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抗震在哪本规范可以找到相关条款? 结构厂房的抗震构造有哪些措施,钢结构

作者&投稿:保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1、《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这是钢结构规范,总则第三条中由“在地震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的规定”。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第八章,第九章,有相关内容。是建筑抗震专门规范。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多层和高层钢结构房屋·计算要点】
  8.2.1 钢结构应按本节规定调整地震作用效应,其层间变形应符合本规范第5.5节的有关规定;构件截面和连接的抗震验算时,凡本章未作规定者,应符合现行有关结构设计规范的要求,但其非抗震的构件、连接的承载力设计值应除以本规范规定的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8.2.2 钢结构在多遇地震下的阻尼比,对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35,地超过12层的钢结构可采用0.02;在罕遇地震下的分析,阻尼比可采用0.05。
  8.2.3 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和变形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
  1 钢结构应按本规范第3.6.3条规定计入重力二阶效应。对框架梁,可不按柱轴线处的内力而按梁端内力设计。对工字形截面柱,宜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对结构侧移的影响;中心支撑框架和不超过12层的钢结构,其层间位移计算可不计入梁柱节点域剪切变形的影响。
  2 钢框架-支撑结构的斜杆可按端部铰接杆计算;框架部分按计算得到的地震剪以调整系数,达到不小于结构底部总地震剪力的25%和框架部分地震剪力最大值1.8倍二者的较小者。
  3 中心支撑框架的斜杆轴线偏离梁柱轴线交点不超过支撑杆件的宽度时,仍可按中心支撑框架分析,但应计及由此产生的附加弯矩;人字形和V形支撑组合的内力设计值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
  4 偏心支撑框架构件内力设计值,应按下列要求调整:
  1) 支撑斜杆的轴力设计值,应取与支撑相连接的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支撑斜杆轴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4,9度时不应小于1.5。
  2) 位于消能梁段同一跨的框架梁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框架梁内力一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
  3) 框架柱的内力设计值,应取消能梁段达到受剪承载力时柱内力与增大系数的乘积,其值在8度及以下时不应小于1.5,9度时不应小于1.6。
  5 内藏钢支撑钢筋混凝土墙板和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应按有关规定计算,带竖缝钢筋混凝土墙板可仅承受水平荷载产生的剪力,不承受竖向荷载产生的压力。
  6 钢结构转换层下的钢框架柱,地震内力应乘以增大系数,其值可采用1.5。
  8.2.4 钢框架梁的上翼缘采用抗剪连接件与组合楼板连接时,可不验算地震作用下的整体稳定。
  8.2.5 钢框架构件及节点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节点左右梁端和上下柱端的全塑性承载力应符合式(8.2.5-1)要求。当柱所在楼层的受剪承载力比上一层的受剪承载力高出25%,或柱轴向力设计值与柱全截面面积和钢材抗拉强度设计值乘积的比值不超过0.4,或作为轴心受压构件在2倍地震力下稳定性得到保证时,可不按该式验算。

  [gongshi]`∑W_(pc)(f_(yc)-N/A_c)≥η∑W_(pb)f_(yb)`[/gongshi][bianhao](8.2.5-1)[/bianhao]

  式中`W_(pc)、W_(pb)`——分别为柱和梁的塑性截面模量;
  N——柱轴向压力设计值;
  `A_c`——柱截面面积;
  `f_(yc)、f_(yb)`——分别为柱和梁的钢材屈服强度;
  η——强柱系数,超过6层的钢框架,6度IV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8度时可取1.05,9度时可取1.5。
  2 节点域的屈服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ψ(M_(pb1)+M_(pb2))//V_p≤(4//3)f_v`[/gongshi][bianhao](8.2.5-2)[/bianhao]

  工字形截面柱

  [gongshi]`V_p=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3)[/bianhao]

  箱形截面柱

  [gongshi]`V_p=1.8h_bh_ct_w`[/gongshi][bianhao](8.2.5-4)[/bianhao]

  3 工字形截面柱和箱形截面柱的节点域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gongshi]`t_w≥(h_b+h_c)//90`[/gongshi][bianhao](8.2.5-5)[/bianhao]

  [gongshi]`(M_(b1)+M_(b2))//V_p≤(4//3)f_v/γRE`[/gongshi][bianhao](8.2.5-6)[/bianhao]

  式中`M_(b1)、M_(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V_p`——节点域的体积;
  `f_v`——钢材的抗剪强度设计值;
  ψ——折减系数,6度IV类场地和7度时可取0.6,8、9度时可取0.7;
  `h_b、h_c`——分别为梁腹板高度和柱腹板高度;
  `t_w`——柱在节点域的腹板厚度;
  `M_(b1)、M_(b2)`——分别为节点域两侧梁的弯矩设计值;
  γRE——节点域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注:当柱节点域腹板厚度不小于梁、柱截面高度之和的1/70时,可不验算节点域的稳定性。
  8.2.6 中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支撑斜杆的受压承载力应按下式验算:
  
  [gongshi]`N/(φA_(br))≤ψf/γRE`[/gongshi][bianhao](8.2.6-1)[/bianhao]

  [gongshi]`ψ=1//(1+0.35λ_n)`[/gongshi][bianhao](8.2.6-2)[/bianhao]

  [gongshi]`λ_n=(λ//π)sqrt(f_(ay)//E)`[/gongshi][bianhao](8.2.6-3)[/bianhao]

  式中N——支撑斜杆的轴向力设计值;
  `A_(br)`——支撑斜杆的截面面积;
  φ——轴心受压构件的稳定系数;
  ψ——受循环荷载时的强度降低系数;
  `λ_n`——支撑斜杆的正则化长细比;
  E——支撑斜杆材料的弹性模量;
  `f_(ay)`——钢材屈服强度;
  `γ_(RE)`——支撑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
  2 人字支撑和V形支撑的横梁在支撑连接处应保持连续,该横梁应承受支撑斜杆传来的内力,并应按不计入支撑支点作用的简支梁验算重力荷载和受压支撑屈曲后产生不平衡力作用下的承载力。
  注:顶层和塔屋的梁可不执行本款规定。
  8.2.7 偏心支撑框架构件的抗震承载力验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偏心支撑框架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验算:
  当N≤0.15Af时

  [gongshi]`V≤φ_ι^V//γRE`[/gongshi][bianhao](8.2.7-1)[/bianhao]

  `V_ι=0.58A_wf_(ay) 或 V_ι=2M_(ιp)//a`,取较小值

  `A_w=(h-2t_f)t_w`

  `M_(ιp)=W_pf`

  当N>0.15Af时

  [gongshi]`V≤φ_(ιc)^v//γRE` [/gongshi][bianhao](8.2.7-2)[/bianhao]

  `V_(ιc)=0.58A_wf_(ay)sqrt(1-[N/(Af)^2])`

  或 `V_ι=2.4M_(ιp)[1-N//(Af)]/a`,取较小值

  式中φ——系数,可取0.9;
  V、N——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剪力设计值和轴力设计值;
  `V_ι、V_(ιc)`——分别为消能梁段的受剪承载力和计入轴力影响的受剪承载力;
  `M_(ιp)`——消能梁段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a、h、t_w、t_f`——分别为消能梁段的长度、截面高度、腹板厚度和翼缘厚度;
  `A、A_w`——分别为消能梁段的截面面积和腹板截面面积;
  `W_p`——消能梁段的塑性截面模量;
  `f、f_(ay)`——分别为消能梁段钢材的抗拉强度设计值和屈服强度;
  γRE——消能梁段承载力抗震调整系数,取0.85。
  注:消能梁段指偏心支撑框架中斜杆与梁交点和柱之间的区段或同一跨内相邻两个斜杆与梁交点之间的区段,地震时消能梁段屈服而使其余区段仍处于弹性受力状态。
  2 支撑斜杆与消能梁段连接的承载力不得不于支撑的承载力。若支撑需抵抗弯矩,支撑与梁的连接应按抗压弯连接设计。
  8.2.8 钢结构构件连接应按地震组合内力进行弹性设计,并应进行极限承载力验算:
  1 梁与柱连接弹性设计时,梁上下翼缘的端截面应满足连接的弹性设计要求,梁腹板应计入剪力和弯矩。梁与柱连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M_u≥1.2M_p`[/gongshi][bianhao] (8.2.8-1)[/bianhao]

  [gongshi]`V_u≥1.3(2M_p/ι_n)且V_u≥0.58h_wt_wf_(ay)`[/gongshi][bianhao] (8.2.8-2)[/bianhao]

  式中`M_u`——梁上下翼缘全熔透坡口焊缝的极限受弯承载力;
  `V_u`——梁腹板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垂直于角焊缝受剪时,可提高1.22倍;
  `M_p`——梁(梁贯通时为柱)的全塑性受弯承载力;
  `ι_n`——梁的净跨(梁贯通时取该楼层信的净高);
  `h_w、t_w`——梁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钢材屈服强度。
  2 支撑与框架的连接及支撑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式要求:

  [gongshi]`N_(ubr)≥1.2A_nf_(ay)`[/gongshi][bianhao](8.2.8-3)[/bianhao]

  式中`N_(ubr)`——螺旋连接和节点板连接在支撑轴线方向的极限承载力;
  `A_n`——支撑的截面净面积;
  `f_(ay)`——支撑钢材的屈服强度。
  3 梁、柱构件拼接的弹性设计时,腹板应计入弯矩,且受剪承载力不应小于构件截面受剪承载力的50%;拼接的极限承载力,应符合下列要求:

  [gongshi]`V_u≥0.58h_wt_wf_(ay)` [/gongshi][bianhao] (8.2.8-4)[/bianhao]

  无轴向力时

  [gongshi]`M_u≥1.2M_p` [/gongshi][bianhao](8.2.8-5)[/bianhao]

  有轴向力时

  [gongshi]`M_u≥1.2M_(pc)` [/gongshi][bianhao](8.2.8-6)[/bianhao]

  式中`M_u、V_u`——分别为构件拼接的极限受弯、受剪承载力;
  `M_(pc)`——构件有轴向力时的全截面弯承载力;
  `h_w、t_w`——拼接构件截面腹板的高度和厚度;
  `f_(ay)`——被拼接构件的钢材屈服强度。
  拼接采用螺栓连接时,尚应符合下列要求:

  翼缘

  [gongshi]`nN_(c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且[gongshi]`nN_(vu)^b≥1.2A_ff_(ay)` [/gongshi][bianhao](8.2.8-7)[/bianhao]

  腹板

  [gongshi]`N_(cu)^b≥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且[gongshi]`Nbvu≥sqrt((V_u/n)^2+(N_M^b)^2)` [/gongshi][bianhao](8.2.8-8)[/bianhao]

  式中`N_(cu)^b、N_(vu)^b`——一个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
  `A_f`——翼缘的有效截面面积;
  `N_M^b`——腹板拼接中弯矩引起的一个螺栓的最大剪力;
  n——翼缘拼接或腹板拼接一侧的螺栓数。
  4 梁、柱构件有轴力时的全截面受弯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工字形截面(绕强轴)和箱形截面
  当`N/N_y≤0.13时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8.2.8-9)[/bianhao]

  当`N/N_y>0.13时

  [gongshi]`M_(pc)=1.15(1-N/N_y)M_p`[/gongshi][bianhao](8.2.8-10)[/bianhao]

  工字形截面(绕弱轴)

  当`N/N_y≤A_w/A时

  [gongshi]`M_(pc)=M_p`[/gongshi][bianhao] (8.2.8-11)[/bianhao]

  当`N/N_y>A_w/A`时

  `M_(pc)={1-[(N-A_wf_(ay))//(N_y-A_wf_(ay))]^2}M_p` (8.2.8-12)

  式中`N_y`——构件轴向屈服承载力,取`N_y=A_nf_(ayo)`
  5 焊缝的极限承载力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对接焊缝受拉

  [gongshi]`N_u=A_f^wf_u` [/gongshi][bianhao] (8.2.8-13)[/bianhao]

  角焊缝受剪

  [gongshi]`V_u=0.58A_f^wf_u` [/gongshi][bianhao](8.2.8-14)[/bianhao]

  式中`A_f^w`——焊缝的有效受力面积;
  `f_u`——构件母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
  6 高强度螺栓连接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应取下列二式计算的较小者:

  [gongshi]`N_(vu)^b=0.58n_fA_e^bf_u^b` [/gongshi][bianhao] (8.2.8-15)[/bianhao]

  [gongshi]`N_(cu)^b=d∑tf_(cu)^b` [/gongshi][bianhao](8.2.8-16)[/bianhao]

  式中`N_(vu)^b、N_(cu)^b`——分别为一个高强度螺栓的极限受剪承载力和对应的板件极限承压力;
  `n_f`——螺全连接的剪切面数量;
  `A_e^b`——螺栓螺纹处有效截面面积;
  `f_u^b`——螺栓钢材的抗拉强度最小值;
  d——螺栓杆直径;
  ∑t——同一受力方向的钢板厚度之和;
  `f_(cu)^b`——螺栓连接板的极限承压强度,取`1.5f_u`。

以下两点以供参考:

1、《GB 50017-2003 钢结构设计规范》,这是钢结构规范,总则第三条中由“在地震区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 和《构筑物抗震设计规范》GB 50191 的规定”。

2、《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第八章,第九章,有相关内容。是建筑抗震专门规范!

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八章

钢结构抗震设计的要求有哪些~

钢结构设计规范 ;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钢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5-2001
建筑钢结构焊接规程JGJ81-2002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99-98
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的设计、施工及验收规程JGJ82-91
钢结构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GB50221-95
钢铁产品镀锌层质量实验方法GB/T1839-93
钢结构用高强度大六角螺栓、六角头螺母、垫圈与技术条件GB/T1228-1231-91
钢结构用扭剪型高强度螺栓连接副技术条件GB/T3632-3633-95
金属拉伸试验方法GB228-87钢材力学及工艺性能试验取样规定GB2975-82
金属拉伸实验试样GB6397-86
金属布氏硬度试验方法GB231-84
焊接接头冲击试验方法GB-2650
焊接接头拉伸试验方法GB-2651
焊接接头弯曲及压扁试验方法GB-2653

1.屋盖的构造措施
单层钢结构厂房屋盖的抗震构造措施与钢筋混凝土柱厂房的基本相同。
2.柱、梁的构造措施
为了防止地震时柱子失稳,柱的长细比不应大于
为了控制柱、梁截面不出现局部失稳,单层框架柱、梁截面板的宽厚比限值,除应符合现行《钢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对钢结构弹性阶段设计的有关规定外,尚有下表的规定。构件腹板宽厚比,可通过设置纵向加劲肋减小。
3.柱间交叉支撑的构造措施 有吊车时,应在厂房单元中部设置上下柱间支撑,并应在厂房单元两端增设上柱支撑;7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120m,8、9度时结构单元长度大于90m,宜在单元中部1/3区段内设置两道上下柱间支撑。无吊车厂房纵向构件截面较小,柱间支撑不一定必须设在中部。 有条件时,柱间支撑可采用消能支撑。

地震防范:内力调整和抗震构造是两大关键措施
答:内力调整是指通过调整结构内部的受力状态,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它是一种重要的抗震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抗震措施等级有时候,抗震构造措施的等级可能与抗震措施的等级有所差异,可能会增强或减弱其效果。为了更详细地了解,建议查阅《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的具体...

结构设计能用到的规范
答:结构设计常用到的规范有很多,例如:《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2006年版)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0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GB50007-2002) 、《钢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7-2003)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GB50011-2008) 、《砌体结构设计规范》 (GB50003-2001)...

抗震墙配筋规范:设计中的关键要素
答:抗震墙设计中的配筋规范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它们直接影响到结构的稳定性。本文将介绍抗震墙配筋规范的相关内容,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抗震墙的设计。最小配筋率根据GB50011-2010《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第6.4.3条的规定,一、二、三级抗震墙的竖向和横向分布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0.25%,而四级抗震墙的最小配筋率则不...

抗震钢筋施工依据哪个规范
答:《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2011年版)5.2.2 对有抗震设防要求的结构,其纵向受力钢筋的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对一、二、三级抗震等级设计的框架和斜撑构件(含梯级)中的纵向受力钢筋应采用HRB335E、HRB400E、HRB500E、HRBF335E、HRBF400E或HRBF500...

最新的建筑结构抗震规范是哪一年的?
答:《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2010-05-31 发布 2010年-12-01实施”。

抗震烈度7度、抗震设防为丙类是几级抗震?具体的依据是哪个规范的哪一...
答:4 适度设防类,允许比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要求适当降低其抗震措施,但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时不应降低。一般情况下,仍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其地震作用。注:对于划为重点设防类而规模很小的工业建筑,当改用抗震性能较好的材料且符合抗震设计规范对结构体系的要求时,允许按标准设防类设防。顺便...

PKPM设计参数里面的框架结构的抗震等级如何确定啊?
答:关键是房子高度你没提,抗震等级只和设防烈度还有房子高度有关系,你说的七度区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上6.1.2条小于等于24m的抗震等级为三级,大于24m的抗震等级为二级 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的高度(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顶部分);...

右侧的抗震构造措施的抗震等级,在什么情况下,需要提高一级??参考抗 ...
答:这主要是因为,悬挑部分的结构一般竖向刚度较差、结构的冗余度不高。因此需要采取措施降低结构自重、增加结构冗余度,并进行竖向地震作用的验算,通过提高抗震等级来提高悬挑关键构件的承载力和抗震措施,防止相关部位在竖向地震作用下发生结构的倒塌。(7)竖向体型收进结构。结构体型收进较多或收进位置较高时...

框架填充墙墙高大于4M,须在墙中部设置圈梁,原话在哪本规范哪一页
答:在《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的13.3.2条,2008版的139页。

建筑抗震标准介绍?
答:以下是中达咨询小编整理相关建筑抗震标准相关内容:《建筑抗震标准》相关信息: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通知建标 [2001] 156 号根据我部《关于印发 1997 年工程建设标准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1997] 108 号)的要求,由建设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