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上月球的资料!!!要多长有多长!!!最好很详细!!! 人类登月的资料 要简写!!!!!!!

作者&投稿:姚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阿波罗计划(Apollo Project),又称阿波罗工程,是美国从1961年到1972年从事的一系列载人登月飞行任务。美国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初组织实施的载人登月工程,或称“阿波罗”计划,它是世界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成就。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至1972年12月第6次登月成功结束,历时约11年,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万人。
航天员名单辅助计划运载火箭试验飞行飞船结构登月飞行各次任务登月方案四个方案直接起飞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轨道集合真假分析综述由来质疑依据反驳展开简介计划详解航天员名单辅助计划运载火箭试验飞行飞船结构登月飞行各次任务登月方案四个方案直接起飞地球轨道集合月球表面集合月球轨道集合真假分析综述由来质疑依据反驳展开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个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一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阿波罗是古代希腊神话传说中的一个掌管诗歌和音乐的太阳神,传说他是月神的胞弟,曾用金
人类首次登上月球(1969年7月21日)箭杀死巨蟒,替母亲报仇雪恨。美国政府选用这位能报仇雪恨的太阳神来命名登月计划,其心情可想而知。
  阿波罗计划[1]于六十年代早期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被提出,作为水星计划的后续计划。水星计划使用的航天器只能进入地球轨道,只能搭载一名宇航员,而预想中的阿波罗航天器不仅能搭载三名宇航员,也许还可以登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经理阿伯·西尔弗斯坦当时选择以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命名此计划。虽然航空航天局已经开始进行计划,但艾森豪威尔对航天计划似乎并不热衷,阿波罗计划的经费始终没得到落实。
  1960年11月,竞选时承诺要使美国在太空探索和导弹防御上全面超过苏联的约翰·肯尼迪当选总统。虽然对太空计划较为热衷,他在当选总统后并没有立刻决定开始登月计划,肯尼迪对航天事业并不十分了解,太空探索需要的大量资金也使他不敢轻易做出决定。当航空航天局局长詹姆斯·韦伯(James Webb)要求年度财政预算增加百分之三时,肯尼迪支持加快发展大规模推进器的研发,却没有支持其他更大的项目。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尤里·加加林成为了首次进入太空的人,加深了美国对在太空竞赛中落后的恐惧。次日,在与白宫科学委员会的会谈中,许多议员希望能够立刻开始一项太空计划以保证在于苏联的竞赛中不至于落后太多。肯尼迪对此事却较为谨慎,不愿意立刻进行任何重大举措。4月20日,肯尼迪给副总统林登·约翰逊(Lyndon B. Johnson)发去备忘录,询问他对于美国太空计划的意见,以及美国追赶苏联的可能性。在翌日的回复中,约翰逊认为“我们既没有尽最大努力,也没有达到让美国保持领先的程度。”约翰逊还提到未来登月的计划不仅可行,也绝对可以使美国在太空竞赛中获得领先地位。
  肯尼迪发表这段演讲前一个月,美国刚刚将第一个宇航员送入太空,还没有进入地球轨道。这种不利局面使一些航空航天局的工作人员对登月计划并不十分乐观。
航天员名单  牺牲  维吉尔·格里森(阿波罗一号)
  爱德华·怀特(阿波罗一号)
  罗杰·查菲(阿波罗一号)
  登月  尼尔·阿姆斯特朗(阿波罗十一号)第一个登上月球的美国航天员。曾是一位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宇航员、试飞员、海军飞行员,以在执行第一艘载人登月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任务时成为第一名踏上月球的人类而闻名。尼尔·阿姆斯特朗的第一次太空任务是1966年执行的双子星8号的指令长。这次任务中,他和大卫·斯科特一道完成了第一次航天器的对接。阿姆斯特朗的第二次,也是最后一次太空任务就是著名的1969年7月的阿波罗11号。在这次“人类的一大步”中,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在月球表面进行了两个半小时的月表行走(迈克尔·科林斯在指令舱中环绕月球)。
  巴兹·奥尔德林(阿波罗十一号)
阿波罗计划(4张)  皮特·康拉德(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宾(阿波罗十二号)
  艾伦·谢泼德(阿波罗十四号)
  埃德加·米切尔(阿波罗十四号)
  大卫·斯科特(阿波罗十五号)
  詹姆斯·埃尔文(阿波罗十五号)
  约翰·杨(阿波罗十六号)
  查尔斯·杜克(阿波罗十六号)
  尤金·赛尔南(阿波罗十七号)
  哈里森·斯米特(阿波罗十七号)
  未登月但接近月球  佛兰克·伯尔曼(阿波罗八号)
  詹姆斯·罗威尔(阿波罗八号,阿波罗十三号)
  威廉·安德斯(阿波罗八号)
  托马斯·斯塔福德(阿波罗十号)
  迈克尔·柯林斯(阿波罗十一号)
  理查德·戈尔登(阿波罗十二号,原定在阿波罗十八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杰克·斯威格特(阿波罗十三号)
  弗兰德·海斯(阿波罗十三号,原定在阿波罗十九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斯图尔特·罗萨(阿波罗十四号,原定在阿波罗二十号再次执行任务,但被取消)
  阿尔弗莱德·沃尔登(阿波罗十五号)
  肯·马丁利(阿波罗十六号)
  罗纳德·埃万斯(阿波罗十七号)
  成名后生活  从1969年7月到1972年12月,先后有12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太空船,登上月球。之后,美国就再无登月行为。现在“旧事”重提,不由让人想到那些曾经的登月者,及众多宇航员们返回地球后的“人间生存”。特别是不久前,法国首名女宇航员,也是欧洲空间局迄今唯一一名女宇航员,曾经出任法国科技部长克洛迪·艾涅尔。功成名就后,却不幸患上了抑郁症,服药自杀未遂,此举让法国举国震惊。也激起了人们对这些“上天”又“落地”者生存状态的关注。而通过调查,步入后太空时代的他们。有的成为成功商人,有的像艾涅尔一样,从政,继续为航天事业作贡献。还有的,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像艾涅尔那样,功成名就又伴有“精神问题”……在人们的想象中,从太空返回地球,宇航员们的生活中,时时都充满掌声与笑脸。其实也有不同。
  英国作家安德鲁·史密斯曾采访9名活着的登月宇航员后,在其书《月亮尘土:寻找那些掉向地球的人》中,披露了惊人的内幕:几乎所有美国登月宇航员回到地球后,都无法应付突如而来的名声和登月事件造成的超感官心理影响。他们有的精神崩溃,有的成了酒鬼,有的沉浸在沮丧中……英国《卫报》等媒体报道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个独一无二的12人“高级俱乐部”,哪怕是亿万富翁出巨资,也无法加入——他们就是地球上唯一登上过月球的12名宇航员。安德鲁·史密斯就是采访了他们中的9位,得出上面那个结论的。
  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1年宣布,美国人要首先登上月球。这个大胆的梦想,连当时NASA的局长都不知道该如何实现。令人惊奇的是,从1969年夏天到1972年12月,先后有12名美国宇航员乘坐“阿波罗号”太空船,使用比现代手机还“原始”的导航科技登上了月球。
  大多数登月宇航员在上世纪50年代都是美国空军试飞员。60年代,身为飞行员的他们卷入了NASA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在那个充满太空狂热的年代,他们都认为自己在为人类的未来而冒险。然而,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太空热”的逐渐衰退,12名登月宇航员也遭遇了一连串混乱的“尘世生活”。NASA的宏伟计划崩溃了,但大多数登月宇航员却发现很难在地球上找到自己的奋斗目标。
  登月的那种“神秘感觉”,深深地折磨着“阿波罗15号”登月舱驾驶员詹姆斯·欧文。欧文在月球的亚平宁山的一块岩石上,发现了一块有着45亿年历史、被称做“起源石”的水晶。欧文当时感到,这块“起源石”仿佛正在那儿等待他的到来。欧文返回地球后,开始信仰宗教。他建立了一个叫做“高飞”的宗教组织。他曾两次带领探险队到土耳其阿拉拉特山寻找诺亚方舟的痕迹。1991年,欧文因心脏病去世。
  “阿波罗14号”飞船登月舱驾驶员埃德加·米切尔,从月球返回太空舱时,有一种被某种东西注视的奇怪感觉。他感到自己和宇宙中的智能生命产生了一种心灵的接触。回到地球后,米切尔开始研究神秘的超自然现象。他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一个“抽象科学协会”,专门研究人类意识和各种超自然事件。
  欧文的登月同伴查尔斯·杜克同样无法应付登月事件带来的巨大心理震撼。返回地球后,他开始酗酒,并且经常虐待自己的孩子。杜克是活着的登月宇航员中最年轻的一个。他后来皈依了宗教,将登月事件称作“我生命中的灰尘”。
  “阿波罗12号”指令长阿兰·比恩,是第四个登上月球的人,他后来成为著名的画家。然而,他的绘画主题永远只有一个:他总是用混合着月亮尘土的油彩,描绘着他看到过的月球表面场景。那些月亮尘土都是他从月球上带回来的。比恩说,当他从太空返回地球时,曾向自己发誓:“如果我能回到地球,我将做自己喜欢的事。”
  新书披露,尽管登月宇航员们遭遇过人们难以想象的危险,但没有一个“月球漫步者”因为他们的探险经历和名声而暴富。他们仍然都是按照自己的军衔等级从NASA领取每年大约17000美元的年薪。
  此书还披露,第一个踏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返回地球后,就无法应付潮水一般随之而来的名声。他曾感慨道:“到底要花多少时间,别人才不把我当做一名宇航员看?”
  无所适从的他们,曾希望有朝一日重返月球。
辅助计划  为登月飞行进行准备的4项辅助计划是:
  ①徘徊者号探测器计划(1961—1965年):共发射9个探测器,在不同的月球轨道上拍摄月球表面状况的照片1.8万张,以了解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但探测器曾多次发射失败。
  ②勘测者号探测器计划(1966—1968年):共发射5个自动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通过电视发回8.6万张月面照片,并探测了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数据。
  ③月球轨道环行器计划(1966—1967年):共发射3个绕月飞行的探测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区拍摄高分辨率照片,获得 1000多张小比例尺高清晰度的月面照片,据此选出约10个预计的登月点。
  ④ 双子星座号飞船计划(1965—1966年):先后发射10艘各载2名宇航员的飞船,进行医学—生物学研究和操纵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和进行舱外活动的训练。
运载火箭  “阿波罗”号飞船使用大推力的“土星”号运载火箭发射。运载火箭研制分两个阶段进行:
  ①研制“土星”1号和1B号,用以获取大型运载火箭的研制经验并进行“阿波罗”号飞船的 飞行试验。
  ②研制“土星”5号巨型3级运载火箭作为飞船登月的运载工具。
试验飞行  1966—1968年进行了6次不载人飞行试验,在近 地轨道上鉴定飞船的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考验登月舱的动力装置。1968—1969年,发射了“阿波罗”7、8、9号飞船,进行载人飞行试验。主要作环绕地球、月球飞行和登月舱脱离环月轨道的降落模拟试验、轨道机动飞行和模拟会合、模拟登月舱与指挥舱的分离和对接。按登月所需时间进行了持续11天的飞行,检验飞船的可靠性。1969年5月18日发射的“阿波罗”10号飞船进行了登月全过程的演练飞行,绕月飞行31圈,两名宇航员乘登月舱下降到离月面15.2公里的高度。
飞船结构  “阿波罗”号飞船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3个部分组成。
  指挥舱  宇航员在飞行中生活和工作的座舱,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指挥舱为圆锥形,高3.2米,重约6吨。指挥舱分前舱、宇航员舱和后舱3部分。前舱内放置着陆部件、回收设备和姿态控制发动机等。宇航员舱为密封舱,存有供宇航员生活14天的 必需品和救生设备。后舱内装有10台姿态控制发动机,各种仪器和贮箱,还有姿态控制、制导导航系统以及船载计算机和无线电分系统等。
  服务舱  前端与指挥舱对接,后端有推进系统主发动机喷管。舱体为圆筒形,高6.7米,直径4米,重约25吨。主发动机用于轨道转移和变轨机动。姿态控制系统由16台火箭发动机组成,它们还用于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登月舱与指挥舱对接和指挥舱与服务舱分离等。
  登月舱  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地面起飞时重14.7吨,宽 4.3米,最大高度约7米。
  ①下降级:由着陆发动机、4条着陆腿和 4个仪器舱组成。
  ②上升级:为登月舱主体。宇航员完成月面活动后驾驶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指挥舱会合。上升级由宇航员座舱、返回发动机、推进剂贮箱、仪器舱和控制系统组成。宇航员座;舱可容纳2名宇航员(但无座椅),有导航、控制、通信、生命保障和 电源等设备。
登月飞行  “阿波罗”11号飞船于1969年7月20-21日首次实现人登上月球的理想。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号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
  “阿波罗”11号飞船登月飞行1969年7月16日由“土星”5 号火箭运载“阿波罗”11号飞船升空。第三级火箭熄火时将飞船送至环绕地球运行的低高度停泊轨道。第三级火箭第二次点火加速,将飞船送入地—月过渡轨道。飞船与第三级火箭分离,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开始接近月球,由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宇航员N.A.阿姆斯特朗和E.E.奥尔德林进入登月舱,驾驶登月舱与母船分离,下降至月面实现软着陆。另一名宇航员仍留在指挥舱内,继续沿环月轨道飞行。登月宇航员在月面上展开太阳电池阵,安设月震仪和激光反射器,采集月球岩石和土壤样品22千克,然后驾驶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环月轨道,与母船会合对接,随即抛弃登月舱,起动服务舱主发动机使飞船加速,进入月—地过渡轨道。在接近地球时飞船进入载人走廊,抛掉服务舱,使指挥舱的圆拱形底朝前,在强大的气动力作用下减速。进入低空时指挥舱
阿波罗计划飞船(20张)弹出3个降落伞,进一步降低下降速度。“阿波罗”11号飞船指挥舱于7月24日在太平洋夏威夷西南海面降落。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均登月成功。
各次任务  综述  阿波罗计划中包括11次载人任务,从阿波罗7号一直到阿波罗17号,全部从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阿波罗4号到阿波罗6号都是无人测试飞行(正式地讲没有阿波罗2号和阿波罗3号)。
  阿波罗1号飞船  1967年1月27日。宇航员维尔基尔-格里森、 爱德华-怀特和罗杰-查菲在当晚一场大火中身亡。当时这场大火吞没了他们的阿波罗1号飞船。原计划2月21日飞船发射并把他们送上地球轨道14天,就在进行这次发射的模拟演习中,他们死于地面。
  国家航空与航天管理局官员说,大概是一个电火花点燃了阿波罗飞船座舱的纯氧。这三名宇航员如同真地飞行那样并肩坐在肯尼迪角第34号发射架上的“土星” 1号火箭顶部,就在这天下午6点31分,发生大火。
  他们被卡在关闭的舱门后面,无法使用阿波罗安全系统,因为被导弹拖车挡住了。急救人员试图接近他们,却被舱内滚滚冒出的浓烟阻挡。空军及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了所有与火灾有关的资料。官员们说:“人员和飞船的损失给阿波罗登月计划以严重打击。面对预算削减的困难,阿波罗计划一直努力奋斗以求在60年代末实现登月。
  阿波罗7号飞船  阿波罗7号飞船第一次载人太空飞行 (1968.10.11)
  经过几次不载人的地球轨道飞行之后,1968年10月11日阿波罗7号终于载着3名宇航员绕地球飞行了163圈。7号飞船任务是,测试(指令舱上的)登月舱对接系统。
  阿波罗8号飞船  阿波罗8号飞船首个抵达月球的人造飞船(1968.12.21)
  迈出载人月球探测第一步的是阿波罗8号,由Frank Borman、James Lovell与William Anders所组成的阿波罗8号团队,12月21日搭乘土星5号火箭升空,它从绕地球轨道进入绕月球轨道,1968年12月21日,阿波罗8号宇宙飞船的成员从地球飞到月球后又安全地回到了地球。任务是测试阿波罗指挥舱系统在地球和月球轨道之间的太空及绕月轨道上的性能,包括通信、跟踪和生命保障各个方面。评估宇航员在开展绕月轨道任务期间的表现。
  阿波罗9号飞船  阿波罗9号飞船载人登月舱在地球轨道首飞(1969.3.3) 
  阿波罗9号在绕地球轨道上进行了长时间飞行,并对登月舱进行进一步检验。任务是测试人类在太空环境中的反应和失重状态。
  阿波罗10号飞船  阿波罗10号则飞入绕月球轨道,并使登月舱下降到离月球表面15公里以内,以检验其性能。
  阿波罗11号飞船  阿波罗11号飞船人类的一大步(1969.7.16--24)1969年7月阿波罗11号终于在月球着陆,使逐步推进的阿波罗登月计划达到高潮,阿姆斯特朗也成为登陆月球第一人,美国在月球探测中取得了最为辉煌的成果。此外对带回来的月球岩石和尘埃的研究也起了很大作用。NASA已公布了阿波罗登月计划的十大发现。
  阿波罗12-17号飞船  “阿波罗”12-17号飞船从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相继发射了“阿波罗”12、13、14、15、16、17号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号因服务舱液氧箱爆炸中止登月任务(三名宇航员驾驶飞船安全返回地面)外,共有12名宇航员均登月成功。
  阿波罗13号飞船 最辉煌的失败(1970.4.11--17)阿波罗13号(Apollo 13)是阿波罗计划(Project Apollo)中的第三次载人登月任务。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发生的爆炸严重损坏了航天器,使其大量损失氧气和电力;三位宇航员使用航天器的登月舱作为太空中的救生艇。指令舱系统并没有损坏,但是为了节省电力在返回地球大气层之前都被关闭。三位宇航员在太空中经历了缺少电力、正常温度以及饮用水的问题,但仍然成功返回了地球。事后,阿波罗13 号飞船机组人员洛弗尔回忆说:我们终于活了下来,但是很悬。我们的任务失败了,但我更愿 意把它看作是一次辉煌的失败。
编辑本段登月方案四个方案  直接起飞或者地球轨道集合的设想图在登月成为主要目标后,阿波罗计划的决策者们开始面临如何才能尽可能安全、经济、简单地将宇航员送上月球。曾有四个方案被考虑:
直接起飞  此计划提出由一个巨大的新型火箭携带一艘航天器,直接飞往月球;火箭在月球降落,任务完成后再次起飞,飞回地球。
地球轨道集合  此计划需要两艘只有土星5号一半大小的小型火箭将登月航天器的不同部分送入地球轨道,集合并对接。整个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由于当时在轨道中集合多艘航天器的经验较少,且地球轨道拼装航天器是否可行也是未知数,所以此计划未被采纳。
月球表面集合  此计划需要两艘航天器被发射:一艘自动航天器携带推进系统,先期登月;载人航天器晚些发射。推进系统在月球表面被移至载人航天器上,然后返回地球。
月球轨道集合  这个方案由约翰·C·霍博尔特的团队提出。这种方案是一艘较大的航天器,称为指令/服务舱,携带一艘装载宇航员的登月航天器,称为登月舱。指令/服务舱携带从地球到月球并返回的燃料和生活必需品,以及进入地球大气层所需要的隔热板。进入月球轨道之后,登月舱与指令/服务舱分离,并降落在月球表面;指令/服务舱留在月球轨道。3名宇航员中的1名留在指令/服务舱中。登月完成之后,登月舱重新起飞,与指令/服务舱在月球轨道集合,并返回地球。
  与其他几个方案不同,月球轨道集合只需要一艘很小的航天器降落在月球表面,使返回时在月球上起飞航天器的质量大大减小。通过将登月舱的一部分留在月球上,登月舱起飞质量得以再次减小。
  登月舱本身分为两部分,包括降落部分和起飞部分,前者用于在登月时降落,后者在任务完成后起飞与指令/服务舱会合并返回地球。由于航天器质量减轻,一次任务只需要一次单独的火箭发射。当时的顾虑是次数较多的对接和分离所提出的技术难度。
  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从“阿波罗”号飞船的4种飞行方案中选定月球轨道集合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方案。
编辑本段真假分析综述  2000年7月中旬,墨西哥《永久周刊》科技版刊载了俄罗斯研究人员亚历山大·戈尔多夫发表的题为《本世纪最大的伪造》的文章,对美国31年前拍摄的登月照片提出质疑。不仅许多报刊纷纷转载了这篇文章,而且立刻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密切关注。一时间,沉寂了一阵的关于阿波罗登月真伪的讨论再次热火起来。据美国一家权威的社会调查机构统计,竟有10%(约 2500万)的美国人认为:所谓阿波罗登月,是美国宇航局制造的一个大骗局。奇怪的是,迄今为止未看到美国官方对此有任何正式反应。现年69岁(现已故)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依然健在,为何不让他出来澄清事实?是美国对此根本不屑一顾,还是确有难言之隐?各国新闻媒体颇有要对此进行一番调查采访的势头。
由来  按照被普遍接受的观念,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在航天竞赛中处于劣势的美国人决心不惜一切代价,重振昔日科技和军事领先的雄风。1961年,美国总统肯尼迪正式宣布,美国要在60年代末实现把人送上月球的目标。这就是举世闻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
  1969年7月16日上午,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从美国肯尼迪角发射场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飞行。参加这次飞行的有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埃德温·奥尔德林、迈克尔·科林斯。在美国东部时间下午4时17分42秒,阿姆斯特朗将左脚小心翼翼地踏上了月球表面,这是人类第一次踏上月球。接着他用特制的70毫米照相机拍摄了奥尔德林降落月球的情形。他们在登月舱附近插上了一面美国国旗,为了使星条旗在无风的月面看上去也像迎风招展,他们通过一根弹簧状金属丝的作用,使它舒展开来。接着,宇航员们装起了一台“测震仪”、一台“激光反射器”……在月面上他们共停留21小时18分钟,采回22公斤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7月25日清晨,“阿波罗11号”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降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质疑  但时隔30多年,戈尔多夫却公开发表文章对美国拍摄的登月照片表示怀疑。他认为,所谓美国宇航员在月球上拍摄的所有照片和摄像记录,都是在好莱坞摄影棚中制造的。他强调,他是在进行了认真的科学分析和认证后作出这一结论的。其主要理由如下:
  1.没有任何一幅影像画面能在太空背景中见到星星;
  2.图像上物品留下影子的朝向是多方向的,而太阳光照射物品所形成的阴影应是一个方向的;
  3.摄影记录中那面插在月球上的星条旗在迎风飘扬,而月球上根本不可能有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
  4.从摄影记录片中看到宇航员在月球表面行走犹如在地面行走一样,实际上月球上的重力要比地球上的重力小得多,因而人在月球上每迈一步就相当于人在地面上跨跃了5至6米长;
  5.登月仪器在“月球表面移动”时,从轮子底下弹出的小石块的落地速度也同地球发生同一现象的速度一样,而在月球上这种速度应该比在地球上快6倍。
  戈尔多夫表示,他质疑30多年前美国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片和摄像记录,并不是否定当年美国宇航员登月的壮举。他认为,美国宇航员当时是接近了月球表面,但因技术原因未能踏上月球。由于当时美国急于向全世界表功,因而伪造了多幅登月照片和一部摄影记录片,蒙蔽和欺骗了世人几十年。他说,美国著名工程师拉尔夫·勒内、英国科学家戴维·佩里和马里·贝尔特都对他的这一质疑表示赞同。
  无独有偶,自称参与了阿波罗计划工作的比尔·凯恩教授曾写了一本名为《我们从未登上月球》的书,书中对阿波罗登月计划也列举了一些疑点,甚至认为:载有宇航员的火箭确实发射了,但目标不是月球,而是人迹罕至的南极,在那里指令舱弹出火箭,并被军用飞机回收。随后宇航员在地球上的实验室内表演登月过程,最后进入指令舱,并被投入太平洋,完成整个所谓的登月过程。

1969.7 阿波罗11号在月球着陆,阿姆斯特朗第一个登陆月球,随后3年多里,阿波罗计划又进行了6次载人登月,1970.4 的阿波罗13号,虽因氧气瓶爆炸发生事故,但仍安全回到地球。
到阿波罗17号止,先后12名宇航员登上月球表面。这些“访问”大大丰富了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各次飞行都对月球表面进行考察,收集了大量月岩、土壤标本,从月球上带回地球的月岩达440公斤。阿波罗飞行把许多仪器安装在月球上,进行科学研究,如太阳风实验和月震测量等。

百度一下《阿波罗计划》吧,有很多的。

人类登上月球的详细过程,谁有啊!~

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 (Neil Alden Armstrong) 1930年8月5日生于俄亥俄州瓦帕科内塔。1955年获珀杜大学航空工程专业理学硕士学位。1949-1952年在美国海军服役(飞行驾驶员)。1955年进入国家航空技术顾问委员会(即后来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刘易斯飞行推进实验室工作,后在委员会设在加利福尼亚的爱德华兹高速飞行站任试飞员。1962年至1970年在休斯敦国家航空和航天局载人宇宙飞船中心任宇航员。1966年3月为“双子星座-8”号宇宙飞船特级驾驶员。

1969年7月20日,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巴兹·奥尔德林乘“阿波罗”11号飞船首次登月
1969年7月16日,同奥尔德林和柯林斯(由他担任指令长)乘“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飞向月球。7月20日,由阿姆斯特朗操纵“飞鹰”号登月舱在月球表面着陆,当天下午10时他和奥尔德林跨出登月舱,踏上月面。阿姆斯特朗率先踏上月球那荒凉而沉寂的土地,成为第一个登上月球并在月球上行走的人。当时他说出了此后在无数场合常被引用的名言:“这是个人迈出的一小步,但却是人类迈出的一大步。”他们在月球上度过21个小时,21日从月球起飞,24日返回地球。同年获总统颁发的自由勋章。

1970年至1971年在华盛顿的国家航空和航天局总部任高级研究和技术办公室副主任。1971年从宇航局退职后,任辛辛那提大学航空工程学教授至1979年。1985年3月任太空问题全国委员会成员。1986年2月任调查航天飞机事故的总统委员会副主席。八十年代起,他还曾担任多所公司的董事或董事长。

1999年7月20日,美国在华盛顿航空航天博物馆举行仪式,纪念人类首次登月30周年。戈尔副总统在仪式上将“兰利金质奖章”授予首次登上月球的美国宇航员尼尔·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埃德温·奥尔德林以及驾驶指令舱的迈克尔·柯林斯。

一场竞争的结果

50年代末60年代初,苏联连续获得数个空间赛第一:1957年10月4日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61 年4月12日第一位航天员加加林进入太空……与之相比,尽管美国也获得了两个第一:1960年4月发射第一颗气象卫星 “泰罗斯”,1962年7月第一颗有源通信卫星作试验性通信,但同苏联的巨大成就相此,显得小巫见大巫。在加加林飞行之后不到四个星期,美国航天员谢泼德中校乘“水星”号飞船进行了亚轨道飞行(186千米),它说明美国具备了摆脱空间困境的能力。1961年5月25日,美国肯尼迪总统向全世界宣布实施宏伟的载人登月计划。

这个“阿波罗”载人登月计划虽然是美国与苏联竞赛的产物,但也可以认为是人类向太阳系扩张的第一步。

宏伟工程

“阿波罗”载人登月工程开始于1961年5月,预计1969年7月20至21日首次实现登月。此后,美国又相继6次发射“阿波罗”飞船,其中5次成功,总共有12名航天员登上月球。整个工程历时约11年,到1972年12月结束,耗资255亿美元。在工程高峰时期,参加工程的有2万家企业、200多所大学和80多个科研机构,总人数超过30 万。它是本世纪人类最宏伟的工程之一。

该工程的第一步是确定登月方案,它包括论证飞船登月飞行轨道和确定载人飞船总体布局。最后选定月球轨道交会方案,相应地确定由指挥舱、服务舱和登月舱组成飞船的总体布局。

为了进行载人登月,美国先实施了四个辅助计划,即在1961年至1965年发射九个“徘徊者”月球轨道器,用以了解未来的“阿波罗”飞船在月面着陆的可能性;在1966年至1968年发射五个“勘探者”月球着陆器,了解月球土壤的理化特性;在1966年至1967年发射三个“月球轨道环形器”,对40多个预选着陆地点进行详细观测,从而选出 10个登月点;在1965年至1966年发射10艘“双子座”飞船,进行生物医学研究和飞船机动飞行、对接及舱外活动训练等。

“阿波罗”工程的第三个方面就是研制低轨道运载能力为127吨的大推力“土星”—5运载火箭。

研制“阿波罗”飞船是该工程的“重头戏”。飞船的指挥舱是航天员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也是全飞船的控制中心;服务舱装有主发动机等系统;登月舱由下降级和上升级组成。

首次载人登月是由“阿波罗”—11飞船完成的。当时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当飞船与“土星”—5火箭第三级分离,且飞船沿过渡轨道飞行2.5天后,便开始接近月球,此时飞船服务舱的主发动机减速,使飞船进入环月轨道。接着,两名航天员进入登月舱,并驾驶登月舱与飞船分离,这时飞船指挥舱内的一名航天员继续驾驶飞船绕月球轨道飞行,而另两名航天员则乘登月舱在月面着陆。登月后航天员采集了岩石和土壤(22千克),展开了太阳电池阵,安装了月震仪等。任务完成后,他们乘登月舱的上升级返回月球轨道,与飞船对接,最后返回地球。

1969年11月至1972年12月,美国又陆续发射了“阿波罗”—12至17飞船,其中除“阿波罗”—13 因故没有登月(航天员安全返回地面),另五艘飞船均登月成功,“阿波罗”—15至17飞船的航天员还驾月球车在月面活动,采集岩石。 航天员在月球上钻取了三米的月球岩芯,发现多达57层,每层代表一次陨石冲击,还测量了月球内部发出的热流……“阿波罗”工程极为壮观,它激动了无数人的心,使载人登月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

“鹰”落向月面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火箭(40层楼房高)在百万人的关注下缓缓升空。这一天,天空晴朗,万里无云,似乎亘古沉睡的月球正静静等待着“土星”—5运送地球使者的来访。当“土星”—5把“阿波罗”—11飞船送入近地轨道后,后者便开始独自飞向月球。

“阿波罗”飞船上载有三名航天员,指令长是阿姆斯特朗,登月舱驾驶员是奥尔德林,指令舱驾驶员是柯林斯。从地球到月球大约有38万千米,“阿波罗”—11飞船上载着三名航天员经过75小时的长途跋涉,于19日进入月球引力圈。 20日清晨,“阿波罗”到达月球上空4900千米后,接到休斯敦飞行指挥中心命令,减速飞行,进入月球轨道,于是飞船服务舱发动机逆向喷射,进入了远月点313千米、近月点113千米的椭圆轨道,此时飞船绕月球一圈只需两小时。在月球轨道上,航天员们紧张地进行登月前的准备工作,其中最主要的一项是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进入名叫“鹰”的登月舱,而柯林斯则仍留在称作“哥伦比亚”的指令舱中。

伟大的时刻终于来临了。21日2时许,登月舱的发动机被点燃,使它与指令舱分离。指令舱由柯林斯驾驶继续绕月飞行,而登月舱则载着两名航天员缓慢向月球飞行。当阿姆斯特朗看到窗外要降落的地方有乱七八糟的卵石时,便决定继续飞行,寻找平坦的地方。最后奥尔德林手控登月舱在月面“静海”的一角平稳降落,登月获得成功。

个人的一小步

人类的一大步

他俩向窗外眺望,进入眼帘的是一个遍布陨石坑和大石块的陌生世界。虽然他俩都情不自禁地想走出去看一下这块神秘的地外之地,但还是自我克制地按预定计划,等待地面中心指令。他们先在舱内美美地睡了一大觉,醒后在舱内吃了月球上的第一顿饭,又检查了舱内仪器、燃料装置、氧气供应情况。当一切都经过精确无误地核对后,阿姆斯特朗与奥尔德林彼此帮助穿上了极笨重的航天服。

7月21日11时56分,阿姆斯特朗打开登月舱舱门,挤出去,小心翼翼地把梯子竖下月面(在地球上未曾模拟过此动作),他带着电视摄像机慢慢走下梯子,踏上了人们为之梦想了数千年的月球,这时他说:“对我来讲这是一小步,而对于全人类而言这又是何等巨大的飞跃。”人们用惊奇的目光从电视上看到了第一个地球人踏上月球的情景。阿姆斯特朗感到无比幸福,贪婪地欣赏这块从未有过人迹的地外星球。他在叙述踏上月面第一步看到的景象时说:“月面是美丽的,仿佛上面铺着一层细细的炭粉,可以清楚地看到脚印。走路并不那么困难,比在地面模拟训练轻松多了。”

19分钟后,奥尔德林紧步阿姆斯特朗的后尘,走出登月舱。当他走到月面上时,第一句话就赞叹说:“啊,太美了!”他也像阿姆斯特朗一样,很快学会了地球人不习惯的移动方法:跳跃。他俩时而用单脚蹦,时而又用双脚跳,有些像袋鼠。两人首先在月球上放置了一块金属纪念牌,上面镶刻着:“1969年7月。这是地球人在月球首次着陆的地方。我们代表全人类平安地到达这里”。

7月22日下午1时56分,阿姆斯特朗奉命指挥“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离开月球轨道,踏上返回地球的旅途。7月25日清晨1时50分,“阿波罗”—11飞船指令舱载着三名航天英雄平安溅落在太平洋中部海面,人类首次登月宣告圆满结束。

永载史册

“阿波罗”—11登月后,又有五艘飞船相继成功登月,其中“阿波罗”—15、16从环月轨道上各发射了一颗环月运行的科学卫星;阿波罗一15、16、17的登月舱中还各带一辆月球车,用于扩大航天员的活动范围和减少航天员的体力消耗。这6艘登月飞船的航天员在月球上一共停留280小时,足迹达100千米,带回岩石样品约440千克,这些均大大充实了人们对月球的认识。

“阿波罗”工程是当代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它的出现导致60至70年代产生了液体燃料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等一大批高科技工业群体。后来又将该计划中取得的技术进步成果向民用转移,带动了整个科技的发展与工业繁荣,其二次开发应用的效益,远远超过“阿波罗”计划本身所带来的直接经济与社会效益。

总之,载人登月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请问中国宇航员登月的资料谁有?越详细越好。急!!!
答:电性星的试验主要是用于一些带有电子性能的设备的综合测试,结构星的试验主要是要考核结构设计的合理性,和整星上温度控制设计的合理性。两颗初样星进行整星测试。整个初样测试阶段持续到2007年6月份,随后进入卫星正样星的研制阶段,进行“嫦娥一号”正样卫星的研制。为了保证完成月球探测工程任务,对承担...

月球的资料
答:月球的成因 目前最广为接受的月球形成理论为:一颗火星大小的入侵星体撞上地球,其碎片与被轰出的地壳抛至太空中形成环绕地球的气体盘,一般相信月球就是从这气体盘中形成的,形成之初的距离比现在月球的位置要近许多,可能是 1/2 左右,但由于潮汐力而渐渐远去。所以月球形成之初大约距离地球 160,000 ...

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用多长时间
答:嫦娥一号从地球到月球用了两年。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完成使命,撞击月球表面预定地点 。嫦娥一号卫星首次绕月探测的成功,树立了中国航天的第三个里程碑,突破了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使中国成为世界上为数不多具有深空...

月球的资料!!!还有小故事!要简短精炼
答:有一种说的是后羿射下太阳后,被人民推选为首领,脾气变得暴躁,不高兴就随便杀人,嫦娥是偷吃了日后要与后羿一起服用的两颗仙丹而成仙的。但流传的最广泛的还是上述的一种,因为人们向往这种结局。)吴刚折桂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

关于月球的资料!!!急!!!
答:月球的质量约7350亿亿吨,相当于地球质量的1/81,月面重力则差不多相当于地球重力的1/6。月球的轨道运动 月球以椭圆轨道绕地球运转。这个轨道平面在天球上截得的大圆称“白道”。白道平面不重合于天赤道,也不平行于黄道面,而且空间位置不断变化。公转周期27.32日。 表面的最低温度是—183摄氏度 ...

●你知道人类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登上月球的?
答:4.你知道月球上有哪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如何开发月球?月球上资源有很多,但最吸引人的是氦-3。长期开发的话,需要建立月球基地。5.人造月亮是怎么回事?20世纪90年代中期,欧洲航天局的一项试验,发射一个反光能力极强的卫星,反光到地面以消除黑夜。6.月球和地球相距多远?平均距离384410公里。7.“朔...

月亮的资料
答:1个回答 #热议# 为什么说不要把裤子提到肚脐眼?鼎鼎教育培训 2023-12-01 · 超过141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月球,俗称月亮,古时又称太阴、玄兔等,是地球的卫星,可能形成于约45亿年前,月球的自转与公转的周期相等。月球也有壳、幔、核等分层结构。最外层的月壳平均厚度约为60-65公里。 抢首赞 评论 分享...

月球的介绍资料
答:月球直径大约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大约是地球的八十一分之一。月球是地球已知的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表面布满了由小天体撞击形成的撞击坑。月球与地球的平均距离约38.44万千米,大约是地球直径的30倍。2019年5月16日,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宣布,由该台研究员李春来领导的研究团队利用嫦娥四号探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