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是什么意思 平仄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浦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我们汉语里字的发音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
举一个例子来说,"方"为平声;"袄"为上声;"放"为去声;"霍"为入声。
除平声之外,上、去、入三声,都属仄声。但要知道,平声本身也有"阴平"和"阳平"之分。如:"方"为阴平,"房"为阳平。至于上、去、入三声,却是没有阴阳之分的。
说得更明白一点,那就是所有的字的音调,都有阴平、阳平、上、去、入(简称阴、阳、上、去、入)之分;每一个字,要不属于平声,便属于仄声(即上、去、入)。比如:“阴”字,本身就是阴平;“阳”字是阳平,“上”字是上声;“去”字是去声;“入”字是入声。如果把这四声调熟,那么,是很人容易就能辨别出每一个字是属平属仄的。这里不妨再举几个例,以便对这方面陌生的读者,可以藉此将四声调熟一些,请看下面:
因(阴)、忍(上)、印(去)、一(入);
人(阳)、忍(上)、印(去)、日(入);
金(平)、敢(上)、禁(去)、急(入)。
五言律诗的平仄
律诗,是旧诗“近体诗”中一种最流行的形式。所谓“律”,是含有规律的意思的。这些规律,包括平仄的限定,字句的长短,对偶的工整,等等。现在,先说平仄。
律诗在字句上,一般有五言、七言两种。如写五言,平仄如下: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些平仄,共八句。一般学做旧诗的人,都先要把它念熟。但这并不困难。这里不妨提供一些记忆它的窍诀。第一,这八句中,事实上是两组。开头的四句,自成一组;后边四句,只是重复一次吧了,所以,只要记四句便够了。第二,每一组起句如果是“平”起的话,第四句也一定是用“平”头来收。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平起”“平收”。第三,每一组如果是“平起平收”的话,二、三两句,一定是仄声开始的。第四,正常的平仄定式,每组除第三句,其余三句最末一字一定是平声。(但是,上列一式,却有变体。因为第一句如不押韵,可以用“平平平仄仄”来起的,那么,这就恰恰是每四句成为一组了。
上列的一种,是用平声起头的格式;但另有一种是用仄起的,其定式如下。
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上式如果句首不押韵,也可用“仄仄平平仄”来开始的。
五言律诗的平仄格式,就只有这两种,加上首句的变化,成为四式。但是,当你熟读了第一种之后,知道第二种是变式,也就迎刃而解了。因为念起来,都市差不多的。
现在举一个例子来参看一下。这是李白的《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为了方便讨论,我们不妨把这首诗所用的平仄格式再抄一次,看看它是否完全依照这平仄的格式,便是我们前面所谈的第一种:
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这首诗的平仄,当然是合乎这个格律的。但如果你逐个字地来对一对,不难会发觉第三、第七和第八这三句,有些和格律不符。例如第三句的“一”字,应为平声,现在却是仄声,整句就要变成“仄仄仄平仄”;第七句的“挥”字和“兹”字也不合,应仄而平,应平而仄,变成了“平仄仄平仄”;最后一句的“班”字也不对,应仄而平,成为“平平平仄平”了。
不。要知道,律诗也好,绝句也好,在谈平仄的时候,是有这么一条规律的,那就是:“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是:每句凡第一、三、五这几个字,即使跟原有的平仄格式不对也不算错;但第二、四、六,却一定要严守格律,不能弄得应平而仄,或应仄而平的。

  平仄 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  古代汉语的声调分平、上(shǎng)、去、入四声。“平”指四声中的平声,包括阴平、阳平二声;“仄”指四声中的仄声,包括上、去、入三声  在普通话四声中,分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 古代“平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分化为阴平及阳平,即所谓第一声、第二声。 古代“上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一部分变为去声,一部分仍是上声。上声是现代汉语拼音的第三声。 古代“去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仍是去声,即第四声。 古代“入声”这个声调在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变为阴平、阳平、上声及去声里去了。 普通话四声声调表为:阴平(第一声)、阳平(第二声)、上声(第三声)、去声(第四声)。 例如: 妈 麻 马 骂 (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简单说,在普通话四声中,第一声、第二声是平声;第三声、第四声是仄声。]

平仄(拼音:píngzèlevel and oblique tones 平声和仄声,泛指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在古代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自元朝周德清后,平分阳阴,仄归上去,逐步形成阴平,阳平归平,上声,去声归仄,入声取消的格局。自古平仄失调,平仄和不拘平仄之争是永恒的话题。目录平仄的起源概述《永明到近体》传统普通话中的平仄粤语九声概述粤语九声声调表:后记:按普通话四声四声与平仄平仄姓名中的平仄平仄简表简表总结平仄的工作原理平仄新论平仄的目的平仄的起源 概述 《永明到近体》 传统普通话中的平仄粤语九声 概述 粤语九声声调表: 后记: 按普通话四声四声与平仄平仄姓名中的平仄平仄简表 简表 总结平仄的工作原理平仄新论平仄的目的展开]





什么叫平、什么叫仄。什么叫平仄?~

“平”指平直,“仄”指曲折。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上声,去声,入声为仄,剩下了的是平声。
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
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 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
平仄简表:
五律平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平声
五律仄起:首句第一第二字均为仄声
七律平起:首句第二字必用平声
七律仄起:首句第二字必用仄声
对联:(联尾)上仄下平
平仄理论好比把四个班(四声)学生按性别(平仄)分成男女两类。至于这样的分法是否平均,不是平仄论者考虑的。
四声,这里指的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我们要知道四声,必须先知道声调是怎样构成的。所以这里先从声调谈起。
声调,这是汉语(以及某些其它语言)的特点。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构成了汉语的声调,而高低、升降则是主要的因素。拿普通话来说,共有四个声调:阴平声是一个高平调(不升不降叫平);阳平声是一个中升调(不高不低叫中);上声是一个低升调(有时是低平调);去声是一个高降调。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平仄

平仄,是中国诗词中用字的声调。“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据隋朝至宋朝时期修订的韵书,如《切韵》、《广韵》等,中古汉语有四种声调,称为平、上、去、入。
除了平声,其余三种声调有高低的变化,故统称为仄声。仄声,汉语词汇,指的是汉语中的上声、去声、入声三声。普通话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去声,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仄声会有错误。

扩展资料:平仄目的:
诗词的意境可以给人美感,可以取悦于读者,或可以传情达意,给人启发。于是有人想到为何不让诗词的声音也能给人美感,读起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平仄之说就此诞生。
随着平仄之说的刻意发展,到后来在一定程度上反而制约了诗词气势和意境的发挥和拓展,成了诗人的蹩脚鞋或包袱,大大地误入歧途、有违初衷。特别是平仄之说因时而异、因地而异、因人而异,众说纷纭,难以统一、难以规范,让学习的人无所适从,学会的人无法运用,这是对诗词文学的自我封闭,对诗词文化的传承与弘扬极其不利。
诗词的最终目的是走进大众、服务大众,我们不能因为传统的不完善的平仄之说而拒人千里,让人觉得高不可攀、望而生畏。诗词只是文体的一种,应该走进课堂、走进课本、走进考卷,让教师、学生乃至社会民众都喜闻乐见、共同参与。
李白、王维、苏东坡、辛弃疾等都曾有过不同程度的出律,所以现代人无论是创作或评判诗词的好坏,都不应过于拘泥于诗词格律、平仄之说,当以诗词的意境为重、气势为重。至于诗词的音调只要读起来顺口即可。

仄是什么意思
答:仄 读作:zè;意思:1、倾斜摇晃:~立、~歪;2、狭窄:逼~;3、心里不安:歉~;4、社会地位或政治地位低下:~微 。

“仄”的读音是什么?是什么意思?
答:【释义】:1.倾斜:~立。日~。 2.狭窄:逼~。 3.〔~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4.心里不安:歉~。【详细释义】(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同本义 1.仄,侧倾也。——《说文》2.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3.日极则...

仄,什么意思,怎样读
答:一、读:zè 二、意思:1、仄声。与“平”相对:平~。2、心里不安:歉~。3、狭窄:逼~。4、倾斜:日~。.三、组词:仄声 逼仄 平仄 仄歪 日仄 窄仄 转仄 碕仄

“仄”这个字怎么读?是什么意思?
答:音:zè 基本字义 1. 倾斜:~立。日~。 2. 狭窄:逼~。 3. 〔~声〕古汉语中“上声”、“去声”、“入声”的总称。 4. 心里不安:歉~。详细字义 〈动〉1.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 2. 同本义 [oblique]仄,侧倾也。——《说文》行山者仄輮...

仄的意思
答:仄的意思如下:1、仄声。与“平”相对:平~。2、心里不安:歉~。3、狭窄:逼~。4、倾斜:日~。5、古又同“侧(cè)”。一、仄的组词 1、平仄:平声和仄声(上、去、入三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韵律。2、仄声:指古汉语四声中的上、去、入三声(区别于“平声”)。3、纤仄:亦作...

仄字怎么解释
答:仄字解释如下:与“平”相对,心里不安,狭窄,倾斜。一、仄的词义 仄是中国的汉字,仄声,古汉语四声中上、去、入三声的总称。与“平”相对。二、仄的出处 仄,侧倾也。――《说文》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日极则仄,月满则亏...

仄什么意思
答:意思是:心里不安。拼音:zè 部首:厂 笔画:4 繁体:仄 基本释义:1、仄声。与“平”相对:平~。2、心里不安:歉~。3、狭窄:逼~。4、倾斜:日~。5、古又同“侧”。相关组词:平仄、逼仄、仄声、仄饥明歪、窄仄、仄室、仄仄、歉仄、仄韵...

仄_怎么读什么意思
答:拼音:zè(声母z,韵母e,四声)基本字义:倾斜摇晃。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繁体字:仄,部首:人,拼音:zè 笔画:4,结构:左上包围结构 首尾分解:厂人,部件分解:厂人,异体字:庂侧

仄的读音和意思
答:仄:拼音 zè ;释义:1.倾斜。2.指仄声。古汉语平、上、去、入四声中的后三声。3.狭窄。4.心里不安。5.古又同“侧(cè)”。基本释义:1、作名词时,指的是古代诗歌中讲究的声韵。2、作动词则有着倾斜摇晃、置、抬起的意思。3、作形容词则有着地位低下、狭窄、旁边的意思。相关组词:1、...

仄 是什么意思??念什么?
答:旧体字仄笔画数4拼音zè部首人解释仄 <动> (会意。小篆字形象人侧身在山崖洞穴里的形状。本义:倾斜)同本义 仄,侧倾也。――《说文》行山者仄輮。――《周礼·考工记·车人》众畏其口,见之仄目。――《汉书·息夫躬传》日极则仄,月满则亏。――《管子·白心》每旦视朝,日仄乃罢。――《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