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社区规划的依据? 谁知道张家楼新农村社区规划?

作者&投稿:邰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农民兄弟住进公寓,足不出村享受商业金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等公共服务设施,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这是绍兴县建设百个农村新社区计划绘就的蓝图。日前,该县专门出台《关于加快建设农村新社区,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实施意见》,吹响了实施这一计划的“集结号”。 据了解,农村新社区是城镇建设的延伸点和城乡一体化的落脚点。建设农村新社区的实质就是推进“三集一化”,即土地集约利用、产业集聚发展、农民集中居住和管理服务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 根据规划,绍兴县将在县城规划区外,建设农村新社区100个左右,具体依据各镇(街道)的总体规划,本着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和适度超前的原则,结合经济发展、历史文化和自然环境等因素,合理确定社区的区域位置和分布个数。社区人口规模一般控制在3000~7000人,户数1000~2000户;社区区域半径原则上控制在2~5公里。 为扎实推进农村新社区建设,绍兴县明确五大工作重点: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引领农村新社区建设;以拆迁改造为抓手,推进农村人口集中居住;以产业集聚为重点,促进农村经济加快发展;以设施配套为载体,提升农村新社区服务功能;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探索完善新社区管理机制。 有关部门介绍,农村新社区建设将坚持总体谋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今年重点是搞好镇(街道)域社区布局总体规划,并由各镇(街道)选择两个社区进行试点,探索农村新社区建设的方式和经验。在此基础上,以点带面,分期分批实施。目前,兰亭镇桃阮社区、福全镇胜利社区、漓渚镇大步社区已开始试点建设。

求采纳

建设农村新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有哪些~

  发展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我国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作不同的归纳,实际上这些模式可能是相互交叉的。
  1.从农村社区的建置及其边界来看,主要包括以下模式:
  (1)󰀁一村一社区󰀁。这是在现行的村委会的基础上,一村只设立一个社区。该模式比较切合农村现行行政管理体制,村民的认同感比较强,有利于实施村民自治,且没有增加管理层和管理成本。缺点是村委会和社区合二为一,社团力量相对薄弱。该模式由四川省宜宾市率先探索,目前已有226个县市区实行了󰀁一村一社区󰀁的建置,占实验县市区总数的76.09%,是最普遍的一种模式。
  (2)󰀁多村一社区󰀁。这是在相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村中,选择中心村或较大的村为单位设立社区,形成的农村社区󰀁村委会󰀁农户模式。该模式的优势在于社区服务少了行政色彩、多了专业特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资源浪费。但这势必要增加管理成本,且与村民自治的结合度不高。已有45个县市区实行该模式,占实验单位总数的15.15%,例如山东省诸城市。
  (3)󰀁一村多社区󰀁。这是在一个村设立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社区。在一些地方,由于建制村的辖区过大,故在一个行政村内设立多个社区,形成了村委会󰀁农村社区󰀁农户的模式。该模式能促进社区服务组织的发育和成长,充分体现村民的自我服务和管理。但是该模式中的社区实质上只是农村社区村委会下设的小区或服务站(点),故无法发挥社区的发展、建设、管理的功能。已有21个实验县市区实行该模式,总实验单位总数的7.07%。例如,湖北省远安县在洋坪镇双路村实行的󰀁撤组建社󰀁。
  (4)󰀁集中建社区󰀁。这是在新规划的农民集中居住的小区设立的󰀁社区󰀁。又主要分为两种:一是农(牧)民聚居设社区。如天津、成都等地支持和鼓励农民󰀁迁村腾地󰀁、󰀁集中居住󰀁;另一种是以甘肃阿克塞县为代表的在人口自然聚居形成的地区设立社区。该县将3个乡镇10个村整合成1个民族新村牧农村中心社区,建立牧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下设3个牧农村社区服务站,由此形成全县设立󰀁自然村󰀁社区一中心三站󰀁的社区模式。
  2.依据与城镇的距离,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分为以下三种:
  (1)城市化扩张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有学者称之为城郊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它将城郊乡镇政府直接改为街道办事处或󰀁城中村󰀁村委会直接改为居委会社区模式。该模式充分利用城乡一体化的契机,对处于大中城市郊区的农村地区进行社区化建设和管理。例如,深圳全面撤销镇政府成立街道办事处,撤销村委会成立居委会。该模式使得城乡社区建设资源得到充分利用,节省建设成本。
  (2)󰀁就地城镇化󰀁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称为集镇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是以集镇为依托,以中心镇、中心村为中心展开社区建设。它主要包括:一是以乡镇政府所在地的小集镇为中心的乡镇大社区模式;二是以村庄合并后的村部所在地或条件较好的自然村为中心的中心村社区模式,例如赣州模式。该模式与农村的城市化道路相一致。
  (3)󰀁村民自治󰀁体制下的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也称为村落型农村社区建设模式。它是指以行政村或自然村为基本单位展开社区建设。例如,湖北省秭归县杨桥镇各行政村建立了󰀁村委会󰀁社区理事会󰀁互助组󰀁基本农户󰀁这一新型的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实行了村小组社区自治模式。这实质是对󰀁村民自治󰀁的一种内在调整,但未对村委会和社区理事会的职责进行明确界定。
  3.从农村社区体制改革角度,形成了如下模式:
  (1)村落自组织模式。这是指在没有外部强制指令的前提下,村落社区成员通过面对面协商,自发组织并管理村落社区事务。该模式以自然村落为界,边界和受益主体清晰;以村落民间组织为主要治理主体,以自治和志愿为治理机制,在行政村党组织领导和村民委员会指导下,通过协商民主治理村落社区事务,例如江西省。该模式提升了社区的自治能力,但没有触动长期以来村民委员会的行政化问题,且由于村落社区自组织与村级行政的职责关系交叉,社区自组织功能的发挥受限。
  (2)村社合一模式。这是指村委会与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社区模式。建制村与社区空间合一;村󰀁两委󰀁下设社区服务组织,村󰀁两委󰀁成员与社区服务组织领导成员交叉任职;村民委员会自治管理与社区服务职能合一;社区工作者队伍专兼结合,例如重庆市永川区等地。这节省了管理成本,工作效率较高,但村民委员会与社区服务组织职责不清,人员重叠,导致社区行政色彩浓厚,削弱了社区自治的功能,且社区服务的专业化和效能面临挑战。
  (3)村企主导模式。这是指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组织成员交叉任职,功能合一的模式。首先,在组织结构上,村民委员会、村办企业、社区服务组织负责人实行󰀁一套班子、三块牌子、交叉任职󰀁。其次,在组织功能上,社区的自治管理、行政管理、服务职能与企业的经营管理没有分开。第三,村级组织是社区建设的主导者。该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村办企业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农民带来了直接的利益。但村民委员会与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一的制度安排,影响了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村民自治的开展。这在江苏省等集体经济较为发达地区较为普遍。
  (4)联村建社模式。这是指介于行政村与乡镇政府之间,以一定服务半径设置社区服务组织,专门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公共服务的模式。在多个建制村基础上设置社区,建立社区服务组织和社区党总支,两个组织交叉任职;社区
  服务组织性质定位为服务农民的平台,主要承接社区行政事务和社区公共服务。这创建于东部沿海经济发达的农村社区和一部分人口密度较大的中西部平原地区,例如舟山市。该模式可以较大程度地整合利用社区资源,但容易制约村民自治。
  4.按照政府和社区之间权能关系的不同,社区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行政主导型。在该模式中,基层政府组织是农村社区管理的主体,通过行政手段发挥政府组织社会资源和社会力量的优势,实施对社区资源和社区组织的控制,在短时间内体现出社区建设的效率。但是基层政府对社区建设的各项事宜统包统揽,限制了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农民的参与,不利于社区自治能力的提高和社区建设的深入开展。在欠发达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有限,农民参与意识薄弱等原因,农村社区建设可以暂时采取这种模式。
  (2)合作型。该模式是由政府对社区进行间接和宽松的干预,政府部门人员与地方及其它社团代表共同组成社区管理机构,社区以自治为主,政府有关部门负责规划和指导,并提供较多的经费支持,由社区内的社会组织履行政府原本承担的部分职能。这利于提高农村社区自治能力,尤其是农村社区的民主选举、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加了资金投入的来源渠道。在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村民自治得到很好地落实的地区,可以采取这种模式。
  (3)自治型。该模式主要表现为农村社区自治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建设的支柱力量,成为承担社区公共事务管理与决策的自治性组织。政府与农村社区自治组织共同为农村社区提供资源。该模式使得社区内各种资源不断进行互补,提高了农村社区整合资源的能力。但这对社区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的要求较高,是农村社区的发展趋势。在发达地区,经济充分发展,市场机制比较发达,利益和权力多元分化,参与意识强烈,可以采取该模式。
  二、以吉林省为例,新农村建设的20种建设模式:

  1.美丽乡村模式(通化市东昌区夹皮村)

  2.社区建设模式(农安县陈家店村)

  3.旧村改造模式。(敦化市小山子村)

  4.整体推进模式(通化县委县政府)

  5.景观带建设模式(磐石市委市政府)

  6.民族建村模式(和龙市光东村)

  7.民俗文化模式(东丰县红榔头村)

  8.产业富村模式(洮南市翻身村)

  9.旅游兴村模式(长白县望天鹅新村)

  10.合力共建模式(集安市上活龙村)

  11.能人治村模式(公主岭市兴林村)

  12.合作共赢模式(德惠市吉家村)

  13.项目带动模式(伊通县保南村)

  14.新式民居模式(扶余市广发社区)

  15.环卫下乡模式(绿园区委区政府)

  16.镇乡带村模式(吉林市小白山乡党委政府)

  17.屯务管理模式(双阳区委区政府)

  18.村规民约模式(伊通县营城子镇党委政府、磐石市永红村、公主岭市清林村、榆树市红庙子村)

  19.志愿服务模式(扶余市委市政府)

  20.服务外包模式(吉林市丰满区建华村)
  来源: 吉林日报

三年之内应该没戏,今年只是拆迁大。小泥沟头 ,张家坟和王家洼子,原定听说是六个村,但现在听说是四个村,具体在没听说,像西安子那一带只能等4月份以后张家楼和大珠山合并后,成立新的工委后看古镇口的发展了。我也是期待啊

新农村社区楼房建设可以不办理水土保持方案编报和审批手续吗?有什么...
答:第二十八条 依法应当编制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其生产建设活动中排弃的砂、石、土、矸石、尾矿、废渣等应当综合利用;不能综合利用,确需废弃的,应当堆放在水土保持方案确定的专门存放地,并采取措施保证不产生新的危害。第二十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流域管理机构,应当对生产建设...

西安市阎良区井家村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方案
答:与驻地单位开展了建立和城市社区,城市文明单位结对帮扶活动。3,根据验收标准,在总结验收的渔农村新社区建设。积极争取该地区的示范渔村新社区。(7),按照区的要求,结合城镇和社区的运作,增加和巩固阶段(8月至12月)发展社区“三个文明”发展规划。2,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的管理,服务和工作机制,有效...

2015年山东省聊城市新农村规划最新消息
答:二、要按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坚持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以保障农民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以村庄环境整治为重点,以建设宜居村庄为导向,大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三、要按照农村新型社区、中心村、特色村、一般村、撤并村等不同...

义乌农村旧村改造政策
答:报镇街审核批准。7、(自愿选择) 农户可以自愿选择联立式住宅、全高层或高低结合、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以及退出宅基地资格权后购买商品房、新社区集聚高层住宅或者政府回迁房等多种安置方式。对于自愿承诺选择宅基地跨村跨镇街安置的农户,其相应的村庄建设用地规模从核定规模中扣减。8、...

新农村建设规划
答:新农村建设规划 前 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并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内函和途径。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经济新发展、生活新改善、社会事业新进步、文明程度新提高、村容村貌新变化”的十一五期间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奋头目标,县委、县府作出了《关于加快我县新农村...

义乌84.5有机更新新政策
答:规划人口在601-1000的中型村,比例为6-8%;规划人口小于等于600的小型村,比例为5-6%。 规划人口越多的村庄公共服务设施用地占比越高,以满足人口集聚后的基本公共服务配套建设要求。 07 以市场化手段打通各项安置政策 按照“财力可承受、政府资金平衡、等价值置换”的原则,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打通新社区集聚建设、城市...

新农村建设应具备哪些条件以及申报手续有哪些?
答:发展新产业,就是要打牢物质基础,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民持续增收,这是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的着力点。建设新村镇,就是要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使农村的发展得到合理规划。构筑新设施,就是要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包括清洁安全饮水、道路交通、电力、信息网络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培育新农民,就是要加强基础...

河南睢县新农村建设是怎么规划的,农民怎么补偿的,都建设哪些地方,政府...
答:河南睢县借新农村建设之名 搞商品房开发。规划面积达2350亩的新农村建设项目——蓼堤镇龙王店中心社区,该社区采取“统一设计、自行建设”的方式将10个行政村26个自然村整合搬迁至这里。 而睢县白庙乡境内的龙行里社区,开发商替代地方政府开发新农村建设,在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下,开发商获取高达100%的暴利,销售商品房...

建设农村新社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模式有哪些
答:发展农村社区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载体与有效途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涵。 一、我国现有农村社区建设模式 从不同的视角可将农村社区建设模式作不同的归纳,实际上这些模式可能是相互交叉...

新农村自建房建筑设计要点探讨?
答:1新农村自建房建设规划与设计原则 1.1以经济性为原则 在新农村社区住宅设计中,要以当地农村的具体情况为依据,以农民的生产生活为原则,不能照搬城市当中的别墅或者洋房,一味的追求舒适性,而不考虑农村的经济状况。在住宅户型设计上还要考虑农村住宅的特殊性,布置一些生产、忙存空间。由于农村生产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