万千,岗上呼啸胜嗷狼”给予真实诠释。独特的地形、地貌,丰富的森林植被形成了天目山独特的复杂多变多类型的森林生态气候。年平均气温仙人顶为8.8℃,山麓禅源寺为14.8℃,特别是受地势小环境影响,禅源寺景区形成了冬暖夏凉小气候,常年7月份的平均气温为26℃,是避暑的\"清凉世界\"。天目山距临安41公里,距杭州90公里,处在黄山至杭州的黄金旅游线上,为东南沿海的绿色明珠。天目山自古就为宗教名山,北魏郦道元所著的《水经注》中就有记载,建于元代的开山老殿,距今已有700多年的历史,建于清代的禅源寺占地40余亩,曾有斋堂500余间,僧侣1000余人,是全国最大的韦陀道场。李白、白居易、苏轼、李时珍、乾隆及近代的郁达夫、徐悲鸿、胡适名人都到过天目山,为天目山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几年来,随着生态旅游的开发,保护区的旅游接待设施已初具规模,有接待床位1300余个,旅游车辆30余辆,成为东南沿海大中城市生态旅游的首选地。   浙江天目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成立于1988年,为副县级事业单位,核定计财科、经营管理科、办公室、保护科、科研所五个科室为副科级,定编人数48人。行政上由临安市人民政 府领导,业务隶属浙江省林业厅。天目山管理局的主要职责是:1?保护天目山保护区的生态资源和文化资源;2?加强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提高全民生态保护意识,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3?加强生态旅游开发,为保护区的建设积累资金,提高干部职工的福利待遇。建局十余年来,天目山人勤俭创业,甘于奉献,以保护为宗旨,加强保护力度,曾获林业部 、人事部森林防火先进单位。以科技为依托,不仅是生态科学研究和科普宣传场所,也是学校教学实习重要基地。据统计,来天目山进行教学实习的大中专院校70余所,每年有30余所的中小学来天目山举行各种科教活动。不仅生态资源保护较好,文化建设也上了一个台阶,天目书院,天目山诗书画院相继成立;生态旅游开发已初具规模。局设立了旅游科,加强了旅游的管理,整个保护区的建设,保护、科研、开发三位一体,事业逐步完善。正如诗人张学理的对联\"天目山名山端靠前贤开拓,自然宝库全凭来者经营\"所说,天目山管理局现任领导班子和职工以护名山,爱名山为荣,立足高起点,确定高标准,请上海同济大学设计的天目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和禅源寺景区详细规划已经完成。即将投建,恢复天目山佛教胜 地禅源寺工程正紧锣密鼓进行。我们相信,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帮助下,二十一世纪的天目山将更加的辉煌。
历史文化

  天目山历史悠久,是集儒、道、佛诸教于一体的三教名山和历史文化名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这里分经编《文选》,西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修道于此,东汉《洞渊集》称天目山为“三十四洞天”。晋代佛教入山,曾有寺院庵堂50余座,最盛时僧侣多达千余人。历代以来天目山与印度及东南亚各国佛事往来频繁,为日本临济宗永源寺中兴的发祥地。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66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历史上与杭州灵隐寺齐名,是佛教中韦陀菩萨的道场。   天目山幽邃奇妍的景色,优越独特的自然环境,赋予天目山璀璨的历史文化。梁代昭明太子萧统、唐代李白、白居易、宋代苏轼、元代的张羽,都留下了优美的诗章和传世之作。明代有100多位文人登天目山穷幽探奇,吟咏志游,留下诗文160多篇。而且在天目山拍摄的电影电视剧风光片纪录片已经有60余部。   西天目山佛教兴起始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开山始祖为竺法旷。嗣后,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入西天目山狮子岩,倚松结庐,后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相继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此后,西天目山名声渐起,与国内外交往频繁,日本、印度、朝鲜等国不断有高僧前来参禅留学。清代的玉琳国师,身受顺治、康熙两朝之殊遇,于康熙四年(1665)创建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西天目山赫然改观,香火极盛,寺内藏书甚多。民国初期,西天目山佛事衰落。30年代中期又有复兴,有和尚几百人。1941年4月15日,禅源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天目山香火渐衰。60年代初,住山和尚21人。1965年,16名和尚迁至临安县玲珑山。   西天目山僧侣,在唐宋时代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最早略具规模的寺院,为建于唐光启二年(886)的保福院,次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的明空院。历宋、元、明、清诸朝,相继建成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禅源寺及45座庵堂。1000多年来,由于兵事频频,风雨侵蚀,寺院几度兴废。今幸存的尚有禅源寺山门、天王殿、韦驮殿、狮子正宗禅寺(今称开山老殿)及太子庵等部分建筑。   西天目山历代名僧辈出,屡受皇封。唐代,慧忠禅师向肃宗奏“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示寂后,封号“大证禅师”;鉴宗禅师示寂50年后,吴越武肃王钱镠请于朝,追谥为“无上大师”;洪言西土禅师,僖宗御赐以紫衣,昭宗赐号“法济大师”。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理宗赐号“佛眼禅师”;昙印禅师,理宗御书“松岩方丈”四字以赐。元代,高峰禅师树刹开堂,为西天目山一代师祖,其徒断崖、中峰宏其道,大其家,成宗、顺帝、仁宗皆赐号褒崇。明洪武四年(1371),松隐禅师于狮子正宗禅寺旧址上重建殿宇,郁为丛林。清代,玉琳禅师,顺治皇帝赐号“大觉禅师”,赐以名香法衣,后又进号“普济能仁国师”,住持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重辉禅社;晦石禅师住持西天目山27年,经理修复寺院,焕然改观;际界禅师主席禅源寺,恪守宗风,未敢失坠,阅数寒暑,增辑《西天目祖山志》;悟镇禅师于同治间(1862~1874)诛茅觅础,复兴禅院,续燃香火。近代以来,西天目山亦有不少名僧。

天目山景区位于临安市境内,穿过天目村,尽头便是西天目山南大门游客中心。由此可以步行经禅源寺到山上的大树王景区,也可乘坐景区交通车,由冰川大峡谷方向到达龙凤尖停车场,而后步行游览大树王景区。

游览路线
坐景区巴士上山,路边植被非常茂密,如果你去得早,有时还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天目山雾景。从龙凤尖停车场开始步行,景区内的道路基本是一条环线,逆时针依次是四面峰、倒挂莲花、五世同堂、大树王、开山老殿几个主要景点。其中,景色较好的是四面峰,站在山顶的玉立亭,可以纵览四周起伏的群山,尤其是云雾天气的时候,满眼是烟波浩渺的壮丽景致。
大树王看点
此外,大树王景区的看点自然是“大树”,在这儿你可以看到许多罕见的巨大树木,有些直径能达到1米以上,需要几人合抱,结伴来此的游客总要环抱着大树拍张照留念。这里的树木不仅形态巨大,树木的外皮还呈红黄绿的渐变效果,还有一些交错盘绕的树根外露在地表,长满青衣,给人很幽深的感觉。
下山路线推荐
环线走完后,若有体力可以继续上山前往仙人顶,这边海拔约1500米,能看到更为开阔的风景。不过这边的游步道还不完善,不太好走,若是天气不好或是下午时间较晚,并不推荐前往。如果徒步下山,在大树王景点往下即可,一路上除了常伴左右的溪水,还能看到古时候高人在此修炼的遗迹。山腰的禅源寺虽然是后来重建的,也颇有几分幽静,可以来此走走。若要坐车下山,则需走环线回到龙凤尖停车场,回程路上可以去半道的冰川大峡谷看瀑布和溪流,也有不少游客选择回到山下后包车去天目大峡谷,看更壮观的峡谷景色,车程大概三四十分钟。
景区周边的天目村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农家乐基地,吃住选择余地很大。

杭州天目山简介?~

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城北,因东、西峰顶各有一池,宛若双眸仰望苍穹,由此得名。天目山地质古老,植被完整,是我国著名的自然保护区,也是我省惟一加入国际生物圈保护区网络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1]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晋升为国家级森林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MAB)网络,成为世界级保护区。是浙江省唯一一处加入MAB网络的森林与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该保护区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也是中国唯一一家同时被授予"两个基地"称号的自然保护区。   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中国纪录,包括天目山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唯一天目铁木生长地在内,天目山拥有多项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之最。   动植物奇观大树王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优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天目山云海奇观
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太湖水系和钱塘江水系的分水岭,中国古老山地之一,著名避暑和游览胜地。位于浙、皖毗邻地区。呈西南—东北走向,南北大致以杭徽公路和西苕溪为界。长200公里,宽约60公里,属江南古陆的东南缘。山地呈中心—深谷景观,海拔1500米以上山峰有10余座,最高峰清凉峰1787米。岩性以花岗岩、流纹岩为主。山地两侧多低山丘陵宽谷景观。天目山古名浮玉。 《元和郡县志》记载:天目山“有两峰,峰顶各一池,左右相称,名曰天目”。是中国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保存较好地区。天然植被垂直分布明显:海拔1100米以下为常绿阔叶林,1100~1400米为落叶、常绿阔叶和针叶混交林;1400米以上为稀疏灌木。西天目山南坡于1956年划为全国自然保护区,1986年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树种繁多,其中乔木800多种。林木以古老、高大、稀有而闻名中国。有树龄1500年以上、五代同堂的公孙树──银杏;有清代即已发现而称为大树王的柳杉, 胸径2.33米, 材积42.98立方米;有树高达54米、胸径1米多的金钱松。中国特有的野生银杏树最早发现于此。此外,有黄杉、天目梭、天目朴、浙西铁木等41种稀有名贵树种。动物区系复杂,仅鸟类即达148种,蛇类有37种。其中红嘴相思鸟最著名。山区盛产茶叶、笋干、山核桃、药材、竹木等。   动植物种类繁多,珍稀物种荟萃,为国家教学科研重要基地。被国家授予"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天目山峰恋叠翠,古木葱茏,有奇岩怪石之险,有流泉飞瀑之胜,素负"大树王国""清凉世界"盛名,为古今揽胜颐神胜地。天目千重秀,灵山十里深,她赋予人类享之不竭的璀璨文化与独特的大自然风韵。

西天目山佛教兴起始自东晋升平年间(357~361),开山始祖为竺法旷。嗣后,慕名入山修禅问法的高僧不乏其人。唐大中初,洪言西土禅师继位,“始惟百僧,后盈千数。”元至元十六年(1279),高峰禅师入西天目山狮子岩,倚松结庐,后与其徒断崖了义、中峰明本相继建成规模宏伟的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此后,西天目山名声渐起,与国内外交往频繁,日本、印度、朝鲜等国不断有高僧前来参禅留学。清代的玉琳国师,身受顺治、康熙两朝之殊遇,于康熙四年(1665)创建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西天目山赫然改观,香火极盛,寺内藏书甚多。民国初期,西天目山佛事衰落。30年代中期又有复兴,有和尚几百人。1941年4月15日,禅源寺被日本侵略军飞机炸毁殆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西天目山香火渐衰。60年代初,住山和尚21人。1965年,16名和尚迁至临安县玲珑山。
西天目山僧侣,在唐宋时代多流寓,大多垒石为室,结茅为庐,涧饮木食,苦志修行。最早略具规模的寺院,为建于唐光启二年(886)的保福院,次为建于唐文德元年(888)的明空院。历宋、元、明、清诸朝,相继建成狮子正宗禅寺、大觉正等禅寺、禅源寺及45座庵堂。1000多年来,由于兵事频频,风雨侵蚀,寺院几度兴废。今幸存的尚有禅源寺山门、天王殿、韦驮殿、狮子正宗禅寺(今称开山老殿)及太子庵等部分建筑。
西天目山历代名僧辈出,屡受皇封。唐代,慧忠禅师向肃宗奏“理人治国之要,畅唐尧虞舜之风”,示寂后,封号“大证禅师”;鉴宗禅师示寂50年后,吴越武肃王钱镠请于朝,追谥为“无上大师”;洪言西土禅师,僖宗御赐以紫衣,昭宗赐号“法济大师”。宋代,无门慧开禅师,理宗赐号“佛眼禅师”;昙印禅师,理宗御书“松岩方丈”四字以赐。元代,高峰禅师树刹开堂,为西天目山一代师祖,其徒断崖、中峰宏其道,大其家,成宗、顺帝、仁宗皆赐号褒崇。明洪武四年(1371),松隐禅师于狮子正宗禅寺旧址上重建殿宇,郁为丛林。清代,玉琳禅师,顺治皇帝赐号“大觉禅师”,赐以名香法衣,后又进号“普济能仁国师”,住持禅源寺,大振高峰、中峰法席,重辉禅社;晦石禅师住持西天目山27年,经理修复寺院,焕然改观;际界禅师主席禅源寺,恪守宗风,未敢失坠,阅数寒暑,增辑《西天目祖山志》;悟镇禅师于同治间(1862~1874)诛茅觅础,复兴禅院,续燃香火。近代以来,西天目山亦有不少名僧。

天目山地处浙江省西北部临安市境内,主峰仙人顶海拔1506米。天目山于1956年被国家林业部划为森林禁伐区,作为自然保护区加以保护,1986年被公布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996年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天目山,地质古老,山体形成于距今1.5亿年前的燕山期,是“江南古陆”的一部分;地貌独特,地形复杂,被称为“华东地区古冰川遗址之典型”;峭壁突兀,怪石林立,峡谷众多,自然景观幽美,堪称“江南奇山”;特殊的地形和悠久的佛教文化促使该区域动植物的遗存和植被的完整保护,成为全世界的一大奇迹,是我国中亚热带林区高等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区域之一。天目山自然保护区保存着长江中下游典型的森林植被类型,其森林景观以“古、大、高、稀、多、美”称绝。“古”:天目山保存有中生代孑遗植物野生银杏,被誉为“活化石”。该物种全球仅在天目山有天然的野生状态林。银杏自然景观有“五代同堂”、“子孙满堂”等;“大”:天目山自然保护区现有需三人以上合抱的大树400余株,享有“大树王国”之美誉;“高”:天目山金钱松的高度居国内同类树之冠,最高者已达60余米,被称为“冲天树”;“稀”:天目山有许多特有树种,以“天目”命名的动植物有85种。其中天目铁木,全球仅天目山遗存5株,被称为“地球独生子”。此外,香果树、领春木、连香树、银鹊树等均为珍稀濒危植物;“多”:自然保护区内国家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有种子植物1718种,蕨类植物151种,苔藓类植物291种。茂密的植被进而庇护了云豹、黑麂、白颈长尾雉、中华虎凤蝶等37种国家级珍稀保护动物,保护区内计有兽类74种,鸟类148种,爬行类44种,两栖类20种,鱼类55种,昆虫已汇编名录者达2000余种。天目山是“物种基因宝库”。因此,被中宣部、科技部等单位授予“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和“全国青少年科普活动中心”。“美”:林林总总的各色植物,构成一幅蔚为壮观的森林画幅,千树万枝,重峦迭峰,四季如画。
天目山历史悠久,拥有璀璨夺目的绿色文化、宗教文化,是儒、道、佛等文化熔于一体的名山。东汉道教大宗张道陵出生于天目山并在此修炼多年,现有遗迹“张公舍”;梁代昭明太子萧统隐居于天目山太子庵分经读书,留有“洗眼池”、“太子庵”等景点;唐代李白、宋代苏轼、元代张羽、明代刘基等文人墨客都上天目山游览并留下优美的诗章。现存“太白吟诗石”等人文景观;清代乾隆皇帝也曾上山揽胜,并赐封“大树王”;1939年,周恩来同志在禅源寺百子堂作团结抗日演讲等,为天目山留下了丰富的人文景观,赋予了天目山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她更具魅力。
天目山佛教自东晋传入,已有1500余年的历史,是我国佛教名山之一,有“天目灵山”之称。鼎盛时期全山有寺院庵堂50余座,僧侣千余人。建于1279年的狮子正宗禅寺和建于1425年的禅源寺,均为江南名刹。天目山是韦陀菩萨道场。
天目山地处中亚热带北缘,又由于独特的山体影响,形成冬暖夏凉的小气候,年平均气温14摄氏度。林木茂密,流水淙淙,造就了丰富的“负离子”和其它对人体有益的气态物质。在天目山空气中“负离子”含量达每立方厘米十万余个,居同类风景名胜区之冠,具有除尘、杀菌等功效,对呼吸道疾病有良好的疗效。
天目山自然保护区自80年代中期开展以保护为中心的旅游,即“生态旅游”。森林旅游、科学考察、疗养度假等特色旅游蓬勃发展。如今已形成“吃、住、行、游、购、娱”配套的一条龙服务。

彭水旅游景点大全,介绍一下呗?
答:简介 乌江百里画廊是跨越重庆及贵州的风景名胜区,是千里乌江最精华的部分。重庆段包括乌江干流酉阳县龚滩古镇至万木乡之间河段,含龚滩古镇、阿蓬江漂流等众多景区。龚滩古镇有1700余年的历史,马鞍城是南宋金头和尚起义遗址等文化遗迹积淀厚重,颇具研究价值。这里民族风情浓厚,古老的土家族背嫁哭嫁,独特的苞谷灯戏、青年...

上饶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答: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三清山景区西部 9、江湾景区 简介 江湾景区,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境内东北部,面积约27.4平方公里,2001年6月20日建成开放,距婺源县城约28公里,距风景名胜区黄山约96公里,离景婺黄高速公路道口1公里。江湾是一座具有丰厚的徽州文化底蕴的古村落,村中保存着三省堂、敦崇堂、培心堂、滕家老屋等一...

天目山门票多少
答:总冲程时间:2022年10月4日-2022年10月5日;景点:10月4日爬西天目山;10月5日游览天目大峡谷;门票:树王景区136元,线上平台购买108元,景区单向交通20元内;天目大峡谷门票100,网上购买88元,无其他消费;住宿:住在天目大峡谷附近的农家乐,单间价格160左右,距离西天目山18km,距离天目大峡谷3.5...

番禺旅游必去十大景点
答:景点位置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巷涌64号 3、大夫山森林公园 简介 大夫山森林公园跨市桥、钟村两镇,毗邻顺德碧桂园,北与祈福新村相接,总面积约8700亩。公园内连绵不断的群山环抱着海拔222.6米高的番禺第二高峰大夫山还有大小山塘和多个人工湖。园内湖光山色,参天树木,绿草如茵,繁花似锦,鸟语花香,多种棕榈科植物营造了...

2021中国旅游日杭州免费景点及活动信息
答:东天目山免费游 5_19中国旅游日,景区特在2021年5月19日当天推出对所有来景区的游客免首道门票活动(仅限5月19日一天),其它项目一概不免 景区简介 东天目山位于杭州临安市太湖源镇东天目村,东西两瀑蔚为壮观,可与庐山飞瀑媲美。攀登天目山揽胜,常是去雾缭绕变幻无穷,犹如身临海上,漂缈虚无,...

乐山旅游景点的介绍 乐山旅游景点的介绍词
答: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乐山旅游景点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乐山大佛 景区简介: 乐山大佛景区集聚了乐山山水人文景观的精华,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乐山大佛地处乐山市市中区,景区面积18平方公里。山上茂林修竹终年葱茏,山下三江汇聚,享有西南山水之冠的美誉,为历代文人墨客所咏赞。其核心的大佛...

怀柔旅游景点大全
答:景点位置 北京市怀柔区怀北镇大水峪村北500米 2、百泉山风景区 简介 百泉山风景区位于怀柔区山谷道河北雁栖湖与幽谷神潭之间。建于1997年。占地面积约20平方千米,海拔300~1100米。属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有3条干谷,长10~15千米;山峰100余座,山泉数百处,瀑布10余挂,潭300余个。

兴隆旅游攻略必去景点
答:简介 地处燕山山脉中段,主峰歪桃峰海拔2118米,是雾灵山最高峰,是欣赏云海星辰、日落日出的最佳点。作为清朝皇家风水禁地,这里被封禁260年,保持着良好的自然生态系统。横跨河北承德兴隆县和北京密云县,有三个进景区的大门,正门在兴隆县,北门、西门在密云县。包含四个景区:仙人塔景区、清凉界景区、龙潭景区和五龙头景...

武义游玩攻略旅游景点介绍 武义旅游哪里好玩
答:问题五:我要去武义玩,求当地人介绍下武义好玩的景点啊 到武义后先坐公交车到西站,票价我忘了应该是1.5元,再做公交车到柳城(宣平)下车,票价8元左右,记不太清楚了,在下车点问一下有面包车上牛头山,面包车去爬山口的话是60元包车价,看你自己砍了,如果到漂流口是50元,所以去之前要说好到哪,漂流检票口离爬山...

...希望给些建议,谢谢!天目山是东目山还是西目山好玩?我应该怎么到达目 ...
答:景点感受:实话说,东天目山还真不怎么样,网上也看了很多介绍的,说的都是景区一般,天价票。东天目山上有几座寺庙,信这个了可以去拜下。瀑布还真是失望,其他景点的亭子啥的,就更没的说了,缆车距离很短,时间也很快,票价也不低。去到基本上是爬山的,都是修建好的阶梯,部分景区说是没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