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沉迷手机,这位妈妈定的15条手机使用家规,值得所有家长老师借鉴!

作者&投稿:守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有人说,在现代家庭里,主角有三个: 家长、孩子、还有手机

大家有没发现,自从有了手机之后,原本朝气满满的少年,竟一言不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顾刷手机。

其实也不能全怪孩子,成人尚且对手机没有抵抗力,更何况心智不成熟的孩子。

有些孩子沉迷于手机,源头还在父母那里。许多家长现在回到家,在孩子面前不停地玩手机,无形之中给孩子树立了不好的榜样。

还有一方面原因,许多家长用手机来取悦孩子,孩子皮闹了,就扔给他一部手机,瞬间世界安静了。

时间久了,孩子沉迷于其中,为玩手机 游戏 说谎欺骗父母老师的大有人在,这时候父母也才开始意识到手机的危害。

很多父母为此使出浑身解数,甚至是没收手机,都没多大作用。 孩子沉迷于手机,成为了众多家长的一大难题。

今天,我给大家分享一位妈妈解决手机难题的心得。

这位母亲给儿子写了一封信,在信中定下了15条使用手机的规定,值得所有家长思考!

这15条家规,不仅仅适用于孩子使用手机,其中反映出来的一些教育理念,更值得我们学习。

亲爱的儿子:

你是一个优秀、有责任心的13岁男孩,理应得到这份礼物。不过在接受这份礼物的同时,你还得遵守一些规章制度。

请把下面的使用合约从头至尾读一遍。 我希望你能明白,我的职责是把你培养成一个全面发展、身心 健康 、对 社会 有益的年轻人,从而能够适应新技术且不被其左右。

如果你没能遵守下列约定,我将终止你对这部手机的所有权。

解读:这是财产权问题。

解读:这是知情权问题。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各类信息泥沙俱下,小孩子缺乏辨别能力,稍有不慎就容易受不良信息影响。

所以父母一定要知道孩子的手机密码,能随时了解孩子的动向,防患于未然。

可能有人会说,这样会侵犯孩子的隐私权。没错,但孩子在未成年阶段,隐私权要小于知情权。

解读:这是礼貌与安全问题。

手机不仅是一个通讯工具,其中涉及了很多社交礼仪。别人打电话一定要接(即使当时有事没法接,事后也要给对方回电话),这是一种素养。

对于父母的电话,孩子们更不能不接。有时候父母担心孩子在外的安全,会打电话询问,此时孩子不能故意不接电话。

解读:要尊重别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别人的休息时间,尽量不打扰对方,这是做人最基本的素养。

解读:不能让手机影响学习。

小孩子自制力较差,大多数孩子拿到手机就属于完全沦陷型。

对手机中的各种各样信息又都缺乏准确的甄别能力,可能会影响身心 健康 的发展!

而且在学校有同学,和同学们在一起玩耍总比一个人抱着手机好。

如果有事要和同学商量,与其发信息还不如当面交流,语言比文字的沟通效果更好。

解读:这涉及到责任意识、劳动获取报酬的问题。

我们从小就知道损坏公物要赔偿,其实,损坏家里的东西也要赔偿。孩子造成了财务损失,要通过自己劳动挣钱补偿。

比如里根总统小时候由于违规燃放炮竹被警察罚款,就是父母借给了他罚金,11岁的他打了半年工才还清了父亲的钱。

大多数孩子犯错,基本都是家长买单,相比较之下,做法更具有教育意义。

解读:做人要诚实善良。

如果孩子从小就喜欢给别人发这样的信息,时间长了,对孩子人格养成都会有影响。

解读:直接沟通是最好的解决问题方式,要勇敢面对,不要回避。

个人认为,能当面沟通最好当面沟通,毕竟有时候文字不能正确反映当事人的情绪以及面部表情等,容易造成误会。

而且直接沟通有利于培养孩子敢于直面问题的意识。

解读:这是公众场合的礼仪问题。

在公众场所不能影响别人,这是基本的礼仪和修养,手机的使用只是一个侧面。

想想,当你想安安静静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的时候,当你在图书馆正在思考一道问题刚刚找到头绪的时候,如果别人的手机铃声旁若无人地响起,你的心情又是怎样呢?

在需要的时候,把手机调成静音吧。你手指的一小步,可能就是人际关系的一大步。

解读:告诉孩子黄毒的危害。

解读:不要成为手机的奴隶。

我们总以为拍下来的风景就是拥有,总以为收藏了文章就等于自己阅读,其实不然。

用心去感受比随手一拍的印象更深刻。

解读:不要被手机绑架。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成为人们生活、工作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倘若出门遗忘手机,会感觉到严重的“不安全感”。

现在流行一句话“出门什么都可以忘记带,但是千万不能不带手机。”很多人出门发现没带手机就会焦虑,甚至没法好好工作等等。

最近,美国密苏里大学的学者进行了一番研究,发现如果人们和iPhone分离,将带来严重的精神焦虑,影响心跳等生理指标,并影响自己的认知能力。

什么时候开始,手机对我们的影响这么大。

解读:寓教于乐。

娱乐 是人的天性,手机具有 娱乐 功能,在 娱乐 的同时,能够对智力有帮助,可以两全其美。

这样的理念,同样可以用到其他方面。

解读:不要当低头族。

除了手机充耳不闻,眼睛无视,这真是病。

上天给了我们一双眼睛,是用它来发现生活的美好,当你抬起头,看看天空时,你会发现原来生活这么美。

解读:契约意识和家庭意识。

有人说,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契约意识。但丑话说到前面,确实能为有的事处理省去很多麻烦。

同时,西方人同样注重家庭,一家人在一起,我们共同成长,中外皆同。

这封信不仅仅是一个母亲约束孩子使用手机的宝典,更反映出了一位母亲完整的教育理念。

其实别说孩子了,就说我们大人,现在大部分人都把时间花在了用手机聊微信、刷朋友圈、刷微博、打 游戏 等上面。

当我们低头玩手机的时候,你是否发现今天自己的另一半心情不好,你们有多久没坐下来好好聊聊天了。

每天临睡前,各自抱着手机聊天,虽同床,彼此却越来越无话可聊,夜晚只剩一室安静。

当我们玩手机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今天孩子回来不高兴?或者知不知道孩子有多希望父母能陪在自己身边,可是有时候我们却忽略了孩子。有没有发现,孩子正在和我们疏远。

最后想和大家说句心里话:

放下手机,多陪陪自己的亲人和孩子,切莫让我们成为手机的奴隶,让手机绑架我们的生活!



~

家长应该如何教育沉迷手机的孩子
答:好的规矩离不开严格的执行,家长和孩子定下了的规矩,坚持下来就能变成好的习惯。让孩子从小养成好的行为习惯和认知,这将使之受益一生。3.丰富孩子的生活 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需要家长进行引导和教育。为了防止孩子沉迷手机,家长可以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充实他们的日常生活体验。和孩子一起游戏、阅读...

如果15岁儿子沉迷手机怎么办?
答:如果你的15岁儿子沉迷于手机,你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帮助他建立健康的手机使用习惯:1. 建立明确的规定和时间限制:与你的儿子沟通,并制定明确的规定和时间限制,规定他可以使用手机的时间和用途。例如,规定他需要完成学习任务或家务责任后才能使用手机,同时限制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间段。2. 提供替代活动和...

防止不同年龄段孩子沉迷玩手机,智慧妈妈有妙招
答:如家长希望孩子能够先完成作业再玩手机,不要说“现在立刻去做作业”,而换成“我知道这个 游戏 很好玩,但你必须先完成作业。我看着你玩儿完这一局,然后你就去做作业,可以吗?”总之作为家长,我们想要防止孩子沉迷手机,最重要的还是必须要以身作则,自己在孩子面前少玩手机,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妈妈如何不让孩子沉迷手机
答:1、转移注意力。当孩子哭闹着要玩手机游戏时,父母可以给孩子找最喜欢的玩具,来将他的注意力吸引开,不要因为孩子们一哭闹就心软满足他们。当孩子想玩手机时,可以带他到外面玩耍,不过,不要带手机出去,而是用他感兴趣的游戏转移注意力。或带孩子去公园,跟其他孩子一起玩。2、给孩子制定玩手机规则...

为了戒掉孩子的“手机瘾”,你都想过哪些对策?
答:戒掉孩子的“手机瘾”是许多家长关注的重要问题。为了有效应对这个挑战,下面我将给出一些解决该问题的策略:1. 意识引导与教育 首先,家长应该充分认识到手机过度使用对孩子的负面影响,并通过与孩子进行沟通和教育,让他们理解使用手机的适度和合理性。家长可以向孩子传递有关沉迷手机的危害、健康问题...

孩子“沉迷”手机别担心,家长轻松做到这3点,让他主动放下手机
答:文/天意妈妈谈 育儿 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和电子设备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了,日常出行,购买东西,查询资料都离不开网络和手机,这也是人们已经进入全新时代的证明,但是随之而来的弊端也有很多,例如在车上出现了很多的“低头族”,跟家人的联系也少了很多。但是最大的影响却出现在了孩子...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
答: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家长需要耐心引导,与孩子共同面对问题,共同努力,让孩子的发展更上一层楼。以下是一些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 初中孩子沉迷手机的解决方法1 1、多陪伴孩子 现今独生子女居多,因为缺少玩伴,他们经常会一个人玩耍,如果家长忽视了陪伴孩子玩乐、分享快乐与烦恼,那么很容易...

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怎么办?
答:经过交谈,我了解到:这个孩子现在读初中一年级,由于沉迷网络游戏,以至于废寝忘食,成绩更是一落千丈。这位妈妈也因此变得非常焦虑,我非常理解她,为人母者,无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她担心孩子现在不好好学习,以后出社会就不能自力更生,很有可能会沦为“啃老族”,这是一位妈妈对孩子未来...

孩子要玩手机怎么办,机智的妈妈是如何做的呢?
答:如果长期低头玩游戏,还可能造成脊椎变形严重,伤害颈椎的健康。如果任由孩子玩手机,还会因为玩上瘾而变得特别依赖手机,有的甚至形成网瘾。这会让孩子每天不是想着学习,而是怎样玩游戏“过关”,特别不容易控制自己的行为,长期沉迷于网络世界中,可能严重影响孩子的学习。父母对孩子玩手机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