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陋室铭的刘禹锡会住在这么破的房屋里? 刘禹锡的房子很简陋吗﹖

作者&投稿:锁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因为刘禹锡的后半生过的并不顺畅,因参与王叔文的政治改革,这一举动触犯了当时朝廷中达官显贵的利益。这些大官僚没有刘禹锡那样的文学才华,在道理上辩不过他,于是背后就在皇帝面前不断地刘禹锡的坏话。

当时皇帝真的听信了那群达官贵人们的谗言,于是下旨将刘禹锡贬官,外放到安徽的和州当通判。 如果是按照当地明文规定的官员待遇来看,通判的待遇也还算是过得去的,通判在衙门里可以住三室一厅的大房子。可谁知和州城的大官策知县是个势利小人。他知道刘禹锡是因为犯了错,被朝廷贬官到和州的,于是根本不把刘禹锡放在眼里,处处刁难他。

策知县假装对刘禹锡哭诉道:"咱们衙门里的房子破,一直都没人来修,只能委屈您去南门外去住了。"刘禹锡自然知道这是策知县在故意不给他房子住,他明白策知县同朝廷里的保守派是一条船上的人。因此,他什么话也没说,拿着自己的行李,就搬到南门外边找了个地儿住下了。 南门对当时的和州城来说本很繁华的地方。刘禹锡找的住处正对着一条大江,叫做历水,江上每日都有船来船往,非常的热闹。虽然刘禹锡因为参与改革被贬了官,但是他想要改革的雄心仍然没有泯灭。因此,他提笔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了自己的房门上,以便时刻警醒自己。对联的内容是这样的: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

刘禹锡贴对联这事很快就传到策知县的耳朵里。策知县听后,气得胡须都立了起来。他在心里暗暗想道:好你个刘禹锡啊,这才刚被贬了官,你不但不闭门思过,好好夹起尾巴做人,反而满心不服气,贴了个对联,还在想着什么改革,那好,那我就来好好整整你,我看你到底低不低头! 策知县叫来自己的书丞,让他传命给刘禹锡,让刘禹锡从南门搬到北门外去住,并且住房面积也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刘禹锡知道,这是策知县故意在给自己下马威呢,他也没再多说什么,就带着行李搬到北门去住了。

北门外正好也有一条河,叫做德胜河。刘禹锡这次住的这一间半房子正好也在德胜河对面。河面波澜不惊,如镜子一般,河两岸还长着一排排翠绿的杨柳树。刘禹锡见此场景,就又提笔写了一副对联贴在自己的房门上。这一次对联是这样写的:杨柳青青江水平 人在历阳心在京。这里的历阳指的就是和州。 策知县再一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肺都快气炸了,他扶着椅子,张口大骂,说刘禹锡竟然还是贼心不死。于是,他又叫来书丞,让他在和州城找一间最小的房子出来,让刘禹锡立即搬到那里去住。

刘禹锡来和州不过只有半年之久,却已经连续搬了三次家。这第三次搬家啊,搬到了一间又破又小的房子里,房子里边只能放下一张床、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禹锡见了十分气愤,他在心里想道:这狗官实在是欺人太甚啊!但是,不管是多么小的房子,都不可能改变我想要改革的决心。于是,他便在此地写下了那篇脍炙人口的一篇文章——《陋室铭》,极力歌颂他这个小房子。 刘禹锡写完文章以后,就来到城中请来一个石匠,让石匠把自己写的这篇文章刻在石板上,将刻好的石板耸立在屋前。

策知县听说这件事以后,感到非常不好意思,便亲自来到刘禹锡的住处。他看了这篇文章以后,对"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两句很不满意。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这虽然只是一间简陋的屋子,但由于我刘禹锡的道德高尚,居住在此以后,使它散发出芳馨的味道。这是对策知县赤裸裸的嘲讽,策知县虽然怒发冲冠,但是也想不出合适的方法进行报复,只好离开了刘禹锡的陋室。



这种陋室不是他真正住的房子,是他的一种精神寄托,是想象中的陋室,他希望自己远离尘埃,逃避社会现实。才幻想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理想生活。所以,陋室不是真正的破房子,是刘禹锡的一种精神寄托。

没有钱买宅子

~

刘禹锡和他的《陋室铭》(六)
答:刘禹锡从荒凉的巴蜀之地迁居到江南。心想,条件总算是好点了。可是江南的地方官却总跟他过不去。让他的居所一迁再迁,最后让他居住在一个一二十平米的陋室。在这样简陋的居住环境条件下,刘禹锡写下了这篇流传千古的《陋室铭》。《陋室铭》短短81个字,但是句句精彩:“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

刘禹锡的故事有哪些
答:刘禹锡陋室铭的故事 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当刺史时,被当地的官员再三的刁难,让刘禹锡住在一间破房子里面,但是刘禹锡并没有埋怨,反而能够乐观的面对,并且创作出这一首家喻户晓的“名文”。我们能够从这篇诗文中看出来,当时刘禹锡居住的房子虽然简陋,但不失儒雅,在环境上有“苔痕上阶绿...

刘禹锡《陋室铭》写作背景
答:我们之所以酷爱《陋室铭》,首先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思想境界的高超,其次才是表现这种高超思想境界的艺术形式的高超。刘禹锡若没有迸发的思想火花,焉能有含蓄警策的语句?如果我们说《陋室铭》是一首气壮山河的正气歌的话,那么清正廉洁就是它的主旋律。刘禹锡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极力强调他的陋室不陋。...

刘禹锡在和州的陋室先后经历了怎样的兴废过程
答:刘禹锡的《陋室铭》如今早已成了家喻户晓的“名文”,但其实这篇名文却是被"气"出来的。据说当时刘禹锡被贬至安徽和州当刺史。和州知县见他被贬而来,便横加刁难。先是安排他住在城南门,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没有埋怨,反而还撰写了一幅对联贴于房门:"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这个举动...

古诗文《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答:这段话的意思是:孔子想到九夷(指东部少数民族地区)去居住,有人说:“那里简陋,怎么能去住呢?”孔子说:“君子住在那里,哪有什么简陋?”此处引用孔子的话证“陋室不陋”,说明“有德者居之,则陋室不陋”,与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相呼应。这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三、其他知识点 1.关于作者 刘禹锡(772—...

刘禹锡陋室铭原文及翻译 刘禹锡"陋室"并不陋其实是豪宅
答:《陋室铭》我们大家应该都知道,在中学语文课本中都有学到的,是唐代著名诗人刘禹锡所作,那么刘禹锡陋室铭原文是怎样的呢?我想现今应该还是有很多人都会背诵的(在语文课本中这是必背的一篇),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陋室真的简陋吗?陋室铭原文及翻译又是如何?下面就和我来一起看看刘禹锡的生平介绍,以及陋室铭...

聆听刘禹锡的心声作文800初中
答:望着皎洁的明月,吟诵着诗句使我想起了前几天的刘禹锡的诗句。当读到刘禹锡在《陋室铭》写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时明白刘禹锡虽然住在破旧而简陋的房子中,但却没有让自己的品德变得恶历而是更加高尚。因而有很多人跟他做朋友。可是呢?在现实中,我却是怕同学知道自己家里那么的简陋而不和我交...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刘禹锡生活是怎样的呢?
答:所以刘禹锡在老百姓中应该还是有地位的,同样因为他一直在底层,而且深入考察民歌文化,他和普通民众的关系应该还是不错的。那为什么会在《陋室铭》中口出“往来无白丁”呢?这是有原因的。刘禹锡写这篇骈文是有脾气的。但是作为一个性格开朗的文人,他选择了写骈文这样一种方法来抒发自己的心情...

陋室铭文章主旨 陋室铭的文章主旨
答:《陋室铭》的创作背景 《陋室铭》创作于刘禹锡在和州县当通判的时期。在此之前,刘禹锡因为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遭贬。和州知县故意刁难刘禹锡,让刘禹锡住在城南面江而居,而非原本通判应住的三间三厢的房子。诗人没有怨言,留下诗作“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怒而令诗人迁到...

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陋室”是他自己的住房吗?
答:刘禹锡《陋室铭》中的“陋室”的确是指他最后居住过的一间仅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房子。这是我小时候在初中语文课本里学到的一篇托物言志的好文章。刘禹锡是中唐著名的诗人,官是够大了。但因他得罪了当朝的权贵宠臣,所以导致官越贬越低,所以房子也就越住越小,这篇《陋室铭》就是他题诗给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