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资质认定需要哪些要求 实验室资质认定的申请条件是什么

作者&投稿:仲孙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整个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就是要求,具体可以去看看文本
4.1 依法成立并能够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
  4.1.1 检验检测机构或者其所在的组织应有明确的法律地位,对其出具的检验检测数据、结果负责,并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经所在法人单位授权。
  4.1.2 检验检测机构应明确其组织结构及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政管理之间的关系。
  4.1.3 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从事检验检测活动,应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循客观独立、公平公正、诚实信用原则,恪守职业道德,承担社会责任。
  4.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维护其公正和诚信的程序。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不受来自内外部的、不正当的商业、财务和其他方面的压力和影响,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和可追溯。若检验检测机构所在的单位还从事检验检测以外的活动,应识别并采取措施避免潜在的利益冲突。检验检测机构不得使用同时在两个及以上检验检测机构从业的人员。
  4.1.5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客户秘密和所有权的程序,该程序应包括保护电子存储和传输结果信息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及其人员应对其在检验检测活动中所知悉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和技术秘密负有保密义务,并制定和实施相应的保密措施。
  4.2 具有与其从事检验检测活动相适应的检验检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4.2.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管理程序,对人员资格确认、任用、授权和能力保持等进行规范管理。检验检测机构应与其人员建立劳动或录用关系,明确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岗位职责、任职要求和工作关系,使其满足岗位要求并具有所需的权力和资源,履行建立、实施、保持和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职责。
  4.2.2 检验检测机构的最高管理者应履行其对管理体系中的领导作用和承诺:负责管理体系的建立和有效运行;确保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确保管理体系要求融入检验检测的全过程;确保管理体系所需的资源;确保管理体系实现其预期结果;满足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客户要求;提升客户满意度;运用过程方法建立管理体系和分析风险、机遇;组织质量管理体系的管理评审。
  4.2.3 检验检测机构的技术负责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全面负责技术运作;质量负责人应确保质量管理体系得到实施和保持;应指定关键管理人员的代理人。
  4.2.4 检验检测机构的授权签字人应具有中级及以上相关专业技术职称或同等能力,并经资质认定部门批准。非授权签字人不得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2.5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抽样、操作设备、检验检测、签发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以及提出意见和解释的人员,依据相应的教育、培训、技能和经验进行能力确认并持证上岗。应由熟悉检验检测目的、程序、方法和结果评价的人员,对检验检测人员包括实习员工进行监督。
  4.2.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目标,明确培训需求和实施人员培训,并评价这些培训活动的有效性。培训计划应适应检验检测机构当前和预期的任务。
  4.2.7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技术人员的相关资格、能力确认、授权、教育、培训和监督的记录,并包含授权和能力确认的日期。
  4.3具有固定的工作场所,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要求。
  4.3.1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有满足相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要求的场所,包括固定的、临时的、可移动的或多个地点的场所。
  4.3.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其工作环境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检验检测机构在固定场所以外进行检验检测或抽样时,应提出相应的控制要求,以确保环境条件满足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的要求。
  4.3.3 检验检测标准或者技术规范对环境条件有要求时或环境条件影响检验检测结果时,应监测、控制和记录环境条件。当环境条件不利于检验检测的开展时,应停止检验检测活动。
  4.3.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场所的内务管理程序,该程序应考虑安全和环境的因素。检验检测机构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应采取措施以防止干扰或者交叉污染,对影响检验检测质量的区域的使用和进入加以控制,并根据特定情况确定控制的范围。
  4.4具备从事检验检测活动所必需的检验检测设备设施。
  4.4.1 检验检测机构应配备满足检验检测(包括抽样、物品制备、数据处理与分析)要求的设备和设施。用于检验检测的设施,应有利于检验检测工作的正常开展。检验检测机构使用非本机构的设备时,应确保满足本准则要求。
  4.4.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设备和设施管理程序,以确保设备和设施的配置、维护和使用满足检验检测工作要求。
  4.4.3 检验检测机构应对检验检测结果、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设备,包括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等辅助测量设备有计划地实施检定或校准。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采用检定或校准等方式,以确认其是否满足检验检测的要求,并标识其状态。
  针对校准结果产生的修正信息,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在其检测结果及相关记录中加以利用并备份和更新。检验检测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应得到保护,以避免出现致使检验检测结果失效的调整。检验检测机构的参考标准应满足溯源要求。无法溯源到国家或国际测量标准时,检验检测机构应保留检验检测结果相关性或准确性的证据。
  当需要利用期间核查以保持设备检定或校准状态的可信度时,应建立和保持相关的程序。
  4.4.4 检验检测机构应保存对检验检测具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的记录。用于检验检测并对结果有影响的设备及其软件,如可能,应加以唯一性标识。检验检测设备应由经过授权的人员操作并对其进行正常维护。若设备脱离了检验检测机构的直接控制,应确保该设备返回后,在使用前对其功能和检定、校准状态进行核查。
  4.4.5 设备出现故障或者异常时,检验检测机构应采取相应措施,如停止使用、隔离或加贴停用标签、标记,直至修复并通过检定、校准或核查表明设备能正常工作为止。应核查这些缺陷或超出规定限度对以前检验检测结果的影响。
  4.4.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标准物质管理程序。可能时,标准物质应溯源到SI单位或有证标准物质。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程序对标准物质进行期间核查。
  4.5具有并有效运行保证其检验检测活动独立、公正、科学、诚信的管理体系。
  4.5.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实施和保持与其活动范围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应将其政策、制度、计划、程序和指导书制订成文件,管理体系文件应传达至有关人员,并被其获取、理解、执行。
  4.5.2 检验检测机构应阐明质量方针,应制定质量目标,并在管理评审时予以评审。
  4.5.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控制其管理体系的内部和外部文件的程序,明确文件的批准、发布、标识、变更和废止,防止使用无效、作废的文件。
  4.5.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评审客户要求、标书、合同的程序。对要求、标书、合同的偏离、变更应征得客户同意并通知相关人员。
  4.5.5 检验检测机构需分包检验检测项目时,应分包给依法取得资质认定并有能力完成分包项目的检验检测机构,具体分包的检验检测项目应当事先取得委托人书面同意,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体现分包项目,并予以标注。
  4.5.6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选择和购买对检验检测质量有影响的服务和供应品的程序。明确服务、供应品、试剂、消耗材料的购买、验收、存储的要求,并保存对供应商的评价记录和合格供应商名单。
  4.5.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服务客户的程序。保持与客户沟通,跟踪对客户需求的满足,以及允许客户或其代表合理进入为其检验检测的相关区域观察。
  4.5.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处理投诉的程序。明确对投诉的接收、确认、调查和处理职责,并采取回避措施。
  4.5.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出现不符合的处理程序,明确对不符合的评价、决定不符合是否可接受、纠正不符合、批准恢复被停止的工作的责任和权力。必要时,通知客户并取消工作。该程序包含检验检测前中后全过程。
  4.5.10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在识别出不符合时,采取纠正措施的程序;当发现潜在不符合时,应采取预防措施。检验检测机构应通过实施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应用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措施、预防措施、管理评审来持续改进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
  4.5.1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记录管理程序,确保记录的标识、贮存、保护、检索、保留和处置符合要求。
  4.5.12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的程序,以便验证其运作是否符合管理体系和本准则的要求,管理体系是否得到有效的实施和保持。内部审核通常每年一次,由质量负责人策划内审并制定审核方案。内审员须经过培训,具备相应资格,内审员应独立于被审核的活动。检验检测机构应:
  a) 依据有关过程的重要性、对检验检测机构产生影响的变化和以往的审核结果,策划、制定、实施和保持审核方案,审核方案包括频次、方法、职责、策划要求和报告;
  b) 规定每次审核的审核准则和范围;
  c) 选择审核员并实施审核;
  d) 确保将审核结果报告给相关管理者;
  e) 及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纠正措施;
  f) 保留形成文件的信息,作为实施审核方案以及做出审核结果的证据。
  4.5.13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管理评审的程序。管理评审通常12个月一次,由最高管理者负责。最高管理者应确保管理评审后,得出的相应变更或改进措施予以实施,确保管理体系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应保留管理评审的记录。管理评审输入应包括以下信息:
  a) 以往管理评审所采取措施的情况;
  b) 与管理体系相关的内外部因素的变化;
  c) 客户满意度、投诉和相关方的反馈;
  d) 质量目标实现程度;
  e) 政策和程序的适用性;
  f) 管理和监督人员的报告;
  g) 内外部审核的结果;
  h) 纠正措施和预防措施;
  i) 检验检测机构间比对或能力验证的结果;
  j) 工作量和工作类型的变化;
  k) 资源的充分性;
  l) 应对风险和机遇所采取措施的有效性;
  m) 改进建议;
  n) 其他相关因素,如质量控制活动、员工培训。
  管理评审输出应包括以下内容:
  a) 改进措施;
  b) 管理体系所需的变更;
  c) 资源需求。
  4.5.1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检验检测方法控制程序。检验检测方法包括标准方法、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应优先使用标准方法,并确保使用标准的有效版本。在使用标准方法前,应进行证实。在使用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前,应进行确认。检验检测机构应跟踪方法的变化,并重新进行证实或确认。必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作业指导书。如确需方法偏离,应有文件规定,经技术判断和批准,并征得客户同意。当客户建议的方法不适合或已过期时,应通知客户。
  非标准方法(含自制方法)的使用,应事先征得客户同意,并告知客户相关方法可能存在的风险。需要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开发自制方法控制程序,自制方法应经确认。
  4.5.15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需要建立和保持应用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程序。
  4.5.16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媒介上的数据予以保护,应对计算和数据转移进行系统和适当地检查。当利用计算机或自动化设备对检验检测数据进行采集、处理、记录、报告、存储或检索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保护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程序。自行开发的计算机软件应形成文件,使用前确认其适用性,并进行定期、改变或升级后的再确认。维护计算机和自动设备以确保其功能正常。
  4.5.17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抽样控制程序。抽样计划应根据适当的统计方法制定,抽样应确保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当客户对抽样程序有偏离的要求时,应予以详细记录,同时告知相关人员。
  4.5.18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样品管理程序,以保护样品的完整性并为客户保密。检验检测机构应有样品的标识系统,并在检验检测整个期间保留该标识。在接收样品时,应记录样品的异常情况或记录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样品在运输、接收、制备、处置、存储过程中应予以控制和记录。当样品需要存放或养护时,应保持、监控和记录环境条件。
  4.5.19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和保持质量控制程序,定期参加能力验证或机构之间比对。通过分析质量控制的数据,当发现偏离预先判据时,应采取有计划的措施来纠正出现的问题,防止出现错误的结果。质量控制应有适当的方法和计划并加以评价。
  4.5.20 检验检测机构应准确、清晰、明确、客观地出具检验检测结果,并符合检验检测方法的规定。结果通常应以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形式发出。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至少包括下列信息:
  a) 标题;
  b) 标注资质认定标志,加盖检验检测专用章(适用时);
  c) 检验检测机构的名称和地址,检验检测的地点(如果与检验检测机构的地址不同);
  d) 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唯一性标识(如系列号)和每一页上的标识,以确保能够识别该页是属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一部分,以及表明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结束的清晰标识;
  e) 客户的名称和地址(适用时);
  f) 对所使用检验检测方法的识别;
  g) 检验检测样品的状态描述和标识;
  h)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和应用有重大影响时,注明样品的接收日期和进行检验检测的日期;
  i) 对检验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影响时,提供检验检测机构或其他机构所用的抽样计划和程序的说明;
  j) 检验检测检报告或证书的批准人;
  k) 检验检测结果的测量单位(适用时);
  l) 检验检测机构接受委托送检的,其检验检测数据、结果仅证明所检验检测样品的符合性情况。
  4.5.21 当需对检验检测结果进行说明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还应包括下列内容:
  a) 对检验检测方法的偏离、增加或删减,以及特定检验检测条件的信息,如环境条件;
  b) 适用时,给出符合(或不符合)要求或规范的声明;
  c) 适用时,评定测量不确定度的声明。当不确定度与检测结果的有效性或应用有关,或客户的指令中有要求,或当对测量结果依据规范的限制进行符合性判定时,需要提供有关不确定度的信息;
  d) 适用且需要时,提出意见和解释;
  e)特定检验检测方法或客户所要求的附加信息。
  4.5.22 当检验检测机构从事抽样检验检测时,应有完整、充分的信息支撑其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
  4.5.23 当需要对报告或证书做出意见和解释时,检验检测机构应将意见和解释的依据形成文件。意见和解释应在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中清晰标注。
  4.5.24当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包含了由分包方出具的检验检测结果时,这些结果应予以清晰标明。
  4.5.25 当用电话、传真或其他电子或电磁方式传送检验检测结果时,应满足本准则对数据控制的要求。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格式应设计为适用于所进行的各种检验检测类型,并尽量减小产生误解或误用的可能性。
  4.5.26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签发后,若有更正或增补应予以记录。修订的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应标明所代替的报告或证书,并注以唯一性标识。
  4.5.27 检验检测机构应当对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归档留存,保证其具有可追溯性。检验检测原始记录、报告或证书的保存期限不少于6年。
  4.6 符合有关法律法规或者标准、技术规范规定的特殊要求
  特定领域的检验检测机构,应符合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标准或者技术规范,针对不同行业和领域的特殊性,制定和发布的评审补充要求。

首次实验室资质认定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一、管理要求的准备
  1成立工作机构
  2确定申请项目及检测能力
  3确定人员
  3.1确定授权签字人 每个实验室至少应有两个授权签字人。
  3.2明确技术负责人和质量负责人
  3.3培训与任命内审员及质量监督员。
  4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
  4.1编制、下发与宣贯质量管理体系文件
  4.2质量管理体系文件试运行与改进。 一般要求质量管理体系至少运行3个月才能进行计量认证评审。
  5评审前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
  5.1内部审核
  5.2管理评审。
  6提出申请 凡申请计量认证的检测机构需提前6个月向发证部门提交申请材料
  6.1《计量认证申请书》
  6.2法人资格证明或法人授权证明文件
  6.3上级或有关部门批准机构设置的证明文件
  6.4质量手册
  6.5程序文件
  6.6典型检测报告
  7现场评审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主要内容有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为迎接现场计量认证评审组的准备工作情况等。
  二、.技术要求的准备
  1人员培训与考核
  1.1制定培训计划
  1.2计量认证基础知识的培训
  1.3检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
  2技术能力准备
  2.1新开展检测/校准项目的评价确认
  2.2非标准方法的确认
  2.3现场考核项目的准备。
  3仪器设备的计量检定与校准
  3.1编制仪器设备一览表
  3.2仪器的计量检定、校准及验证
  3.3计量仪器的标识化管理
  3.4装置、设施的标识化管理
  3.5编制仪器检定周期表
  3.6仪器设备的期间核查。
  4档案管理
  26类档案应包含的内容罗列如下供参考 4.1组织管理:至少应有法人任命文件、机构成立文件、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组织机构框图、各类人员任命文件、人员一览表、检测能力一览表法人授权证明。 4.2外来文件:上级各部门的文件按时间记录。 4.3内部文件:包括任命文件、所开展的活动文件等。4.4质量体系:各种版本的质量体系文件。4.5内部审核:审核计划表、内审员委派表、内审记录表、审核报告、不符合报告。4.6管理评审:评审计划表、评审报告、评审签到表。 4.7人员培训:培训计划表、培训记录表、培训考核计划表、培训考核记录表。4.8人员技术档案:每人一个档案应有学历证明、培训考核证明、资质证明、继续教育证明等。4.9环境控制:环境监控记录、内务管理检查表。4.10标准方法及标准查新:现在使用的有效的标准目录和定期标准查新的证明。 4.11量值溯源:周检计划表、相关合格证书。4.12能力验证及比对试验:验证计划表、验证评审报告、试验计划表、试验结果分析报告。4.13新项目管理:项目申请表、项目评审表、项目验收表、能力分析表。4.14文件控制:文件审批表、文件修改申请、文件发放回收登记表、文件修改通知、文件销毁记录、文件总目录。4.15报告发放及更改通知书:报告发放记录表、检测报告更改申请表、对……报告的补充。4.16分包:分包分评审表、分包协议书、分包情况登记表。4.17抱怨及服务客户:顾客满意度调查表、顾客信息反馈表、申诉登记表、申诉处理表。 4.18设备管理:购买申请表、验收报告、使用记录、报废申请表、维修记录。4.19服务和供应:采购申请表、采购计划表、供应商评价表、合格供应商登记表、材料验收单。 4.20例外许可:例外许可申请表、例外许可评审审批表。 4.21不合格工作及纠正预防措施:纠正和预防措施要求表、改进纠正和……实施情况表。4.22抽样及样品处置:抽样委托单、样品处置表毒品危险品处理表。 4.23自校:自校检定方法、自校检定记录。4.24标准物质:标准物质证书。4.25期间核查:期间核查方法、期间核查记录。 4.26其它:如测量不确定的评定等。

根据相关规定,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校准实验室,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具体如下。
实验室资质认定申请须知
一、法律依据及原则
(一)产品质量检测机构资质许可即实验室资质认定。
(二)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规定,凡是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校准实验室,必须通过省级以上计量行政部门对其计量检定、测试能力和可靠性考核合格。凡属地方管理的检测/校准机构必须向省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申请实验室资质认定。
(三)实验室申请资质认定实行“八公开”原则(见附件1)。即项目名称、审批依据、申请条件、受理单位、审批程序、审批期限、收费标准的公开。

二、 申请对象
(一)计量认证的对象是:依法设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生产企业所属检测机构和生产企业投资设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
室不属于计量认证的对象。由流通、储运、工程建设、科研教育等单位建立的检测和校准实验室可以进行计量认证。获证后使用CMA标志。
(二)监督检验机构授权/验收的对象是:质检行政主管部门依法设置和授权的具有监督检验职能的质检机构。这些机构应符合国家或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规划要求。获证后使用CAL标志。

第三方检测机构需要哪些资质?_百度问一问
答:CNAS属于第三方认证,证明你的检测能力达到了较高的水准,可以得到国际组织的高度认可。 有CNAS资质的实验室都有CMA资质,CMA是实验室必过资质,相当于基础。3、CMAF:食品检验机构资质认定证书,食品检测机构要求有此证书。注:依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自2015年8月1日起,CMAF证书正式与C...

cnas认证需要具备什么条件
答:2. CNAS认证需要具备什么条件?要获得CNAS认证,认证机构需要满足以下条件:拥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资质证书 拥有符合国家标准的实验室设施和设备 拥有一支专业的技术团队,能够独立开展检测和认证工作 具有完善的认证流程和质量控制体系 具有良好的信誉和口碑,能够保证客户利益 3. 为什么需要获得CNAS认证?获得CNA...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有多少个要素?分别是哪些?
答:19个要素,管理要求11个,技术要求8个.管理要求:1、组织 2、管理体系 3、文件控制 4、分包 5、服务和供应品采购 6、合同评审 7、申诉和投诉 8、纠正措施、预防措施和改进 9、记录 10、内审 11、管理评审 技术要求 1、人员 2、设施和环境条件 3、检测和校准方法 4、设备和标准物质 5、量值溯源 ...

首次实验室资质认定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答:7现场评审汇报材料的准备工作 主要内容有本单位的机构简介、组织机构、人员结构、申请认证的技术能力领域及项目数、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开展能力验证及实验室间比对的情况、人员培训情况、仪器设备配置情况及为迎接现场计量认证评审组的准备工作情况等。二、.技术要求的准备 1人员培训与考核 1.1制定培训...

实验室认证需要什么资料
答:实验室认证的具体要求因地区、行业等不同而有所差异,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1. 实验室基本信息:包括实验室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2. 实验室设备清单:列举实验室所有设备的名称、型号、品牌、数量等信息。3. 实验室资质证书:如国家认可实验室认证证书、ISO/IEC17025认可证书等。4. 实验室质量手册:...

申请司法鉴定机构资质认可需要哪些条件?
答:第十四条 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从事司法鉴定业务,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一)有自己的名称、住所;(二)有不少于二十万至一百万元人民币的资金;(三)有明确的司法鉴定业务范围;(四)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必需的仪器、设备;(五)有在业务范围内进行司法鉴定必需的依法通过计量认证或者实验室认可的检测...

简述怎样理解《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要求
答:准则的作用是促进和保证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的共享,避免不必要重复的评审。从内容上看,准则分为管理要求和技术要求两部分。管理要求的11个要素是建立实验室的保障和基础条件,是实验室持续改进和发展的自我要求。准则技术要求的8个要素,主要是从“人、机...

实验室所需的资质证书有哪些
答:实验室专职人员技术人员职称证明、检测人员上岗证。(一)试验室负责人为具有三年以上试验室工作经历的工程师或 者高级工程师;有职称的技术人员不少于2 人,专职试验人员3 上,且取得检测人员上岗证。(二)具备相应的试验设备,并应具备水泥软练设备一套;外加 剂试验设备;混凝土标准养护室;渗透仪。(三...

成立检测机构怎么办理
答:法律分析:1、首先需要通过省级质量监督部门的资质认证,既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认证,方可以从事室内环境检测。2、要注册至少是有限责任公司,不同地区对于注册资金也是有要求的,至少50万以上的注册资金。3、仪器设备:1)组建实验室,(场地、仪器、技术人员)需要购买仪器设备及招聘等。2)仪器必须为...

国家级检测机构成立条件
答:5.有满足资质认定准则要求的管理体系,并已有效运行3个月以上;6.甲级机构取得国家重点实验室或者同等级其他检测检验机构资质,或者已取得乙级检测检验机构资质3年以上;乙级机构应以检测检验为主营业务,且从事与安全生产相关的检测检验工作3年以上;7.有正常开展业务所需的资金或者经费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