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约论的伦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

作者&投稿:佘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契约论的伦理思想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

契约论的基本论点是把国家的产生说成是人们相互之间或人民同统治者之间相互订立契约的结果,即国家是共同协议的产物。这种学说既用来说明国家起源的必要性,也说明国家内部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关系的合理性。这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最有影响的关于国家起源的学说。

西方政治思想史中用契约关系解释社会和国家起源的政治哲学理论。又称社会契约论。它通过把社会和国家看作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结果,来说明政治权威、政治权利和政治义务的来源、范围和条件等问题。

一般认为,契约分两种:社会据以成立的契约称为社会契约,政治机构或政治权威据以确立的契约称为政府契约。

契约论思想早在古希腊智者派那里就已萌芽,以后古希腊哲学家伊壁鸠鲁才对其加以比较明确的论述。视国家和法律为人们相互约定的产物。15~16世纪一些反暴君派的贵族思想家系统地论述了契约论思想,把它看成反抗非正义统治的根据。

愿意接受统治者在契约中规定的行为约束条款即法律约束的人,就成为文明社会的公民。统治者或者代理人会根据法律来保护他们的利益,或者根据法律去惩罚那些违背法律伤害了其他已经与统治者"签立"了契约的文明社会公民的利益的公民。



~

阐述古希腊四大美德"智慧,勇敢,正义,节制"的意义
答:1.浅析古希腊文化中的伦理道德 王重锴 【内容摘要】正义概念在西方是表明着道德最初发源的观念之一,虽然在正义概 念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许多思想都对它发生过深刻影响,成为这个概念的重要思 想资源,但其中最早的思想渊源是来自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其后任何流派的哲学思想和理论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自...

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有哪些?
答:3、伦理学和政治学著作有《尼各马可伦理学》:《尼各马可伦理学》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创作的伦理学著作,约公元前330年左右成书。4、自然哲学著作有《物理学》:《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

有关道德的名人名言有哪些
答:——约里奥·居里 81、历史使人贤明,诗造成气质高雅的人,数学使人高尚,自然哲学使人深沉,道德使人稳重,而伦理学和修辞学则使人善于争论。——培根 82、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夸美纽斯 83、一个最高尚的人也可以因习惯而变得愚昧无知和粗野无礼,甚至粗野到惨无人道的程度。——...

五年级上古文二则《论语 学而篇》的作者,朝代 译文
答:儒家认为,在家中实行了孝弟,统治者内部就不会发生“犯上作乱”的事情;再把孝弟推广到劳动民众中去,民众也会绝对服从,而不会起来造反,这样就可以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安定。 这里所提的孝悌是仁的根本,对于读者理解孔子以仁为核心的哲学、伦理思想非常重要。在春秋时代,周天子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其余庶子则分封为诸侯,诸侯...

孟子的简介
答:东汉经学家赵岐(约108~201)认为“似非孟子本真,后世依敬而托之者也”,现存的《孟子外书》又非《汉书》所载,更是伪中之伪,不可靠。 孟子是先秦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孟子》一书发展了孔子关于“仁”的思想,提出仁政主张和“民贵”“君轻”的民本主义思想,发挥了天人合一的世界观和性善论的伦理观,记载了...

...庄子,韩非,孙武。他们的称谓,著作,以及主要思想是什么
答:回答: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儒家思想奉孔子为宗师所以...

儒家和道家在哲学主张上有哪些不同?
答:进一步讲,声音一旦进入了符号系统,便不仅具有了通约的可能,而且具有了伦理的意义,即“人的灵魂最深沉和最多样化的运动”。因此,如果人们只知道声音可以传达情感而看不到这种情感背后所潜伏的只有人才具备的伦理内涵的话,那么他充其量也还只是个野蛮的人而不是文明的人,故曰“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惟君子为能...

道生一,一生二,三生万物是什么意思?
答:出自老子的《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是老子的宇宙生成论。这里老子说到"一"、"二"、"三",乃是指"道"创生万物的过程。主要讲述了一、二、三这几个数字,并不把一、二、三看作具体的事物和具体数量。它们只是表示"道"生万物从少到多,从简单到复杂的一个过程。《淮南子·天文训》是迄今看到的对它的一个最早的...

发展伦理学的理论基础及其价值核心
答:以现在放眼于未来,我们有责任为子孙后代着想,时刻树立与牢记可持续发展思想,不可坐吃山空,学会变相思考,你现在所拥有的未来还会不会拥有?3.发展伦理学抛弃了绝对性实现相对性 纵观哲学史发展脉络从研究人类本源到16世纪开始的经院哲学,上帝这个名词变成绝对性的代言词。后又经几世纪的发展,过于推崇...

关于正义相对主义的论著、论文等
答:愤恨兼具条件性和道德性,可以说它一方面最为集中地体现出正义的相互性也即有条件性,另一方面,正义的无条件性又要求以各种方式去转移、释放或者化解这种愤恨,正因为愤恨在“正义的两面”中所起到中枢位置,慈继伟甚至一度曾经想把本书命名为《正义与愤恨》。 让我们回到“相互性”这个概念。之所以不按惯例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