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河流大野犹嫌束下一句是什么

作者&投稿:范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河流大野犹嫌束下一句是山入潼关不解平。这句诗出自谭嗣同的《潼关》。以下是我整理的相关内容,供参考。

河流大野犹嫌束原文翻译

《潼关》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翻译:

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

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全诗赏析

诗的首句以一种远景式的遥望,展现潼关一带苍茫雄浑的气象。紧接着,第二句以轻捷、有力的笔调,将“秋风”“马蹄声”引入诗中,不但以听觉形象补充了前一句所造成的视觉形象,进一步渲染出潼关一带独具的氛围,而且打破了原先画面的静态,给全诗增添了一种动感。

接下来的三、四句,则转从河和山方面来写。在前面那种状态下,诗人极目四望,眼前的自然景物也呈现出新奇的姿态: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就把潼关写活了。

谭嗣同简介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谭嗣同早年曾在家乡湖南倡办时务学堂、南学会等,主办《湘报》,又倡导开矿山、修铁路,宣传变法维新,推行新政。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

《潼关》此诗是诗人十八岁时所作,为光绪八年(1882)。此年春,诗人从浏阳起身,往其父亲谭继洵任职地甘肃兰州。途经潼关,诗人被眼前雄伟壮丽的景色所深深吸引,由衷写出了这首赞美之诗。



~

潼关中表达自己豪迈奔放的激情和对个性解放的追求的诗句是
答:诗句是: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全文如下:《潼关》作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是什么意思?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意思是黄河流大野还嫌束缚,山进入撞关解不公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下一句是什么
答:出自清末革命家、诗人谭嗣同的《潼关》,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译文:千年的高云聚集在这座雄关之上,阵阵秋风吹散了“得得”的马蹄声。滔滔的黄河与辽阔的原野还嫌不够舒展,从华山进入潼关后更不知什么是坦平。

潼关中表现作者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的诗句是什么
答: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解不平。译文: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雄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

潼关中诗人寓情于景借河山旷野抒发自己少年意气的诗句?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 作者: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河流大野犹嫌束的下一句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的下一句是:“山入潼关不解平”。原句出自清·谭嗣同的《潼关》。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境域内的山峦起伏。全诗豪迈奔放,写景与言情巧妙结合,含蓄又生动。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是谁的诗?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赏析:写“河流大野”,不说其奔腾或壮阔,而说其“犹嫌”拘束。末句写秦岭山脉入潼关之态势,不说其巍峨险峻,而说其桀骜不驯,再也不知何谓平坦。读来有冲击力,能让人强烈感受到诗人渴望冲决罗网、勇往直前、追求个性解放的少年意气。这句诗出自清末革命家、...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娴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答:意思是:自古至今,高天的滚滚云涛团团簇拥着这座城,一任猎猎秋风吹散了清脆的马蹄声。奔腾的黄河流入平坦广阔的原野仍嫌受拘束,连绵的秦岭山脉,进入潼关(以西)便再也不知何谓平坦。注释:1、潼关:在今陕西,关城地势险峻,自古即为要塞。2、终古:久远。3、簇:簇拥。4、城:指潼关。潼关...

河流大野犹嫌束的下一句
答:河流大野犹嫌束的下一句是山入潼关不解平。原句出自清朝谭嗣同的《潼关》。诗句如下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此诗首句写潼关雄踞山腰,下临黄河,形势十分险要,次句写作者行经此地,马蹄声声,被秋风吹散,点明时间和旅程,三、四句写黄河浩浩荡荡以及潼关...

潼关的全文是什么
答:全文意思:这位英气勃发的少年,骑马登上半山间的潼关古道,傍山监河,乘兴前进,任清脆的马蹄声被猎猎西风吹散、吹远,飞入滚滚的云涛里。大概从古到今,这巍峨的潼关就被白云,团团簇拥着,一直不曾解围吧?原文: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