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亭的主人公是谁 牡丹亭女主角的人物形象是什么?

作者&投稿:贰皇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牡丹亭》的女主人公杜丽娘、男主人公柳梦梅。

《牡丹亭还魂记》(简称《牡丹亭》,也称《还魂梦》或《牡丹亭梦》)是明代剧作家汤显祖创作的传奇(剧本),刊行于明万历四十五年(1617年)。 

《牡丹亭还魂记》中,身心俱受压抑的太守之女杜丽娘游园中入梦与风雅文士柳梦梅相遇,并得成云雨之欢。梦醒后的杜丽娘惆怅难安,“情不知所起”而相思成疾,病体难愈终至香消玉殒。三年后,杜丽娘梦中之人柳梦梅偶得佳人自绘画像,丽娘也以游魂之身再入人世,寻找梦中姻缘。杜丽娘与柳梦梅在他人帮助下终于打破重重爱情障碍,起死回生,最终得成眷属。

汤显祖在这部传奇作品中,描绘了杜丽娘与柳梦梅二人之间感人深切的生死爱情,这种至情至性的爱情演绎无不代表着汤显祖对人生与爱情的哲学思考与世情体验,而情深而往的杜丽娘则成为汤显祖笔下至情理想的化身。

扩展资料

《牡丹亭还魂记》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作者热情奔放地赋予“情”以超越生死的力量。杜丽娘经历了现实、梦幻与幽冥三个境界,这显然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作者借用三种境界的艺术对比来表达理想和思想,用梦幻和幽冥反衬出了现实的残酷。

杜丽娘的梦境是那么温柔缠绵、五彩缤纷。醒过来面对的是母亲的唠叨和凄凉枯燥。幽冥中判官虽然面目狰狞,毕竟替她查了婚姻簿,放她出了枉死城,体现了一种人情味。还魂后面对的父亲反而只有冷酷和僵硬。这些都很好地体现了作者对理学的批判力量。

同时作品呈现着光怪陆离的色彩,花神、土地、地府判官、鬼卒,与现实中的人物结构成了现实和精神两重世界,深刻描绘出了封建社会的本质。最后让现实中不可能的爱情理想得到了实现,体现了作者强烈的理想主义色彩。

剧中的曲文,表现了作者在艺术语言上的成就。特别在抒情方面,在描绘人物性格、刻画杜丽娘的心理活动和精神世界方面非常细致真实。

该剧标志着明代传奇发展的最高峰。《牡丹亭还魂记》的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使其成为中国戏剧文学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还魂记 (明代汤显祖创作戏剧)



男主人公是柳梦梅,女主人公是杜丽娘。

1、柳梦梅

柳梦梅是《牡丹亭》的男主人公。是一名典型的封建社会儒家读书人的形象,他与剧中的女主杜丽娘相识于梦中,两人竟然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幽媾于牡丹亭畔、芍药栏边。

杜丽娘因相思成疾郁郁而终,两人再次相见时竟已人鬼殊途,没曾想他们的爱情感动了阎罗判官,使得杜丽娘还魂复生。

事情却是一波三折,并没有就此结束。柳梦梅因为出身寒门,与女主人公杜丽娘门不当户不对,所以他们的爱情备受丽娘之父杜宝所反对。

哪怕柳梦梅成为了状元也不受杜宝待见,甚至将还魂归来的杜丽娘当做鬼怪附体。最终,众人将此事闹到了金銮殿之上,才由皇帝乾纲独断作出了决定,这才使得有情人终成眷属。

2、杜丽娟

她的父亲杜宝是个儒生出身的太守,是传统道德的代表人物,为官忠于职守,为人坚持礼教,而母亲甄氏则是个夫唱妇随的贤妻良母式的女子。

自幼深得父母宠爱。生得花容月貌、娇美无比,性情中有温文尔雅、坚韧执著的一面,也有柔肠百结、多愁善感、痴心重情的一面。

与岭南书生柳梦梅梦中幽会,醒后思念成疾。香消玉陨,后在柳梦梅、石道姑、胡判官、牡丹仙子等人、神的帮助下,还魂复生,并与柳生历经重重磨难终成眷属。

她虽深居闺阁,接受封建礼教的熏陶,骨子里却蕴藏着对传统礼法的叛离意识和对残酷现实的反抗精神,内心燃烧着挣脱封建牢笼、粉碎理学枷锁、追求个性解放、向往美好爱情的强烈愿望。

她因情而亡,又因情而生,既是一个被封建时代扼杀的悲剧人物,又有一段被艺术塑造的浪漫人生。

扩展资料:

其他人物介绍:

1、杜宝

男,50多岁,杜丽娘父亲,唐代诗人杜甫后裔,历任南安太守、淮扬安抚使、平章军国重事(相当于丞相),文武双全,有百步穿杨之绝技。

封建统治阶级内正派人物的典型代表,性格古板固执,思想顽固僵化。一方面他视封建礼教为天经地义,信奉“存天理,去人欲”的理法教条。

另一方面又清名惠政,恪尽职守,上忧国家安危,下重百姓疾苦,不取民间分毫,颇著声名,深受皇帝器重和百姓爱戴。

2、陈最良

男,杜丽娘的家庭教师,年过六十,他满脑子仁义道德,满口之乎者也,一心一意要把这位年轻美貌的女学生,教成一个贤妻良母式的典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牡丹亭



《牡丹亭》的主人公有杜丽娘、柳梦梅、春香、杜宝、陈最良。

杜丽娘——是《牡丹亭》中描写得最成功的人物形象。在她身上有着强烈的叛逆情绪,这不仅表现在她为寻求美满爱情所作的不屈不挠的斗争方面,也表现在她对封建礼教给妇女安排的生活道路的反抗方面。作者成功地细致地描写了她的反抗性格的成长过程。杜丽娘生于名门宦族之家,从小就受到严格的封建教育。她曾经安于父亲替她安排下的道路,稳重,矜持,温顺,这突出表现在“闺塾”一场。但是,由于生活上的束缚、单调,也造成了她情绪上的苦闷,引起了她对现状的不满和怀疑。《诗经》中的爱情诗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

柳梦梅——是一个富有才华的青年,但又存在着较浓厚的功名富贵的庸俗思想。他在爱情上确是始终如一的。他一看到杜丽娘的画像和题诗,就被吸引住了。他为她敢于冒开棺处死的危险;在烽火连天、刀兵遍地的日子里,不畏艰险到淮阳替她探望父母。在得悉自己中了状元还被吊打的情况下,第一个念头就是叫人赶紧送信给杜丽娘,让她高兴。这些描写也是生动的、同时他不畏强暴、刚强的反抗性格也是突出的。他敢于在金銮殿上揭露和嘲笑权高势重的岳父。他始终相信自己和杜丽娘的行为是正确的,理直气壮,义正词严。这种性格于杜丽娘交相辉映,使他们的爱情发出了更大的光彩。

春香——是一位活泼可爱的丫鬟形象。从某种意义上说,春香正是杜丽娘性格中调皮、直率层面的外化。闹学的主角是她,而后台则是杜丽娘。尽管杜丽娘还是用“一日为师,终生为父”的格言去教训春香,但她本人又何尝不想与丫环一块去玩耍呢?发现后花园的是春香,而在后花园中演出一幕男欢女爱、惊神泣鬼的梦中喜剧的正是小姐本人。春香的导引与陪衬,使得杜丽娘更为仪态万方、内涵丰富。这一对少女珠连壁合般的联袂登场,与后来舞台本中花神圣母般的形象交相辉映,将女性美的群体阵容渲染得靓丽如画。

杜宝——是封建家长制度的代表,是坚决的正统主义者,他用严格的封建教育来教养女儿,为了使女儿他日嫁到人家“知书识礼,父母光辉”。在婚姻问题上,他坚持门第观念,以致耽搁了女儿的青春、甚至在知悉女儿生病的真正原因后,还故作镇定,以致断送了女儿的生命。他认为女儿私招柳梦梅玷辱了他的门第,女儿婚姻不由父母做主,更是败坏了杜氏家风。这些地方都表现了他的冷酷面目。但另一面他又以封建社会“忠心耿耿”的大臣面目而出现,他勤政爱民,公而忘私,为国忘家。正因如此,他必然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封建制度重大支柱之一的封建礼教。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政治上清廉正直;也是为了维护封建制度,他在家庭中断送了女儿的青春和幸福。从而深刻地揭露了封建道德体系的不合理。

陈最良——作者笔下的陈最良一一个十足的迂腐、庸俗、虚伪、自私的道学先生,他严格遵守封建教义,言谈行动充满着酸溜溜的味道。有名的“闺塾”出描写这个人物的道学气最传神。在这个人物身上暴露了封建社会一般知识分子的很多弱点,结合明代嘉靖以后文人生活和精神面貌的实际情况来看,陈最良这个形象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对这个形象的批判,也正好体现了作者反封建礼教的民主精神。陈最良形象不仅在当时有现实意义,对后世文学作品中塑造同类型的知识分子,也有影响

<<牡丹亭>>的简介

杜丽娘与书生柳梦梅的爱情故事。他通过少女杜丽娘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死而复生的离奇动人的情节,揭露了封建礼教压抑人性的罪恶,表现了青年男女冲破礼教罗网的决心,歌颂了他们为追求自由爱情而舍生忘死的斗争精神,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识。

牡丹亭>中的男女主人公杜丽娘,柳梦梅

《牡丹亭》中的主人公有谁?~

《牡丹亭》女主人公杜丽娘是一个晶莹通透的纯真少女,她爱自然、爱生命、爱自由,却被森严的礼教限制在深闺绣阁之中。她在官衙里住了三年,居然连自家的后花园都没有去过;白天睡个午觉也让母亲责备不合礼教;在裙子上绣一对鸳鸯鸟,母亲也生怕引动女儿的情思。在这样一个灭绝情欲的世界里,正常的情欲得不到对象化,封建礼教的魔影吞噬了正常的感情。然而,生命意识是顽强的,不可战胜的,汤显祖用如椽神笔生动展示了杜丽娘对真挚爱情生死不渝的追求。在《牡丹亭》中,男女爱情,被写的缠绵悱恻,超凡入幻。“梦其人即病,病即弥,至乎画形容传于世而后死。死三年矣,复能溟莫中求得其所梦者而生。”这是何等奇幻的爱的历程。此剧描写了官宦之女杜丽娘一日在花园中睡着,与一名年轻书生在梦中相爱,醒后终日寻梦不得,抑郁而终。杜丽娘临终前将自己的画像封存并埋入亭旁。三年之后,岭南书生柳梦梅赴京赶考,适逢金国在边境作乱,杜丽娘之父杜宝奉皇帝之命赴前线镇守。其后柳梦梅发现杜丽娘的画像,杜丽娘化为鬼魂寻到柳梦梅并叫他掘坟开棺,杜丽娘复活。随后柳梦梅赶考并高中状元,但由于战乱发榜延时,仍为书生的柳梦梅受杜丽娘之托寻找到丈人杜宝。杜宝认定此人胡言乱语,随即将其打入大狱。得知柳梦梅为新科状元之后,杜宝才将其放出,但始终不认其为女婿。最终闹到金銮殿之上才得以解决,杜丽娘和柳梦梅二人终成眷属。

《牡丹亭》的女主角杜丽娘是古典戏曲中惹人怜爱的少女形象之一。出身和社会地位规定她应该成为具有三从四德的贤妻良母。她的人生第一课是《诗经》首篇《关雎》。传统的说法认为它歌颂“后妃之德”,是最好的闺范读本。她却直觉地认出它是一首恋歌。在婢女春香的怂恿下,她偷偷地越出绣房,“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春天的大自然唤醒了她青春的活力。

柳永的经历
答:而慢词则可以尽情地铺叙衍展,故柳永将“敷陈其事而直言之”的赋法移植于词,或直接层层刻画抒情主人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如上举《定风波》、《满江红》词);或铺陈描绘情事发生、发展的场面和过程,以展现不同时空场景中人物情感心态的变化。试比较两篇名作: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

醉翁亭 陶然亭 安晚婷 分别是指哪个名人
答:醉翁亭指的名人是欧阳修,陶然亭指的名人是白居易,安晚婷应该是爱晚亭,指的名人是杜牧。宋庆历五年欧阳修在滁州与琅琊寺主持僧智仙和尚结为知音。 北宋庆历七年智仙和尚为了便于欧阳修游玩,在山麓建造了一座小亭,欧阳修亲为作记《醉翁亭记》。“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

陆游的《南乡子》 翻译
答:“谁教”,犹言谁令、谁使,故作设问,是说无人欣赏,自己月下吹笛也是徒然的。紧接“楼倚”三句,点明词旨为怀人。主人公独倚高楼,暮云中第一回看到归雁正不住地向南飞去,心下自语:可不要说远行的人要比雁还迟归啊!三句暗用隋薛道衡《人日思归》诗:“人归落雁后,思发花前。”前一“初”字,语意比上...

李白……
答: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行路难(其一) 【题解】 唐玄宗天宝三载(744),李白在朝廷里受到同列者的嫉妒、诽谤,自知不为当权者所容,乃愤然辞朝而去。辞别朝廷后不久,作《行路难》三首,此即其一。《行路难》原为古乐府杂曲歌辞,大都写世路艰难或离...

红楼梦之十二金钗的名字及她们的主要故事
答:女主人公,四大世家薛家长女,才华横溢,曾想入宫为妃,未成功,最终嫁入贾家。她容貌丰美,举止娴雅,博学多才,因此受到贾府上下一致好评。 父亲(薛姨爸)早亡,有母亲(薛姨妈)和哥哥(薛蟠)。宝钗进京后与母亲薛姨妈、哥哥薛蟠暂住于贾府的梨香院,后迁居与东北上一处幽静的房所。 因红楼梦八十回后失传,故据推测,...

逆水寒科举答案大全
答:9.“断织喻学”的故事的主人公是谁?【孟子和他的母亲】10.“五胡乱华”参与的五个游牧民族中不包括【契丹】。11.精卫填海是一个流传甚广的神话,说的是之女女娃,在东海溺水而亡,化身为鸟。【神农氏】12.中医文化源远流长,早在时,中医理论已基本形成。【春秋战国】13.“三山五岳”中“五岳”指的是泰山、...

李白简介
答:往王公大人门前干谒求告,也极不得意,只有发出"行路难,归去来"的感叹,离开了长安。四、翰林供奉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由于玉真公主和贺知章的交口称赞,玄宗看了李白的诗赋,对其十分仰慕,便召李白进宫。李白进宫朝见那天,玄宗降辇步迎,“以七宝床赐食于前,亲手调羹”。玄宗问到一些当世事务,李白凭半生饱学及...

求李清照-如梦令(两篇都要)的详细资料
答:这首词在写作上以寥寥数语的对话,曲折地表达出主人公惜花的心情,写得那么传神。“绿肥红瘦”,用语简炼,又很形象化。 《唐宋词百首详解》:这首词用寥寥数语,委婉地表达了女主人惜花的心情,委婉、活泼、平易、精炼,极尽传神之妙。词条图册更多图册扩展阅读: 1 现在《如梦令》1(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已被...

李白的性格
答:摘要:李白的性格分别由儒家、道家思想所支配,形成了他悲壮的豪放和乐观的豁达两中性格品质。他的性格在他的诗歌中有具体的表现,但事实上道家思想支配的豁达性格是为了发泄李白在政治上的不如意。这些可以归结为李白的叛逆性,这是上层社会的李白。真正为道家思想所支配的,是李白天真质朴的平民性格。 李白性格的豪迈乐观...

李商隐关于月亮的诗句
答:“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