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教 网教是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游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朝许慎的《说文解字》一书说:“教者,上所施,下所效。”现在为人父母者普遍认为,教育是老师的事情,而忽略了“上行下效”是从何时开始?胎儿时就已经在学习了。“身教者从,言教者讼”,真正做到了以身示教,子女自然就会起而效法;假如教育子女只是用言语,自己并未做到,说一套做的是另一套,家庭一定会出现争讼,轻的是起口角,严重的是父子兄弟告上法庭。 孩子逆反是结果 原因何在 很多家长有一种观念,就是孩子一定会有逆反现象,会有叛逆期。此话对否?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数年间知识量倍增,有太多错误的观念混杂在其中,积非成是。有的中学在开家长会时,老师对家长说:“你们的孩子现在是十二、三岁,正值龙卷风时期,所以孩子一定会叛逆。”父母本来还不紧张,听完之后,每天在观察孩子叛逆了没有?突然有一天就会心想事成了。我们回想,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有没有出现逆反现象?史书上并无记载。为何几千年来都没有产生,而现在几十年就发生了?究其原因在几千年来的教育有孝悌的教导,不只在家里教孝,邻里乡党都有孝顺的风气。哪一家的孩子对父母讲话不恭敬,不但他的父母会教导他,连邻居都会教诲他。所以,整个社会风气是有孝道的传承。 近代这几十年,中华文化出现断层,无人教孝道了。孩子无法增长孝道,会增长什么?增长自私自利,所以对父母就没有恭敬之心。我们要思考一下,现在的家长言行是否一致?假如家长言行不一,孩子对家长就会没有恭敬之心。当我们告诉他,你对大人讲话要有礼貌,结果我们大人对父母讲话很大声,这就让孩子的认知上出现矛盾,不但孩子没有生起恭敬心,对父母也会不认同。这种不认同逐渐积累,有一天当他的身高跟你一样高,拳头比你大时,他还会不会听你的话?不会。所以,逆反现象取决于大人言行不一致,孩子对长辈没有敬畏之心,再加上整个社会没有孝悌的教导,才造成几十年来这些年轻人出现逆反现象。 我记得小时候有一次到外婆家,我们坐的计程车的轮子滑到水沟边,水泥地把排气管撞活动了,所以后面的路途,车子一直叩叩叩响个不停。到了外婆家一下车,我的母亲就把车费递给司机,另外还多拿了五百元给司机。母亲的这种行为很真诚,就深留在我的心中。那时我心想着:“母亲是觉得体力劳动的人赚钱不容易,这五百元对我们而言并不多,但对他们来说,可能这个月的生活会受到很大的影响。在我们能力之余,就多帮助别人。”因此,这种仁慈之心就播种在我幼小的心灵里。我们家三个小孩都不会跟别人吵架,因为父母在我们面前也从未批评过任何人。这种上行下效确实是无所不在,潜移默化孕育出善良的种子。 当下快种好种子 每天在做的事,他竟然答不出来。孩子的这一亩心田,在这些年中,究竟被种下了什么种子?这个种子是好的,还是不好的?这些种子是否开始发芽?有没有结果?虽然我们不知道种下的是好、是坏,但是一定会发芽、结果。所以,我看到很多家长,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他们的脸上都写着哀怨、忧愁。原因是孩子的行为已经很难掌控、扭转,所谓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因此,我们现在一定要好好学习“育,如何才能把孩子教育好”,赶快种下对孩子一生最重要的好种子,才能成就他一生正确的做人处世的态度。 宠子害子现在父母教育孩子出现最严重的问题,就是一个“宠”字。“深圳特区报”报导,有一对夫妻亲自去找报社,要把孩子对他们不孝敬的行为报导出来。为什么要报导出来?要让为人父母者有所警惕。他们是晚年得子,所以对孩子是百依百顺,幼儿园和小学的老师早就反映孩子的行为既偏颇又无礼,但他们还替孩子找借口,说他以后就好了。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以后就会变好,甚至于还听算命的说,这个孩子到十五岁就会变好。难道十五岁以前都不好,十五岁以后会好吗?不可能!哪有突然一觉醒来,从不懂事瞬间就变成懂事,这只有在梦里才可能发生。他们的孩子现在要娶太太,就要把他们夫妻赶出家门。所以,宠孩子,孩子一定不孝。 教子慎于始教育孩子要慎于开始,从小一定要正确教导。所有的事,你都一手承揽替孩子做,做久了,孩子的心里会觉得父母替我做事是应该的。替我买房子,替我娶老婆,都是应该的,为孩子做事累得要死,结果一点功劳都没有。现在很多小孩才七、八岁,就常听到他们说:“我爸爸的那些遗产都是我的。”我们听到了这样的话,心里感到非常不安! 磨练孩子是历练他一生的本事 我有一位长辈叫卢叔叔,他跟他的孩子讲:“我所有的钱都是取之于社会,往后我也要用之于社会,回馈广大的人群。我要成立一个公益基金会,我一分钱也不会留给你,但是你只要努力念书,认真学习,你要念多高的学位,我都支援你。”让孩子从小觉得父母的心胸非常宽广无私,所以孩子对父母是从心底里佩服。 虽然卢叔叔的经济很不错,但他的儿子到美国留学,他给孩子的费用抓得特别紧,因为他知道中国人所说的“富不过三代”,在现前是一代都支撑不了。从前还有圣贤根基,家庭、社会还有节俭的美德给孩子做榜样;现代的孩子从小举目所视都是奢靡,从小就很会花钱。所以,他在儿子出国留学前,就告诉他:“我给你的钱都计算好了,假如你乱花,自己解决。如果你带一个黑人回来,或带一个白人回来,我就跟你断绝父子关系。”丑话讲在前面。儿子从小是父母带大的,知道父亲言出必行,所以不敢造次。 学成准备回国之前,他打了一通电话给他妈妈说:“我钱不够了,无法坐飞机回来。”他妈妈一听,第二天一大早立刻要去汇款。卢叔叔马上跟他太太说:“等一下!孩子一有问题,你也不分是非,心就慌了。”他说:“我算给你看,我们给他的钱刚刚好可以买飞机票回来。儿子为什么跟你要钱?因为他知道一回来,我一定不给他钱,他的生活会非常拮据,所以想留一手,让身上的钱还有空间缓和一下。”所以,就跟太太说不可以汇。结果儿子打了两、三通电话,都没有接到钱,后来就自己搭飞机回来了。儿子回到家,卢叔叔马上告诉他:“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不能让你住了,你自己出去自力更生。”假如你是当父亲的,能做得出来吗?这是不是慈爱? 儿子因为从小被这样的父亲磨练,所以他也很乐意出去找工作。他被面试的这家企业是一个连锁性的教育机构,董事长亲自面试,本来下午有五、六个人要面试,当面试到他的时候,后面的人就没有面试机会了,因为董事长跟他谈了两、三个小时。在谈话的过程中,董事长跟他说:“这不可能是二十五、六岁的人写出来的企划方案。”董事长就从企划案的内容逐一询问他,他都能对答如流。后来董事长给他一句话:“你要多少薪水,你自己开价。”你希不希望你的儿子以后去工作,老板说“薪水要多少,自己开”?所以,当孩子有这样的德行与能力时,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 在经济上,卢叔叔没有再支援他,但是有交代孩子身旁的这些长辈,说:“我儿子假如撑不下去,要跟你们借钱,你们可以借他,但是不能超过两千元。”卢叔叔都预测到了,结果在第一个月,他儿子确实撑不下去了,因为房租很贵,就跟两位长辈各借了两千块钱。但卢叔叔交代:“他说哪一天还你,你一定要打电话跟他要。”后来那一天他儿子准时还钱给这两位,从此就没有再向人借过钱。他撑过来了,能力也磨练出来了。 身教则从有一位老师读了《弟子规》之后很高兴,他心想:我可以拿这本书好好教训我的学生。第二天就开始教学生,他每天眼睛瞪得很大,像警员站岗放哨一样,看到学生哪里做错了,立刻提出批评,做了一个多月之后,他觉得很辛苦。有个机缘他与我们共餐,他说:“《弟子规》那么好,但是为什么我推广起来很累?”我告诉他:“老师最重要的不是去命令学生做到,而是自己先做到,以身作则。”他这个心念一转,做法就改变了。有一天他在整理桌子,突然抬头一看,有二、三个孩子跟着他在擦桌子,其他的孩子一看别人在做也跟着做,结果全班同学都动手擦桌子。他说那时内心很感动,以身作则的力量真的很大。 那个星期他们去公园做教学考察,在公园里,他很自然的蹲下去捡起一个纸屑,捡了差不多二、三张,他回头一看,发现几十个学生都在捡垃圾。他说那时看了,眼泪几乎要流下来。他发现一个真理,为人父母、为人老师、为人领导者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教育的力量、教化的力量、感化别人的力量就特别大。最后,学生还把他手上的垃圾拿过去说:“老师,您是长辈,这种事让我们来做就好了。” 建国君民 教学为先 家庭最重要的一件大事,就是把孩子教育好;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也是把国民教育好,因为领导人总是不愿意国家、朝代传到他这一代就断绝了。假如传到他就断了,就对不起列祖列宗,对不起后代子孙。皇帝一登基先做哪件事?立太子。可见一个国家、朝代,对于后继有人之事,总是摆在首位,所以从前的皇帝是请全国学问最好的读书人来教育他的下一代。但你们不要羡慕皇子、皇孙,一定是生活很优厚、很享受,其实不然,他们是天还没有亮就要起床念书,因为他们要承传一个朝代,需要有丰富的学识。一个国家如此重视后代子孙的教育,一个家庭当然也要重视教育。 孩子的教育应摆首位 一个人在中晚年能否得到真正的好命,关键在于是否把孩子教导好。假如夫妻两人都有很高的社会地位,家庭生活也很优厚,但是孩子因为失教,在外面游手好闲,甚至于父母都不知道孩子今天又会做出什么事情,这样的父母在中晚年能否有好日子过?不可能。很多人到了中年才发现经营家庭的重点,轻重缓急摆错了,没有把孩子的教育放在第一位,但后悔已来不及了。现代很多父母都是把教育孩子的目的,摆在对名利的追逐上,这是很悲哀的现实。

“什么是教育~

这里说的中教是指中等专业教育,中学教育、教学,中学教师,中学教师数学专业技术资格证书。

教育本质是什么?
答:唐震认为, 文化 教育的本质也许可以概括为:用我们已经掌握了的关于我们的对象及对象关系的知识,教给新的个体以应付对象的方式方法。它以一种意识改变另一种意识,以意识之间的碰撞、磨合、渗透及变革为目的,是一种意识覆盖以至消除另一种意识的、令个体可能产生痛苦的过程。由于任何两个个体所面临...

信教是什么
答:信教指的是信仰宗教,在我国多指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等。学生信教意思是学生信仰宗教。从数量上看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总体比例不高,但绝对数近年略有上升之势。从总体上来分析当前大学生信仰宗教的政治社会原因趋于多样化是多种政治社会因素交织的结果。社会转型与信仰危机,文化价值多元等等...

什么是显教,密教?
答:1、显教是显明易懂的教法,密宗判一切之佛教为显教密教之二,总释尊所说大小乘之契经为显教,大日所说之金胎两部为密教。显教者,计众生之机,为报身化身之说法,显了断惑证理修因证果之法门者。是为随他意之教法,其理由显然可知,故称显教。2、密宗,中国佛教宗派之一,由印度传来,可分为两派...

教的英语单词是什么?
答:“教”的英语单词:teach 读法:英 [tiːtʃ] 美 [titʃ]释义:1、vt. 教;教授;教导 2、vi. 教授;讲授;当老师 3、n. (Teach)人名;(英)蒂奇 短语 Teach Mode 示教方式 ; 教导模式 Teach grammar 教语法 teach us 教我们 teach himself 自学者 例句 If you have ...

什么是三教九流?
答:三教九流泛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本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按照等级的不同来审视规范道德行为,化解单一的道德规范引发的潜在社会矛盾,此词本无褒贬。而在现实生活中,往往含有贬义。一、三教指儒教、道教、佛教 1、儒教 儒教又称“孔教”“圣教”。以“儒家思想”为最高信仰,...

“教书”的读音是什么?
答:一、教书的读音是[jiāo shū],意思是教学生学习功课。二、教字是一个多音字,拼音分别是jiào和jiāo。三、基本字义 教jiào 1、指导,训诲:教习。教头。教正。教师。教导。管教。请教。教学相长。因材施教。2、使,令:风能教船走。3、指“宗教”:教士。教主。教皇。教堂。4、姓。教jiāo 传...

什么是语文教学
答: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把“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作为根本任务的课堂;真正的语文教学就是紧扣文本、稳扎稳打进行听说读写训练的教学。换言之,也就是“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返朴归真,自然天成,这是语文教学的最高境界,它本应是少急切多从容的...

三教九流是什么?
答:三教九流都指的什么? 三教九流(亦作九流三教)泛指中国古代的宗教与各种学术流派,是古代中国对人的地位和职业名称划分的等级。在古代白话小说中,往往含贬义。三教:儒(即儒教)、释(即佛教)、道(即道教) 九流: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 所谓九流十家,是指九流儒家、道家、...

什么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包含哪些方面?
答:家庭教育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育影响的社会活动。而按照现代观念,家庭教育包括:生活中家庭成员(包括父母和子女等)之间相互的影响和教育。家庭教育主要包括几个内容:1.家庭教育的背景是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