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度量衡换算是怎样的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作者&投稿:孛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度量衡器具
在度量衡的单位中,以度的换算规则最为简便,周代以前的长度单位名称经过《汉书·律历志》的整理,保留了寸、尺、丈三个,并在寸位以下加“分”位,丈位以上加“引”位,都是十进制换算,这就是五度。《孙子算经》卷上有“蚕所吐丝为忽,十忽为一秒,十秒为一毫,十毫为一厘,十厘为一分”的说法,这些小单位一般都是算数学者使用,所谓“度长短者,不失毫厘”,就是表示算数学者在测量时应该精确至微小数的意思。
量器是封建社会计量农产品多少的主要器具,因此容量的计量产生最早,它的单位名称也最为复杂。周代以前容量单位同长度一样,以人的身体计量,以一手所能盛的叫作溢,两手合盛的叫作掬,掬是最初的基本容量单位。《小尔雅·广量》记载“掬四谓之豆”,《左传·昭公三年》记载“四升为豆”,这两种说法相通,掬等同于升。升的本义为“登”、“进”的意思,两手所盛是基本的容数量,然后从这个数登进,按四进有豆、区、釜,按十进有斗、斛。后来《汉书·律历志》对容量单位做了系统的整理,命名为龠、合、升、斗、斛五量,一合等于二龠,合以下都是十进。

中国古代度量衡的发明者是?~

商鞅。
中国古代度量衡与数学、物理、天文、律学、建筑、冶炼等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相互促进的作用。商鞅为统一秦国度量衡而于公元前344年制造的标准量器铜方升上刻有“十六寸五分寸壹为升 ”,用度量审其容。方升遗存至今。
战国时期齐国的一件标准量器栗氏量包括升、豆、三个容量单位。《考工记》详细记载了制作这件量器时冶炼青铜和铸造的技术条件及所包括的各个量的尺寸、容量和重量。

扩展资料:
国际公制在中国的推行 明清两代采用营造、库平度量衡制。清乾隆帝接受西方科学技术,在钦定《数理精蕴》中对度量衡详加考订,并用万国权度原器与营造尺、库平两进行校验。营造尺相当于米制32厘米,库平两约合37.3克。
清朝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清廷拟订划一度量衡制和推行章程。商请国际权度局制造铂铱合金原器和镍钢合金副原器,次年制成运回中国。
1928年,中华民国政府公布度量衡法,规定采用“万国公制”为标准制,并暂设辅制“市用制”作为过渡,即1公尺为3市尺,1公升为1市升,1公斤为2市斤。改革后的市制适应民众习惯,又与公制换算简便,逐渐为民众接受,1949年后,市用制通行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度量衡

衡是指物体轻重方面的标准。
很早以来,铢、两、斤、钧、石五者都用作重量的单位。但古时对重量单位的说法复杂不一。自《汉书·律历志》把铢、两、斤、钧、石这五个单位命名为五权之后,名称开始统一起来,一直持续到唐代。其进位方法是:二十四铢为两,十六两为斤,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
自唐代起开始把“钱”当作重量单位,并且规定十钱为一两。自宋代开始定为钱的十退小单位。宋代权衡的改制废弃了铢、絫、黍等名称,其重量单位名称自大到小依次为石、钧、斤、两、钱、分、厘、毫、丝、忽。宋制衡量一直沿用至元明清。

扩展资料:
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根据《史记·夏本纪》中记载,表明当时已经以名人为标准进行单位的统一,出现了最早的法定单位。
距今5000年前的大地湾仰韶晚期房F901中出土的量器,它们都是我国最早“度、量、衡”器的实物佐证;并将我国度量衡实物史提前了二三千年。同时,这些度量衡具的发现也为研究我国古代分配制度、度量衡史以及十进制的起源等,提供了非常珍贵的实物资料。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度量衡大小不一。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车同轨、书同文、钱同币、币同形、度同尺、权同衡、行同伦、一法度,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度量衡

古代度量衡单位是什么?
答:13. 古时候,人们有时也会以人的身体长度作为长度单位的依据。14. 在面积上,我国古代采用顷、亩、角、步作为计量单位,如1顷等于100亩,1亩等于4角,1角等于60步。15. 为了规范日常生活中的计量,古人创制了度量衡制度,我国度量衡历史悠久。16. 自夏代以来,我国不仅有了度量衡器具,还建立了...

唐朝的度量衡到底和现在是个什么换算关系!?
答:度量衡:凡权衡度量之制:度,以北方秬黍中者一黍之广为分,十分为寸,十寸为尺,十尺为丈。量,以秬黍中者容一千二百为龠,二龠为合,十合为升,十升为斗;三升为大升,三斗为大斗,十大斗为斛。权衡:以秬黍中者百黍之重为铢,二十四铢为两,三两为大两,十六两为斤。五尺为步,步...

古今度量衡的换算,古代一顷土地是多少?
答:现代1顷(公顷)为100公亩,即1万平米。古代由于公制量具误差和其他一些原因,各朝代对于亩的大小定义有所差别。秦代:一亩合现在0.991市亩 隋代:一亩合现在0.7187市亩 唐代:一亩合现在0.871市亩 清代:一亩合现在0.9216市亩 由此可见秦朝统一度量衡的作用还是很大的,量具精准,单位统一,其面积与...

求古代钱币的度量衡
答:明代:1石 = 120斤, 1斤 = 16两,1两 = 10钱, 1钱 = 10分,1石 = 70800g,1斤 = 590g, 1两 = 36.9g,1钱 = 3.69, 1分 = 0.37g 清代:同明代。另外,补充说明一点,度量衡并不是一回事儿,长度之间换算称之为度,体积之间的换算称之为量,重量(钱币)之间的换算称之为...

度量衡计算是什么?
答:度量衡计算传统上是计量长度、体积、轻重的标准的统称。计量长短用的器具称为度,测定计算容积的器皿称为量,测量物体轻重的工具称为衡。度量衡的发展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末期,商代牙尺为中国2000多年封建社会的度量衡制奠定了基础。因地域和国情不同计量统计方式不同。换算关系:市制单位:1里= 15引。1引...

度量衡是我国古代使用的计量单位其中衡是指哪个方面的标准
答:先说结论:度量衡分别代表,长度、容积、重量!1-度量衡的基本定义。度:长度标准,常见的单位有尺、寸、仞等,得寸进尺等成语就是长度单位的集中体现。(古代一尺相当于手掌的长度)量:容积标准,常见的为斗、升等,斗米养恩,升米养仇,就是容积单位的歇后语。衡:重量标准,常见的有两、钧、石...

古代1里=多少公里
答:【秦汉时期】1步=6尺 ,1里=300步,这一计量方式沿用到唐朝。【唐朝时期】改为:1步=5尺 ,1里=360步。【清朝时期】1里=营造尺1800尺;营造尺1尺=0.32米,所以1里=576米=0.576公里 【民国时期】1里=150丈=500米=0.5公里,这次制定的里制,方便了与西方长度单位的换算,一直沿用至今。

古代钱币“一钱”跟“一两”的换算关系是多少?
答:一两等于十钱,一斤等于16两。古代量制历经多次变革,明代以后才大体稳定,变化较小,一斤基本在595g左右。直至1929年推行计量改革,将旧制595g一斤改为500g一市斤。这样,从明代到1979年,钱换算为克的正确公式应为595÷16÷10,1钱约等于3.72克。建国初期,一斤等于16两,一两等于十钱。“钱”换算...

秦代度量衡
答:寸)五分尊(寸)壹为升”,即以 161/5立方寸的容积为一升,近年来经反复实测,得出此升容积为 202.15 立方厘米。将 161/5立方寸和 202.15 立方厘米进行换算,得出 1 立方寸=12.478 立方厘米,进而算出 1 尺=23.2 厘米,这个数值,既是商鞅时的度值,也是秦统一后的度值。

关于古代和现代的计量单位之间的换算的几个问题
答:1、你问的古代是哪个朝代,各个朝代度量不一样的 秦代(公元前221年后)统一中国,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当时1斤=16两,1两=24铢,根据考古发现,当时的1斤约为现在的250克到270克之间.在商周,人们就使用重量单位,按重量的起源说,1铢等于100粒黍的重量.铢以下还有锱,一两=4锱,1锱=6铢,另外,”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