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是做什么用的吗?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有什么文物价值?

作者&投稿:虫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羊方尊是商朝晚期青铜礼器,祭祀用品。
后母戊鼎(一称司母戊鼎),全称为后母戊大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中国商朝时期的青铜礼器,它们的作用和用途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祭祀用品:根据出土记录和历史文献记载,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都是商朝晚期为了祭祀他们的母亲戊(也就是商王祖庚或祖甲的母亲)所制作的。其中,司母戊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了祭祀其母戊所制,而四羊方尊是商代晚期青铜礼器,用作祭祀用品。
2. 代表青铜铸造技艺的巅峰: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在铸造技术上展示了商朝青铜铸造的精湛技艺。四羊方尊以四羊、四龙相对的造型展示了酒礼器中的至尊气象,铸造难度极高,被誉为鬼斧神工,是青铜铸造的典范。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您查阅相关文献资料。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的来历~

司母戊鼎是现在最大的出土物,也是我国古老青铜文明的象征,此外四羊方尊也是我国青铜器中的精品。

司母戊鼎
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一时。在当时,鼎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谓“藏礼于器”,青铜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成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绩。而古代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贵族死后又常常用鼎来随葬。
四羊方尊(参考百科,讲的很详细)
首先,羊在祭祀礼仪中的地位仅次于牛,商代国都所在的河南安阳小屯发现大量祭祀坑,最多的就是牛、羊、犬,商王武丁时期的一条有关商王室对武丁祭祀的材料中提到“卜用百犬、百羊”,另一条材料中提到“十五羊”、“五十羊”,可见羊作为祭祀的牺牲用量是很大的。 羊的个性也使之成为人们喜爱的对象。先秦时期,人们对羊的个性有两个归纳:善良知礼;外柔内刚。羊“跪乳”的习性,被视为善良知礼,甚至被后世演绎为了孝敬父母的典范;外柔内刚也被引申出许多神圣的秉性,传说的始祖皋陶敬羊,《诗经·召南》中也有“文王之政,廉直,德如羔羊”的说法,中国古代一种独角怪兽獬豸也被认为与羊有关,能看出人是否有罪,能分辨是非曲直。因此,后世以独角兽表示法律与公正。    四羊方尊
羊最通俗或民间化的象征意义便是“吉祥”,至少从汉代开始,羊就与吉祥联系在一起,汉代瓦当、铜镜等铭刻中多见“宜侯王 大吉羊(祥)”,吉祥有时直接写成“吉羊”,在这里,羊与祥不仅仅是字的通假,而是羊身上被赋予的上述种种秉性使然。   羊是带角的动物。角是许多民族尤其是原始民族崇拜之物,人类创造的神里许多带角,如中国古代战神蚩尤就著名的带角的神与祖先。   甲骨文中的羌字,字形即为人头上戴羊角,世界各原始民族习见用羊角、牛角、鹿角为饰物,其含义有:   1、最早头上戴角、身披兽皮是为了狩猎时诱惑野兽的需要; 2、氏族节庆日,参加舞蹈的人头上戴双角或有角假面;   3、阶级分化后,部落酋长、显贵才戴羊角,有表示权力与尊荣之意;   4、巫师礼神作法戴羊角帽;   5、氏族崇拜的神也有角。   羊在甲骨文中约有四十余种字形,字形最明显的共同特征便是突出双角。   古人有“水之精为玉,土之精为羊”的说法,羊是各种艺术形式着力表现的对象。新石器时代有陶塑的羊,安阳殷墟商代妇好墓、山西曲沃北赵西周晚期到春秋早期晋侯夫人墓出土有玉羊、东汉有百戏吉祥画像石、东晋瓷器中有羊首壶。清代喜欢用三羊组成工艺品,意寓“三羊(阳)开泰”。   《易》中称羊者有三卦:〈兑〉为羊、〈夬〉中九四有“牵羊悔亡”、〈归妹〉上六有“士刲羊,无血。”羊在易学家的研究中被借为“阳”的象征符号。夏历正月为泰卦,六十四卦中,“泰”属三阳,“正月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此外,三阳在易卦中是初九、九二、九三爻,同属“阳”。故历来以“三阳开泰”为一年开头的吉祥语,有万物更新的象征意义。羊也是“和”文化的象征,古有“钟律和则玉羊见”的传说。因羊与阳在古音中同音可通假,加上羊形象可爱,性情柔中有刚,故人们以“羊”作“阳”的代号与具象符号,民间的绘画作品中,也用羊来表现“三阳开泰”、 九羊启泰的主题。    四羊方尊
广州著名的五羊传说很美丽,值得注意的是故事中把五羊与五谷联系在一起,晋裴渊《广州记》“五羊衔谷萃于楚庭”,也许包含了一些我们今天无法穷究的古老文化密码。 有意思的是,羊在许多文化背景中都充当过特别角色,不同文化中,羊的象征意义有不同也有相似的地方。西方的传统中,山羊角是“太阳”,牛角是“月亮”,太阳说与中国古代“三羊(阳)开泰”演绎的羊与太阳的联系有异曲同工之妙。在地中海文明中,头胎羔羊(或称为圣约翰的羔羊),被视为春天胜利的象征。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各类场合中,小羔羊是祭献的牺牲,尤其是“神的羔羊”包括羔羊的血,有救世、驱邪的象征意义,原始的基督教教义甚至指基督为羔羊,约翰对耶稣就说过“神的羔羊,除去世人的罪孽”。犹太教中用两只公山羊作“赎罪祭”,就是人们常说的“替罪羊”。   湖南出土的以四羊方尊为代表的着力表现羊的青铜器,一方面保留了原始的图腾崇拜,又有替代羊作为牺牲献祭给神明的意思,同时还包含了对羊等家畜养殖兴旺的期盼,也可能萌芽了后世关于羊的种种观念。对于当年羊尊的所有者来说,他不是一件不能说话的器物,而是自己及其家国之希望所系。   铜尊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是一种饮酒用具。这件四羊方尊是我国现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重达34公斤,加上它独一无二的造型,理当进入文物精品之宝库。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酗亚方尊容酒器。商代晚期铸品。清宫旧物,现藏故宫博物院。原器通高45.5厘米,宽38厘米。大敞口,宽折肩,高圈足。肩四隅有四立体有角象首,肩中部有四双角分叉龙首。颈饰蕉叶纹,肩及圈足饰鸟纹。腹部与圈足有曲折角型大兽面纹,圈足曲折角雕成龙形。器四隅及每壁中心线皆设有棱脊,上端侈出器口,形象庄严龙虎尊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镂孔。龙虎尊纹饰的主题是"虎口衔人"。关于这一主题,有人认为:在这里,"人"应是那些奴隶,"虎口衔人"反映奴隶社会的残酷、恐怖。对于这种传统的解释,另外一些考古学家则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应该是在表现一种巫术主题。青铜器在当时是十分重要的礼器,这样的纹饰应是巫师作法的情景纪实。张开的虎口在古代是分割生死两界的象征,虎口下的人很可能就是巫师,巫师在祭祀中通过老虎的帮助而表现出一种能够通天地、感鬼神的能力。"虎口衔人"这一图案的含义究竟是什么,我们还不能做出精确的解释,但在当时一定是和某种神话和宗教信仰相联系的,在祭祀活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此尊是商代青铜器中与四羊方尊齐名的珍品。

http://baike.baidu.com/view/51515.htm,现已正式正名为后母戊鼎。
司母戊鼎是我国商代青铜器的代表作,造型厚重典雅,气势宏大,纹饰美观庄重,很显然,这么巨大的鼎,并非是出于实用的需要而制作的。那么,当时的人们是在什么观念的支配下来制作这一器物的,它又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据学者称之所以称此鼎为“后母戊鼎”,是因为其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三个铭文,那么这三个铭文究竟何意呢?
中国早在7000多年前就出现了陶制的鼎,在商朝和西周时期达到了高峰,尤其是商代以鼎为代表的祭祀用容器的制作,盛行一时。在当时,鼎被用作“别上下,明贵贱”,是一种标明身份等级的重要礼器,也是国家政权的象征, 《左传》有载:“桀有昏德,鼎迁于商;商纣暴虐,鼎迁于周”。青铜鼎的前身是原始社会的陶鼎,本来是日用的饮食容器,后来发展成祭祀天帝和祖先的“神器”。所谓“藏礼于器”,青铜鼎作为重要的礼器成为了祭器,用以祭天祀祖,缅怀先祖功绩。而古代人相信灵魂不死,所以贵族死后又常常用鼎来随葬。

http://baike.baidu.com/view/33146.htm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早青铜器。属于礼器,祭祀用品。是中国现存商代青铜器中最大的方尊,高58.3厘米,重近34.5公斤,1938年出土于湖南宁乡县黄村月山铺转耳仑的山腰上。现藏于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   四羊方尊器身方形,方口,大沿,颈饰口沿外侈,每边边长为52.4厘米,其边长几乎接近器身58.3厘米的高度。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四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尊腹即为羊的前胸,羊腿则附于圈足上,承担着尊体的重量。羊的前胸及颈背部饰鳞纹,两侧饰有美丽的长冠凤纹,圈足上是夔纹。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全体饰有细雷纹。器四角和四面中心线合范处均设计成长棱脊,其作用是以此来掩盖合范时可能产生的对合不正的纹饰。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四羊方尊集线雕、浮雕、圆雕于一器,把平面纹饰与立体雕塑融会贯通、把器皿和动物形状结合起来,恰到好处,以异常高超的铸造工艺制成。在商代的青铜方尊中,此器形体的端庄典雅是无与伦比的。此尊造型简洁、优美雄奇,寓动于静。被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

司母戊鼎,编钟,四羊方尊,铲,矛的主要用途有哪些(都是青铜器)
答:1. 鼎,古代用以煮食的容器,其中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不仅是实用的烹饪工具,还作为礼器在祭祀和纪念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2. 编钟,一套组合的打击乐器,用于音乐演奏,是古代宫廷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3. 铲,作为一种古代农具,主要用于耕作和挖掘,是农业发展中的重要工具。4. 矛,作为一种古代兵器...

司母戊鼎,编钟,四羊方尊,铲,矛的主要用途有哪些(都是青铜器)
答:1. 司母戊鼎是一种青铜礼器,主要用途是用于烹饪食物。2. 四羊方尊是一种青铜酒器,通常用于盛放和饮用酒。3. 编钟是古代的青铜乐器,用于音乐演奏和仪式庆典。4. 铲是一种青铜农具,主要用于耕作和挖掘土地。5. 矛是一种青铜兵器,主要用于刺击敌人,属于古代的武器装备。在铁器时代,青铜器如司...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戎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这些青铜器的诞生与...
答:四羊方尊是装酒的,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中国素有发达的青铜铸造业,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初创到商、周时代的成熟阶段,经历了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过程。1939年河南安阳武官村出土的司母戊大方鼎是当今世上最大的青铜器,器高(带耳)133公分,横长110公分,宽78公分,重875公斤。根据铸痕分析,鼎...

司母戊鼎,编钟,四羊方尊,铲,矛的主要用途有哪些(都是青铜器)
答:鼎是煮东西的器皿 尊是饮酒的酒器 但是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却是礼器,用于祭祀、纪念 编钟是乐器,用于演奏 铲是农具 矛是兵器 铁器时代,青铜编钟等也逐渐失去其使用意义,也可以作为礼器.

商朝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戎鼎和造型奇特的四羊方尊等,这些青铜器的诞生与...
答:四羊方尊是商朝时期的一种礼器,主要用于祭祀。它的独特造型象征着当时高度发达的审美和工艺水平。中国古代的青铜铸造业经历了从原始社会末期的初创到商、周时代的发展,逐渐达到了成熟阶段。在这一过程中,冶炼技术的进步推动了青铜器制造的发展。青铜是铜与锡或铅的合金,通过调整铜、锡、铅的比例,...

四羊方尊,司母戎鼎,西周可烧炭的青铜器进行分类
答:四羊方尊是装酒的,属于礼器,祭祀用品 司母戊鼎是中国商代后期(约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王室祭祀用的青铜方鼎,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而作的祭器。西周可烧炭的青铜器是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炊器,用于烧煮加热。

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
答:司母戊鼎是中国古代青铜器的杰作,也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出土青铜器,它见证了我国古代青铜文明的辉煌。四羊方尊则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工艺,成为青铜器中的瑰宝。在商代,鼎作为一种重要的礼器,被用于祭祀和标志着社会地位。据《左传》记载,夏桀暴虐,鼎最终被商汤迁移;商纣王荒淫无道,鼎又移至...

历史题:商朝的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答: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母亲戊而作的祭器,是中国商周时期青铜器的代表作,现称“后母戊鼎”。现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司母戊鼎是用来做什么的
答:后母戊鼎(原称司母戊鼎),又称后母戊大方鼎、后母戊方鼎。原器1939年3月在河南安阳出土,是商王祖庚或祖甲为祭祀其母戊所制,是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司母戊鼎是古人用来祭祀先祖的,鼎是古代烹煮食物的用具,多厚重,古代祭祀或典礼时会用鼎向祖先呈上烹煮完成的肉类或其他美食,因此慢慢演...

中国三大鼎
答:中国三大有名的青铜鼎分别是:四羊方尊、司母戊鼎、毛公鼎,这三大青铜鼎堪称是中国的国宝。鼎是我国古人用来烹煮和盛装肉类的器皿,古时候的鼎一般都是用青铜来制作,流传下来的青铜鼎有不少,其中有三大鼎特别有名,这三大鼎分别是哪些呢?下面让我们一起去了解吧。详细内容 01 四羊方尊商朝晚期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