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原理 帮我总结一下高中政治必修四里的几个原理和方法论,不要复制过来...

作者&投稿:王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一、(辩证)唯物论
1、自然界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在人类产生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也不依赖于人的意识。
【方法论】:⑴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意识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⑵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
2、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原理内容】:自然界是物质的;人类社会是物质的;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因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3、物质和运动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物质和运动是密切联系、不可分割的:(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3)离开物质谈运动或离开运动谈物质都是错误的。
【方法论】:(1)我们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2)反对离开物质谈运动的唯心主义和离开运动谈物质的形而上学错误观点。
4、运动和静止相互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l)区别:二者含义不同;二者性质不同: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有条件的、相对的、暂时的。 (2)联系: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方法论】: (l)要求我们既要用运动、变化、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还要看到事物相对静止的存在,坚持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2)既要反对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的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又要反对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的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5、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1)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们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改变或消灭规律,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2)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1)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2)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6、意识能动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1)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2)反对否认意识能动作用的形而上学观点和片面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7、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不过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 ②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1)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主观符合客观 (2)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8、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⑴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离不开发挥主观能动性。规律是隐藏在事物之中的本质的东西,人们不能直接感觉到它,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调查研究,并认真思索,才能了解和掌握规律,并利用规律去改造世界。 ⑵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客观规律始终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人们是否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决定着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否收到积极的效果。 ⑶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人们办事情的过程,就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而要把事物办好,就必须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唯物)辩证法
联系的观点
1、联系的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联系是普遍的。①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②每一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的;③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2、联系的客观性原理
【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⑴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⑵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3、联系的多样性原理
【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因此,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既要注重客观条件,又要恰当运用自身的主观条件;既要把握事物的内部条件,又要关注事物的外部条件;既要认识事物的有利条件,又要重视事物的不利条件。总之。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4、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 ⑴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 ① 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从数量上看它是一;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数量上看它是多。 ② 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⑵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 ①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是整体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能成为部分 ②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③整体和部分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化
【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 ⑴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 ⑵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5、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
【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就是系统和要素的关系。 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

发展的观点
1、发展的观点(普遍性及实质)
【原理内容】: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 法 论】: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①要把事物如实地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②要明确事物处于怎样的阶段和地位; ③要坚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2、事物发展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事物发展趋势原理、事物发展途径原理)
【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方 法 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3、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状态原理)
【原理内容】: ⑴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⑵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⑶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 法 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 ①做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③.控制量变,坚持适度原则
4、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事物发展的原因、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 法 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时,既要看到内因,又要看到外因,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矛盾的观点(全面的观点)
1、对立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任何事物内部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分离的属性、趋势。 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相互吸引、联结的属性、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既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是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
【方 法 论】: ①要求我们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的对立又要看到统一,在统一中注意对立,在对立中把握统一。②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条件,促使矛盾双方向有利的方向转化。
2、矛盾普遍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即对立统一。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且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世界是充满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矛盾的存在既是普遍的,又是客观的。
【方 法 论】:矛盾的普遍性与客观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3、矛盾特殊性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矛盾的特殊性是事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它构成这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方 法 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4、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⑴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⑵二者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在一定场合为普遍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特殊性。反之,在一定场合是特殊性的东西,在另一场合则是普遍性 。
【方 法 论】:这一原理 ①有助于我们掌握由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 ②有助于我们掌握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解剖麻雀”,“抓好典型”等科学方法。 ③这一原理也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即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要把矛盾普遍性与矛盾特殊性结合起来。
5、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 法 论】: ⑴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又要学会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次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的统一。 ⑵反对不分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忽视次要矛盾的“单打一”
6、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 法 论】:⑴我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主流,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 ⑵不可忽视矛盾次要方面即支流。 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7、主次矛盾、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原理)
【原理内容】: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矛盾有主次之分,同一矛盾又有主次方面,是两点和重点的统一。(什么是两点论和重点论?)
【方 法 论】: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反对形而上学的均衡论和一点论。
8、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原理
【原理内容】:(1)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是两种根本对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唯物辩证法主张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原因。而形而上学则用孤立、静止、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它根本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存在,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因而看不到事物的联系变化和发展。 (2)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就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方 法 论】:要求我们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逐步学会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切忌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

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实践和认识(理论)的辩证关系的原理
【原理内容】: ⑴实践对认识有决定作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⑵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理论对实践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不科学的理论则会把实践引向歧途。
【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反对教条主义,反对思想僵化。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内容】: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1)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要求我们,如果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2)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表明,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

是不是找这个啊,点击下面

高中政治必修4中涉及的几个原理和方法论拜托高手列出来下~

【辩证唯物论】

1.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原理] 世界的本质是物质,世界上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方法论] 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2. 意识能动作用

[原理]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人的意识不仅能反映事物的外部现象,而且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以认识之物。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2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高昂的精神,可以催人向上,使人奋进;萎靡的精神,则会使人悲观、消沉,丧失斗志。

[方法论] 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 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方法论] 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4.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原理] 规律就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没有规律的物质运动是不存在的

[方法论] 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一旦违背客观规律,人们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 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

[原理]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方法论] 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认识论]

6. 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 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7. 真理的条件性和具体性

[原理]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但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方法论] 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

8.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原理] 认识具有反复性,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这就决定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具有无限性,认识的对象是无限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的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因此,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方法论] 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唯物辩证法】

[联系观]

9. 联系的普遍性

[原理]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

[方法论] 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既要看到事物之间的联系,又要看到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联系

10. 联系的客观性

[原理] 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方法论] 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调整原有的联系,建立新的联系。

11. 联系的多样性

[原理] 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方法论] 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12. 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

[原理] 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13. 系统优化的方法

[原理] 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方法论] 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既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从整体出发认识事物和系统,又要把事物和系统的各个部分、各个要素联系起来进行考察,统筹考虑,优化组合,最终形成关于这一事物的完整准确的认识。

[发展观]

14. 发展的观点

[原理]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方法论] 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15. 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

[原理]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方法论] 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16. 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

[原理] 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方法论] 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在量变已经达到一定程度,只有改变事物原有的性质才能向前发展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17. 内因和外因的辩证关系

[原理]事物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决定事物的性质和方向;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矛盾观]

18. 矛盾的客观性

[原理]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包含着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方法论] 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同时要积极创造条件,促进矛盾双方的相互转变

19. 矛盾的普遍性

[原理]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不包含矛盾的事物是不存在的,即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每一事物从产生到灭亡都存在着自始自终的矛盾运动,即时时有矛盾

[方法论] 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20. 矛盾的特殊性

[原理] 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构成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这些不同的矛盾形成了事物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三是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方法论]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21.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

[原理] 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方法论] 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2. 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


[原理]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许多矛盾,其中必有一种矛盾,它的存在和发展,决定或影响着其它矛盾的存在和发展。这种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23.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

[原理] 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24. 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原理] 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方法论] 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辩证否定观]


25. 辩证否定观

[原理]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 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取得成功。

【历史唯物主义】

26.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原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阻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实际,树立实践第一的思想,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同时要确立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的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

27. 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

[原理]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方法论] 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运用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点和矛盾分析方法,认识和把握阶级社会的各种现象;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

2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原理]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方法论] 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29.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原理] 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对人生道路的选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导向作用。

[方法论] 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进行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牢固树立集体主义的价值观,正确处理个人利益、集体利益和国家利益三者之间的关系。

30. 人生价值的实现

[原理]1根本途径:劳动和奉献。(要求: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2客观条件: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即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要求: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3主观条件:实现人生的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要求: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⑴联系具有普遍性──任何事物都和周围事物相联系,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⑵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它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3)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
①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要求我们立足整体,统筹全局,树立全局观念。
②任何整体都是由部分构成的,部分影响整体,关键部分甚至对整体有决定作用。──要求我们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4)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要求我们坚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5)量变和质变
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②事物的发展最终要通过质变来实现,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要求我们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6)矛盾具有普遍性──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并贯穿于每个事物发展的始终。要求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坚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和方法论
答:(4)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作用: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可以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我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少走弯路;可以帮助我们形成正确的思维方法,锻炼我们的思维能力,激发我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使我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从而为人们的...

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矛盾的八大原理那些?
答:3、矛盾具有特殊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5、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起支配作用,要善于抓住重点。6、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要方面是指在事物内部居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而次要方面则是处于被支配地位,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二者是对立统一的 。7、内外因原理。内因...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归纳
答: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唯物辩证法的矛盾分析法部分) 1、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1)矛盾的含义 (2)矛盾的同一性 (3)矛盾的斗争性 (4)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矛盾的同一性是相对的,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矛盾的同一性是对立中的同一,是包含差别的对立,矛盾的斗争性也不能脱离同...

政治 必修4 , 意识的内涵原理内容
答:什么是意识?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意识的本质)。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无论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政治必修4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实践的创造者
答:百度一下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文库里有很多。像这样的原理必须得复制,因为答案是固定的就是课本上的内容,打字打半天结果和搜索到的一样但肯定没搜索到的准确。顺便留个吧,我感觉这个不错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历史创造者原理 1、含义: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答:(4)人生价值的创造与实现,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相关 文章 :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整理 ★ 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九课知识点归纳 ★ 高二政治必修四原理和方法论知识点归纳 ★ 高一政治必修四寻觅社会的真谛知识点总结 ★ 人...

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知识点总结
答:【主要原理、方法论】1、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2、联系具有客观性。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状态,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3、联系具有多样性。要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4、整体和部分相互...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答: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4、理解规律的客观性及认识规律对生活和实践的意义: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详细一点儿,谢谢啦!!!
答:(4)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不是一点论。26、什么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27、为什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事物内部的...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梳理
答:(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是客观的,普遍的,所以人要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2)但是,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人类 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2 1、什么是哲学?(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