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如何做好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作者&投稿:离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转载以下资料供参考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涉及到了企业管理制度的方方面面,其中包括职业素质标准、岗位职责标准、岗位考评标准、企业全面形象管理、组织管理、行政后勤保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研发管理、设备管理、质量管理、财务管理、物控管理、营销管理、经济合同管理、管理判例等方面,是企业管理运行较为完备的制度体系,为企业步入良性的发展轨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建立
企业标准化工作基本任务
  企业在实行标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在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标准化工作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核心,以管理标准为支持,以工作标准为保障的企业标准化体系。设立企业标准化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管理本企业的标准化工作,编制适应本企业的标准化管理体系,组织标准的实施和对标准的实施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构成
  2.1 技术标准   技术标准是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核心,是实现产品质量的重要前提,其它标准都要围绕技术标准进行,并为技术标准服务。具体来说,技术标准是对生产相关的各种技术条件,包括生产对象、生产条件、生产方式等所作的规定。如产品标准、半成品标准、原材料标准、设备标准、工艺标准、计量检验标准、包装标准、安全技术标准、环保卫生标准、设备维修标准、设计标准、能源标准等。   企业技术标准的形式可以是标准、规范、规程、守则、操作卡、作业指导书等。   任何企业都应首先以其高质量的产品(包括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标准为中心,以高质量的产品(或工程服务)标准为中心,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   2.2 管理标准   管理标准是生产经营活动和实现技术标准的重要措施,它把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以及各个单位、部门岗位有机地结合起来,统一到产品质量的管理上,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管理标准是对有关生产、技术、经营管理各个环节运用标准化原理所作的规定,它涉及各个管理方面,包括企业经营决策管理、生产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计划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运销管理、经济实体管理、以及标准化管理等。
企业管理标准的种类
  主要是   ⑴图样、技术文件、标准资料、信息、档案的管理标准;   ⑵为进行科研、设计、工艺等技术管理工作而制订的有关设计管理、工艺管理标准;   ⑷计量管理标准;   ⑸质量捡验,审核及质量记录的管理标准   ⑹经济合同管理标准;   ⑺半成品、协作件管理标准;   ⑻生产运输管理标准;   ⑼定额管理标准;   ⑽成本管理标准;   ⑾设备管理标准;   ⑿物料管理标准;   生产活动原始记录及台帐及信息管理标准。   此外还有能源管理标准、会议管理标准、计算机辅助企业管理标准等等。   2.3工作标准   工作标准是生产高质量产品、提高生产经营效率、实现各项技术标准的重要保证。具体来说,工作标准是对各部门、单位的各类人员的基本职责、工作要求、考核办法所作的规定,包括职责权利、工作程序、办事细则、考核标准和相互关系准则等。   按工作岗位,在岗位责任制的基础上制定企业工作标准。

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的相关标准yult7.l(国家标准)有
GB/T 13017-2008 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   
GB/T 15496-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   
GB/T 15497-2003 企业标准体系 技术标准体系   
GB/T 15498-2003 企业标准体系 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体系   
GB/T 19273-2003 企业标准体系 评价与改进

从近年企业标准化建设与创新实践来看,企业标准体系在建设、运转、提升过程中存在若干难题:工具方法不完善制约了标准立、改、废管理;员工需要的仅是部分标准或标准的部分条款,标准繁多难以落实;工作标准很难随岗位实施动态调整;难以实现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这“三大”标准的有效协同和持续改进。

  实施标准化流程管理方案,可以解决传统标准体系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基于“理清楚、管起来、持续优化”理念,对企业标准化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优化制度、组织岗位、业务表单等要素,构建企业标准体系,实现“三大”标准协同。主要方法概述如下:

  1.理清业务现状,为标准体系构建奠定基础

  流程体系建设是标准体系建设的基础。根据企业战略构建企业完整流程架构,引入流程管理平台,梳理岗位、角色、表单等要素,确保各流程要素既可动态引用又可动态修改。通过统一的、规范的建模方式,规范表述流程环节、工作内容、职责划分、管理要求等内容,实现业务流程可描述、可操作、可分析、可衡量。

  通过实施流程要素分析,可辅助企业开展制度优化、岗位优化、流程改进、信息系统功能提升等工作。例如,通过制度与流程关联的方式,可直观体现流程是否有制度支撑以及不同制度对同一流程、不同制度条款对同一业务环节的要求。通过定量、定性分析,可辅助业务人员发现制度冲突、缺失、重复等问题。

  2.理清岗位与流程关系,为工作标准自动生成奠定基础

  为实现组织、岗位、业务之间协调、动态、便捷调整,形成相对稳定的岗位工作标准,可采用流程角色体系设计方案。通过角色设计实现流程和组织的松耦合管理,确保同一套流程在全公司范围内适用。通过流程角色与岗位职责匹配,建立起岗位、权限、角色、流程之间的连接关系,消除组织、岗位变动对流程的影响,有效地支持企业组织变革。

  当组织结构、岗位发生变动时,仅调整角色与岗位的对应关系,管理要求便可以通过岗位手册落实至新的岗位,为员工提供业务执行依据,有效地解决员工手中“几张纸”问题。

  3.实施端到端流程优化,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

  局部最优未必全局最优。在对流程进行梳理和优化的基础上,需要针对企业核心业务,跨部门梳理端到端流程。将末级流程通过接口衔接,通过分析接口关系、岗位配置、单据流向等,发现和解决流程断点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业务关键控制点、制定管控措施,优化流程及管理要求,消除专业、层级壁垒,提升企业核心业务竞争力。

  4.以流程体系为基础,构建企业标准体系

  标准与业务高度融合是标准落地的基础。通过实施管理制度、标准、流程一体化解决方案,可以将非结构化的制度以及标准文件转化为结构化数据,在企业实施标准化的平台中实现对制度、标准内容的管理。将制度、标准与流程进行匹配,可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

  流程手册包含了执行标准化流程所需的全部要求,以流程手册为基础编写管理标准,可保证管理标准与业务的融合,实现制度向管理标准的转化和提升。岗位手册包含了岗位工作相关的全部要求,通过流程管理平台可自动将岗位手册转化为工作标准,保证岗位标准是岗位业务执行和考核的依据,并能够随岗位、业务的变化实现工作标准的便捷、动态调整。

  5.通过多管理体系融合确保标准落地执行

  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可建立风险体系和控制体系。在业务流程体系“理清楚”基础上,对企业风险进行识别,将风险点、控制措施与流程进行匹配,将风险控制意识贯彻到业务执行中,有效防范经营风险和法律风险,提升企业依法治企水平。

  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可建立流程绩效体系。实施流程绩效考核,将对最终结果的考评细化到形成过程,推动绩效管理向注重工作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考核方式转变,提升考核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

  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可建立关键绩效监控和分析体系,采集关键业务数据,对企业关键流程执行状况进行跟踪,查找运营瓶颈,持续优化和改进业务流程,提升企业整体运营效率。

  总之,以流程梳理为基础,开展企业标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流程与标准、岗位的关联关系,实现“三大”标准基于流程的协同和动态管理,促进标准落地。以流程管理为基础,实现制度、标准、风控、绩效等多体系的统一管理,可促进不同管理体系相互融合、相互依托和协同改进,有效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为什么要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运用,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协调越来越广,对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岗位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这些要求要进行定量化、标准化,便于掌握、实施和检查。这就需要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如何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1.  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配备人员; 

  2. 企业标准化培训;

  3. 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4. 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5. 企业标准的制定; 

  6. 标准的实施;

  7.  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1. 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 

  2. 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3. 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4. 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具体有以下几个关键点,以供参考,望采纳!
一、什么是标准化?
标准化,是指在经济、技术、科学和管理等社会实践中,对重复性的事物和概念,通过制订、发布和实施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
公司标准化,是以获得公司的最佳生产经营秩序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对公司生产经营活动范围内的重复性事物和概念,以制定和实施公司标准,以及贯彻实施相关的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等为主要内容的过程。
中国最早执行标准化的人是秦始皇赢大大,秦始皇标准化的历程:
1、统一文字为小篆。
2、统一货币为圆形方孔的铜钱。
3、统一度量衡,度计量长短,量测定容积,衡测量轻重。
4、统一车辙,两个轮子的距离为六尺。
到了近代,1931年,第一个世界标准化组织:英国标准协会BSI成立。我们现在所熟知的ISO9000系列标准就是他们建立的。
二、为什么公司缺乏建立标准化的能力?
既然标准化这么重要,为什么想建立标准化这么难?主要的原因有三个:
1、企业的文化。
2、管理者思维。
3、企业的机制。
第一个原因,企业的文化。每个母婴连锁店的企业文化是不一样的。对于中小型母婴连锁而言,企业文化等于老板文化。
对于标准化建设而言,企业文化分成三种:第一种、不屑一顾,标准化有什么用?空架子。
第二种、探索标准化,尝试建立统一的标准化。
第三种、标准化是企业的生命,企业所有的事情分成标准化和非标准化。
第二个原因,管理者思维。任何组织都有管理者。管理者是公司发展过程当中最核心的资源。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公司的核心管理人员决定了企业能做多大多强。公司在不同的规模,会招聘到不同的人才。一般而言,公司规模越大,能够支付的薪酬越高,越能招聘到更优质的人才。
管理者分成两种:
1、结果导向。
2、关系导向。结果导向的管理者,活在资本化的世界,关注结果是否与收入相匹配。
第三个原因,企业的机制。公司是否鼓励创新?
标准是自主创新的制高点。“海底捞的服务你学不会”,为什么我们学不会?因为我们没有机制。海底捞只要发现一例优秀的事情,经过测评之后,就作为海底捞的标准,在全公司推广。当然,创新的这个员工,会获得奖励。企业的机制,决定了员工创造的热情。标准化程度,决定了企业的运营效率。
三、如何建立标准化?
举个例子,大家都在做直播,以直播为例。订单哗啦啦的来了。来了之后,大家肯定都很高兴啊。但是,问题也来了。
运营部的问题:
1、订单出来之后,是否收银系统也要打单?
2、顾客在A店某店员那里下单,但是选择的提货地点又是B店,怎么办?
3、顾客没有扫码店员的链接,没有选择提货地点就下单,然后去门店提货,订单算谁的?
4、顾客下了单,但是扫二维码的时候选择的是另一个店员的,经常维护的店员就有意见了,该怎么办?这个时候,运营部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
第1个问题:
A、 统一不打单。提成在系统设置,不算门店业绩。
B、统一打单。提成不在系统设置,算门店业绩。
第2个问题:
A、 根据顾客的提货地点需求,所有的货都配到B店。
B、 不根据顾客的提货地点需要,所有的货都配到A店,再由门店调货。
第3个问题:
A、 轮单制,谁刷单算谁的。
B、 不轮单,查查这个会员是谁维护的,谁维护谁的单。
第4个问题:
A、遵循谁维护就算谁的原则。
B、 遵循顾客扫谁的二维码就算谁的业绩的原则。运营部管理者经过推敲、探讨之后,确定每项标准,并下发《某某母婴连锁-运营部直播订单分配原则》文件。运营部员工按标准执行,重复的执行过程当中发现问题,修正标准。
所以,标准化的步骤:
1、发现问题。
2、达成共识。
3、下发标准。
4、检测标准。
5、完善标准。
制定标准化就结束了吗?不是,标准化才刚刚开始。1.0版本,2.0版本,3.0版本......不断改进,最终逐步形成最适合本企业的标准化。
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的企业做品牌,三流的企业做产品,标准化程度越高,企业越高效。

企业标准化体系怎样建立?~

建立企业标准体系主要有以下步骤:
一、企业标准化机构和人员
企业的标准化工作机构设置以及标准化管理人员配备,首要考虑的应能满足企业开展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企业标准化工作涉及到企业各部门,贯穿于生产、经营和管理各个环节,是企业管理的一项综合性管理基础工作。企业设置什么样的标准化管理机构,配备多少标准化工作人员,应根据其生产、经营和管理的规模、复杂程度、标准化工作量而定。
1.企业标准化机构的形式
第一种形式:企业设专兼职机构(如标准化科、处、室),在企业最高管理者或管理者代表的领导下,统一管理整个企业的标准化工作。在各职能部门和车间设专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本部门的标准化工作,业务上受企业标准化机构的领导。
第二种形式:设立以企业最高管理者为主任,各部门负责人参加的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负责标准化重大问题的讨论、审批和决策。具体标准化办事机构设置与第一种形式相同。企业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企业标准化的最高领导和决策机构,所决策的重大问题是企业标准化方针、目标,有关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标准化规划、计划和重要标准审批等。
第三种形式:企业不设专职标准化机构,而是指定企业的某个职能部门统一负责企业标准化工作,并设专职或兼职标准化人员负责标准化工作,重大问题由企业领导协调。
2.标准制定和发布的分工
(1)一般情况下,企业管理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第一管理者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总经办、厂长办或企管办),各管理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技术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技术主管或总工程师所直管的部门牵头(例如技术处、设备处),各技术事项的分管部门负责;企业工作标准的制定实施和监督,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牵头,其他各处室和各基层单位各对本部门的工作标准负责。
(2)一般情况下,全部标准均应由标准化管理机构报标准化委员会讨论、协商、修订、通过、批准;其中技术标准应由总工程师或技术主管批准。企业标准体系(包括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发布令,由企业第一管理者签发。
3、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
(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二、企业标准化培训
企业标准化培训有企业外部组织的培训和企业自己组织培训两种。外部培训企业可派代表参加;企业自己的培训,企业有关人员都应参加。
标准化培训的对象和要求:
1.各级领导干部:要求通过培训使他们熟悉国家有关标准化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了解标准化的基本知识,熟练掌握管辖范围内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并能贯彻和运用。
2.专兼职标准化人员:对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的培训,主要应经过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认定的,具有培训资格的标准化部门的培训,并经过考核,取得上岗资格。
3.一般管理人员和现场工作人员:对他们的基本要求是熟悉并能够熟练运用与本职工作有关的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
三、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企业依据GB/T 15496—2003《企业标准体系? 要求》制定标准化管理标准,一般包括以下内容:
1. 规定标准化工作体制、组织机构、标准化工作任务、职责、工作方法和要求;
2. 规定企业标准的制定、修订、复审的工作原则,工作程序及具体要求;
3. 规定实施标准及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检查的原则、方式、要求、程序和分工;
4. 规定标准及标准信息的收集、管理和使用等方面的要求;
5. 规定贯彻各级有关标准的程序和方法;
6. 制定标准化规划、计划内容、工作程序和要求;
7. 规定标准化培训的任务、目标、方法和程序;
8. 规定标准化成果奖励工作程序和要求等。
四、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制定企业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的内容一般是:
1. 制定、修订企业标准项目的规划、计划;
2. 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规划、计划;
3. 标准化科研的规划、计划;
4. 实施标准的项目计划;
5. 标准化培训计划。
五、企业标准的制定程序
制定企业标准的一般程序如下:
1.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查研究、收集信息
(1)标准化对象的国内外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2)有关最新科技成果;
(3)顾客的需求和期望;
(4)生产(服务)过程及市场反馈的统计资料、技术数据;
(5)国际标准、国外先进标准和技术法规及国内相关标准。
2.起草标准草案(征求意见稿)
一般在起草标准草案之前要成立标准起草小组,参加起草小组的人员和人数,应根据所起草标准对象而定,一般由具有实践经验的从事技术工作或管理岗位的骨干组织。
起草小组对搜集到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对比、优选,必要时应进行试验验证,然后编写标准征求意见稿和标准的编制说明。
3.编写标准送审稿
将标准草案连同标准编制说明,发至企业内有关单位,必要时可发至企业外部有关科研、设计单位以及大专院校、使用单位征求意见。对反馈的意见要逐一分析研究,决定取舍,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形成标准送审稿。
4.审查标准
根据标准的复杂程序、涉及面大小,可分别采取会审或函审。审查企业标准应吸收本企业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工人参加,必要时也可邀请外单位的专家和用户参加。
5.编制标准报批稿
6.批准和发布
六、标准的实施
标准的实施是整个标准化活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标准实施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标准化的经济效果。标准实施是一项有计划、有组织、有措施的贯彻落实标准的活动,是将标准贯彻到企业生产(服务)、技术、经营、管理工作中去的过程。一般来说,标准实施工作大致可分为计划、准备、实施、检查、总结等五个步骤。
七、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标准实施监督检查主要包括:各级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及有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标准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和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
企业自身的监督检查内容如下:
1. 已实施的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2. 企业内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贯彻执行情况;
3. 企业研制新产品、改进产品、技术改造、引进技术和设备是否符合标准化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的要求;
4.对照“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评分表”对企业进行自我评价,通过内审,对不合格项采取纠正措施或预防措施,持续改进现有过程或体系,适当时申请标准化良好行为的外部确认。

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科学技术的运用,企业分工越来越细,协调越来越广,对生产、经营和管理的技术要求、管理要求和岗位操作要求越来越高,而且对这些要求要进行定量化、标准化,便于掌握、实施和检查。这就需要建立起以技术标准为主体
如何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
1.建立企业标准化机构和配备人员;
2.企业标准化培训;
3.建立企业标准化管理标准;
4.企业标准化工作的规划和计划;
5.企业标准的制定;
6.标准的实施;
7.标准实施的监督检查。
企业标准化人员的基本要求:
1.应具备与所从事标准化工作相适应的专业知识、标准化知识和工作技能,经过培训取得标准化管理的上岗证;
2.熟悉并能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标准化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
3.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熟悉本企业的生产、技术、经营和管理现状,具备一定的企业管理知识;
4.企业标准化管理人员应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计算机应用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怎样才能做好企业的三标体系
答:摘要:作为三标管理体系建立依据的GB/T19001-2000、GB/T24001-2004和GB/T28001-2001三大国家标准均要求企业对体系进行监视和测量,以验证体系的符合程度,因此企业应建立有效的监视和测量机制对三标管理体系进行监视和测量。本文首先阐述了三...

企业标准体系包括哪些体系
答:企业标准体系包括哪些体系如下:1、企业质量管理体系。2、企业统计管理体系。3、企业计划管理体系。4、企业标准化管理体系。5、企业预算管理体系。6、企业绩效管理体系。企业标准体系以技术标准为主体,还应包括管理标准和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建立
答:6.管理基础工作情况分析。即标准化、计量、质量责任制、质量教育和质量信息等工作的分析。对以上内容可采取与标准中规定的质量体系要素要求进行对比性分析。(五)调整组织结构,配备资源 因为在一个组织中除质量管理外,还有...

怎么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落实质量责任制?
答:加强质量管理,并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企业管理的重要内容。质量管理可以从下六个方面着手:一、领导者应建立协调一致的质量管理目标。为满足各受益者需求,最高管理者应制订明确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并提出要求,充分动员全...

如何构建企业安全管理体系
答:2、从体系建立的基本依据来说:新版《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GB/T 33000-2016)已于2017年4月1日起正式实施,《基本规范》采用了国际通用的策划、实施、检查、改进、动态循环的现代安全管理模式。通过企业自我检查、自我纠正、自我...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行什么的方式
答:4、定期检查评估:就标准化管理对企业进行定期检查督查,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优化完善企业安全管理标准化的体系或标准措施。安全生产标准化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在全面推进安全生产管理的基础上,通过标准化的手段建立一套...

标准化管理6个方面是什么?
答:2、生产任务与完成情况图表化 3、与定置管理相结合,实现视角显示信息标准化 4、生产作业控制手段现象直观与使用方便化 5、物品码放和运送数量标准化 6、现场人员着装标准化 7、色彩的标准化管理 注意:企业标准化管理的重要...

依托什么推动数据标准体系建立
答:数据标准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统一的数据标准制定和发布,结合完善的数据标准管理体系,实现数据的标准化管理,保障数据的完整性、一致性、规范性,为后续的数据管理提供标准依据。国外数据标准化工作起步较早,不少国际大型企业已将...

烟草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需要怎么做?从何下手?不懂不懂啊!~
答:近几年来,烟草企业在国家局的组织领导下,全面开展了企业标准化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贯标认证,而这两项工作与安全标准化建设密切相关。因此,烟草企业在安全标准化建设中必须理清两大关系:一是安全标准化与企业标准化的关系;二是安全标准...

【对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的思考】标准化良好行为创建
答:“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是指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系列国家标准的要求,运用标准化原理和方法,将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所涉及的技术事项和管理事项制定成系列标准,建立以技术标准体系为主,管理标准体系和工作标准体系相配套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