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丙辰中秋”、“兼怀子由”,宋朝人...

作者&投稿:产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宋朝时候,中秋节成为全民狂欢的节日,不管是什么身份的人,都可以享受节日带来的愉悦。文人当然不例外

      宋朝时期中秋节兴盛的原因,与官方的重视密切相关,在太宗年间,皇帝正式下令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

      那么,宋朝时候的文人究竟是怎样度过中秋节的呢?下面从两个方面来说清楚——

一是从共性方面来看,文人与其他人一样登楼赏月、饮酒、吃月饼。

宋朝的中秋节活动是当作一件大事来办的。而那些文人,基本上都是有着一官半职的,因为是采取科举取士制度,文人迟早都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而走上官场,获得一官半职,因此,文人与那些达官贵人是一样的高调度过中秋节。

我们可以从当时的记载中看出他们的豪华与做派。在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前争占酒楼观月。”就是说,在中秋之夜,那些当官的在自己家的歌榭楼台上饮酒赏月,怡然自得;而一般的市民,也同样是争先恐后地登上沿街的酒楼,去观赏中秋明月。

      吴自牧在《梦梁录》中也写到:“王孙公子,富贵巨室,莫不登高楼,临轩观月……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圆子女,不肯虚度。”这同样是说达官贵人是登楼赏月,一般人家也是团聚赏月。从这些记载来看,文人与所有其他人一样,都是在中秋之夜饮酒赏月,团圆欢聚。


二是从文人的个性方面来看,文人还会吟诗、填词、作文。

      文人还有着自己的特别之处,那就是在饮酒赏月之际,还要吟诗填词,或者写文章,以此抒发情怀,寄托情感。宋朝文人,可以说是风华绝代,他们在中秋之夜歌咏中秋的诗词,实在是举不胜举,最为人熟知的就是苏东坡的那首《水调歌头·中秋》了,其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千古名句。

      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加盛行,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与唐人不同,宋代文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文人的伤感。

      除了那首“中秋词”,苏东坡还写过题为《月饼》的小诗:“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由吃月饼而生感慨,不禁写到了“相思”还“泪沾巾”了。这是典型的“文人过节”,太敏感、易感而忍不住触景生情,大发感慨

      苏轼一生坎坷,参透人生,养成豁达性格,但每逢中秋佳节,仍然不禁诗兴大发,感慨人生。他还曾经写过《中秋月》一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依然是在赏月中想到人生无定,即所谓“此生此夜不长好”,感慨命运多舛。

      文人在中秋节对月吟诗,成为宋代的普遍现象。下面再举几个名气不大的诗人所写的“中秋诗”——

黄庚 中秋对月

十分蟾影照人间,一片山河古影寒。

惆怅年年今夜月,人生能得几回看。

黄公度 中秋西江上

月色今宵万里,笛声何处孤舟。

世事堪惊流水,乡心不忍登楼。

连文凤 中秋夜坐

寂寞无如此夜坐,西窗剪烛读离骚。

可邻尘世多风雨,天柱峰头月正高。

      从这些诗歌中,我们是否能够由此看出文人的过中秋节的情景,并清晰地感受到宋代文人过中秋节时的那种特别的情怀呢?这应该就是宋代文人区别于一般人的独特之处吧!




                                   

古代人通过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形式过中秋节。
中秋节,又称月夕、秋节、仲秋节、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女儿节或团圆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将中秋节定在八月十六。
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受中华文化的影响,中秋节也是东亚和东南亚一些国家尤其是当地的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北宋时期,正式定阴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文学作品中出现了“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如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赏月

宋人赏月时往往还要举行拜月活动。所谓拜月,就是在庭院中焚香祭拜月神,说出自己的心愿,以求得保佑。如中等人家,男子则求"早步蟾宫,高攀仙桂",所以当时诗人有"时人莫讶登科早,只为嫦娥爱少年"之句;而女子则愿"貌似嫦娥,面如皓月"。《武林旧事》卷三《观潮》云:"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中秋赏灯

  这里的中秋的赏灯是指中秋夜里放水灯。

  幽暗的河道,被各家各户的老百姓水灯装点得十分明亮,一道泛着光的灯河,伴着人们玩乐至通晓。

  宋代周密所作的《武林旧事》中,就有对中秋之夜放水灯的场景描写;“此夕放‘一点红’羊皮小水灯数十万盏,浮满水面,烂如繁星,有足观者。或谓此乃江神所喜,非徒事美观也”。

花灯的其实有两层。花灯的两层意义分别是:“美观和祭神”。


赏悬灯

  除了河中的花灯,还有一种赏灯。当时的人们为了迎合天上的圆月,将做好的花灯用绳系在竹竿上,悬挂在高处,比如顶楼的屋檐和露台上。

  无论贵贱,每家悬挂在高处的花灯,彻夜发亮,为热闹非凡的夜市照明。这一习俗称为:“树中秋”、“竖中秋”。


中秋民间市井,热闹非凡。花灯点缀的“夜市”里,各种美食数不胜数,各种稀奇的小玩意儿,更是得孩童的欢心。

  最有趣的是,民间舞队和卖艺人的杂耍,将夜市的氛围烘托的更上一层楼。

  宋代社会经济繁荣发展,人民生活富庶,海外贸易发达,为中秋,元宵这类佳节的娱乐活动,奠定了经济基础。

  因此,中秋兴盛于宋代,不是没有缘由的。



夏历八月十五日,正是“三秋恰半”,故名中秋。宋朝时的中秋节有赏月、赏桂、观潮、赏灯、吃月饼、饮酒赋诗等习俗。宋太宗时把中秋与新年、端午列为三大节日。
古时候,月饼其实是祭品。《周礼》词条中记载着“秋暮夕月”、“天子春朝日,秋夕月”,也就是祭拜月神。宋朝时,每年中秋,皇帝都要举行盛大的晚宴,在京六品以上官员都要出席。君臣同乐,赏月赋诗,祭祀月神。那时候,宫廷里流行中秋节的时候吃一种“宫饼”,民间把这种饼也俗称为“小饼”或者“月团”。苏东坡写:“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可见北宋的文人已经吃“月饼”过中秋了,饼里还有酥油和糖作馅。不过,全民吃月饼过中秋,是要到明朝时候的事儿了。(苏轼的诗是有争议的,因为虽然考证写于元符三年农历八月,但没有提到中秋,也没提到月饼之名。 )
“月饼”一词最早应见于南宋时吴自牧的《梦梁录》里。吴自牧是钱塘人,宋朝灭亡以后,他编写了《梦梁录》回忆南宋都城临安(也就是今天的杭州)的城市面貌及繁华盛景。《梦梁录》里中秋节的部分读来令今人神往:“此际金风荐爽,玉露词条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宴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而正如欧阳修《沧浪亭》诗云“清风明月本无价”,“陋寠巷贫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买卖,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娑于市,至晓不绝”。
中秋赏月的活动大约始于风雅的魏晋时期,最初是文人兴起,到唐宋时已非常兴盛,扩展到了民间。宋代孟元老词条的《东京梦华录》词条里写到了北宋京都(也就是今天的开封)中秋节赏月的盛况:“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重新结络门面彩楼花头,画竿醉仙锦旆。市人争饮,至午未间,家家无酒,拽下望子。是时螯蟹新出,石榴、榅勃、梨、枣、栗、葡萄、弄色枨橘, 皆新上市。”“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水浒传》第三十回里,张都监携宅眷在鸳鸯楼安排筵宴,庆赏中秋,邀武松一处饮酒,还叫心爱的养娘玉兰唱个“中秋对月时景的曲儿”以助兴,乃是东坡学士的“中秋水调歌”,武松在这样的家宴上被设计陷害。《水浒传》里写到的中秋节惊心动魄,却也从侧面反映了宋朝时度中秋的隆重繁华

中秋节最早起源于古人对月亮天体的崇拜,古人缺乏对宇宙自然科学现象的认识,将日月这两大天体,视为代表着世界的两极,因此产生了一系列的祭祀活动。月亮遥不可及的神秘色彩,也引发了古人丰富的想象力,“后羿射日”、“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广寒宫玉蟾”以及“唐明皇游月宫”等神话故事和传说,都是古人丰富现象力的表现。

古人过节也疯狂:

隋唐以后,随着天文知识的丰富,古人对月亮天体有了较为理性的认识,月亮的神圣色彩逐渐消退,中秋赏月玩月成为唐代文人的时尚,中秋咏月的诗章在唐代文学的长河中随处可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都是唐诗中流传千古的名句。

宋明以后,中秋节在全国盛行开来,成为举国同欢的重要民俗节日,尤以宋朝人最为最为狂热,宋代孟元老在《梦梁录》写北宋东京人过中秋节的盛况:“当日,各商店重新装修门面,并售卖新酒,市民哄抢狂饮。下午三点左右,诸店酒已断货,轮到螯蟹、石榴、梨、枣、栗、葡萄、柑桔等美食鲜果上市。当夜,富人在家里登上台榭赏月,而普通百姓则争占酒楼(去晚了没座)玩月,整个城市里音乐齐鸣,人声鼎沸,夜市通宵营业,儿童们嬉戏达旦,好一个不眠之夜!”

古人中秋也放假:

古人中秋节也放假吗?答案是肯定的,但每个朝代的放假情况不同。中国古代的假日制度由来已久,从2000多年前的西汉就有了。当时官员休息时,都要沐浴更衣,所以假日也称为“沐休”。汉代规定,官员每5天返家沐休,所以称“五日休”,唐代改为“旬休”,即每10天休息1天。

宋朝时候的文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宋朝的文人过中秋节的时候和我们现在也差不多。他们在日间的时候会赢很多的酒,在日间饮酒作诗。等到了晚上的时候,他们会通宵达旦彻夜狂欢。会有很多的活动。小孩嬉闹门庭若市,还有很多表演的节目。总之是热闹非凡。并且他们还会登高赏月。从那时候起,他们在中秋节的时候就已经会去赏月了。最有特色的是他们也会去钱塘江观潮。我们都知道,钱塘江大潮来临之时正是中秋节时期,所以他们在那个时候也会去钱塘江边观潮水。
中秋节来临之前,各个酒铺酒店都在卖新酒,店家们都重新把店门口的招牌和彩幌都装饰一新,有门面彩楼,会用七彩花卉、饰物装点,而高等酒楼在旗帜上绣有醉仙图像。老百姓们都在买酒,一直到中午都没有间断,直到酒家都没有酒卖了,拉下招牌彩幌,告知收业了。这个时候正是螃蟹新上市的时候,石榴、温桲、梨、枣、孛、葡萄、橙子橘子各种新鲜水果,都上市了。
等到中秋夜晚,有钱富贵人家会在自家的亭台上装饰各种彩色挂饰,民间平民老百姓争相来到酒楼占好位置赏月,夜色慢慢变深,遥遥的可以听到笙箫和竽吹奏的曲目,分外悦耳,让人觉得好像在云彩之上,老百姓家的小孩子们,一整晚上都在嬉戏玩闹,而坊里的夜市摊位都聚集在一起,也是一整夜忙碌。

我们现在过中秋节,只是家里人聚在一起简单的吃一个月饼,也很少会有人去赏月亮,所以这一点上我们还是和宋代的人有差距。所以我们还是要向原来的人学习,把中秋节过的更有节日气氛一些。

宋代以前,很多地方都没有“月饼”这样的说法。以前的“月饼”是皇室的祭品《周礼》曾说:“皇帝春日,秋夜明月”。皇帝拜月时,月台上的月饼是最早的“月饼”。宋朝以来,每年中秋节,皇帝都会在皇宫举行盛大的晚宴,首都和首都地区六级以上的官员都要参加。在祭祀了月神之后,皇帝和他的官员们一起赏月诗歌。当时,中秋宫宴上特有的点心叫“宫饼”,俗称“小饼”或“月团”。

伟大的学者苏东坡曾写道:“小饼如嚼月,其中有酥有彝。尝尝它的味道,相思泪染毛巾。”由此可见,就连号称“美食家”的寿司也认为,中秋节吃“小蛋糕”最合适。奶油和糖做的小蛋糕最配天上的明月。“月饼”一词最早出现在南宋学者吴子目的《孟连录》中,吴子目是钱塘人,他写《孟良鲁》是为了纪念南宋都城临安和钱塘繁华的城市。书中记载,南宋时,权贵家做的月饼是菱角型的,取名红菱糕,
类似的月饼包括芙蓉糕、菊花糕和梅花糕。这种月饼平时也可以当零食吃,不限于中秋节。不过,这些都是朝廷和政要们的场景。全民的月饼节要等到明朝。

中秋赏月习俗始于魏晋时期。魏晋文人雅士常在中秋月圆之际邀请同伴相聚,表达自己的思想。唐宋时期,中秋赏月已十分兴盛,并逐渐扩展到民间。
宋代中秋之夜,除了赏月,还有赏灯的习俗。与大规模的元宵节不同,人们主要用水灯来庆祝中秋节。”《武林外传》曾说:“这一晚,浙江放了几十万只‘小红’小羊皮水灯”得到江神的祝福。小河灯“满水飘,烂得像星星”,

这美景令人叹为观止。在故宫里,有更为繁华的景致:“禁期间,夜即是夜,有一排排月桂树赏月,如倚月桂阁、秋晖殿、碧岑等,都是临时命令,夜深人静,天地喜气洋洋。”玉洁如绒面革、蜜饯、香店等,无不铺货、吹牛、争抢,这叫休息眼。灯火通明,但夜晚已经过去了。”宫殿的布局犹如仙境。

怎样度过中秋节
答:4、赏桂花、饮桂花酒:到了中秋节的时候,正常的桂花树都已盛开,距离很远都能闻到桂花的香气。所以在中秋节赏桂花、饮桂花酒在古代也是一种习俗。除此之外还有使用桂花制作的各种食物、糕点。不过现在桂花酒比较少见,想喝也就只能去万能的某宝去淘了。5、观潮:观潮主要是在一些江浙地区,在古代,北方...

古人过中秋各个朝代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答:目前较为可靠的说法是,北宋时中秋节已有吃月饼的风俗,但是否普遍并不肯定。苏东坡《留别廉守》一诗中,便有“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的说法。北宋虽然有八月十五吃月饼之俗,但所食月饼当时并不叫“月饼”,而称为“金饼”。当时的文人苏舜卿《和解生中秋月》诗中即称,“银塘通夜白,金饼隔...

中秋的诗词,习俗,由来,传说
答: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

以前的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现在的人是怎么过中秋节的呢?
答:叶春生:现在中秋节,一个多月之前“月饼大战”就开始了,古代不会有这样的情况,可见全社会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升温了,国家将传统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体现了一种人文关怀。我觉得一些旧的习俗应该与时俱进,比如祭月这些形式没有了也可以,只要节日的内涵得以保留,形式可以更丰富些,现代人过中秋完全可以利用这一天...

过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庆祝活动?
答:过中秋节人们都有哪些庆祝活动? 祭月、赏月、拜月 中秋赏月的风俗在唐代十分流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到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每逢这一日,“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明清宫廷和民间的拜月赏月活动更具规模,中国各地至今遗存著许多“拜月坛”、“拜月亭”、“望月楼”等古迹。文人士大夫...

我们中国人在中秋节的时候会干些什么?
答:这种白兔拿着玉杵,跪地捣药,成蛤蟆丸,服用此等药丸可以长生成仙。久而久之,玉兔便成为月亮的代名词。古时候,文人写诗作词,常常以玉兔象征月亮,像辛弃疾的《满江红·中秋》即以玉兔表示月亮。4、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

...月饼的习俗居然和明太祖朱元璋有关,关于中秋节的历史你知道多少...
答:而且中秋节的别名非常多,有八月节又叫八月半的,还有叫团圆节。而且中秋节还要祭祀月亮,然后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赏月亮。三、中秋节在古代的意义其实中秋节在古代有很多的祭祀含义,再加上本来是秋季是收获的季节,所以人们也会在中秋节的时候去感谢谷物的丰收。而且有很多文人墨客都非常的喜欢,中秋节...

中秋节的习俗
答:中秋节的传统习俗有:1、观潮: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2、燃灯: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

古代人过中秋节吗?
答:你好,古代人当然过中秋节了,中秋节又叫月夕,八月节玩月节等,有很多别称,中秋开始于唐朝初,在宋朝开始盛行起来,到了明清时代,成为了人人皆知,皆过的传统节日。所以说,来自古代,传承至今,发扬光大,昨天正是中秋,祝天下中国人团团圆圆,阖家欢乐。

中秋的来历和习俗
答: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