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王成 译文 求《聊斋志异》聂小倩的白话译文

作者&投稿:竹奔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王成,平原故家子,【平原,县名,清代隶属德州,即今山东省平原县。】性最懒。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牛衣:一种用草、麻编织的给牛御寒用的覆盖物。《汉书·王章传》:

“初,章为诸生,学长安,独与妻居。章疾病,无被,卧牛衣中。”】交谪不堪。【交谪不堪:妻子责怨,难以度日。谪,责备、埋怨。交谪,习指妻子对丈夫絮烦的埋怨、责数,语出《诗·邶风·北门》:“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

王成,原是平原县一个旧官僚家的子弟。他生性懒惰,生活越来越没着落。后来只剩下几间破屋,与妻子睡在破草席上,经常互相怨骂,难以度日。

时盛夏燠热,【燠(yù郁)热,炎热,酷热。燠,暖,热。】村外故有周氏园,墙宇尽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

当时正是炎热的夏季,村子外边原来有个周家的花园,已经墙倒屋塌,只剩下一个亭子。村里有许多人来这里住宿乘凉,王成也在其中。

既晓,睡者尽去;红日三竿,王始起,逡巡欲归。

有一天,天亮后,睡在这里的人都走了。太阳升起三杆高了,王成才起来,摇摇晃晃地想要回家。

见草际金钗一股,拾视之,镌有细字云:“仪宾府造。【仪宾:明代亲王或郡王之婿称仪宾,取《周易·观卦》王弼注“明习国仪,利用宾于王”之义。见《明史·职宫志五》。】”

忽然看见草丛中有一股金钗,他拾起来一看,上面刻着“仪宾府造”一行小字。

王祖为衡府仪宾,【衡府:指青州衡王府。明宪宗第七子朱,成化二十三年封衡王,孝宗弘治十二年之藩青州(今山东省益都县),下传四代,明亡。见《明史·宪宗诸子列传》。】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钗踌躇。【踌蹰:同“踌躇”,此从铸雪斋抄本,原作“筹蹰”。】

王成的祖父原来是衡恭王府的仪宾,家里的旧物,很多都是这种款式,因此王成拿着金钗踌躇了半天。

一妪来寻钗。王虽故贫,然性介,【介:耿直。】遽出授之。

这时有个老婆婆来寻金钗,王成虽然很穷,但秉性耿直,急忙拿出来交给了她。

妪喜,极赞盛德,曰:“钗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先夫之遗泽:已故夫君的遗物。遗泽,对于去世的尊长遗物的敬称,意思是遗物上还保留着他们接触留下的体泽(汗渍、口津之类)。《礼记·玉藻》:“父没而不能读父之书,手泽存焉。”手泽是其一例。】”

老婆婆很高兴,极力称赞王成的品德,说:“金钗不值几个钱,可这是已故夫君的遗物。”

问:“夫君伊谁?”答云:“故仪宾王柬之也。”王惊曰:“吾祖也。何以相遇?”

王成问:“您夫君是谁呀?”老婆婆回答说:“是已故仪宾王柬之。”王成吃惊地说:“那是我祖父!你们怎么认识的?”

妪亦惊日:“汝即王柬之之孙耶?我乃狐仙。百年前,与君祖缱绻。【缱绻(qiǎn quǎn),缠绵纠结;形容男女间情意深厚,恩爱难舍难分。】君祖殁,老身遂隐。

老婆婆也惊讶地说:“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吗?我是狐仙。一百年前,我同你祖父相好。你祖父死后,我就隐居起来了。

过此遗钗,适入子手,非天数耶!”王亦曾闻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临顾。

今天经过这里时遗失了金钗,恰好被你拾到,这不是上天的安排吗!”王成也曾听说过祖父有个狐妻,便相信了老婆婆的话,邀请她到家中坐。

妪从之。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负败絮:穿着破棉袄。】菜色黯焉。【菜色黯焉,容光暗淡,面有饥色。菜色,贫穷缺粮,长期以菜类充饥,营养不良的面色。】妪叹曰:

老婆婆跟他去了。王成叫妻子出来相见,只见她穿着破烂衣服,面黄肌瘦。老婆婆叹息说:

“嘻!王柬之孙子,乃一贫至此哉!”又顾败灶无烟,曰:“家计若此,何以聊生?【何以聊生,依靠什么维持生计?聊,依赖。】”

“咳!王柬之的孙子,竟然穷到这种地步!”又见破锅旧灶没有一丝烟火,老婆婆说:“家境如此,你们靠什么生活呢?”

妻因细述贫状,呜咽饮泣。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

王妻就把贫苦的状况细细地述说给老婆婆听,忍不住呜呜咽咽哭泣起来。老婆婆把金钗交给王妻,让她到市上当了钱买些米来暂且度日,三天以后再来相见。

王挽留之。妪曰:“汝一妻不能自存活;我在,仰屋而居,【仰屋而居;指困居家中,愁闷无计。仰屋,抬头望着屋顶,愁苦无计的样子。】复何裨益?”

王成挽留她,老婆婆说:“一个妻子你还养活不了,我在这里,你只能仰望屋顶,无可奈何,有什么用呢?”

遂径去。王为妻言其故,妻大怖。王诵其义,使姑事之,【使姑事之,让妻子象对待婆母那样侍奉狐妪。】妻诺。

说完径自去了。王成对妻子讲了老婆婆的来历,妻子很害怕。王成称颂她的仁义,让妻子像待婆母那样侍奉她,妻子答应了。

逾三日,果至。出数金,籴粟麦各石。夜与妇共短榻。妇初惧之;然察其意殊拳拳,【拳拳,同“惓惓”。恳挚。】遂不之疑。

三天后,老婆婆果然来了。拿出一些银子,让王成买米、面各一石。夜里她就同王成的妻子一块睡在短床上。妻子开始很害怕,但后来看到她心意诚恳,就不再疑心了。

翌日,谓王曰:“孙勿惰,宜操小生业,坐食乌可长也!”

第二天,老婆婆对王成说:“孙子不要再懒惰了,应该做点小买卖。坐吃山空怎么能长久呢?”

王告以无资。曰:“汝祖在时,金帛凭所取;我以世外人,无需是物,故未尝多取。

王成告诉她没有本钱。老婆婆说:“你祖父在时,金银绸缎任凭我取。我因自己是世外之人,不需要这些东西,所以没有多拿过。

积花粉之金四十两,【花粉之金:旧时妇女以购置化妆品为名积蓄的零用钱。即私房钱或体已钱。】至今犹存。久贮亦无所用,可将去悉以市葛,刻日赴都,【刻日,限定日期。】可得微息。”

只积攒下买脂粉的四十两银子,至今还存着。长久放在我那儿也没用处,你可以拿去全买成葛布,立即赶到京城卖掉,可赚点利钱。”

王从之,购五十余端以归。【端,量词,旧时以布帛长两丈(或云一丈八尺、六丈等)为一端。一端,犹言一匹。】妪命趣装,计六七日可达燕都。【燕(yān焉)都:北京。北京地区为周时燕国地,故名。】

王成听从了她的话,买了五十多匹葛布回来。老婆婆让他马上收拾行装,估计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

嘱曰:“宜勤勿懒,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王敬诺,囊货就路。

并嘱咐王成,“要勤不要懒;要快不能慢。如果晚到一天,后悔就晚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带着货物上了路。

中途遇雨,衣履浸濡。王生平未历风霜,委顿不堪,因暂休旅舍。

王成中途遇雨,衣服鞋子全湿透了。他平生从未经历过风霜之苦,疲倦不堪,就决定暂时在旅店歇息。

不意淙淙彻暮,檐雨如绳。过宿,泞益甚。见往来行人,践淖没胫,【淖(nào闹):泥沼;指泥泞积水的道路。】心畏苦之。待至停午,【停午:亦作“亭午”,正午。】始渐燥,

不想大雨下了一整夜,房檐雨流如绳。过了一夜,道路更加泥泞难走。王成见来往的行人,积水没过脚脖,心中怕苦。等到中午,雨才不下了。

而阴云复合,雨又大作。信宿乃行。

但一会儿,阴云密布,又下起大雨,王成只好又住了一宿才走。

将近京,传闻葛价翔贵,【翔贵:腾贵,指价格飞涨。】心窃喜。

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价格飞涨,王成心中暗暗高兴。

入都,解装客店,主人深惜其晚,先是,南道初通,葛至绝少。

进京后,来到客店解下行装,店主非常惋惜他来晚了。原来,南方的道路刚开通,葛布运至京城的极少;

贝勒府购致甚急,【贝勒:清代十三封爵之一,满语“多罗贝勒”的省称。是授予皇族和蒙古外藩的封爵,品位仅次于郡王。见《清会典》卷一。】价顿昂,较常可三倍。

【可:大约。】

贝勒府又急着购买,价格顿时上涨,比平时贵三倍,

前一日方购足,后来者并皆失望。主人以故告王。王郁郁不得志。

前一天才刚购满数额。后来的人都很失望。店主人把缘故告诉王成,王成闷闷不乐。

越日,葛至愈多,价益下。王以无利不肯售。迟十余日,计食耗烦多,倍益忧闷。

过了一天,葛布运到京城的越来越多,价格更下跌了。王成因为没有利润不肯出售,迟延了十余天,算计食宿花费很多,更加烦闷忧愁。

主人劝令贱鬻,改而他图。从之。亏资十余两,悉脱去。

店主人劝他把葛布贱卖掉,改作别的买卖,王成只好听从了,亏了十几两银子,把布全部脱了手。

早起,将作归计,启视囊中,则金亡矣。

早晨起来,王成准备回去,打开行囊一看,银子全没了。

惊告主人。主人无所为计。或劝鸣官,责主人偿。

王成惊慌地告诉店主人,主人也没有办法。有人让王成报告官府,要店主偿还。

王叹曰:“此我数也,于主人何尤?”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王成叹息说:“这是我命该如此,和店主有什么关系?”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赠送他五两银子,劝慰他让他回去。

自念无以见祖母,蹀踱内外,【蹀踱(diéduó迭夺),踱来踱去。义同徘徊,蹀躞。】进退维谷。【进退维谷:进退两难,前后无路。《诗·大雅·桑柔》:“人亦有言,进退维谷。”毛传:“谷,穷也。”】

王成自己考虑着没脸回去见祖母,里里外外地犹豫徘徊,进退两难。

适见斗鹑者,【鹑:鸟名,头小,尾短,羽有暗黄条纹,善搏斗,俗称鹌鹑。实则鹌与鹑非一物。《本草纲目》:“鹌与鹑两物也,形状相似,但斑者为鹌也,今人总以鹌鹑名之。”】一赌辄数千;每市一鹑,恒百钱不止。

一天,王成恰好看见有斗鹌鹑的,一赌就是几千文钱。每买一只鹌鹑,常常花费不止一百文。

意忽动,计囊中资,仅足贩鹑,以商主人。

他忽然心中一动,算了算行囊中的钱,仅够贩卖鹌鹑的,就回去同店主人商议。

主人亟怂之,且约假寓饮食,不取其直。

店主人极力怂恿他,并且约好让他借住店中,管饭吃,不收他钱。

王喜,遂行。购鹑盈儋,【儋:通“担”。】复入都。

王成很高兴,就上路了。他买了满满一担鹌鹑,又回到京城。

主人喜,贺其速售。至夜,大雨彻曙。天明,衢水如河,淋零犹未休也。

店主人很高兴,祝他早点卖光。到了夜里,大雨一直下到天明。天亮后,街上水流如河,雨还是没停。

居以待晴。连绵数日,更无休止。起视笼中,鹑渐死。

王成只好住在店里等待晴天。可是雨一连下了好几天不停。看看笼中,鹌鹑慢慢死了一些。

王大惧,不知计之所出。越日,死愈多;仅余数头,并一笼饲之;

王成害怕极了,不知怎么办才好。又过了一天,死的更多,仅剩下几只,合并到一个笼子内养着。

经宿往窥,则一鹑仅存。因告主人,不觉涕堕。主人亦为扼腕。【扼腕,以手握腕,表示惋惜、同情。】

过了一夜又去看,只有一只还活着。王成告诉了店主人,忍不住泪流满面。店主人也为他振臂叹息。

王自度金尽罔归,但欲觅死,主人劝慰之。共往视鹑,

王成觉得银两亏尽,有家难回,只想寻死。店主人劝慰他,同他一块去看那只活下来的鹌鹑。

审谛之曰:“此似英物。【英物,超群杰出的人或物。】诸鹑之死,未必非此之斗杀之也。

店主人仔细审视一番后说:“这只鹌鹑好像不同寻常。那些死了的鹌鹑,未必不是被它斗杀的。

君暇亦无所事,请把之;【把之:比斗之鹑,不能久蓄笼中,须经常手持调驯,你为“把鹑”。把,握持。】如其良也,赌亦可以谋生。”

你现在也闲着没事,就训练训练它,如果是个良种,用它来赌博也可以谋生。”

王如其教。既驯,主人令持向街头,赌酒食。

王成遵照店主人的意思去做了。驯好以后,店主人让他拿着到街头,赌些酒饭吃。

鹑健甚,辄赢。主人喜,以金授王,使复与子弟决赌;【子弟:后生,青年人。】三战三胜。

这只鹌鹑十分健壮,几次都赢了。店主人很欢喜,交给王成些银子,让他去与富家子弟赌,又是屡赌屡胜。

半年许,积二十金。心益慰,视鹑如命。

过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两银子,心里渐感宽慰,把这只鹌鹑看作性命一般。

先是,大亲王好鹑,【大亲王:皇族中封王者称亲王。请代以亲王为封爵之号,位在郡王之上。大亲王,指亲王中行辈之尊长者。】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

起先,有个大亲王好斗鹌鹑。每逢元宵节,就放民间养鹌鹑的进王府与他的鹌鹑角斗。

主人谓王曰:“今大富宜可立致;所不可知者,在子之命矣。”

店主人告诉王成说:“现在发财可以说很容易,所不知道的就是你的运气如何了。”

因告以故,导与俱往。嘱曰:

于是就把大亲王府斗鹌鹑的事告诉他,带他一起前去,嘱咐说:

“脱败,则丧气出耳。倘有万分一,鹑斗胜,王必欲市之,君勿应;如固强之,惟予首是瞻,【惟予首是瞻:意谓看我脸上表情动作行事。句式仿《左传·襄公十四年》:“惟予马首是瞻。”】待首肯而后应之。【首肯:点头同意。】”

“如果败了,就自认丧气出来;倘若万一斗胜了,大亲王肯定要买下来,你不要答应。如果他强买,你看我的脸色行事,等我点头后再答应他。”

王曰:“诺。”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下。【肩摩:肩膀相摩,形容拥挤。《战国策·齐策》:“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顷之,王出御殿。左右宣言:

王成说:“行。”来到王府,来斗鹌鹑的人已经拥挤在殿阶下。不一会儿,亲王走出御殿,左右随从宣告说:“

“有愿斗者上。”即有一人把鹑,趋而进。王命放鹑,客亦放;略一腾踔,【腾踔(chuō):义同下文“腾跃”,谓鼓翼跃起,奋力搏击。】客鹑已败。

有愿斗的上来。”立即有一个人手把鹌鹑,快步上去。亲王命令放出王府的鹌鹑,客人也放出自己的,两只鹌鹑刚一搏斗,客方已经败了,

王大笑。俄顷,登而败者数人。主人曰:“可矣。”相将俱登。王相之,曰:“睛有怒脉,【怒脉:突起的脉络。】此健羽也,【健羽,雄猛善斗的鸟。羽,鸟类代称。】不可轻敌。”

亲王大笑。不一会儿,登台败下来的已有好几个人。店主人说:“可以了。”和王成登上台。亲王端详了一下王成的鹌鹑,说:“眼睛里有怒脉,这是只凶猛善斗的鸟,不可轻敌!”

命取铁喙者当之。一再腾跃,而王鹑铩羽。更选其良,再易再败。

命取一只叫铁嘴的鹌鹑来对阵。经过一番跃腾搏斗,王府的鹌鹑败下阵来。又选出更好的,但换一只败一只。

王急命取宫中玉鹑。片时把出,素羽如鹭,神骏不凡。

亲王急忙命取来宫中的玉鹑。片刻功夫,有人把着这只鹌鹑出来。只见它全身雪白,像鹭鸟一样,神骏不凡。

王成意馁,跪而求罢,曰:“大王之鹑,神物也,恐伤吾禽,丧吾业矣。”

王成胆怯了,跪下请求罢休,说:“大王的鹌鹑是神物;我怕伤了我的鸟,砸了我的饭碗。”

王笑曰:“纵之。脱斗而死,当厚尔偿。”成乃纵之。玉鹑直奔之。

亲王笑着说:“放出来吧!如果你的斗死了,我会重重地赔偿你的。”王成这才放出鹌鹑,亲王的玉鹑直扑过来。

而玉鹑方来,则伏如怒鸡以待之;玉鹑健啄,则起如翔鹤以击之;

这时王成的那只正像怒鸡一样伏在那里严阵以待。玉鹑猛地一啄,王成的鹌鹑突然飞起,像仙鹤似地攻击它。

进退颉颃,【颉颃(xiéháng鞋杭):上下飞翔;这里指腾跃搏斗。】相持约一伏时。【一伏时:屏息一次的时间。伏,谓伏气,即屏息。】玉鹑渐懈,而其怒益烈,其斗益急。

两只鹌鹑上下飞腾,相持了很久,玉鹑渐渐不支了。而王成的却更加气盛勇猛,越斗越急,

未几,雪毛摧落,垂翅而逃。观者千人,罔不叹羡。

不一会儿玉鹑雪白的羽毛纷纷被啄落,垂翅而逃。周围观看的上千人无不赞叹羡慕王成的鹌鹑。

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喙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鹑可货否?”

亲王于是把这鹌鹑要过来放在手上亲自把着它,从嘴到爪,审视一遍,问王成说:“你的鹌鹑卖吗?”

答云:“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

王成回答说:“小人没什么产业,与它相依为命,不愿卖它。”

王曰:“赐而重值,中人之产可致。颇愿之乎?”

亲王说:“赐你好价钱,中等人家的财产马上可以到手,你愿意吗?”

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顾大王既爱好之,苟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

王成低头思索了许久说:“本来不愿意卖,大王既然这么喜欢它,如大王真能让我得到一份衣食不愁的产业,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

王请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

亲王便问价钱,王成回答说一千两银子。亲王笑着说:“痴男子!这是什么珍宝,能值一千两银子?”

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壁不过也。【连城之璧:价值连战的璧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载:战国时,赵国得到楚国和氏璧,秦王诈称愿以十五城换取它。后代遂以连城璧比喻极端珍贵的东西。】”

王成说:“大王不认为它是宝,臣民我却认为价值连城的宝玉也没它值钱。”

王曰:“如何?”曰:“小人把向市,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余食指,【食指:喻指需要供养的人口。】无冻馁忧,是何宝如之?”

亲王说:“为什么?”王成说:“小人拿着它到市上去赌斗,每次能得几两银子,换成米,一家十几口人指望它吃饭,没有挨饿受冻之忧,什么宝物能比得上它?”

王言:“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成摇首。又增百数。成目视主人,主人色不动。

亲王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银子”。王成摇头。亲王又加百两。王成看了店主人一眼,见店主人没动声色,

乃曰:“承大王命,请减百价。”王曰:“休矣!谁肯以九百易一鹑者!”成囊鹑欲行。

便说:“承蒙大王愿买,我愿减一百两,九百两银子卖了。”亲王说:“算了吧,谁肯用九百两银子换一只鹌鹑!”王成装起鹌鹑就要走,

王呼曰:“鹑人来,鹑人来!实给六百,肯则售,否则已耳。”

亲王忙喊:“养鹌鹑的人回来!养鹌鹑的人回来!我实实在在给你六百两银子,肯就卖,否则就算了!”

成又目主人,主人仍自若。成心愿盈溢,惟恐失时,曰:

王成又看店主人,店主人仍没什么表情。王成心中已非常满足,惟恐失掉这次机会,

“以此数售,心实怏怏;但交而不成,则获戾滋大。【获戾(lì力):得罪。戾,罪过。滋大:越发大,更大。】无已,即如王命。”

说:“以这个数卖给你,心中实在不情愿。但讨还了半天价买卖若不成,得罪了王爷我担当不起。没别的办法,只好按王爷的意思办!”

王喜,即秤付之。成囊金,拜赐而出。

王爷很高兴,立刻秤出银子交给他。王成装好银子,拜谢赏赐出来。

主人怼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再少靳之,【少靳之:稍微勒措一下要价。靳,惜售;坚持要价,不让步。《后汉书·崔传》:“悔不小靳,可至千万。”】八百金在掌中矣。”

店主人埋怨说:“我怎么说的?你这样急着自己作主卖了。再还一下价,八百两银子到手了。”王

成归,掷金案上,请主人自取之,主人不受。又固让之,乃盘计饭直而受之。

成回去后,把银子扔在桌上,请店主人自己拿,店主人不要。王成再三相让,店主人才把他的饭钱算清收下。

王治装归,至家,历述所为,出金相庆。

王成整治好行装回到家,详细述说了自己的经历,拿出银子让大家共享快乐。

妪命治良田三百亩,起屋作器,居然世家。

老婆婆让他买了三百亩良田,盖房子置家具,居然又恢复了祖上的世家景象。

妪早起,使成督耕,妇督织;稍惰,辄诃之。夫妇相安,不敢有怨词。

老婆婆每天很早就起床,让王成督促佣工耕种;王成的妻子督促家人纺织。稍有懒惰,老婆婆就斥责他俩。夫妇两人安守本分,不敢有怨言。

过三年,家益富。妪辞欲去。夫妻共挽之,至泣下。妪亦遂止。

过了三年,家里更富了,老婆婆辞别要走。夫妻二人共同挽留她,直到难过地流泪,老婆婆才留了下来。

旭旦候之,【旭旦候之:清早向狐妪问安。候,问候,请安。】已杳矣。

可第二天早晨,夫妻二人去问安时,老婆婆已经杳无踪影了。

异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亦创闻也。

异史氏说:富贵皆因勤劳而能得,而王成反而因懒惰而得,也算是极其罕见的事情。

不知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至性:纯厚无伪的天性。不移:不因境遇贫困而改变。】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

但要知道王成其为人”贫贱不能移“,这就是为什么上天一开始抛弃他但最终爱护他的原因。

懒中岂果有富贵乎哉!”

懒惰中怎么可能真的有富贵呢!

扩展资料

聊斋的评价

《聊斋》在观众记忆当中是让人非常害怕但又非常想看的一部电视剧,里面的人物应该刻画得很形象,特别是那些女鬼。

《新聊斋志异》中,虽然是大陆与港台演员强强联手,但故事的内容已经有点变味了,不是很可怕,没有看《聊斋》时那样过瘾。众多俊男美女的加盟虽然吸引了眼球,却削弱了该剧应有的恐怖气氛,和普通古装剧没什么区别(新浪娱乐评)。



  原文:

  王成,平原故家子。性最懒,生涯日落,惟剩破屋数间,与妻卧牛衣中,交谪不堪。
  时盛夏燠热。村外故有周氏园,墙宇尽倾,惟存一亭。村人多寄宿其中,王亦在焉。既晓睡者尽去,红日三竿王始起,逡巡欲归。见草际金钗一股,拾视之,镌有细字云:仪宾府制。”王祖为衡府仪宾,家中故物,多此款式,因把钗踌躇。欻一妪来寻钗。王虽贫,然性介,遽出授之。妪喜,极赞盛德,曰:“钗值几何,先夫之遗泽也。”问:“夫君伊谁?”答云:“故仪宾王柬之也。”王惊曰:“吾祖也,何以相遇?”妪亦惊曰:“汝即王柬之之孙耶!我乃狐仙。百年前与君祖缱绻,君祖殁,老身遂隐。过此遗钗,适入子手,非天数耶!”王亦曾闻祖有狐妻,信其言,便邀临顾。妪从之。
  王呼妻出见,负败絮,菜色黯焉。妪叹曰:“嘻!王柬之之孙,乃一贫至此哉!”又顾败灶无烟,曰:“家计若此,何以聊生?”妻因细述贫状,呜咽饮泣。妪以钗授妇,使姑质钱市米,三日外请复相见。王挽留之。妪曰:“汝一妻犹不能存活,我在,仰屋而居,复何裨益?”遂径去。王为妻言其故,妻大怖。王诵其义,使姑事之,妻诺。愈三日果至,出数金籴粟麦各一石。夜与妇宿短榻。妇初惧之,然察其意殊拳拳,遂不之疑。
  翌日谓王曰:“孙勿情,宜操小生业,坐食乌可长也!”王告以无资。妪曰:“汝祖在时,金泉凭所取,我以世外人无需是物,故未尝多取。积花粉之金四十两,至今犹存。久贮亦无所用,可将去悉以市葛,刻日赴都,可得微息。”王从之,购五十余端以归。妪命趋装,计六七日可达燕都。嘱曰:“宜勤勿惰,宜急勿缓,迟之一日,悔之已晚!”王敬诺,囊货就路。中途遇雨,衣履浸濡。王生平未历风霜,委顿不堪,因暂休旅舍。不意淙淙彻暮,檐雨如绳,过宿泞益甚。见往来行人践淖没胚,心畏苦之。待至亭午始渐燥,而阴云复合,雨又滂沱。信宿乃行。将近京,传闻葛价翔贵,心窃喜。入都解装客店,主人深惜其晚。先是,南道初通,葛至绝少。贝勒府购致甚急,价顿昂,较常可三倍。前一日方购足,后来者并皆失望。主人以故告王。王郁郁不乐。越日葛至愈多,价益下,王以无利不肯售。迟十余日,计食耗烦多,倍益忧闷。主人劝令贱卖,改而他图。从之,亏资十余两,悉脱去。早起将作归计,起视囊中,则金亡矣。惊告主人,主人无所为计。或劝鸣官,责主人偿。王叹曰:“此我数也,于主人何干?”主人闻而德之,赠金五两慰之使归。
  自念无以见祖母,蹀躞内外,进退维谷。适见斗鹑者,一赌数千;每市一鹑,恒百钱不止。意忽动,计囊中资仅足贩鹑,以商主人,主人亟怂恿之。且约假寓饮食,不取其值。王喜,遂行。购鹑盈儋,复入都。主人喜,贺其速售。至夜,大雨彻曙,天明衢水如河,淋零犹未休也。居以待晴,连绵数日,更无休止。起视笼中鹑渐死。王大惧,不知计之所出。越日死愈多,仅余数头,并一笼饲之。经宿往窥,则一鹑仅存。因告主人,不觉涕堕,主人亦为扼腕。王自度金尽罔归,但欲觅死,主人劝慰之。共往视鹑,审谛之曰:“此似英物。诸鹑之死,未必非此之斗杀之也。君暇亦无事,请把之,如其良也,赌亦可以谋生。”王如其教。
  既驯,主人令持向街头赌酒食。鹑健甚,辄赢。主人喜,以金授王,使复与子弟决赌,三战三胜。半年蓄积二十金,心益慰,视鹤如命。
  先是大亲王好鹑,每值上元,辄放民间把鹑者入邸相角。主人谓王曰:“今大富宜可立致,所不可知者在子之命矣。”因告以故,导与俱往。嘱曰:“脱败则丧气出耳。倘有万分一鹑斗胜,王必欲市之,君勿应;如固强之,惟予首是瞻,待首肯而后应之。”王曰:“诺。”至邸,则鹑人肩摩于墀下。顷之,王出御殿。左右宣言:“有愿斗者上。”即有一人把鹑趋而进。王命放鹑,客亦放。略一腾踔,客鹑已败。王大笑。俄顷登而败者数人。主人曰:“可矣。”相将俱登。王相之,曰:“睛有怒脉,此健羽也,不可轻敌。”命取铁喙者当之。一再腾跃,而王鹑铩羽。更选其良,再易再败。王急命取宫中玉鹑。片时把出,素羽如鹭,神骏不凡。王成意馁,跪而求罢,曰:“大王之鹑神物也,恐伤吾禽,丧吾业矣。”王笑曰:“纵之,脱斗而死,当厚尔偿。”成乃纵之。玉鹑直奔之。而玉鹑方来,则伏如怒鸡以待之。玉鹑健喙,则起如翔鹤以击之。进退颉颃,相持约一伏时。玉鹑渐懈,而其怒益烈,其斗益急。未几,雪毛摧落,垂翅而逃。观者千人,罔不叹羡。王乃索取而亲把之,自啄至爪,审周一过,问成曰:“鹑可货否?”答曰:“小人无恒产,与相依为命,不愿售也。”王曰:“赐尔重值,中人之产可致。颇愿之乎?”成俯思良久,曰:“本不乐置;顾大王既爱好之,苟使小人得衣食业,又何求?”王问直,答以千金。王笑曰:“痴男子!此何珍宝而千金直也?”成曰:“大王不以为宝,臣以为连城之璧不过也。”王曰:“如何?”曰:“小人把向市中,日得数金,易升斗粟,一家十余口食指无冻馁,是何宝如之?”王曰:“予不相亏,便与二百金。”成摇首。又增百数。成目视主人,主人色不动,乃曰:“承大王命,请减百价。”王曰:“休矣!谁肯以九百易一鹑者!”成囊鹑欲行。王呼曰:“鹑人来,实给六百,肯则售,否则已耳。”成又目主人,主人仍自若。成心愿盈溢,惟恐失时,曰:“以此数售,心实怏怏。但交而不成,则获戾滋大。无已,即如王命。”王喜,即秤付之。成囊金拜赐而出。主人怼曰:“我言如何,子乃急自鬻也!再少靳之,八百金在掌中矣。”成归,掷金案上,请主人自取之,主人不受。又固让之,乃盘计饭直而受之。王治装归。至家,历述所为,出金相庆。妪命置良田三百亩,起屋作器,居然世家。早起使成督耕、妇督织。稍隋辄诃之。夫妇相安,不敢有怨词。过三年家益富,妪辞欲去。夫妇共挽之,至泣下。妪亦遂止。旭旦候之,已杳然矣。异史氏曰:“富皆得于勤,此独得于惰,亦创闻也。不知一贫彻骨而至性不移,此天所以始弃之而终怜之也。懒中岂果有富贵乎哉!”

  译文:

  王成是平原世家子弟,只因为人过于懒惰,生活日渐贫困,到最后仅剩下几间破屋,夫妻俩连床都没了,只得睡在乱麻中,因此经常吵架。有一年夏天,天气非常炎热,村里很多人便到村外周家废园中纳凉,王成也在其中。周家废园里房屋都已倒塌,只有一个亭子还算完好。纳凉的人便睡在这亭子里。有一天拂晓,村里的人都回去了,到太阳升得老高时,王成才起来。正打算回去时,忽然发现草丛里有只金钗。拣起来一看,见上面刻有“仪宾府制”几个小字。王成的祖父曾当过衡王府仪宾,家中收藏的旧物,多半是这个款式。
  因此,他拿着金钗犹豫不决。忽见一个老太婆来找金钗。王成虽然一直穷,但为人正直,便马上把金钗还给她。老太婆很高兴,并满口称赞王成品行好。她说:“金钗本身值不了多少钱,只因为它是我丈夫的遗物。”王成问她的丈夫是谁,她回答说:“已故去的仪宾王柬之。”王成吃惊地说:“他是我祖父。你是怎么见到他的?”听了这话,老太婆也有几分惊诧,她说:“这样说来,你就是王柬之的孙子啰?我本是一个狐仙,百年前与你祖父结婚。你祖父死后,我就隐身了。不料路过这里时把金钗丢了,碰巧被你拾到了,这真是天意啊!”
  王成过去曾听说过祖父有个狐妻,于是便相信了她的话,并请她一同回家。老太婆便与王成一起走到家。到了家,王成赶忙呼妻子出来相见。他妻子穿着破衣,脸色菜黄带黑。老太婆不禁叹息起来:“唉,想不到王柬之的孙子,竟穷到这等地步!”她看见破灶上什么食物也没有,问道:“家里穷得这样,你们靠什么度日啊?”王成的妻子便诉说家中的困境,说着说着竟泪眼汪汪,泣不成声。老太婆听了以后便将自己的金钗送给王成的妻子,让她到市上换钱买米,并约好三天后再见面。王成挽留她,她说:“你连自己的妻子都难养活,我如果留下来住,只能望着空房子发愁,有什么好处?”于是她就走了。她走了以后,王成向妻子讲明情况,妻子听了害怕起来。王成称赞老太婆好,要妻子好好侍奉她。
  妻子答应了。过了三天,老太婆果然来了。她拿出一些银子,买回一石米一石麦。晚上与王妻睡在短床上。王妻开始有些恐惧,但看她很善良,也就不再担心她。
  第二天,老太婆对王成说:“你不要懒惰,应该做点小生意,坐吃山空怎么能长久?”王成说没本钱做生意。老太婆说:“你祖父在世时,钱银随我拿。我因为是个世外人,不需要钱,所以从未多要。节省下来的四十两花粉钱,至今还保存着,你拿去买些葛布,马上进京城去卖,可以赚点钱。”
  于是,王成买了五十匹葛布回来。老太婆叫他动身,说六七天就可以到京城。她一再嘱咐王成:“你一定要勤快些,千万不能偷懒;行动要快,不可拖拖拉拉;要是迟了一天,后悔就来不及了。”王成恭敬地答应了。他带着葛布上了路,不料,途中遇雨,衣服和鞋袜都湿透了。王成这辈子还从来没吃过这种苦,几天下来,早已疲惫不堪,只好住进旅店。想不到阴雨连绵,第二天雨下得更大了。他见过往旅客,一个个都被雨淋得狼狈不堪,心里更是叫苦不迭。到了中午,空气刚有点干燥,不一会儿又阴云密布,大雨滂沱。王成无奈又住了一夜。等他快到京城时,听说葛布价钱很贵,心中暗暗高兴。但进京后住进客店一问,才知道为时已晚,连店主都对他晚来一步感到惋惜不已。
  原来,一开始的时候,南边道路才通,葛布很少,而贝勒府急需用布,葛布的价钱顿时涨了三倍。前一天,王府已买足了布,布价自然也就跌下来了。王成得知这一消息后烦闷不安。又过了一天,葛布越来越多,价钱却越来越低。王成认为无利可赚不能卖。又过了十多天,食宿费已花去不少,而布还没卖出去,王成的心中更加烦闷。店主劝他低价卖掉葛布,再做其他生意。王成接受了他的意见,把带来的葛布全卖出去了,但本钱却亏了十几两银子。第二天早晨起床,打算收拾收拾回家,但拿出钱袋一看,发现卖布的钱全部被人偷走了。王成赶忙告诉店主,店主也无计可施。有人鼓动他去告店主,要店主赔偿。王成却说:“是我命不好,与他无关。”
  店主听说后很感激他,送他五两银子做路费。王成觉得这样空着手回去没脸见祖母,他思来想去,进退两难。正在这时候,他看见斗鹑的,一赌就是几千两,而买一只鹑,至少要花百把铜钱。他忽然想到,用身上的钱买鹑子也够了,于是马上同店主商量这件事。店主竭力怂恿他干,并表示不收他的食宿费。王成很高兴,买了一担鹑子又进京城。店主也很高兴,希望他尽快把鹑子卖掉。到了夜里,一场大雨倾盆而下,街道上水流成河,王成只好坐等天晴。但雨连着下了好几天,笼子里的鹑渐渐死去。王成焦急万分,但一时又想不出好办法。

  过了一天,鹑子死的更多,一担鹑而今只剩下几只,于是便把它们装在一个笼子里饲养。谁知过了一夜,只剩下一只活鹑。王成流着泪把情况告诉店主,店主也很为他可惜。王成心想,钱也花光了,家也回不去了,干脆一死了之。好心的店主一再劝他、安慰他。店主和王成去看那只仅存的鹑子,他仔细观察了鹑子后对王成说:“这只鹑非同寻常,那些鹑子很可能是被它斗死的。你反正没事,不如带它出去斗斗,如果它是善斗的鹑,你靠它也可以谋生。”王成觉得店主说得在理,便去认真地驯养鹑子。驯养好鹑子后,店主要他带着鹑子到街上赌酒食。王成养的那只鹑子很勇健,常常大胜而归。店主得知后很高兴,他送钱给王成作赌本,让他的鹑继续与别人的鹑斗。结果,王成的鹑三战三胜。这样过了半年多,王成积攒了二十多两银子。此时,王成的心里觉得宽慰多了,他已把鹑子当作性命一样贵重。
  有个大亲王好斗鹑,每逢上元节,总是让老百姓带着鹑子到府中斗。这一年的上元节快到了。店主对王成说:“你发大财的机会来了,只是不知你的运气怎么样。”店主便把大亲王与百姓斗鹑的故事讲给王成听,并带着王成前去亲王府。他嘱咐王成:“斗败了,你自认倒霉就是了;如果万幸赢了,亲王必定要买你的鹑子,你先不要答应,如果他强迫你,你就看我的眼色行事,我点头后你才能答应。”王成说:“那好。”
  到了亲王府,只见许多斗鹑人站在台阶下。一会儿,亲王出来了。他的随从招呼说:“愿意斗鹑的上来。”马上有个人拿着鹑子上前,王爷说放鹑子,那个人也放了鹑子。两只鹑略斗了几下,那人的鹑子便败下阵来。王爷开怀大笑。过了一会儿,已有好几个人的鹑子都被亲王的鹑子斗败了。店主对王成说:“该我们上了。”两人一同上殿。王爷看了看王成的鹑子说:“满眼杀气,是个善斗的,不可轻敌。”他命令随从放“铁嘴”鹑来斗。只几个回合,“铁嘴”鹑即大败。又换了几只良鹑,同样被斗败了。亲王急忙命令取宫中的玉鹑来斗。那玉鹑长得一身白毛,神态不凡。王成胆怯,跪着请求停斗,他说:“大王的鹑子,是神物,若伤了我的鹑子,就砸了我的饭碗。”亲王笑着说:“放鹑子。如果你的鹑子斗死了,我会重赏你的。”

  王成这才再放出鹑子。玉鹑见王成的鹑出笼,径直奔过去。当玉鹑刚冲将过来,王鹑像怒鸡伏身待战。玉鹑狠啄时,王鹑像鹤一样腾飞反击。两鹑或进或退,或攻或守,相持近一个时辰也没分出胜负。但后来,玉鹑渐渐松懈,而王鹑则越斗越怒、越急。不一会儿,玉鹑身上的毛像雪花般掉落,垂着翅膀逃走了。
  观战的人成百上千,他们都赞赏王成的鹑子善战。亲王亲手拿起王鹑,从嘴到爪细细察看一番,然后问王成:“卖不卖鹑?”王成回答:“我没有任何固定财产,只与鹑相依为命,不想卖。”亲王说:“赏你大价钱,使你拥有中产人的财富,这样你就乐意卖了吧?”王成低头沉思,半晌才说:“我本不愿卖,既然王爷喜欢它,又能使小人不愁衣食,我当然愿意。”王爷要他出价,他说要一千两银子。王爷笑着说:“痴汉!这是什么宝物价值千金?”王成解释说:“大王不把它当成室物,我却把它当无价之宝。”

  王爷问为什么,王成说:“我带它到街上斗,每天可赢些柴米钱,一家十几口人就没有挨冻受饿之忧,什么宝物能和它比?”听王成这么一说,王爷也换了口气,说:“我不亏待你,给你二百两。”王成摇了摇头。王爷又加了一百两,王成看看店主,只见他不动声色,就说:“看在王爷的面子上,减一百。”王爷见他不肯多让,不满意地说:“算了吧!谁肯花九百两买只鹑。”王成假装要把鹑子带走。这时,王爷喊了一声:“你过来,你过来!我出六百两,你同意就卖,不同意就罢了。”王成又看了看店主,见他仍不动声色。王成自己已感到心满意足,怕失去良机,就对亲王说:“这个价,实在不乐意卖,但不卖又得罪不起王爷。没办法,就依你说的那个价吧。”王爷大喜,叫人称好银两交给他。王成拿到银两后便告辞王爷,出了亲王府。店主在路上埋怨他说:“我是怎么告诉你的?你却急着要卖,否则,再讲讲价,八百两就稳稳地拿到手了。”
  回到店里,王成把银子放在桌上。他让店主自己拿银子,店主不肯要。王成再三推让,店主就收了他的食宿费。王成收拾行李回到家,对家里人讲了详细经过,并把银子拿出来庆贺。祖母叫他买了三百亩良田,修房屋,打家具,使一个穷人家又变得像个世家。每天清晨,祖母早起,督促王成管理田庄,督促王妻织布。王成夫妇稍有懈怠,祖母便训斥他们。夫妇二人对老太婆也不敢有怨言。过了三年,家中更富了。老太婆要离开。夫妇二人哭着挽留她,她答应了。可是,第二天天亮时,她已不见了。
  都说富贵源于勤劳,偏偏这个故事里的富贵却源于懒惰,一个人穷到了极点却还是能保持正值,就连一开始嫌弃他的老天也可怜他起来了,也许懒人最终也能有富贵吧!

王成 姓王名成😄

求《聊斋志异》聂小倩的白话译文。~

两个版本的翻译——可以对照(第一个翻译的错误较多,第二个还可以,就是翻译得有些简略)

翻译1

宁采臣,浙江人,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常对人说:“我一生都不贪女色”。恰好一次去金华,到了城北,在兰若寺卸下行装休息。兰若寺修筑的非常壮丽,但是到处杂草丛生,好久没人住过。 东西两间是和尚禅房,门都虚掩着。只有南边的一间小屋,门闩如同新的一样。宁采臣到正殿的东边,看到长的

很茂盛的竹子,台阶下有一个很大的水池,野生的荷花已经开放了。宁采臣非常喜欢这里荷花的清香。

恰好城里考试临近,住宿的地方价钱十分昂贵,就想先在这里住下来,便在寺中散步顺便等待寺中和尚

回来。
傍晚的时候,一男子打开南边屋子的门,宁采臣马上迎上来行礼后,说明自己希望留宿的意思。 那

男子说:“这个寺已经没有人住在里面了,我也要留宿的,能碰上先生,真是荣幸之至”。宁采臣十分高

兴,用藉藁作床,立起几块木板作为小桌,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当天晚上月光皎洁,二人在房中促膝交

谈,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名字。那男子自称姓燕,字赤霞。宁采臣猜测他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但从男子

的口音来看,又不像是江浙一带的。于是欺骗他说自己是秦地的人,语气表现的非常的诚恳。不久两人

便已无话可说,便相互作揖告别回到自己的房间。

宁采臣由于是第一次住在这里,所以很久都不能睡去。听到北边的房子好像有声音,似乎有人家。于

是起床,从北边的一扇窗子偷看,只见短墙外有一个院子,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还有一位老年妇女

,穿着红色的衣服,头上插着一些蓬草,老态龙钟。两人不时在月下说着话。妇人说:“小倩怎么这么

久没有回来”。老妇人说:“大概快要到了。”妇人说:“不知道姥姥是否对聂小倩有怨言”老妇人说

:“没听说,但姥姥似乎有点生气。”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已经翩然而至,相貌美艳。

老妇人笑着说:“背后议论别人是不礼貌的,我两个正谈到姑娘,没有注意姑娘来了,幸好没有说姑娘

的坏话。”又接着说:“姑娘美的如同画中人一样,如果我也是男人的话,也一定会迷恋姑娘的。” 那

姑娘回答道:“姥姥不说好,别人说好又有什么用?”。妇人和女子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宁认为她们

是邻居之间的随意交谈, 便回去睡觉,过了很久都没有任何的声音。

宁采臣刚刚准备睡去,突然发觉有人来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赶忙起来看个究竟,发现是刚刚那个在

北院看到的年轻女子。宁采臣赶忙问女子的来意。那女子笑着说:“晚上睡不着,希望和君结夫妻之好

。” 宁采臣义正辞言的说:“我怕别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道德尽丧。”那女子说:“晚上没有人知

道”。宁采臣又严厉拒绝。那女子似乎还要说什么,宁采臣大声说:“你赶快离去!不然我就去叫住在

南屋的那个人了。”女子露出恐惧的样子,便离开了。到了屋子的外面,突然又回来,将一锭黄金放在

宁采臣的被子上。宁采臣将黄金丢到屋外,说:“不义之财,玷污了我的行囊”。那女子面有愧色的退

出房屋,拾起被宁采臣丢弃的黄金,自言自语的说:“这个男子真是铁石心肠啊”。

第二天早上有兰溪来赶考的人带着一个仆从,住在东边的房子里,晚上突然死亡了。在他的足心处

有一个小孔,就像被锥刺的一样,有血从伤口流出来,众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第二天晚上,那个跟

来的仆从也死了,死亡的症状也和他的主人一样。傍晚的时候燕赤霞回来了,宁采臣向他询问了这件事

情,燕赤霞认为是鬼干的。宁采臣认为自己平常为人正直,所以并没有往心里去。

午夜时分那女子再次来到宁采臣的住处,对宁采臣说:“我见了这么多人,没有见到像你这样正直

的人。你是正直的人,妾不敢有所欺瞒。我名小倩,姓聂。十八岁那年死了, 被埋葬在这所寺庙的边上

,被这里的妖怪要挟来害过往这里的路人, 其实完全是被逼的。现在这个寺庙中已经没有可以杀的人了

,恐怕今天晚上夜叉回来。”宁采臣听后十分害怕,问女子有什么对策。那女子说:“和燕赤霞住在一

起就可以幸免。”宁采臣说:“为什么不去诱惑燕赤霞?” 女子说:“燕赤霞是奇人,所以不敢接近。

” 宁采臣又问:“那些被迷惑的人会怎么样?” 女子说:“对我动手动脚的人,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

用锥刺他的脚,他便会觉得迷迷糊糊,我便吸他的血供那妖怪喝。或者用黄金迷惑,其实那不是真正的

黄金而是罗刹鬼骨,如果人留下来可以取人的心和肝。一般就是用这两种方法来投其所好来诱惑他们。

” 宁采臣向女子道了谢,又问什么时候戒备妖怪来,女子说明天晚上。离别的时候,女子哭着说:“妾

现在身陷苦海,不得超生。君正气凛然,一定可以能救我于苦海。君如果可以带着我的骨灰,安葬在有

人的地方,我就可以转世投胎了”。宁采臣欣然答应,于是问女子骨灰放的地方。那女子说:“那个白

杨上面有乌鸦巢的便是我骨灰放的地方。” 说这话的时候,那女子已经走出了门,不见影踪了。

第二天,宁采臣怕燕赤侠有事外出, 早早就和燕赤侠约好一起。上午就备好酒菜宴请燕赤侠,并暗暗

仔细的观察燕赤侠。宁采臣又提出一起住,燕赤侠推脱说自己性格孤僻。宁采臣于是带着睡觉的东西强

行到燕赤侠的房间,燕赤侠没有办法,只好移开床让宁采臣睡。睡前叮嘱宁采臣说:“我知道先生是大丈

夫,今天一定要和我住,一定又难以说出的苦衷。希望先生不要翻我的行囊,否则对我们俩都不好。”

宁采臣表示一定遵守约定。于是各自睡去,燕赤侠将小箱子放在窗子上,不久就鼾声如雷了。

宁采臣却睡不着。到了一更左右,宁采臣看到窗子外面似乎有人的影子,不久那影子便贴近窗户向

屋子中窥探,眼里闪着火光。宁采臣非常害怕,想立即叫醒燕赤侠,这时突然有东西从箱子出来,只见

一道白光,撞断了石头的窗格,射了出去,又迅速收了回来,像闪电一样。燕赤侠发觉后醒来,宁采臣

赶忙假装睡觉暗暗的观察燕赤侠。只见燕赤侠拿着箱子查看,拿出一个东西,对着月亮看了看,那东西

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白光,大概有两寸来长,和韭叶差不多宽。不久后,燕赤侠又将那东西包裹了

很多层,依旧放在他那破旧的小箱子中,还自言自语道:“哪里来的老鬼,这么大胆,弄坏了我的箱子

”,然后又躺下来。宁采臣觉得非常惊奇,于是起来询问刚才发生的事,并告诉燕赤侠刚才自己所看到

的。燕赤侠说:“遇到知己,又怎么敢隐瞒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侠客。刚刚如果不是那石头窗格,老

妖早就死了。虽然如此,那妖怪也受了伤。” 宁采臣又问“箱子中装的是什么东西?” 燕赤侠回答说

:“是剑,刚刚我闻了一下发现有妖气。” 宁采臣想看看那把剑,燕赤侠慷慨的拿出来, 一把闪着弱

光的小剑。从此宁采臣更加尊敬燕赤侠。

天亮时,宁采臣看到窗子外面又血迹。 两人于是到了寺庙的北面,发现许多荒芜的坟墓,果

然有一棵白杨上面有乌鸦巢。(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燕赤侠祭拜路神,非常的虔诚 ,后来又将一

个破旧的皮囊送给宁采臣,说:“这是剑袋。留着可以远离各种鬼怪”。宁采臣本来想跟从燕赤侠学习

剑术。燕赤侠说:“性情刚直的人,可以学这个。但是我看先生仍是富贵中人,不是我们这一道的人。

”宁借口说自己的妹妹葬在这个地方,于是挖出尸骨,用衣物包裹着,租了条船启程回去了。

(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拜祝福说:(“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

。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祭祀仪式完毕以后宁采臣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

道:“等等,一起回去!”宁采臣回头,发现是聂小倩。聂小倩感激的说:“您很守信用,即便是死十

次也不足以报答,希望可以和先生一起回去,拜识您的父母侍奉他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宁采臣

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聂小倩,(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天的时候,依然是美丽动人。于是便和聂小倩

一同前往书房。在书房外,宁采臣嘱咐聂小倩先在外面稍等一会,自己先进去通知母亲。宁采臣的母亲

知道了事情以后很是惊讶。当时正好碰到宁采臣的妻子病重,宁采臣的母亲让宁采臣不要将事情告诉他

的妻子以免惊吓了她。宁采臣的母亲说完了以后,一女子已经翩然进入书房,拜倒在地上。宁采臣说:

“这就是聂小倩。”宁采臣的母亲十分的惊恐。聂小倩对宁采臣的母亲说:“我独自一人,已没有父母

兄弟。承蒙公子的再造之恩,我愿干些杂事,以报公子救命之恩。” 宁采臣的母亲看聂小倩十分的可爱

,便开始敢和她说话,说:“姑娘看上我的儿子,我当然是十分高兴。但我这一生就这么一个儿子,将

来要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一个鬼。”聂小倩说:“我并没这个意思。只是希望能侍奉二老。”宁采臣

的母亲为其真诚所感动,便答应了她。聂小倩希望可以看望一下宁采臣的妻子,宁采臣的母亲赶忙制止

,于是作罢。聂小倩便到厨房做饭,整理房间,仿佛已经很熟悉这里了。

到了傍晚宁采臣的母亲还是觉得很畏惧聂小倩,便让她回屋去,却不为她设床位。聂小倩知道了宁

采臣母亲的意思,于是离去了。想要进入书房,却退了出来在户外徘徊,似乎有所畏惧。宁采臣叫她进

来。聂小倩说:“屋内有剑气让我十分害怕。在路上之所以没有与你见面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宁采

臣知道聂小倩指的是燕赤侠给他的装剑的皮囊,于是将皮囊取下来放到别的屋子中。聂小倩这才进了屋

,在蜡烛旁坐下;过了一会,都没有说话。又过了一会,聂小倩问道:“哥哥晚上读书吗?妾年少的时

候读过《楞严经》,现在大半都遗忘了。希望可以给我一卷书,晚上空闲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 宁采

臣答应了她。于是又坐下,依旧没有说话,过了二更,聂小倩依旧没有离开的意思。宁采臣催她回房。

聂小倩悲伤的说:“我是外地的孤魂,最怕回到荒墓中去。” 宁采臣说:“房中已经没有其他的床铺了

,而且兄妹也要避嫌啊。” 聂小倩站了起来,皱着眉头将要哭的样子,挪着脚步走了出去,下了台阶便

不见了。宁采臣暗地里很可怜她,本想留她睡在床边的榻上,又怕母亲责怪。聂小倩白日侍奉宁采臣的

父母。黄昏的时候告退,便到宁采臣的书房,阅读经书。发觉宁采臣要睡觉了,才悲伤的走出房间。

聂小倩来宁家之前,宁采臣的妻子由于疾病不能干活,宁采臣的母亲每天都劳累不堪。自从聂小倩

来了以后,宁采臣的母亲轻松了许多,心里也很感激聂小倩。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宁采臣的母亲已经

将聂小倩看成自家人,竟然忘记了她是鬼,晚上也不忍心让她离去,便让聂小倩与她同住。聂小倩刚来

的时候没有吃过东西,半年以后喝一些淡淡的酒。宁采臣和他的母亲都十分喜欢聂小倩,很忌讳提起她

是鬼,别人也看不出来聂小倩是鬼。不久后,宁采臣的妻子去世了,宁采臣的母亲暗暗有让聂小倩过门

的意思,但是又害怕取了鬼对儿子不利。聂小倩察觉了母亲的意思后,对宁采臣的母亲说:“在这里住

了一年了,母亲应该了解我了。为了不再祸害无辜的行路人,所以跟随先生回来。没有其他的企求,只

因为仰慕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宁采臣的母亲也知道

聂小倩并没有恶意,但是怕宁采臣取了聂小倩以后不能传宗接代。聂小倩说:“有无子女是上天的安排

。公子很又福气,注定有子女三个,不会因为取了鬼而没有后代的。” 宁采臣的母亲相信了聂小倩,于

是与宁采臣商议过门之事。宁采臣十分高兴,为此宴请各位亲朋好友。当众人要求见新娘的时候,聂小

倩高兴的穿着盛装出来,全部的人都睁大了眼睛,都不怀疑聂小倩是鬼,反而认为是仙女下凡了。于是

都带着礼物,争着认识聂小倩。聂小倩善于画兰、梅,于是就用画来答谢贺礼,得到画的人都将画珍藏

起来,世袭传阅,引以为荣。

一天聂小倩趴在窗前,若有所思,突然问宁采臣:“原来那个装剑的皮囊在什么地方?” 宁采臣说

:“怕娘子看了害怕,所以已经收起来放在其他的房子了。” 聂小倩说:“妾和你住在一起这么久了,

应当不再害怕了,可以将它挂在我们的床头。” 宁采臣没有明白聂小倩的意思,于是聂小倩说:“近日

来,我心中总是充满不安,觉得有金华的妖物,因为我的逃走而怀恨在心,恐怕晚上回来害我们” 宁采

臣带着皮囊来了。聂小倩仔细看着皮囊说:“这把宝剑将要杀鬼了。现在破旧成这个样子,不知道已经

杀了多少鬼!妾现在看它,依然感到害怕。” 于是将它悬挂在床头。第二天又让人将其悬挂在门口的横

栏上。晚上,宁采臣和聂小倩正坐在蜡烛边 上,突然又一个如同飞鸟一般的东西进来。聂小倩害怕的

躲在了帘子后面。宁采臣看到飞来的东西,外形如同夜叉一样,电目血舌,眨 着眼睛冲了进来,到了门

口最停了下来,慢慢的接近装剑的皮囊,想用爪子把皮囊抓破。皮囊突然一声巨响,皮囊中仿佛又有鬼

物露出半个身体,将夜叉抓入囊中,一切都恢复了安静,皮囊还是和原来一样。宁采臣很惊奇,聂小倩

也从帘子后面出来,高兴的说:“已经没有事情了!” 两人向皮囊中看去,里面只有几斗清水而已。

过了几年,宁采臣果真考中了进士。生有一男。纳妾了以后,又各自生一男孩,都很有出息。
参考资料:http://vividworld.blogchina.com/2561241.html

翻译2

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清廉自重。他常常对人说:“我这个人爱情专一,不见异思迁。”

有一次,宁采臣到金华去。走到城北后,他进一座寺庙里休息。只见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却

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蓬蒿,显然,这里已好久没有人来过。再往里看,东西两边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

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个大池子,里边丛

生的野藕已经开花。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况且,这期间城里房价飞涨,因为学使大人来到金

华,参加考试的学子很多。宁采臣于是决定暂时就住在这座寺庙里。他心想,这寺中的和尚也不知道什

么时候回来,我何不散散步等他们呢?宁采臣独自一人在寺中漫步。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

的门,他赶忙上前行礼,并把自己想在这里留宿的打算告诉给对方。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

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宁采臣很高

兴,他铺了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看来是准备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在大殿的走廊里促膝长谈。书生说自己姓燕,叫燕赤霞。宁采臣

以为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一点儿也不像浙江人。一问,才知道他是陕西人。两人说了半

天话,才各自回床就寝。宁采臣每次在陌生的地方过夜,总是很久难以入睡。这一次也不例外。正在他

欲睡未睡之际,却只见北边房里有人在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于是,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

看了一眼。只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太婆,她穿着暗红色外衣,

头上插着银梳子,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原来是她们俩在月下说话。那妇人说:“小倩为什么很长时间

没到这里来?”老太婆说:“或许是她的相好来了吧。”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太婆回

答:“虽没听她发什么牢骚,但她看起来好像心情不愉快。”妇人又说:“对这个小丫头不能太好了!

”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

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

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说:“姥姥不夸奖我几句,还有谁会说我好

?”妇人和女孩子说了些什么,宁采臣没有听清。他以为她们是燕书生的亲眷,所以躺回草床不再听她

们说话。过了一会儿,寺庙里一片寂静。宁采臣刚要入梦境时,觉得好像有人进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

身一看,发现是北院那个叫小倩的女孩子进来了。他不由得吃了一惊,问她进来干什么,她说想跟他一

起睡。宁采臣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别人议论,我还怕别人说闲话呢。偶然一失足,就会成为一个道

德沦丧的无耻之徒。”女孩说,夜里没人知道。宁采臣吼道:“快走开!要不然,我就要喊南边小屋里

的人了。”听了这话,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开了。刚走出门又转身回来,把一锭金子放在宁的床褥

上。宁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阶上,斥责说:“不义之财,弄脏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拣起金子走

了,嘴里还说:“这个男人真是铁石心肠。”

第二天一早,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应考。他们住在寺庙的东厢房里。不料,书生竟在当天夜

里暴死了。死后发现,他的脚板心有个小限孔,像是被锥子刺的,还有一缕缕血丝流出来了。大家都不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的仆人也死了,他的症状和书生一模一样。晚上,燕生回来了

。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认为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为人耿直,根本没把鬼的事放在心上。到了

夜里,那个女孩子又来找他。她对宁采臣说:“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像你这样刚直的人。你有圣贤

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骗你。我叫聂小倩,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干

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我用容颜去迷惑别人,这本来并不是我愿意做的。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

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宁采臣听了这话,十分惊骇,他请求小倩帮他想办法。聂小倩说:“你

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灾。”宁采臣问了一句:“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说:“他是

个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们怎么样去迷惑人呢?”聂小倩说:“和我亲昵的人,

我悄悄用锥子刺他的脚心,这样,他很快就昏迷过去了,于是,我再吸他的血给妖怪喝。

有时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实那不是金子,而是罗刹鬼的骨头。这东西留在谁那里,就能把谁的心肝

掏去。这两种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们贪色好财的心理。”宁采臣问她什么时候戒备,她说明天晚上。

临别时,小倩哭着说:“我掉进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义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你能把我的

朽骨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葬,我将感激不尽。”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要求,问她的坟在哪里,她说:“

请记住,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便是。”说完出门,片刻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里,邀请他喝酒。上午九十点钟,酒菜准备好了。在酒

席上,宁采臣留意观察燕赤霞。宁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辞说自己喜欢清净,宁采臣不听,

到了晚上,强行把铺盖都搬过来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嘱咐宁采臣:“我知道你是个大

丈夫,对你也很钦佩。不过,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说。请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则,对你我两人都

没好处。”宁采臣很恭敬地答应了。后来,各自就寝。燕赤霞临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台上,过了一会儿

,他就鼾声如雷。宁采臣半天也睡不着。大约一更时分,他发现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户

朝里看,目光闪闪。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听见有个东西从小箱子中飞出,像一匹白绸

缎闪闪亮,折断窗户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随即像电光一样熄灭了。这时,燕赤霞醒来起身,宁采臣假

装睡着了,在暗中观察他。只见燕赤霞拿起箱子检查,从里面取出一个东西,映着月光嗅了嗅。那东西

亮晶晶的,大约有两寸长,一片韭菜叶子大小。然后,燕赤霞把它紧紧包牢,又放进箱子里。燕赤霞自

言自语:“什么老妖怪,竟敢有这么大的胆子,把我的箱子都给弄坏了。”于是,他又躺下来。宁采臣

觉得太奇怪了,便起身问燕赤霞,并把刚才所看到的情节都告诉了燕赤霞。燕赤霞说:“既然我们已成

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隐瞒了。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格子阻挡,妖怪当时就会死的。虽说它这次

没死,但他已受了重伤。”宁采臣问他刚才藏起来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是剑,并说刚才闻它,上面

有股妖气。宁采臣说想看看这柄剑,燕赤霞拿出来给他看,原来,这是一柄亮闪闪的小剑。第二天一早

,宁采臣到窗外查看,发现地上有摊血迹。这天,宁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边,他看见一片荒冢。再

一看,果然有棵白杨树,树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办完事以后,急忙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临行前,燕赤霞设宴送行,并把破皮囊赠送给宁采臣,他

告诉宁采臣:“这是剑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宁采臣想跟他学剑术,燕生说:“像你这样

信义刚直的君子,本来是可以学的,但你是富贵阶层的人,不是干我这一行的。”宁采臣撒谎说有个妹

妹葬在寺院北边,打算迁葬。于是,他挖出聂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宁采臣的书斋靠近郊野。他回家后就将小倩的坟建在斋外。建好安葬后,他祭祀说:“可怜你孤零零的

,把你葬在我小屋旁边,这样,你的悲欢我都能听见,而且,这里也不会有恶鬼来欺凌你。一杯水酒,

不成敬意,请不要嫌弃,把它喝了罢!”他祝福完以后正准备回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道:“请等等

我!”回头一看,竟是小倩。聂小倩笑着谢宁采臣:“你的信义,我永远也报答不尽。请让我随同你回

去,拜见婆婆,就是做个丫头小妾也心甘情愿。”宁采臣细细打量她,见她肌肤细嫩,小脚尖尖,身材

娇娇,妩媚动人。于是,便带她一同回到书斋。宁采臣让她先坐一会儿,他先进去告诉母亲。他母亲听

说后感到很吃惊。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叫他不要声张,以免刺激病人。他们母子

正说着话,聂小倩已悄悄进屋,跪在地上拜见宁采臣的母亲。宁采臣介绍说:“这就是小倩。”宁母惊

慌地看了看她,心里很害怕。聂小倩说:“我孤单一身,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关照,使我摆脱了困

境。因此,我愿意侍奉他,以报答他的恩德。”宁母见她模样很可爱,才敢与她说话。宁母说:“姑娘

肯照顾我儿子,我这个老太婆当然很高兴。只是我一生仅养了这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

个鬼妻。”小倩说:“我真的没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让我把公子当兄长对

待,听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宁母觉得小倩的话说得很真诚,便答应了。小倩说她

想拜见嫂夫人,宁母推辞说宁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没有去。接着,小倩立即到厨房,给母

亲做饭。她在宁采臣家进进出出,穿堂入室,像是来了很长时间一样,一点都不陌生。天黑以后,宁母

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被。小倩意识到这是母亲赶她走的信号,于是,她就走了

。经过宁采臣的书房时,她想进去,又不敢进,在门外徘徊。宁采臣叫她,她说:“房里有剑气,叫人

害怕。前些时候在路途上不敢见你,就是这个缘故。”宁采臣顿时想起燕赤霞送给他的破皮袋,于是,

他赶忙把袋子拿下来挂到别的房间去了。小倩这才进了书房,在烛灯边坐下。坐了半天也没一句话,后

来,她问宁采臣:“你晚上读书吗?我小时候念过《楞严经》,现在多半已忘光了。请你帮我找一册,

夜晚空闲时我请大哥指点指点。”宁采臣答应了。两个人又无话可讲,小倩也不说告辞。到了二更以后

,小倩还坐在书房里不走,宁采臣催她,她伤心地说:“我是外地来的孤魂,特别害怕到荒墓里去。”

宁采臣说:“这里没有别的床,而且兄妹之间,也应该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脸要哭的样子

,想迈步却又迈不开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书房,过了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里很可怜她,想留她睡

在别的床上,又担心母亲会责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亲请安,端水给她盥洗,家务活忙个不停,而且,样样都合宁母的心。傍晚时,小倩自动离开书斋。她经过书房时,经常借着烛光念经,直到宁采臣要睡觉时才凄然离去。本来,自从宁妻病倒以后,宁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务,她已疲劳不堪。自从小倩来到家以后,宁母就清闲多了。天长日久,宁母和小倩渐渐熟悉,她对小倩也越来越疼爱。到后来,宁母已忘记小倩是个鬼变的,而不忍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来时,不吃不喝,半年后才开始吃点稀饭。宁采臣母子都很喜爱她,从来不说她是鬼。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于是,宁家大办酒席,遍请亲友。婚礼那天,

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亲友,令满堂亲友都看呆了。人们不怀疑她是鬼,而怀疑她是仙人。

小倩和采臣结为人鬼夫妇后,生活很美满。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他们的孩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人。

参考资料:http://www.hsxx.com/study/liaozhaizhiyi/21.htm

两个版本的翻译——可以对照(第一个翻译的错误较多,第二个还可以,就是翻译得有些简略)

翻译1

宁采臣,浙江人,性格开朗,为人正直。常对人说:“我一生都不贪女色”。恰好一次去金华,到了

城北,在兰若寺卸下行装休息。兰若寺修筑的非常壮丽,但是到处杂草丛生,好久没人住过。 东西两间

是和尚禅房,门都虚掩着。只有南边的一间小屋,门闩如同新的一样。宁采臣到正殿的东边,看到长的

很茂盛的竹子,台阶下有一个很大的水池,野生的荷花已经开放了。宁采臣非常喜欢这里荷花的清香。

恰好城里考试临近,住宿的地方价钱十分昂贵,就想先在这里住下来,便在寺中散步顺便等待寺中和尚

回来。
傍晚的时候,一男子打开南边屋子的门,宁采臣马上迎上来行礼后,说明自己希望留宿的意思。 那

男子说:“这个寺已经没有人住在里面了,我也要留宿的,能碰上先生,真是荣幸之至”。宁采臣十分高

兴,用藉藁作床,立起几块木板作为小桌,作长久居住的打算。当天晚上月光皎洁,二人在房中促膝交

谈,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名字。那男子自称姓燕,字赤霞。宁采臣猜测他是去参加科举考试的,但从男子

的口音来看,又不像是江浙一带的。于是欺骗他说自己是秦地的人,语气表现的非常的诚恳。不久两人

便已无话可说,便相互作揖告别回到自己的房间。

宁采臣由于是第一次住在这里,所以很久都不能睡去。听到北边的房子好像有声音,似乎有人家。于

是起床,从北边的一扇窗子偷看,只见短墙外有一个院子,有一个四十多岁的妇人。还有一位老年妇女

,穿着红色的衣服,头上插着一些蓬草,老态龙钟。两人不时在月下说着话。妇人说:“小倩怎么这么

久没有回来”。老妇人说:“大概快要到了。”妇人说:“不知道姥姥是否对聂小倩有怨言”老妇人说

:“没听说,但姥姥似乎有点生气。”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十七八岁的女子已经翩然而至,相貌美艳。

老妇人笑着说:“背后议论别人是不礼貌的,我两个正谈到姑娘,没有注意姑娘来了,幸好没有说姑娘

的坏话。”又接着说:“姑娘美的如同画中人一样,如果我也是男人的话,也一定会迷恋姑娘的。” 那

姑娘回答道:“姥姥不说好,别人说好又有什么用?”。妇人和女子又不知道说了些什么。宁认为她们

是邻居之间的随意交谈, 便回去睡觉,过了很久都没有任何的声音。

宁采臣刚刚准备睡去,突然发觉有人来到了自己住的地方,赶忙起来看个究竟,发现是刚刚那个在

北院看到的年轻女子。宁采臣赶忙问女子的来意。那女子笑着说:“晚上睡不着,希望和君结夫妻之好

。” 宁采臣义正辞言的说:“我怕别人说。一失足成千古恨,道德尽丧。”那女子说:“晚上没有人知

道”。宁采臣又严厉拒绝。那女子似乎还要说什么,宁采臣大声说:“你赶快离去!不然我就去叫住在

南屋的那个人了。”女子露出恐惧的样子,便离开了。到了屋子的外面,突然又回来,将一锭黄金放在

宁采臣的被子上。宁采臣将黄金丢到屋外,说:“不义之财,玷污了我的行囊”。那女子面有愧色的退

出房屋,拾起被宁采臣丢弃的黄金,自言自语的说:“这个男子真是铁石心肠啊”。

第二天早上有兰溪来赶考的人带着一个仆从,住在东边的房子里,晚上突然死亡了。在他的足心处

有一个小孔,就像被锥刺的一样,有血从伤口流出来,众人都不知道是什么原因。第二天晚上,那个跟

来的仆从也死了,死亡的症状也和他的主人一样。傍晚的时候燕赤霞回来了,宁采臣向他询问了这件事

情,燕赤霞认为是鬼干的。宁采臣认为自己平常为人正直,所以并没有往心里去。

午夜时分那女子再次来到宁采臣的住处,对宁采臣说:“我见了这么多人,没有见到像你这样正直

的人。你是正直的人,妾不敢有所欺瞒。我名小倩,姓聂。十八岁那年死了, 被埋葬在这所寺庙的边上

,被这里的妖怪要挟来害过往这里的路人, 其实完全是被逼的。现在这个寺庙中已经没有可以杀的人了

,恐怕今天晚上夜叉回来。”宁采臣听后十分害怕,问女子有什么对策。那女子说:“和燕赤霞住在一

起就可以幸免。”宁采臣说:“为什么不去诱惑燕赤霞?” 女子说:“燕赤霞是奇人,所以不敢接近。

” 宁采臣又问:“那些被迷惑的人会怎么样?” 女子说:“对我动手动脚的人,我趁他不注意的时候

用锥刺他的脚,他便会觉得迷迷糊糊,我便吸他的血供那妖怪喝。或者用黄金迷惑,其实那不是真正的

黄金而是罗刹鬼骨,如果人留下来可以取人的心和肝。一般就是用这两种方法来投其所好来诱惑他们。

” 宁采臣向女子道了谢,又问什么时候戒备妖怪来,女子说明天晚上。离别的时候,女子哭着说:“妾

现在身陷苦海,不得超生。君正气凛然,一定可以能救我于苦海。君如果可以带着我的骨灰,安葬在有

人的地方,我就可以转世投胎了”。宁采臣欣然答应,于是问女子骨灰放的地方。那女子说:“那个白

杨上面有乌鸦巢的便是我骨灰放的地方。” 说这话的时候,那女子已经走出了门,不见影踪了。

第二天,宁采臣怕燕赤侠有事外出, 早早就和燕赤侠约好一起。上午就备好酒菜宴请燕赤侠,并暗暗

仔细的观察燕赤侠。宁采臣又提出一起住,燕赤侠推脱说自己性格孤僻。宁采臣于是带着睡觉的东西强

行到燕赤侠的房间,燕赤侠没有办法,只好移开床让宁采臣睡。睡前叮嘱宁采臣说:“我知道先生是大丈

夫,今天一定要和我住,一定又难以说出的苦衷。希望先生不要翻我的行囊,否则对我们俩都不好。”

宁采臣表示一定遵守约定。于是各自睡去,燕赤侠将小箱子放在窗子上,不久就鼾声如雷了。

宁采臣却睡不着。到了一更左右,宁采臣看到窗子外面似乎有人的影子,不久那影子便贴近窗户向

屋子中窥探,眼里闪着火光。宁采臣非常害怕,想立即叫醒燕赤侠,这时突然有东西从箱子出来,只见

一道白光,撞断了石头的窗格,射了出去,又迅速收了回来,像闪电一样。燕赤侠发觉后醒来,宁采臣

赶忙假装睡觉暗暗的观察燕赤侠。只见燕赤侠拿着箱子查看,拿出一个东西,对着月亮看了看,那东西

在月光下晶莹剔透,闪着白光,大概有两寸来长,和韭叶差不多宽。不久后,燕赤侠又将那东西包裹了

很多层,依旧放在他那破旧的小箱子中,还自言自语道:“哪里来的老鬼,这么大胆,弄坏了我的箱子

”,然后又躺下来。宁采臣觉得非常惊奇,于是起来询问刚才发生的事,并告诉燕赤侠刚才自己所看到

的。燕赤侠说:“遇到知己,又怎么敢隐瞒自己的身份,我是一名侠客。刚刚如果不是那石头窗格,老

妖早就死了。虽然如此,那妖怪也受了伤。” 宁采臣又问“箱子中装的是什么东西?” 燕赤侠回答说

:“是剑,刚刚我闻了一下发现有妖气。” 宁采臣想看看那把剑,燕赤侠慷慨的拿出来, 一把闪着弱

光的小剑。从此宁采臣更加尊敬燕赤侠。

天亮时,宁采臣看到窗子外面又血迹。 两人于是到了寺庙的北面,发现许多荒芜的坟墓,果

然有一棵白杨上面有乌鸦巢。(迨营谋既就,趣装欲归)。燕赤侠祭拜路神,非常的虔诚 ,后来又将一

个破旧的皮囊送给宁采臣,说:“这是剑袋。留着可以远离各种鬼怪”。宁采臣本来想跟从燕赤侠学习

剑术。燕赤侠说:“性情刚直的人,可以学这个。但是我看先生仍是富贵中人,不是我们这一道的人。

”宁借口说自己的妹妹葬在这个地方,于是挖出尸骨,用衣物包裹着,租了条船启程回去了。

(宁斋临野,因营坟葬诸斋外,)祭拜祝福说:(“怜卿孤魂,葬近蜗居,歌哭相闻,庶不见凌于雄鬼

。一瓯浆水饮,殊不清旨,幸不为嫌!”)祭祀仪式完毕以后宁采臣正准备回家,突然听到后面有人叫

道:“等等,一起回去!”宁采臣回头,发现是聂小倩。聂小倩感激的说:“您很守信用,即便是死十

次也不足以报答,希望可以和先生一起回去,拜识您的父母侍奉他们也就没有什么遗憾的了。”宁采臣

仔细的端详了一下聂小倩,(肌映流霞,足翘细笋),白天的时候,依然是美丽动人。于是便和聂小倩

一同前往书房。在书房外,宁采臣嘱咐聂小倩先在外面稍等一会,自己先进去通知母亲。宁采臣的母亲

知道了事情以后很是惊讶。当时正好碰到宁采臣的妻子病重,宁采臣的母亲让宁采臣不要将事情告诉他

的妻子以免惊吓了她。宁采臣的母亲说完了以后,一女子已经翩然进入书房,拜倒在地上。宁采臣说:

“这就是聂小倩。”宁采臣的母亲十分的惊恐。聂小倩对宁采臣的母亲说:“我独自一人,已没有父母

兄弟。承蒙公子的再造之恩,我愿干些杂事,以报公子救命之恩。” 宁采臣的母亲看聂小倩十分的可爱

,便开始敢和她说话,说:“姑娘看上我的儿子,我当然是十分高兴。但我这一生就这么一个儿子,将

来要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一个鬼。”聂小倩说:“我并没这个意思。只是希望能侍奉二老。”宁采臣

的母亲为其真诚所感动,便答应了她。聂小倩希望可以看望一下宁采臣的妻子,宁采臣的母亲赶忙制止

,于是作罢。聂小倩便到厨房做饭,整理房间,仿佛已经很熟悉这里了。

到了傍晚宁采臣的母亲还是觉得很畏惧聂小倩,便让她回屋去,却不为她设床位。聂小倩知道了宁

采臣母亲的意思,于是离去了。想要进入书房,却退了出来在户外徘徊,似乎有所畏惧。宁采臣叫她进

来。聂小倩说:“屋内有剑气让我十分害怕。在路上之所以没有与你见面也就是由于这个原因。” 宁采

臣知道聂小倩指的是燕赤侠给他的装剑的皮囊,于是将皮囊取下来放到别的屋子中。聂小倩这才进了屋

,在蜡烛旁坐下;过了一会,都没有说话。又过了一会,聂小倩问道:“哥哥晚上读书吗?妾年少的时

候读过《楞严经》,现在大半都遗忘了。希望可以给我一卷书,晚上空闲的时候可以翻阅一下。” 宁采

臣答应了她。于是又坐下,依旧没有说话,过了二更,聂小倩依旧没有离开的意思。宁采臣催她回房。

聂小倩悲伤的说:“我是外地的孤魂,最怕回到荒墓中去。” 宁采臣说:“房中已经没有其他的床铺了

,而且兄妹也要避嫌啊。” 聂小倩站了起来,皱着眉头将要哭的样子,挪着脚步走了出去,下了台阶便

不见了。宁采臣暗地里很可怜她,本想留她睡在床边的榻上,又怕母亲责怪。聂小倩白日侍奉宁采臣的

父母。黄昏的时候告退,便到宁采臣的书房,阅读经书。发觉宁采臣要睡觉了,才悲伤的走出房间。

聂小倩来宁家之前,宁采臣的妻子由于疾病不能干活,宁采臣的母亲每天都劳累不堪。自从聂小倩

来了以后,宁采臣的母亲轻松了许多,心里也很感激聂小倩。日子一天一天的过去,宁采臣的母亲已经

将聂小倩看成自家人,竟然忘记了她是鬼,晚上也不忍心让她离去,便让聂小倩与她同住。聂小倩刚来

的时候没有吃过东西,半年以后喝一些淡淡的酒。宁采臣和他的母亲都十分喜欢聂小倩,很忌讳提起她

是鬼,别人也看不出来聂小倩是鬼。不久后,宁采臣的妻子去世了,宁采臣的母亲暗暗有让聂小倩过门

的意思,但是又害怕取了鬼对儿子不利。聂小倩察觉了母亲的意思后,对宁采臣的母亲说:“在这里住

了一年了,母亲应该了解我了。为了不再祸害无辜的行路人,所以跟随先生回来。没有其他的企求,只

因为仰慕先生为人正直光明磊落,(实欲依赞三数年,借博封诰,以光泉壤。)”宁采臣的母亲也知道

聂小倩并没有恶意,但是怕宁采臣取了聂小倩以后不能传宗接代。聂小倩说:“有无子女是上天的安排

。公子很又福气,注定有子女三个,不会因为取了鬼而没有后代的。” 宁采臣的母亲相信了聂小倩,于

是与宁采臣商议过门之事。宁采臣十分高兴,为此宴请各位亲朋好友。当众人要求见新娘的时候,聂小

倩高兴的穿着盛装出来,全部的人都睁大了眼睛,都不怀疑聂小倩是鬼,反而认为是仙女下凡了。于是

都带着礼物,争着认识聂小倩。聂小倩善于画兰、梅,于是就用画来答谢贺礼,得到画的人都将画珍藏

起来,世袭传阅,引以为荣。

一天聂小倩趴在窗前,若有所思,突然问宁采臣:“原来那个装剑的皮囊在什么地方?” 宁采臣说

:“怕娘子看了害怕,所以已经收起来放在其他的房子了。” 聂小倩说:“妾和你住在一起这么久了,

应当不再害怕了,可以将它挂在我们的床头。” 宁采臣没有明白聂小倩的意思,于是聂小倩说:“近日

来,我心中总是充满不安,觉得有金华的妖物,因为我的逃走而怀恨在心,恐怕晚上回来害我们” 宁采

臣带着皮囊来了。聂小倩仔细看着皮囊说:“这把宝剑将要杀鬼了。现在破旧成这个样子,不知道已经

杀了多少鬼!妾现在看它,依然感到害怕。” 于是将它悬挂在床头。第二天又让人将其悬挂在门口的横

栏上。晚上,宁采臣和聂小倩正坐在蜡烛边 上,突然又一个如同飞鸟一般的东西进来。聂小倩害怕的

躲在了帘子后面。宁采臣看到飞来的东西,外形如同夜叉一样,电目血舌,眨 着眼睛冲了进来,到了门

口最停了下来,慢慢的接近装剑的皮囊,想用爪子把皮囊抓破。皮囊突然一声巨响,皮囊中仿佛又有鬼

物露出半个身体,将夜叉抓入囊中,一切都恢复了安静,皮囊还是和原来一样。宁采臣很惊奇,聂小倩

也从帘子后面出来,高兴的说:“已经没有事情了!” 两人向皮囊中看去,里面只有几斗清水而已。

过了几年,宁采臣果真考中了进士。生有一男。纳妾了以后,又各自生一男孩,都很有出息。
参考资料:http://vividworld.blogchina.com/2561241.html

翻译2

浙江人氏宁采臣,为人慷慨豪爽,清廉自重。他常常对人说:“我这个人爱情专一,不见异思迁。”

有一次,宁采臣到金华去。走到城北后,他进一座寺庙里休息。只见寺庙大殿宝塔十分壮丽,但地上却

长满了比人还高的蓬蒿,显然,这里已好久没有人来过。再往里看,东西两边僧人居住的房舍,门都虚

掩着,只有南面一间小屋的门上,好像挂着一把新锁。殿东角有一片修竹,台阶下有个大池子,里边丛

生的野藕已经开花。宁采臣很喜欢这个幽静的地方,况且,这期间城里房价飞涨,因为学使大人来到金

华,参加考试的学子很多。宁采臣于是决定暂时就住在这座寺庙里。他心想,这寺中的和尚也不知道什

么时候回来,我何不散散步等他们呢?宁采臣独自一人在寺中漫步。傍晚时,有个读书人来开南面小屋

的门,他赶忙上前行礼,并把自己想在这里留宿的打算告诉给对方。那个读书人说:“这里没有房主,

我也是个在这里借宿的人。你不怕冷清住在这里,我早晚都能向你讨教,真是不胜荣幸。”宁采臣很高

兴,他铺了些蒿草当床,又架起木板当桌子,看来是准备在这里住些日子。

这天夜晚月光皎洁,宁采臣和那位书生在大殿的走廊里促膝长谈。书生说自己姓燕,叫燕赤霞。宁采臣

以为他是来应考的秀才,但听他的口音,一点儿也不像浙江人。一问,才知道他是陕西人。两人说了半

天话,才各自回床就寝。宁采臣每次在陌生的地方过夜,总是很久难以入睡。这一次也不例外。正在他

欲睡未睡之际,却只见北边房里有人在窃窃私语,好像住有家眷。于是,他起身趴在北墙石窗下,悄悄

看了一眼。只见短墙外一个小院落里,有一位四十多岁的妇女,还有一个老太婆,她穿着暗红色外衣,

头上插着银梳子,一副老态龙钟的样子。原来是她们俩在月下说话。那妇人说:“小倩为什么很长时间

没到这里来?”老太婆说:“或许是她的相好来了吧。”妇人说:“她没向姥姥发牢骚吗?”老太婆回

答:“虽没听她发什么牢骚,但她看起来好像心情不愉快。”妇人又说:“对这个小丫头不能太好了!

”话未说完,就有个十七八岁的女孩进来了,模样好像很美。老太婆笑着说:“背后不说人,我们两个

正说你呢,没想到你这个小妖精悄悄进来了,幸亏我们没说你什么坏话。”老太婆接着说:“小娘子长

得好比画中人,我要是个男人,也会被你把魂勾跑。”女孩说:“姥姥不夸奖我几句,还有谁会说我好

?”妇人和女孩子说了些什么,宁采臣没有听清。他以为她们是燕书生的亲眷,所以躺回草床不再听她

们说话。过了一会儿,寺庙里一片寂静。宁采臣刚要入梦境时,觉得好像有人进了他的卧室。他急忙起

身一看,发现是北院那个叫小倩的女孩子进来了。他不由得吃了一惊,问她进来干什么,她说想跟他一

起睡。宁采臣一本正经地说:“你不怕别人议论,我还怕别人说闲话呢。偶然一失足,就会成为一个道

德沦丧的无耻之徒。”女孩说,夜里没人知道。宁采臣吼道:“快走开!要不然,我就要喊南边小屋里

的人了。”听了这话,那女孩有些害怕,只好走开了。刚走出门又转身回来,把一锭金子放在宁的床褥

上。宁马上把它扔到院子的台阶上,斥责说:“不义之财,弄脏了我的口袋。”女孩羞愧地拣起金子走

了,嘴里还说:“这个男人真是铁石心肠。”

第二天一早,有个兰溪的书生带着一个仆人来应考。他们住在寺庙的东厢房里。不料,书生竟在当天夜

里暴死了。死后发现,他的脚板心有个小限孔,像是被锥子刺的,还有一缕缕血丝流出来了。大家都不

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过了一个晚上,书生的仆人也死了,他的症状和书生一模一样。晚上,燕生回来了

。宁采臣问他知不知道死因,他认为这是鬼魅干的。宁采臣为人耿直,根本没把鬼的事放在心上。到了

夜里,那个女孩子又来找他。她对宁采臣说:“我见过的人多了,但没有像你这样刚直的人。你有圣贤

人的品德,我不敢欺骗你。我叫聂小倩,十八岁就病死了,埋在这座寺院旁,不幸遭受妖物的威胁,干

了不少伤天害理的下贱勾当。我用容颜去迷惑别人,这本来并不是我愿意做的。现在这寺中没有人可以

杀,鬼夜叉很可能要来杀你。”宁采臣听了这话,十分惊骇,他请求小倩帮他想办法。聂小倩说:“你

跟燕赤霞住在一屋便能免除凶灾。”宁采臣问了一句:“为何不去迷惑燕赤霞?”小倩回答说:“他是

个奇人,鬼妖不敢接近他。”宁采臣又问:“你们怎么样去迷惑人呢?”聂小倩说:“和我亲昵的人,

我悄悄用锥子刺他的脚心,这样,他很快就昏迷过去了,于是,我再吸他的血给妖怪喝。

有时候,我用金子去勾引,其实那不是金子,而是罗刹鬼的骨头。这东西留在谁那里,就能把谁的心肝

掏去。这两种方法,都是迎合而今人们贪色好财的心理。”宁采臣问她什么时候戒备,她说明天晚上。

临别时,小倩哭着说:“我掉进了大海,找不到岸。你是仗义君子,一定能救苦救难。如果你能把我的

朽骨带到一个清净的地方安葬,我将感激不尽。”宁采臣答应了她的要求,问她的坟在哪里,她说:“

请记住,白杨树上有乌鸦巢穴的地方便是。”说完出门,片刻消失不见了。

第二天,宁采臣恐怕燕赤霞外出,便早早到他房里,邀请他喝酒。上午九十点钟,酒菜准备好了。在酒

席上,宁采臣留意观察燕赤霞。宁采臣表示想和他同屋睡,燕赤霞推辞说自己喜欢清净,宁采臣不听,

到了晚上,强行把铺盖都搬过来了,燕赤霞不得已,只好跟他同睡,他嘱咐宁采臣:“我知道你是个大

丈夫,对你也很钦佩。不过,我有些私事,不便明说。请你不要翻看我的小箱子。否则,对你我两人都

没好处。”宁采臣很恭敬地答应了。后来,各自就寝。燕赤霞临睡前把小箱子放在窗台上,过了一会儿

,他就鼾声如雷。宁采臣半天也睡不着。大约一更时分,他发现窗外隐隐约约有人影,正慢慢靠近窗户

朝里看,目光闪闪。宁采臣很害怕,正要喊叫燕赤霞,忽然听见有个东西从小箱子中飞出,像一匹白绸

缎闪闪亮,折断窗户上的石格,猛然一射,随即像电光一样熄灭了。这时,燕赤霞醒来起身,宁采臣假

装睡着了,在暗中观察他。只见燕赤霞拿起箱子检查,从里面取出一个东西,映着月光嗅了嗅。那东西

亮晶晶的,大约有两寸长,一片韭菜叶子大小。然后,燕赤霞把它紧紧包牢,又放进箱子里。燕赤霞自

言自语:“什么老妖怪,竟敢有这么大的胆子,把我的箱子都给弄坏了。”于是,他又躺下来。宁采臣

觉得太奇怪了,便起身问燕赤霞,并把刚才所看到的情节都告诉了燕赤霞。燕赤霞说:“既然我们已成

好朋友,我也就不必再隐瞒了。我是个剑客。要不是那个石格子阻挡,妖怪当时就会死的。虽说它这次

没死,但他已受了重伤。”宁采臣问他刚才藏起来的是什么东西,燕赤霞说是剑,并说刚才闻它,上面

有股妖气。宁采臣说想看看这柄剑,燕赤霞拿出来给他看,原来,这是一柄亮闪闪的小剑。第二天一早

,宁采臣到窗外查看,发现地上有摊血迹。这天,宁采臣走出寺院,在寺院北边,他看见一片荒冢。再

一看,果然有棵白杨树,树上有个乌鸦巢。

宁采臣办完事以后,急忙整理行装准备回家。临行前,燕赤霞设宴送行,并把破皮囊赠送给宁采臣,他

告诉宁采臣:“这是剑袋。你好好收藏,它可以避妖怪。”宁采臣想跟他学剑术,燕生说:“像你这样

信义刚直的君子,本来是可以学的,但你是富贵阶层的人,不是干我这一行的。”宁采臣撒谎说有个妹

妹葬在寺院北边,打算迁葬。于是,他挖出聂小倩的朽骨,用衣衾包好,租船返回家。

宁采臣的书斋靠近郊野。他回家后就将小倩的坟建在斋外。建好安葬后,他祭祀说:“可怜你孤零零的

,把你葬在我小屋旁边,这样,你的悲欢我都能听见,而且,这里也不会有恶鬼来欺凌你。一杯水酒,

不成敬意,请不要嫌弃,把它喝了罢!”他祝福完以后正准备回家,忽然听见身后有人喊道:“请等等

我!”回头一看,竟是小倩。聂小倩笑着谢宁采臣:“你的信义,我永远也报答不尽。请让我随同你回

去,拜见婆婆,就是做个丫头小妾也心甘情愿。”宁采臣细细打量她,见她肌肤细嫩,小脚尖尖,身材

娇娇,妩媚动人。于是,便带她一同回到书斋。宁采臣让她先坐一会儿,他先进去告诉母亲。他母亲听

说后感到很吃惊。当时,宁采臣的妻子已病了很长时间,母亲叫他不要声张,以免刺激病人。他们母子

正说着话,聂小倩已悄悄进屋,跪在地上拜见宁采臣的母亲。宁采臣介绍说:“这就是小倩。”宁母惊

慌地看了看她,心里很害怕。聂小倩说:“我孤单一身,远离父母兄弟。承蒙公子关照,使我摆脱了困

境。因此,我愿意侍奉他,以报答他的恩德。”宁母见她模样很可爱,才敢与她说话。宁母说:“姑娘

肯照顾我儿子,我这个老太婆当然很高兴。只是我一生仅养了这个儿子,要靠他传宗接代,不敢让他娶

个鬼妻。”小倩说:“我真的没有二心。九泉之下的人既然得不到您的信任,那就让我把公子当兄长对

待,听候您老人家的吩咐,早晚伺候,行不行?”宁母觉得小倩的话说得很真诚,便答应了。小倩说她

想拜见嫂夫人,宁母推辞说宁妻患病在床,多有不便。小倩也就没有去。接着,小倩立即到厨房,给母

亲做饭。她在宁采臣家进进出出,穿堂入室,像是来了很长时间一样,一点都不陌生。天黑以后,宁母

有些怕她,要她先回去睡觉,却不给她准备床被。小倩意识到这是母亲赶她走的信号,于是,她就走了

。经过宁采臣的书房时,她想进去,又不敢进,在门外徘徊。宁采臣叫她,她说:“房里有剑气,叫人

害怕。前些时候在路途上不敢见你,就是这个缘故。”宁采臣顿时想起燕赤霞送给他的破皮袋,于是,

他赶忙把袋子拿下来挂到别的房间去了。小倩这才进了书房,在烛灯边坐下。坐了半天也没一句话,后

来,她问宁采臣:“你晚上读书吗?我小时候念过《楞严经》,现在多半已忘光了。请你帮我找一册,

夜晚空闲时我请大哥指点指点。”宁采臣答应了。两个人又无话可讲,小倩也不说告辞。到了二更以后

,小倩还坐在书房里不走,宁采臣催她,她伤心地说:“我是外地来的孤魂,特别害怕到荒墓里去。”

宁采臣说:“这里没有别的床,而且兄妹之间,也应该避嫌。”小倩站起身,一副愁眉苦脸要哭的样子

,想迈步却又迈不开步子。她慢吞吞地走出书房,过了台阶就不见了。宁采臣心里很可怜她,想留她睡

在别的床上,又担心母亲会责怪。

第二天一早,小倩向母亲请安,端水给她盥洗,家务活忙个不停,而且,样样都合宁母的心。傍晚时,

小倩自动离开书斋。她经过书房时,经常借着烛光念经,直到宁采臣要睡觉时才凄然离去。本来,自从

宁妻病倒以后,宁母便操持起所有的家务,她已疲劳不堪。自从小倩来到家以后,宁母就清闲多了。天

长日久,宁母和小倩渐渐熟悉,她对小倩也越来越疼爱。到后来,宁母已忘记小倩是个鬼变的,而不忍

心晚上叫她走,便把她留下来跟自己一起睡。小倩初来时,不吃不喝,半年后才开始吃点稀饭。宁采臣

母子都很喜爱她,从来不说她是鬼。不久,宁妻病逝了。宁母想收小倩做儿媳,但怕她不能生儿育女,

小倩说采臣将有三个男孩,不会因为有鬼妻就没有后代。于是,宁家大办酒席,遍请亲友。婚礼那天,

小倩穿戴一新,大大方方地出来见亲友,令满堂亲友都看呆了。人们不怀疑她是鬼,而怀疑她是仙人。

小倩和采臣结为人鬼夫妇后,生活很美满。几年后,宁采臣考中进士,小倩也生下一个男孩。他们的孩

子后来也成了一个有名望的人。

参考资料:http://www.hsxx.com/study/liaozhaizhiyi/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