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女子的发饰是如何演变的 汉朝的发饰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台岚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锥髻
汉代最流行的是“锥髻”,这种发式主要用于普通妇女家居。《后汉书·逸民列传》记载东汉诗人梁鸿的妻子孟光 “乃更为椎髻,着布衣”,梁鸿见之大喜,赞曰:“此真梁鸿妻也!”可见当时梳这种发髻是妇女贤淑、勤劳的象征。
2.堕马髻
“堕马髻”是汉代另一种流行的垂髻。梳挽时由正中开缝,分发双颞,至颈后集为一股,挽髻之后垂至背部。这种髻式与椎髻比较接近,不过它另在髻中分出一绺头发,朝一侧垂下,这正是堕马髻的基本特征所在。关于这种发式的出现,可能和西汉晚期大将军梁冀有关,《后汉书·五行志》记载:“桓帝元嘉中,京都妇女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始自大将军梁冀家所为,京都歙然,诸夏皆仿效。”另有《后汉书·梁冀传》中载:“(冀孙)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
3.高髻、假髻
汉代女子中也流行梳高髻,不过多为宫廷嫔妃、官宦小姐所好。女子在出席入庙、祭祀等比较正规的场合时,是一定要梳高髻的。汉代宫廷中流行多种高髻,多为皇帝令宫人梳之。如“汉高祖又令宫人梳奉圣髻”,“(汉)武帝又令梳十二鬓髻”,“(汉)灵帝又令梳瑶台髻”。另外,还有反绾警、惊鹄髻、花钗大髻、三环髻、四起大髻、欣愁髻、飞仙髻、九环髻、迎春髻、垂云髻等。
汉代命妇在正规场合多梳剪牦帼、绀缯帼、大手髻等。这里的帼,指的是“巾帼”,是古代妇女的一种假髻。这种假髻,与一般意义上的假髻有所不同。一般的假髻是在本身头发的基础上增添一些假发编成的发髻,而帼多以丝帛、鬃毛等制成假发,内衬金属框架,用时只要套在头上,再以发簪固定即可。可以说它更像一顶帽子。
4.垂髻
汉代妇女多喜爱从髻中留一小绺头发,下垂于颅后,名为“垂髯”,也称“分髾”。汉代还有一种因形制散乱而得名的“不聊生髻”,专家认为垂下的可能不只一绺头发。汉武帝的上元夫人喜爱作一种名为“三角髻”发式,“头作三角髻,余发散会至腰”。这种发式风格一直流行到魏晋时代。
5.鬓发
汉时妇女的鬓发修剪成直角状,东汉末年,不少地区的妇女开始将鬓发整理成弯曲的钩状形式。

汉代女子背后绑头发的发饰叫什么~

又称簪、发簪、冠簪,是用以固定头发或顶戴的发饰,同时有装饰作用,一般为单股(单臂),双股(双臂)的称为钗或发钗,形似叉。 钗指妇女用的发饰。金钗指金制的发钗,喻高贵的妇女。荆钗指以荆枝为发钗,喻妇女朴素的服饰(土钗为扒刈和扠草用的铁叉,不是发饰)。由于钗有两股,分钗便被借用来指夫妻分如“破镜分钗”、“分钗断带”。

步摇
【一般形式为凤凰、蝴蝶、带有翅膀类的,或垂有旒苏或坠子,走路的时候,金饰会随走路的摆动而动,栩栩如生。取其行步则动摇,故名。
其制作多以黄金屈曲成龙凤等形,其上缀以珠玉点缀。六朝而下,花式愈繁,或伏成鸟兽花枝等,晶莹辉耀,玲珑有致,与钗细相混杂,簪于发上。】
历史记载:
《释名.释首饰》:“步摇,上有垂珠,步则动摇也。”
《后汉书.舆服志下》:“步摇以黄金为山题,贯白珠为桂枝相缪,一爵(雀)九华(花)。” 王先谦集解引陈祥道曰:“汉之步摇,以金为凤,下有邸,前有笄,缀五采玉以垂下,行则动摇。”
唐白居易《长恨歌》:“云鬓花颜金步摇。”
宋谢逸《蝶恋花》词:“拢鬓步摇青玉碾,缺样花枝,叶叶蜂儿颜。”
多见于我国少数民族鲜卑族的墓葬中。 步摇初行于贵族妇女,后也行于民间。 《玉台新咏二晋傅玄艳歌行》:“头安金步摇,耳系明月珰。”
(附图)

清朝女子为什么要带旗头?
答:3、再然后,随着清朝发展的越来越好,一些制作首饰的工艺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地步。而且宫里的女人也都不缺钱花,各个地方新奇的、好看的、名贵的首饰也都要往宫里送。但是好看的金、银、玉、宝石呀这么多,头却只有一个,能戴的也有限,而且之前的发型也不适合了。就这样,发架出现了。梳头的时候,先...

汉服文化经历了一个怎样的演变历程?
答:男子有曲裾袍和直裾袍,需佩剑竖冠,女子是深衣襦裙,这个时期的服饰吸收夏商周时期三代的礼仪制度制成,穿戴衣冠发饰都需遵守森严的礼节。 到了东汉末年,皇室失去了对天下的威慑力,社会动荡不安,经过三国时期的征伐,人民早已困苦不堪。等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人民生活贫穷,苦于连年的战乱。 为了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广大...

唐朝皇后,妃子的服饰是怎样的?(图)
答: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描写...

古代女子的发饰,服装,发型什么的啊
答: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讲究的是精巧而华美,而且所佩戴的头饰和女子的身份地位也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同地位的人在不同场合所佩戴的头饰也是不一样的,我们经常在电视上看到古代女子的发饰,你知道它们都叫什么名字吗?今天小编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古代女子经常用的六种发饰。 发饰 看看中国古代女子的发饰: 1、步摇 步摇是在...

很结实凸起很高,需要用剪刀剪掉吗
答:清初时的普通旗女和汉族妇女模仿满族贵妇发饰,以高髻为尚,梳时在头顶后部将发平分两把,向左右方横梳成两个长平髻,两髻合宽约一尺,俗称 “叉子头”(也称“两把头”、“或“把儿头”)。作叉子头时,又在脑后头垂下一缕头发,下端修成两个尖角,形成燕尾形名谓“燕尾”。清吴士赞《宫词》对这种发式作了...

古代女子的服装演变史
答:女子衣着“上俭下丰”。东晋末至齐、梁间,衣着为襦裙套装,原始于汉代,晋代时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宽大的特色。足穿笏头履、高齿履(一种漆画木屐),流行一时。另一方面,少数民族服饰受汉朝典章礼仪影响,穿起了汉族服装。鲜卑族北魏朝于太和十八年(494)迁都洛阳后,魏孝文帝推行华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

古代美女如何化妆?以宋代为例,了解古代女性妆饰的发展历程
答:正因为女人们对美丽的追求,使得我国古代的女性妆饰方面的文化,得到了很好发展;而宋代是 我国古代妆饰 文化发展比较繁盛的时期,所以,让我们翻开 历史 的画卷,看看宋代女性妆饰是什么样的,它是如何发展和演变的。 女性的妆饰分为: 发饰、面饰、服饰、佩饰 等,并且中国古代的女性妆饰文化由来已久,早在原始时期,女性们...

清朝后宫嫔妃们使用的发饰究竟是什么样子
答:多是簪头与针梃两部分组合在一起的,但仍不失其富丽华贵之感。随著清代后妃发式逐步加宽加大,簪饰的形制也逐步朝两个极端发展,一种是簪头逐渐变小,如疙瘩针、耳挖勺、老鸦瓢等;另一种是簪饰越来越大,不仅适合满族妇女梳两把头覆盖面大的特点,还逐渐演变成头花、扁方等大首饰。

描写后宫妃子服饰的句子 一个是虽有心机 但相对鲁莽 脾气火爆 另一个是...
答:在戏曲中帔一直是帝王、将相、官吏、豪绅的常服,有男帔,女帔之别,颜色分红、蓝、黄、绛、紫、粉红、天青等,其中红色是新婚或喜庆的代表色彩。 靠又称为甲衣,源于清朝将官的绵甲戎服,后来演变为传统戏曲中武将的服装,通常为圆领紧袖。靠分硬靠和软靠,硬靠可插三角形的靠旗,软靠则不插旗。靠跟蟒袍一样不...

清朝贵族女人的衣服和发饰
答:女服服饰:朝服:皇后的朝服则是朝裙、朝袍、朝褂,三件方为一整体。吉服:由外褂与袍组成。清代后妃朝服清代后妃服饰 皇后的朝服由朝冠、朝袍、朝褂、朝裙及朝珠等组成。朝冠,冬用薰貂,夏用青绒,上缀有红色帽纬。顶部分三层,叠三层金凤,金凤之间各贯东珠一只。帽纬上有金凤和宝珠。冠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