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佛教中 不执著的意思是什么? 放下的意思是什么? 佛教放下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满连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不执著和放下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正因为放不下所以很执著,舍不得。

2、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放下了,不仅仅是外面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物质上容易,而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难以放下,时刻都在里面转悠,所以也就喜怒无常,放下真的是轻松自在。

3、《圆觉经》讲:空实无华,病者妄执。就是说执著。错误的认知、认同,本来没有的东西,却认以为真,这是执著。那么不要执著呢?自然就是不要去认同、肯定、坚持那些错误的东西。

4、净空法师说:佛菩萨教导我们放下,是放下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之心,不是把什么事都放下。

扩展资料

1、佛教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西方国家普遍认为佛教起源于印度,而印度事实上也在努力塑造“佛教圣地”形象。

2、这使得很多人产生佛祖降生在印度的错觉,这让尼泊尔民众一向不满。佛教也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意思是“觉者”。

3、佛又称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世尊。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佛教信徒修习佛教的目的即在于依照悉达多所悟到修行方法,发现生命和宇宙的真相,最终超越生死和苦、断尽一切烦恼,得到究竟解脱。

4、佛姓新称乔达摩(S. Gautama, P. Gotama),旧称瞿昙;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

佛教观点:

一、否定宿命论

1、佛教否定宿命论,认为人有命运,但是不鼓励人听天由命,而是希望人开创命运。佛教主张诸法因缘而生,因此命运也是因缘生法。坏的命运可以借着种植善因善缘而加以改变。

2、命运既然可以因为行慈悲、培福德、修纤悔而加以改变,因此命运并不是必然如此不可更改的。再坏的命运也能透过种种的修持而加以改造。相反地,好的命运不知善加维护,也会失却堕落,所谓‘居安思危’,不能不戒惧谨慎!

二、缘起论

1、《中论》说:“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是假名,亦是中道义”。又说:“未曾有一法,不从因缘生,是故一切法,无不是空者。”即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既然是众缘所生,就是无自性的,就是空的。

2、佛教认为,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了,这样的一种现象就是“空”。那么,什么是因缘呢?因者是主要的条件,缘者是辅助的条件,主要的条件和辅助的条件都不具备的时候,就没有事物的存在。

3、因此,任何事物的存在都需要具备主因和辅因。当因缘具备的时候,事物就存在;因缘不具备的时候,事物就消失。

4、缘起论是般若思想的基础。般若重视“缘起”。《佛说造塔功德经》里有一个偈语:“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5、今天,我们不论站在什么立场上来看,这四句话都是对的,世界并不是神创造的,确实是由各种各样的因缘、条件聚合而成的,这是佛教的根本道理,也是般若最核心的思想。“缘起”是我们理解般若思想的一个重点。

三、反对自杀

1、佛教认为人身难得。众生在无量劫的轮回中,获得人身的机会如“盲龟值木”,极为难得。对修学佛法来说,人身无八无暇、有十圆满,是学习佛法最好的善缘条件。

2、无论我们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追求世间的幸福生活,还是修学佛法,追求出世间的解脱利益,都要依靠这极为难得的宝贵人身。

四、传印会长指出,佛教既反对杀生,也反对自杀,更倡导护生。对自杀行为,佛陀有明确的呵责和禁止:“汝等愚痴,所作非法!岂不闻我所说慈忍护念众生,而今云何不忆此法?”并制定戒律:“若自杀身,得偷罗遮罪。”因此,所谓“自焚不违背教规教义”的说法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五、反对末日邪说

末日传言没有任何佛教经典依据,佛教是给人信心、给人希望、给人欢喜的宗教,佛教徒不应该轻易相信和传播世界末日的说法。佛教宣称每天都是好日。

扩展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佛教



不执著和放下是一个意思,正因为执著所以放不下,认为自己才是对的,也正因为放不下所以很执著,舍不得。放下就是不起心、不动念,什么都放下了,不仅仅是外面物质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物质上容易,而爱恨情仇、恩恩怨怨是是非非难以放下,时刻都在里面转悠,所以也就喜怒无常,放下真的是轻松自在。

不执著是因为众生在没有证得圣果前都是凡夫,所以贪、嗔、痴烦恼还存在!很容易对外境产生反应!比如听到流行歌,会产生喜欢的感觉;别人骂你,心里会非常生气等等!这都是阻碍我们证果的事物!所以说不执著,这是目的!是让我们不应该对这些外境有所反应;放下是手段,把一切看的都无关紧要(包括生命)。但这是一下很难做到的,所以要修行,具体点做法:布施、持戒、忍辱、禅定、精进、般若!

放下就是不执着。意思是说:”遇事不要钻牛角尖,不要惦记着这儿或那儿的。“

末学以为,不执著就是一切随缘,确定一个方向只要确定自己是在往上走,中间必有些跌宕起伏的修行之问题困扰,不要介意,只要奉持正法,总有花开见佛那一天。放下,末学还没有放下所以不敢作答,还望见谅,阿弥陀佛

佛教里的不执著是什么意思?~

不执着是指断除我执我见的开悟明心的菩萨,另外就是真如自性心本来不执着三界六道等万法。

放下的意思是不执著,确切地说,是因为看清楚了实相之后的坦然自在。贪恋当然是因为没有放下,但因不执著而放下,并不是厌恶,因为就像贪是不对的,是一种执着,厌恶也一样是不对的,因为厌恶是嗔恨的一种,同样是一种变相的执着,所以不执著而放下,这样的放下是自在坦然的,既不贪恋,也不厌恶,无喜亦无怨。

就您的情况看,您有点走偏了。因为念佛对生活中的一些事情不再像以前那样贪恋,这是好的,但由此而对生活中的事情产生厌恶,想要逃离,甚至产生烦恼,那已经是走向嗔恨了。应当及早调整心态,对生活中的事情该如理作意,该如何对待,就如何对待,守持五戒,不要执念便可。即便对世俗生活厌离到想要出家,正确的心态也绝不是带着厌恶现实的感觉离去,一个真正想要出家修行的人,对现实人生也是怀着一份坦然的心态的,只有真正放下了,才有可能平静地走向修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