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布泊为什么会成为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 罗布泊为什么会成为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

作者&投稿:长兴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罗布泊位于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边缘,曾是我国著名的“丝绸之路”,后来成为一片干涸的荒芜之地,故被人称为“死亡之海”,因外形酷似人的耳朵,也被称为“地球之耳”。

1980年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神秘失踪,1996年著名探险家余纯顺穿越罗布泊不幸遇难,更为这片荒芜之地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大家听到最多的就是关于彭加木失踪的“双鱼玉佩事件”。1980年5月,彭加木担任罗布泊科学考察队队长,6月17日上午,科考队携带的水和汽油几乎用尽,彭加木留下一张“我往东去找水井”的字条便独自出去了,这一走,便再也没有回来。

关于彭加木失踪的消息传开后,各种传言都有,有人猜测双鱼玉佩事件并非字面上指的是一块玉佩,而是一项行动代号,据说这种机器能产生镜像复制功能,甚至能连接更高维度空间,彭加木是不小心触动了双鱼玉佩开关,被镜像复制成了两个等等。还有的说科考队里混进了敌特,彭加木发现了敌特阴谋,他一时无法相信队伍里的任何人,为了避免珍贵的标本落到敌特手中,便找个借口说去找水,实际上是带着标本向外界求助。

双鱼玉佩事件被传得很邪乎,各种版本的都有,大家不必相信,就当作故事听听就行。说是内部渗入敌特保护标本,也是无稽之谈。比较有意思的是,有网友提出的几点疑问倒是可以思考下。

第一点,补给所剩无几时,科考队与上级取得联系,并得到回复会送来救援物质,为何彭加木不等救援赶来,独自一人冒着生命危险去寻水?

第二点,彭加木主攻植物病毒和生物化学,官方的说法是彭加木科考前去寻找重水,重水是作为核武器的重要原料。让彭加木去找重水,专业上不对口啊。

第三点,彭加木的同事夏训诚,地理学家,他和彭加木最先提出详细考察罗布泊,巧合的是,作为科考队重要成员,身为科考队副队长的夏训诚在出发前突然飞到美国参加一次会议,彭加木失踪后,夏训诚从美国飞回来,先后28次参与寻找彭加木,夏训诚不参与这次科考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关于搜寻彭加木,两人非亲非故,28次搜寻为嘛这么拼命?到底是寻找彭加木这个人,还是寻找他随身带走的东西?这个我们不得而知。从后来的采访中可以看出,夏训诚痛心失去彭加木这个优秀同事,但对于这次科考具体内容只字未提。

人类在大自然面前,显得如此的渺小。正是一代代伟大的勇敢者不畏艰难地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才被世人所熟知,前路漫漫,人类的脚步从未停止。



罗布泊为什么会成为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

罗布泊会成为有去无回的死亡之海是因为前去探索的人都没有活着回来的。罗布泊原本是新疆东半部的一个湖,也被称为死亡之海。早在300年前,这里仍然有很多湖水,现在早已干枯。

罗布泊曾经是我国第二大内陆湖。由于塔里木盆地部分河流改道等因素,罗布泊的蒸发量远大于集水区的蒸发量,水分蒸发后最终形成沙漠。在沙漠里,人们真的很难忍受干燥和缺乏食物,地球表面缺乏标记,也很难辨别方向。如果他们误闯沙漠或准备不足,他们将进入探险。

罗布泊现在对人类来说是非常危险的,但是来回也不是不可能的。借助现代导航、汽车和其他工具,穿过罗布泊并不难。然而,仍需考虑一些意外因素,并应制定适当的对策。罗布泊顾名思义就是一个湖泊,但实际上位于塔里木盆地东部最低点的罗布泊是中国第二大咸水湖,面积在2400-3000平方公里之间。公元330年以前,罗布泊的水非常大。楼兰市西北部是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咽喉。然而,后期气候发生了变化,注入罗布泊的水系经常发生变化。罗布泊的范围也随之改变。环境逐渐恶化,罗布泊现在已经完全变成沙漠了。

罗布泊被称为“地球之耳”和“死亡之海”。为了揭示罗布泊的真实面貌,古往今来,无数的探险者放弃了他们的生命,深入其中。由于频繁的沙尘暴,昼夜温差大,容易迷路,缺乏水资源,白天找不到水。许多人饿死,渴死,冻死。开车的人很难走出去,更不用说徒步旅行的人了,而且很难穿越。

因为罗布泊的蒸发量过大,导致气候极其干旱周围寸草不生,没有食物也没有水,生物无法生存。

世界七大恐怖地方是什么
答:“无人区”生存条件很恶劣,这裏空气中的含氧量很低,气候变化反复无常,湖泊虽然很多,但都是盐碱水。近些年来,在政府的组织下,一些牧民迁往“无人区”,所以“无人区”已经不再无人,但去往那裏的朋友还是要 多加小心,毕竟,这裏曾经是人类的“禁区”。2007-3-30 12:01 回复 KLZ毕业 堂吉诃德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