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并无方世玉?黄飞鸿武功平庸从不打架?

作者&投稿:杭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普罗大众通过接触影视作品来认识武术名家,但有些深入民心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李连杰曾扮演方世玉和黄飞鸿,但实际上并无方世玉这个人,黄飞鸿以行医为主。

普罗大众往往是通过文艺作品来认识中国武术的,在资讯不是特别发达的时代,李小龙的功夫片与金庸的武侠小说分别从不同的维度诠释着中国武术,让大众产生了中国功夫天下无敌的错觉。而长期以来大众对中国武术的这种认识与理解,恰恰正是迎合大众的《武林风》将刘星君包装成武僧一龙并取得成功的基础。

现在,随着时代发展民智大开,已有很多人认识到,当年那些武术名家实际上并不是真正的搏击家,黄飞鸿与叶问也只是自己门派的技巧家,他们的技艺更主要是体现在有前提条件的局部技巧上,与真正的实战搏击相去甚远。

门派技巧与实战搏击差距大

抖大杆曾经被禁止上擂台

传统武术家所追求的、练习的那些功夫本身就不是很具备科学性,一部分是理想化的东西,一部分是违反了人体科学的东西。另外还有一个误区,他们往往夸大局部能力与技巧的作用,却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徒手搏击强调的是全面的素质与综合能力。一些传统武术的练习者往往有某种特别的功力,如二指禅、铁砂掌、铁布衫等,但这些单项功力一般只适宜表演,在实际搏击中作用远远没有想像中大。

2005年在广州天河体育馆举行的中国功夫对俄罗斯极真空手道争霸赛,赛前一段不为外人所知的故事就颇能说明问题。广州一名陈式太极拳名家很有传统功力,在抖大杆这一传统训练方法上造诣颇深,又长又重的一根木杆,旁人双手都拿不起来,更不用说连抖几十下了,广州个别其他拳种的名师就曾在此栽过跟头、出过洋相,他们使尽力气连杆都拿不起。当时为了让俄罗斯极真空手道选手见识一下中国的传统功夫,同时也是为比赛宣传造势,比赛操盘手组织了俄罗斯拳手到这位陈式太极拳名家的拳馆进行交流。消息经本报发布后,当天众多武术爱好者从各地闻风而来。俄罗斯极真空手道的教练与拳手对陈式太极拳名家展示的抖大杆功力赞赏不已,虚心请教。比赛操盘手于是顺势而上,决定让这位太极拳名家将他的抖大杆功力作为中国功夫对俄罗斯极真空手道争霸赛的一个表演节目,但比赛主办方国家武管中心的一位主管散打的官员坚决不同意,理由是抖大杆抖得再棒,也只是一项主要用以训练的传统武术单项技能而已,并不说明有多高强的实战搏击能力,但如果安排在擂台上进行表演,就很可能会误导观众,以为他比散打运动员还厉害,因此会抢去风头,而实际上这些传统武术的练家子在实际搏击技能上与专业的散打运动员相比不可同日而语。

最终,抖大杆表演被取消了,但赛前的一段插曲却意味深长。当时,这名陈式太极拳名家也到赛场找感觉,在他与同是传统武术家的比赛场上裁判张鸿俊闲聊时,把大杆搁在地上,当时中国最著名的散打代表人物、超级散打王柳海龙与其他参赛队员一同在馆里做赛前热身训练,他走过去把大杆拿起来,刚想抖一下才发现大杆奇沉无比,控制不住,木杆掉在地上,柳海龙脸色大变,狠狠踢了大杆一脚后悻悻而去。柳海龙拿不动大杆,可能是因为没有经过这方面的训练,不掌握方法而已,但这次经历也许让柳海龙对这些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方法产生了抵触,后来在广州进行的一场中外搏击争霸赛赛前推广活动中,柳海龙等人被安排到顺德参观李小龙纪念馆,在看到咏春拳训练所用的木人桩时,柳海龙突然一脚踩踢,把木人桩踹散了,弄得大家都有点摸不着头脑。

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著提高

得益于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

中国武术实际搏击水平显著提高是这10来年的事,主要得益于国家武管中心从1999年开始进行的武术散打市场化试验,规则逐步放开,并向世界上通行的搏击比赛规则靠拢,加上后来民间在商业利益驱动下的更为国际化的商业搏击比赛,才造就了中国搏击目前的兴旺局面,但商业擂台搏击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有不少人以为,中国武术在实际搏击方面落后是因为建国后对武术在搏击方面进行禁止,竞技武术只有作为表演的套路比赛,直到1979年才开始进行武术对抗性项目试验,当时称为散手,经过好几年实验才有了纳入计划的正式锦标赛,发展时间太短。其实,这种说法没有注意到中国武术在历史上早就存在的轻搏击而重演练的现象。中国传统武术虽然一直被认为是融套路与搏击为一体,但从中国传统武术的实际情形来看,不要说那些注重表演性而呈现为花拳绣腿的拳种,即使是那些强调自己只重视实战搏击而不重套路甚至没有套路的拳种,其搏击的实际功效也是没有太大说服力的。换句话说,并没有谁能令人信服地表现出有多高强的搏击能力,当然,这种比较是以职业水平的高度而不是以业余水平来衡量的。当中的原因不算太复杂,主要因为中国近两千年历史上都是重文抑武,长期以来,中国的统治者严防有武功的游侠,而古代战争即使是使用冷兵器也主要是依靠战阵而不是个人搏击能力,武术的实战搏击缺乏真正的需求。另外,实际搏击能力的练成,从长远来说首先必须有一个公平的比赛平台,如果没有经过制度性的搏击比赛的检验,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能力是很难提高的。

擂台的缺失不利于实战搏击

却给予门派和拳种生存空间

现实的情况是,中国传统武术更主要是向表演或者演练的方向发展,擂台的缺失,结果导致拳种门派的繁盛,武术走向江湖卖艺,走向开馆授徒,走向与各种不同项目如戏曲、舞蹈等的结合。人们很难想像,不少中国历史上的武术名家实际上不但没有高强的搏击能力,甚至一辈子都没有与人真正交过手,有些甚至连低强度、低速度、限条件的友情切磋都从未试过,就拿广东来说,远的如黄飞鸿,近的如当代的陈昌棉。据当年《广东武术史》编写专家之一、广东武术前官方领导者董德强回忆,他在参与此书编写的过程中曾与编写组查阅过地方志,并做过实地调查,广东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功夫大家有不少是虚构的人物,真有其人的,其事迹也多为虚构,而实际搏击水平更是被严重夸大。方世玉是查无此人,只是小说人物,而黄飞鸿虽有其人但武功平庸以行医为主,终生也没有打过架。

中国文化的早熟性同样体现在中国传统武术上,正因为中国传统武术这种强调文化性而非实战搏击的态度,为中国传统武术的成长留下了巨大的空间,因此,没有擂台固然抑制了中国武术的实战搏击水平的提高,但也为武术门派和拳种留下了宝贵的生存空间,而这才是中国武术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作为以观众和票房为中心的现代商业擂台搏击,其共性总是大于个性,而中国武术众多门派呈现的是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在中国武术发展的今天,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中国传统武术与现代商业擂台搏击既有联系又完全独立,传统武术的价值与竞争力在文化而不在实际搏击能力,这已在多个方面得到体现。



~

叶问、陈真、霍元甲、黄飞鸿、洪熙官、方世玉,历史真有此人么?
答:这个人物和霍元甲享有相当的声誉,以至于很多人都以为陈真在历史上确有其人。事实上,历史上关于霍元甲徒弟的记载只有刘振声一人,关于陈真并无任何描述,所以,严格的说陈真只不过是一个虚构的人物。黄飞鸿,广东十虎黄麒英的儿子,真实存在于道光年间!方世玉,洪熙官,据《拳经》记载,存在于乾隆年间!方...

历史上有方世玉这个人吗,求资料,求图片
答:方世玉确有其人,武功也很了得。但是英年早逝。方世玉是广东省肇庆人。父名方德,做丝绸生意,娶妻李氏,生有两子,长名孝玉,次名美玉(都跟随过至善禅师学技);后来方德以六旬高龄续娶苗显之女苗翠花——苗显在火烧嵩山少林之后,便隐姓埋名,贩盐为业,颠沛流离。苗翠花便生了方世玉。方世玉与他...

黄飞鸿和方世玉是不是同时代的人?
答:黄飞鸿和方世玉不是同时代的人。黄飞鸿是清末民国武术家,方世玉是清乾隆年间人物,所以黄飞鸿和方世玉不是同时代的人。黄飞鸿是清末民初的洪拳大师,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七八岁时,开始跟随父亲闯荡江湖,卖艺为生。1869年(同治八年),开始随林福成学习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方世玉,乾隆年间...

历史上有没有方世玉与洪熙官
答:也许在武术界,方世玉没有洪熙官声名显赫(尽管有认他为开山祖师的“少林方门”,但那也只是后辈传凿附会,并不属实。甚至有人考证历史上根本无方世玉此人存在!),但在影视界,他的名气倒远胜于其师兄。因为相对于洪熙官被传统演义赋予的成熟稳重性格,方世玉莽撞冲动、聪明好强的少年英雄形象似乎更受...

历史上头有莫得陈近南,方世玉,洪熙官,黄飞鸿,霍元甲,陈真……这稀人...
答:好勇斗狠,死于打架斗殴。洪熙官:确有其人,广东花县人,广东著名拳师,少林弟子蔡九仪之徒,洪拳创始人。黄飞鸿:确有其人,广东佛山人,“广东十虎”之一黄麒英之子,武术大师兼一代名医。霍元甲:确有其人,河北东光人,爱国武术家,开创了“迷踪拳”。陈真:图书影视作品虚构人物,历史上无此人。

历史上真实的方世玉是什么样子的???
答:二、方世玉性情刚烈,自幼就横行乡里,喜欢与其他孩子们打斗。三、十几岁时,方世玉被父亲方德送到少林派学艺,虽然身形矮胖,但仗着一身不怕打的功夫,每次斗殴时都冲锋在前。四、少林十虎排名中,洪熙官排名第一,其中方世玉名列第二位,不单是因为武功高强,而且本性好勇斗狠。

历史真的有霍元甲 陈真 黄飞鸿 方世玉这些人吗?
答:霍元甲,黄飞鸿历史上确实是有的,陈真是倪匡想象出来的人物,并非确有其人。历史上关于霍元甲徒弟的记载只有刘振声一人。方世玉有2种说法,有人说是文人杜撰传来的,也有人说他确有其人,他和洪熙官等人在武夷山一带行侠仗义。

请问黄飞鸿和方世玉是否真有其人?
答:黄飞鸿确有其人,他是一个民间武术家、跌打医生,当过军中教练、民团教练,他在广东武林中,舞狮技艺高超,在广州有狮王之称。他擅长的拳术有铁线拳、五行拳、拐子无影脚等。黄飞鸿生平的真正事情,流传得不多。他一生,正如早期写黄飞鸿小说的作家我是山人说的,“生前仅以威盛,不大以名传”。方世...

历史上有黄飞鸿、方世玉、马永贞、杜宇笙等人么??
答:黄飞鸿(1847年7月9日—1924年12月),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樵禄舟村,清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七月初九生于佛山,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1924年8月,广州商团总长陈廉伯在英帝国主义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伐,在广州发动武装暴乱,纵火劫掠。黄飞鸿与其...

中国历史上有没有方世玉和洪熙官这两个人?
答:悟性极高的洪熙官将南北少林武功贯通一气,内外兼修,拳脚并用,练就刚柔相济、浑然天成的少林绝学。据近年于福建省莆田地区发现的《南少林流派拳谱》载,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得密报后,朝廷派重兵围剿泉州少林寺。刀光剑影之下,洪熙官、方世玉等终因寡不敌众,寺僧星散,少林寺被毁。洪熙官、方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