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炽在位200余天,为什么在历史上的评价这么高?

作者&投稿:乜牲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公元1424年9月,明成祖朱棣去世,当了29年太子(含燕王世子)的大胖子朱高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登上了皇位,定年号洪熙。到公元1425年5月去世,朱高炽在位仅仅两百余天,在明朝所有皇帝中排名倒数第二,在历史上也是排得上号的“短命”皇帝。

但是,与其他“短命”皇帝不同,后世对朱高炽的评价却非常高,认为他是一代英主,将朱高炽和儿子朱瞻基执政的十年合称“仁宣之治”,与汉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贞观之治”相提并论。为何一个在位仅200余天的皇帝,后世之人却给与其如此之高的历史评价?小确幸认为,主要是朱高炽以极高的政治智慧,办成了4件天大的好事。

首创内阁兼职制度,提高了办事效率

在明朝时期,内阁是皇帝最为信任的机构,其权力也最大,但是,当年朱元璋他老人家设置内阁时,为了避免内阁权力太大,规定内阁成员品秩为正五品,也就是官小权力大,以此来制衡各方。老朱的本意是好的,但这套体系的问题非常大,尤其突出的就是内阁成员官职太小,那些二品的尚书们时常不买账,工作推进非常困难。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好解决,把内阁成员的品秩提到二品不就行了吗?对不起,在那个年代,老祖宗朱元璋大爷定的规矩,岂是说改就能改的,绝对不行!但是不改又不行,那怎么办?朱高炽想出了一个堪称绝妙的办法。

朱高炽说,老祖宗的规矩绝对不能变,但是嘛,咱们内阁成员能者多劳,可以把其他岗位兼任一下。于是,杨荣、杨士奇等五品官员兼职不兼薪,纷纷担任了礼部、户部、工部等六部的侍郎,瞬间就从五品变成了三品,干起事来一下就方便了。可以说,朱高炽一个妙招,就将不能办的事办成了,以最小的代价实现了目的,彰显了极高的政治智慧。从此,兼职制度便流传下来,延续了200多年,成为了内阁的固定制度之一。 

大家都知道,朱高炽的父亲朱棣是靠造反起家的藩王,所以为了维护正统,朱棣对忠于建文帝的臣子给予了最严厉的惩处,许多忠臣被杀,家眷被罚没为奴,引起了很多非议。朱高炽登基不到两个月,就突然下达诏令,赦免因为靖难之役被罚没为奴的罪臣及家眷,名声好的官复原职,名声不好的发放土地自谋出路。特别是针对被朱棣定性为奸臣的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他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评价他们都是大明朝的有功之臣,吓得满朝文武大气都不敢喘一下。 

就这样,他给父亲朱棣曾经的死敌们恢复了名誉、洗清了污名。就是这个石破天惊的举动,让永乐朝的恩恩怨怨烟消云散,更是让大明朝赢得了天下士子的赤诚之心。正是从朱高炽开始,明朝的文官集团地位开始稳步提升,明朝的读书人开始以骨气为荣、以死谏为傲,这才有了后来大放异彩的张居正、徐阶、高拱等人的精彩故事。

整饬吏治选贤任能,改变了官场风气

在朱元璋、朱棣时代,官员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胡惟庸案、李善长案、蓝玉案、方孝孺案,让数万人人头落地,所有人都明哲保身、暮气沉沉。

到了朱高炽这位老兄,他不喜欢祖辈打打杀杀那一套,他信奉的是仁义道德,崇拜的是唐宗宋祖,他看准了官场问题的根源,于是,他做了三个方面工作:

一是废除了一大批从朱元璋时期开始施行的严酷刑法,让官员们大胆干事;二是任命杨荣、杨士奇、杨溥三人辅政,打造了号称明代最强内阁的“三杨内阁”,提拔重用了一大批有能力、敢担当、会作为的好官能吏,下岗淘汰了一批占着茅坑不拉屎的庸官贪官;三是完善监察机制,命御史每年巡按天下、查察吏治,形成了后来沿用数百年的巡按制度。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几个月间,明朝的官场风气焕然一新,也为他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留下了一个好班底。 

轻徭薄赋安置流民,改善了人民生活

都说明朝亡于流民,其实,在朱棣执政的中后期,流民的问题已经相当严重。朱元璋和朱棣爷俩打了两辈子仗,又费举国之力迁都,连年的兵荒马乱、大兴土木,再加上大旱水灾,民众早已苦不堪言,于是先后在湖南、昌平等地爆发了农民起义。

明朝流民

朱高炽即位后,面对这个棘手的烂摊子,他采取轻徭薄赋、厉行节约的手段,不仅削减皇室日常支出,还取消了对流民的刑罚,鼓励引导流民就近安置、恢复生产。特别是对遭受天灾、民生艰难的山东等地,调用国库资源赈济灾民,并将以往官府圈占的山林沼泽对民众开放,鼓励他们屯垦渔猎。就这样,明朝的老百姓在朱高炽的主政下,得到了充分的休养生息,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国库日益充盈,明朝再一次开始走向稳定和强盛,为明宣宗的天下大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总的来看,朱高炽短短200余天的帝王生涯,始终秉承着“仁政”的思想,不仅在政治、经济、民生上取得了重大突破,更是让全天下拾起了对大明王朝的信心和拥护,无愧于他的庙号“仁”,当得起后世的不尽赞扬!



~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
答: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有两点原因。第一朱高炽宅心仁厚,很有君王的度量。第二朱高炽改变国策,让百姓休养生息。

为什么明仁宗朱高炽在位不足一年,历史评价却很高?
答:朱棣五次亲征蒙古,家里没人照看啊。永乐时期,朱棣在位二十二年,差不多一半的时间在外征战巡视,管理朝事皆交与儿子朱高炽,这在历史上也是仅有的。朱棣对朱高炽监国要求:“惟文武除拜,四夷贡,边境调发,上请行左,余常务不必启闻。”意思是除了文武百官的任命与罢免,外交和边境军队调遣这...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不到一年,为何历史对他的评价那么高?
答:不过虽然朱高炽在位时间一年都不到,可史书对他的评价却颇高,就连庙号都上的是“仁宗”,这是非常难得的。那为何朱高炽能受历史如此的好评呢?实际上朱高炽的成就不应只从他继位后算,就像朱元璋的太子朱标一样,朱高炽也是在做太子时就被朝臣所称赞的,除了体态肥胖、身体不好的缺点外...

明朝的君王整天不务正业,为何还能延续200年之久?
答:明朝时期,明朝得到最大发展的是在朱棣之后的两位帝王时期,当时的帝王是朱高炽在位一年,朱瞻基在位十年,在这十一年的时间明朝的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明朝也彻底摆脱了明朝建立之前以及靖难之役等战争带来的经济萧条,人口凋零等现象,当时的明朝国力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以及提升,这段时期被称为“仁宣...

明仁宗在位时间不足一年,为什么获得这么高的历史评价
答:朱棣起兵靖难,朱高炽留守北京。建文帝的大将李景隆一度领五十万大军杀到了北京城下。形势危急,朱高炽并不慌乱,迅速组织起城内仅余一万多人的军队,以坚忍不拔之志阻挡住了李景隆的进攻,保住了北京城。这场北京城保卫战对靖难局势的走向有决定性的意义,该战也是朱高炽在武略表现上最光辉的一笔...

朱高炽上位不到一年,解决了哪些难题?
答:不过明朝皇帝朱高炽算得上是一个特例。他在位时间只有两百余天,在历史上在位时间短的皇帝中能排得上号,其父朱棣一开始并不打算将皇位传给他,觉得他身体太弱,难以承担重任。后来在杨士奇等人劝谏之下,朱高炽才被确立为太子。将朱高炽立为继承人,确实是朱棣做的一个正确决定,朱高炽在位时间虽...

朱高炽只做了一年不到的皇位,为何历史上对他的评价却很高?
答:在朱高炽通往皇帝的路上,他始终与文臣处于同一立场,当皇帝后又改组内阁,给了支持他的文臣丰厚的回报。朱高炽继承皇位,顺应了儒家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他的措施,也代表了儒家知识分子的利益;他的理想,与儒家知识分子的理想完美结合;更重要的是,朱高炽给了儒家知识分子实惠和施展抱负的空间。

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期间有什么作为?他为何只在位十月呢?
答:明仁宗朱高炽在位时间虽然短暂,却为“仁宣之治”奠定了基础,也为大明王朝续命,改变了连年征战国力空虚情况。让人觉得惋惜的是,他在位只有十个月时间,如果能够在位十年,大明将会是另外一番景象。朱高炽是朱棣嫡长子,从小身体就不好,不能够骑马射箭,可他治理国家却是能手。身为太子时期...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为何便获得历史极高评价?
答:所以当时的朱棣就勉励朱高煦说勉之,世子多疾,所以在最初的时候,朱棣其实并不看重朱高炽。但是当时的朱高炽他留在家里面的时候,他仅仅只有1万人马,所以当时的建文帝想要对朱高炽进行贿赂,谁知道当时的朱高炽他没有看就直接把书给了朱棣,同时他还积极的听取其他人的意见,所以这一个朱高炽以...

明朝仁宗高炽为什么只在位一年?
答:公元1425年(明洪熙元年)5月29日。朱高炽由于心脏病突发猝死于宫内钦安殿。死后被谥为孝昭皇帝,庙号仁宗。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仅一年,因此对于他的贡献提出了质疑,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间有大部分时间都在北征,朝中的政务一直是交给朱高炽来掌管,因此他有充分的时间来推行自己的政策,为自己即位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