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蛊有多可怕 蛊真的那么可怕么?

作者&投稿:弋竖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游戏,电视上有,实际上。。放蛊也称“放草鬼”,它同赶尸一道,并称为湘西两大古谜。蛊是一种化验无毒的毒粉所谓放蛊,就是将一种特制的药粉投入食物之中,使误食的人吃后心智迷乱,受到投药者的控制。这种药粉的制作方法,千奇百怪,没有固定的配方,通常都是家传,有多少个草鬼婆(放蛊者的俗称),就有多少种蛊药。虽然蛊药制作方法各异,但其主要成粉却大同小异。《凤凰县志》记载凤凰的草鬼婆制作蛊药的主要成粉是蛇、蜈蚣、蚂蚁、蟾蜍等。草鬼婆将这些毒物收齐后露干,研成粉,用罐子装了,在山麓之间藏匿一段时间后便成了蛊药。而《怀化大辞典》称靖州、晃州等地的造蛊者,是取蛇、蝎、蜈蚣、蟑螂、蜘蛛等藏于罐内,日晒雨露,使其自相吞食,独存者曰蛊。造蛊者将蛊晒干研粉,便成为蛊粉。误食蛊毒的人,如得不到及时治疗,短则数日,长则经年会心腹绞痛而死。虽然蛊的毒性剧烈,但毒性却难以化验出来。新中国成立初期,广大湘西群众要求消灭蛊毒的呼声很高,各县、州政府为此对民间蛊药进行过大面积收缴,并将草鬼集中组织学习教育。《泸溪县志》记载说1962年,县公安局将从民间收缴的一些据说是蛊药的药品,送到北京有关部门化验。化验结论是:“经化验无毒,不必讹传。”虽然国家医疗部门否定了蛊毒,现代医疗设备也无法查出中蛊者身体到底是哪种功能受到破坏,无法证实蛊毒的存在,但湘西却不时传出有人中蛊的事情,大家对蛊毒,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知情者外出一般都不轻意吃别人的食物,防的就是不小心中了蛊毒。蛊是苗家妇女捍卫家庭和爱情的特有武器并不是所有的湘西人都会放蛊。放蛊的技术,主要掌握在湘西苗族妇女手中。放蛊不同于其它传子不传女的秘技,相反是只传女而不传子。沅陵县民委副主任老向的母亲,是清水坪苗族乡有名的妇科草医,据说对苗家蛊术及用药,颇有研究。老向后来发表的文章说,1967年,他70岁的母亲曾给他透露,苗家女孩,长到十七、八岁时,她们的母亲,为了教会女儿懂得一点防身的本领,不受别人欺负,就会秘传女儿制蛊、放蛊的知识。学会了放蛊的苗家女,用之害人的极为鲜见,主要都是利用蛊毒来捍卫自己的家庭和爱情。湘西的蛊毒名称繁多,依制作的主要成份,大致有蜈蚣蛊、蜥蜴蛊、蟑螂蛊等,但用于实际生活,主要可分为三类,分别是情蛊、怕蛊、恨蛊。这三种蛊,都是湘西女子独占爱情,维护家庭稳定的法宝。情蛊是女子为得到自己喜欢而又难以得到的男人所下的一种蛊,中了情蛊的男人,往往会身不由己地被情所惑,宁肯舍弃已有的幸福,义无反顾地移情于放蛊的人。据说五十年代中期,沅陵棋坪乡有个姓石的小伙子,与一个叫小妹的苗家姑娘结婚,后来两人因过不拢就离了婚。没过多久,小伙子与一个叫翠翠的姑娘结了婚。小妹听到这个消息后,心里又悔又恨,决心把小伙子从翠翠手里夺回来。于是想方设法,找到一个机会,用桐叶舀了一点凉水,暗中下了情蛊,给小伙子喝了。小伙子自打喝了这一叶凉水后,心里就老是放不下小妹。虽然翠翠对他千般依,百般顺,他总是无可奈何地时常偷偷去和小妹幽会。翠翠知道他是中了小妹的情蛊,曾背着他去哭求小妹收蛊,小妹不肯,翠翠无法,只好离开小伙子,让他又回到小妹的身边。怕蛊又俗称怕药。在湘西,丈夫害怕妻子、媳妇害怕婆婆的现象比较普遍。有人解释说,这都是中了怕蛊的原因。我曾有家邻居,男的是屠夫,女的是纺织工人,他们有两个女儿。男的大概是嫌弃老婆不生儿子,经常到外面与别的女人住在一起,有时一连几天甚至半个月也不回家。即使偶尔回一趟家,对老婆也是非打即骂,还曾逼着老婆签字离婚。老婆忍无可忍,就将怕药悄悄放入了男人的茶缸子里。说来也怪,打那以后,男人虽然还是经常在外过夜,但打老婆的事却是很少发生了。人也蔫了很多,明显没有了往日的剽悍气。恐怕是因为怕蛊容易使男人阳刚,所以不是万不得已,湘西女子不对男人下这种蛊。即便万不得已而下,在药量上也是微乎其微,只要使男人对自己有那么一点惧怕的感觉就够了,没有哪个女人愿意自己的男人蔫头土脑,缺乏男子汉气质。据说这种蛊药,多是婆婆下给媳妇,妻子下给丈夫。其中种种说法,也不知有几分可以相信。三种蛊药中,数恨蛊最为可怕。这种蛊,一般是在丈夫被别的女人抢去的情况下,妻子万般无奈而对丈夫放的一种蛊。目的是迫使丈夫回心转意。湘西老辈人讲,中了恨蛊,尚不迷途知返,十有八九难逃一死。恨蛊实际上是一种慢性毒药,在人体内潜伏期较长,一般都是半年后见效呈现中蛊症状,长的则要两三年才有所反映,时间长短,主要由放蛊人决断。沅陵乌宿乡的一个村里,早些年有个张瓦匠,在外做瓦时,与别的女人好上了,过年也不回家。他妻子李氏知道他在外面沾花惹草,很难过。有一年腊月三十,李氏背着娃儿到山外寻到了丈夫,正撞上他与那个女人在瓦棚里戏闹,她很伤心,劝丈夫别烧瓦了,随她回村去。男人不肯。她无奈之下,心一狠,就悄悄地在男人的酒里下了恨蛊。临别时,她一再暗示男人说:“有病痛就早点回村来,三妹她爹是百病包医的郎中。”不知张瓦匠是不懂妻子的暗示,还是死了心不愿再回到自己那个穷村子。到第三年头上,终于在莫名其妙的病痛折磨下死了。草鬼婆不将蛊放出就要祸及自身会放蛊的妇女,湘西习惯将她们称为草鬼婆。因为对蛊毒的恐惧,草鬼婆往往遭到人们的歧视,大家对她们又怕又恨,因此都敬而远之。因为这个缘故,草鬼婆的身份一般都很保秘,轻意不让别人知道自己会放蛊。虽然草鬼婆很注意保秘自己的身份,但由于她们练习制蛊、放蛊,会引起某些生理上的变化,人们依据这些特征,有时还是可以将她们辩认出来。草鬼婆一旦学会了放蛊,那么每隔一段时间,她就必须找人放一次,否则蛊毒就会在她体内发作,给她造成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因此,在需要放蛊而又无外人可下手时,自己的亲人便成了放蛊的对象。放蛊的手段千姿百态,令人防不胜防。通常是草鬼婆将蛊药粉藏于指甲内,趁给人端茶递水或夹菜敬酒之间,神不知鬼不觉地弹入杯盏之中。湘西农村有的村干部,因为自己的母亲或外祖母系草鬼婆,乡干部到家中后,他们就会主动将母亲或外祖母另置一室,不允许她出来帮忙做茶饭,担心放蛊伤害乡干部。而乡干部在前往容易中蛊的村寨时,也经常自备饮水,村民对此也不以为怪。解蛊药通常暗地来自放蛊人中了蛊要及时化解,否则对身体会产生意想不到的危害。中蛊的症状通常是人黄无力,眼神涣散,毛发脱落,然而医院却难以查出有病。所以中蛊在医院是无法治愈的,需要找放蛊的人援手才能相救。并不是所有的草鬼婆都能解蛊。解蛊药也与蛊药一样,多种多样,通常是一蛊一解药,往往一种蛊的解药,只有放这种蛊的草鬼婆才掌握。但是草鬼婆给人放了蛊,她决不敢说这蛊是她放的,而明目张胆地来给你解药。这时,她往往会暗示你说,你中的蛊,可以去找某某人化解。而在此前,她又会通过串门攀谈,将解蛊的法子暗示给某某人。因此当中蛊者求到某某门下,自然就可得到对症的解药。蛊毒为什么如此多种多样,它又是怎样躲过现代医疗设备和科技手段检测的,真是一个难解的谜。但愿它仅仅是作为一种传说存在,而不是真有其事。

中蛊是什么?~

器皿中毒虫竟食、最后剩下的集百毒于一身的至毒之毒虫,这条毒虫被用来作蛊种,它产下的卵将被用于下蛊。蛊女施蛊多是下在饭菜中,而且多放在第一块食物上。下蛊有的是下虫本身,有的下虫粪便,也有的是下涎沫。有时不经食物也可施蛊。
下蛊者还需要将自身与蛊种在灵性上融为一体,这通过两个生灵的信息交融来实现,祈祷和咒语是必不可少的,气血的交融也不可或缺,比如,苗族女子会用自己的经血喂养蛊种。下蛊者与蛊种在灵性上融为一体之后,蛊种的后代就也会携带下蛊者的灵性信息,就会听命于下蛊者的驱使。

扩展资料:
先杀一只大公鸡,扔到山上,七天后去取。那时公鸡肉已经没有了。被蜈蚣,百脚,蝎子、毒蛇、蚂蚁给吃光了。把鸡骨架拿回家,晾干,碾成粉,就成为蛊。中蛊的人根据下蛊的分量多少,少则两周,多则三年,会突然死去。(下蛊就是对别人施巫术,使他听受自己控制或者倒霉死亡)
凶恶的蛊,而且不畏火枪,最难除灭。它是一种无形的虫灵,它能替人做事,最勤于卫生,大凡室内很干净的人家便认为是养金蚕的人家。
金蚕的制作方法是:选用蛇、蜈蚣等12种毒虫,埋于十字路口,经49日(或另一个神秘日数)取出存于香炉中,成为金蚕。在信仰金蚕的人心目中,金蚕是有灵性的,既能使饲养者发财致富,但富起来的人家主人也要告知金蚕亏欠多少,否则金蚕要求花钱买人给它吃,不然则作祟。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下蛊

蛊术可能就是苗族一种下毒的本领吧!不会很可怕,要不然在古代时就不会被中原各国欺负了

蛊的民间传说
答:蛊术是一种古老而可怕的害人行为,源自古代民智未开的恶习。本文对古代放蛊故事、中蛊的治疗方法以及法律对放蛊者的处罚进行了系统分析。蛊在文字学上有多种涵义,主要指“腹中虫”,源自虫和皿。皿是盛饭的器皿,腹中虫指的是人的肚子里侵入了很多虫,也就是中了“虫食的毒”,一种自外入内的毒。

蛊字是什么意思?
答:蛊字是指古代巫术传说中的一种魔法手段。这种手段能够通过特定的仪式和咒语来操纵自然力量,达到影响人或物的目的。在古代中国,蛊术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催情、降妖和报仇等方面。但由于其操纵自然的方式过于邪恶,逐渐被人们所弃斥,甚至在唐朝时期被尤其指定为违禁之物。蛊术不但在古代中国,也在许多其他...

金蚕蛊和聚血蛊谁厉害
答:金蚕蛊比聚血蛊更厉害。金蚕蛊是蛊中的王者,这种蛊具有刀枪不入、水火不侵的特性,甚至能以金银为依托传递出去。此外,相传金蚕蛊还有跨界攻击的能力,它能够操纵细菌和病毒,甚至能够散播瘟疫,在中国的南方乡村中,人们谈之色变。相比之下,聚血蛊虽然能解天下所有的蛊毒,包括金蚕蛊,但自身却并...

放蛊是什么意思
答:放蛊是什么意思放蛊,一种神秘的巫术,指针对某一对象施下蛊,使施蛊对象遭遇不幸或心身受损,另外也有使施蛊对象逢凶化吉的。放蛊是一种很可怕、很愚昧的害人举动,是由于古代民智未开而产生的恶习。蛊有哪些种类 金蚕蛊,这种蛊最毒,是在四川省偏僻地区养成的。把它解出的粪便放在食物里,吞服了...

蛊术真的存在吗?苗族的蛊术是怎样的?
答:但是关于制蛊者对于中蛊人的操纵,古人在这方面还是比较迷信的。他们对于可以通过巫术控制蛊进而操纵他人的性命这点深信不疑,其实放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都知道这是完全不可能的。如果中蛊的人真的死了的话,顶多也是中毒而死,根本不存在被人用巫术操控一说。蛊有哪些种类?蛊的分类也有很...

据说苗蛊非常神奇,这是怎样的一种巫术?
答:用毒!如果你想让一个人及其家人痛苦一辈子,用蛊!但是其实在我们现代的人的眼中,蛊其实已经不足为奇了,只是说,一直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苗疆用毒,用蛊十分的厉害,但是其实他们可能也只是掌握了其中的某一个法门,或者说比我们预先知道了这些虫子的生活特性而已,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可怕。

“巫蛊之术”当真那么可怕?为何古人一听到这四个字脸色大变,一定要严...
答:其次,巫蛊之术通常涉及使用剧毒的昆虫。古代养蛊习俗,即将多种毒虫放入容器中,任其相互残杀,存活下来的即为最毒的虫子。这种毒虫被用于施行巫蛊之术,其剧毒特性让人闻之色变,尤其是古代医疗条件有限,一旦中毒,生命堪忧。因此,巫蛊之术之所以令人惧怕,一方面是因为人们担心被诅咒,另一方面是因为其...

《云南虫谷》中,民间传说的下蛊,在现实中真的存在吗?
答:不仅如此,云南民间还流传女子为心爱男子下蛊,男子外出也得心系女子,并且还要回到女子身边拿到解药,如果男子狠心抛下女子,不愿回来,那么男子就会中蛊毒而死。针对这样的传说,很多网友会疑问,难道在云南真有如此可怕的蛊术吗?这对这个疑问,很多网友也曾去过云南一些偏远地方调查,有人称没有这种说法,...

拜求关于蛊的故事和传说
答:即使不被巫师收去,成蛊以后,也会加害主人。一年之中那些爬虫在缸中互相吞噬,毒多的吃毒少的,强大的吃弱小的,最后只乘下一个,这个爬虫吃了其他十一只以后,自己也就改变了形态和颜色。根据传说的种类很多。最主要的有两种:一种叫做“龙蛊”,形态与龙相似,大约是毒蛇、蜈蚣等长爬虫所变成的。...

金蚕蛊(民间传说中的蛊术)详细资料大全
答:苗之一族,本就神秘莫测,又有蛊之传说遗世,相传蛊多为女子所养,她们赤身裸体,深居简出,以舞蹈,祷告求得蛊的欢心,能释放于无形,多与其他法术配合使用,起到辅助的作用。 养蛊 有些造蛊者强调必须在农历五月五日(端午日)聚置毒虫,这是受了五月五日毒气最盛的传统观念的影响。“蛊,多于端午日制之,乘阳气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