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的抗震等级? 框架结构抗震等级怎么确定吗?

作者&投稿:国刮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抗震等级是怎么样确定的?
  1、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2、地震烈度:是国家主管部门根据地理、地质和历史资料,经科学勘查和验证,对我国主要城市和地区进行的抗震设防与地震分组的经验数值,是地域概念。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甲、乙、丁类建筑,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房屋抗震设防烈度一般为8度。
  3、震级是表示地震强度所划分的等级,中国把地震划分为六级:小地震3级,有感地震3-4.5级,中强地震4.5-6级,强烈地震6-7级,大地震7-8级,大于8级的为巨大地震。
  二、建筑结构抗震等级的一般规定
  (1)多高层建筑结构的抗震措施是根据抗震等级确定的,抗震等级的确定与建筑物的类别相关,不同的建筑物类别在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的抗震烈度与建筑场地类别有关,也就是考虑抗震等级时取用烈度与抗震计算时的设防烈度不一定相同。
  (2)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
  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
  1)甲类、乙类建筑:当本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Ⅰ类时,应允许仍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2)丙类建筑:应符合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I类时,除6度外,应允许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降低一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按建筑类别及场地调整后用于确定抗震等级烈度,按调整后的抗震等级烈度。
  (3)抗震设计时,多高层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应根据设防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A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1确定。当本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A级高度乙类建筑的抗震等级应按本节第9条规定的特一级采用,甲类建筑应采取更有效的抗震措施。
  注:本规程“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即“抗震等级为特一级和一、二、三、四级”的简称。
  (4)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应按表3-12确定。
  (5)建筑场地为Ⅲ、Ⅳ类时,对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 15G和O.30G的地区,宜分别按抗震设防烈度8度(0.20G)和9度(0.40G)时各类建筑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
  (6)抗震设计的多高层建筑,当地下室顶层作为上部结构的嵌固端时,地下一层的抗震等级应按上部结构采用,地下一层以下结构的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地下室柱截而每侧的纵向钢筋面积除应符合计算要求外,不应少于地上一层对应柱每侧纵向钢筋面积的1.1倍;地下室中超出上部主楼范围且无上部结构的部分,其抗震等级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三级或四级。9度抗震设计时.地下室结构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7)抗震设计时、与主楼连为整体的裙楼的抗震等级不应低于主楼的抗震等级;主楼结构在裙房顶部上、下各一层应适当加强抗震构造措施。
  (8)房屋高度大、柱距较大而柱中轴力较大时,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钢管混凝土柱,或采用高强度混凝土柱。
  (9)高层建筑结构中,抗震等级为特一级的钢筋混凝土构件,除应符合一级抗震等级的基本要求外,尚应符台下列规定:
  1)框架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土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C`、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C`.应增大20%;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_V`,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O.02采用;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中、边柱取1.4%,角柱取1.6%。
  2)框架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梁端剪力增大系数≈“应增大20%;
  ②梁端加密区箍筋构造最小配箍率应增大10%。
  3)框支柱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宜采用型钢混凝士柱或钢管混凝土柱;
  ②底层柱下端及与转换层相连的柱上端的弯矩增大系数取L.8,其余层柱端弯矩增大系数`Η_R`应增大20%;柱端剪力增大系数`Η_VR`应增大2U%;地震作用产生的柱剪力增大系数取1.8,但计算柱轴压比时可不计该项增大;
  ③钢筋混凝土柱柱端加密区最小配箍特征值`Λ_R`应按表5-13的数值增大0.03采用,且箍筋体积配箍率不应小于1.6%;全部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百分率取1.6%。
  4)筒体、剪力墙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底部加强部位及其上一层的弯矩设计值应按墙底截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1.L倍采用,其他部位可按墙肢组合弯矩计算值的L.3倍采用;底部加强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1.9倍采用,其他部位的剪力设计值,应按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计算值的L.2倍采用;
  ②一般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35%,底部加强部位的水平和竖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应取为0.4%;
  ③约束边缘构件纵向钢筋最小构造配筋率应取为1.4%.配箍特征值宜增大20%;构造边缘构件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1.2%;框支剪力墙结构的落地剪力墙底部加强部位边缘构件宜配置型钢,型钢宜向上、下各延伸一层。
  5)剪力墙和简体的连梁应符合下列要求:
  ①当跨高比不大于2时,应配置交叉暗撑;
  ②当跨高比不大于1时,宜配置交叉暗撑;
  ③交叉暗撑的计算和构造宜符合本书第10章10.7条的规定。
  (注:其他内容详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

某个框-剪结构工程的抗震等级确定,是房屋所在地区的设防烈度、房屋高度被划分所决定的。指整个房屋结构的框架部分抗震等级和抗震墙部分的抗震等级,当房屋高度>60米时,两部分等级一样,高度≦60米时,框架部分抗震等级低一级。见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表6.1.2.但是,框支柱和框支梁的抗震等级应提高一级要求。你那工程设计说明里有框支框架和剪力墙两个抗震等级,就是说所有剪力墙抗震等级是一样,假如高度不大于60米则其他框架部分低一等级。注意次梁和板,没有抗震等级。

请问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三级,能抗几级地震?是怎样怎样划分的~

5.0-6.0级。
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
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建筑没有丁类抗震设防。
各抗震设防类别的高层建筑结构,其抗震措施应符台下列要求: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

扩展资料
框架建筑的主要优点:
空间分隔灵活,自重轻,节省材料;具有可以较灵活地配合建筑平面布置的优点,利于安排需要较大空间的建筑结构;框架结构的梁、柱构件易于标准化、定型化,便于采用装配整体式结构,以缩短施工工期。
采用现浇混凝土框架时,结构的整体性、刚度较好,设计处理好也能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而且可以把梁或柱浇注成各种需要的截面形状。
框架建筑的主要缺点:
框架结构体系的缺点为:框架节点应力集中显著;框架结构的侧向刚度小,属柔性结构框架,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所产生水平位移较大,易造成严重的非结构性破坏,吊装次数多,接头工作量大,工序多,浪费人力,施工受季节、环境影响较大。
不适宜建造超高层建筑, 框架是由梁柱构成的杆系结构,其承载力和刚度都较低,特别是水平方向的(即使可以考虑现浇楼面与梁共同工作以提高楼面水平刚度,但也是有限的),它的受力特点类似于竖向悬臂剪切梁,其总体水平位移上大下小,但相对于各楼层而言,层间变形上小下大。
设计时如何提高框架的抗侧刚度及控制好结构侧移为重要因素,对于钢筋混凝土框架,当高度大、层数相当多时,结构底部各层不但柱的轴力很大,而且梁和柱由水平荷载所产生的弯矩和整体的侧移亦显著增加。
从而导致截面尺寸和配筋增大,对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间处理,就可能带来困难,影响建筑空间的合理使用,在材料消耗和造价方面稍高,故一般适用于建造不超过15层的房屋,超高建筑建议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震等级


抗震等级如何划分?
答:《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规定,四个抗震等级: 根据烈度、结构类型、房屋高度将各类抗震建筑结构划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建筑结构安全等级(专业中简称为安全等级、结构安全等级),是为了区别在近似概率论极限状态设计方法中,针对重要性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结构可靠度...

建筑物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一级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一定地震烈度下,具备较好的抗震性能,能够保证人员安全疏散,建筑物的结构不会发生严重的破坏。一级抗震等级适用于重要的公共建筑,如医院、学校、政府机关等。3.二级抗震等级:二级抗震等级是指建筑物在一定地震烈度下,能够保证人员的基本安全,建筑物的结构在地震中可能发生一定...

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一级,二级,三级抗震表示很严重、严重、较严重。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

抗震等级如何划分
答:3、中等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适用于地震烈度为8度的地区,包括一些地震活跃性较强的地区。4、高抗震设防(烈度为9度):适用于地震烈度为9度的地区,包括一些地震活跃性极强的地区。需要注意的是,以上等级是建筑抗震设防的基本划分,不同类型的建筑和用途还有额外的要求和指导。此外,在一些地震...

房屋抗震等级如何划分
答:1、一级抗震等级:对于特别重要的建筑,如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重要历史文物保护区等,应达到一级抗震等级。一级抗震等级的建筑物在遭受强烈地震时,允许有局部倒塌,但整体结构不应出现严重损坏。2、二级抗震等级:对于重大公共建筑、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重要科研教育基地、高耸构筑物等,应达到二级...

框架结构房子抗震等级是几级啊?
答:框架结构房屋抗震等级是5.0—6.0级。等级划分:在国际上,地震震级采用里氏震级指标,分为1—8.9级,1—3级对建筑物无损坏,4级对建筑物有轻微破坏,5级以上就开始破坏建筑物。抗震等级概况: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

抗震等级划为几级?
答: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在中国建筑业中,已经开始严格执行这个等级标准。抗震等级是设计部门依据国家有关规定,按“建筑物重要性分类与设防标准”,根据设防类别、结构类型、烈度和房屋高度四个因素确定,而采用不同抗震等级进行的具体设计。

抗震设防烈度怎么划分
答:一般有6,7,8,9四个抗震设防烈度。抗震等级有四个抗震等级,分别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抗震等级。根据地震影响结果的大小和建筑重要性程度,抗震设防类别分为特殊设防(甲类),重点设防(乙类),标准设防(丙类),适度设防(丁类)。抗震等级含义:建筑根据设防类别、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

框架结构的建筑抗震等级是多少?
答:以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例,抗震等级划分为一级至四级,以表示其很严重、严重、较严重及一般的四个级别。建筑结构应根据其使用功能的重要性分为甲、乙、丙、丁类四个抗震设防类别。建筑的抗震设防类别划分见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 50223的规定,也可见《建筑抗震设计手册》(1994年版)高层...

甲乙丙丁四个抗震等级是如何划分的?
答:1、甲类、乙类建筑:当该地区的抗震设防烈度为6至8度时,应符合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提高一度的要求。当该地区的设防烈度为9度时,应符合比9度抗震设防更高的要求。当建筑场地为类时,应允许仍按该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采取抗震构造措施。2、抗震设计时,B级高度丙类建筑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抗震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