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下化学有机部分复习资料 高一化学复习资料?主要是有机物那块?

作者&投稿:陈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三章 有机化学知识点总结
有机化合物: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常有氢和氧,还含有氮、磷、硫、卤素等元素。【注意】(碳的氧化物、碳酸及其盐、碳的金属化合物是无机化合物)。烃:只含有碳和氢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甲烷是最简单的烃
一、甲烷
分子式 电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分子构型

空间结构:正四面体结构(四个C-H键的长度和强度相同,夹角相等 )
2、物理性质:甲烷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甲烷)
3、化学性质: 通常情况下,甲烷比较稳定,与酸性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不反应,与强酸、强碱也不反应。但在一定条件下,甲烷也会发生某些反应。
1)燃烧反应:CH4+2O2 CO2+2H2O 。(纯净的甲烷在空气中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2)取代反应:(有机化合物分子里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甲烷与氯气的反应方程式
① 。② 。 。
③ 。④ 。★(条件:光照 )
五种产物(两种气体:一氯甲烷和氯化氢,其他三种均为液体)
甲烷与氯气取代反应实验现象:气体颜色逐渐变浅,试管壁有油状液滴出现,同时试管上方有白雾生成,试管内液面逐渐降低。
二、烷烃:(烃分子中碳原子之间都以碳碳单键结合成链状,剩余价键均与氢原子结合,使每个碳原子的化合价都达到“饱和”,这样的烃叫做饱和烃,也称为烷烃)。分子通式为 CnH2n+2
1、烷烃的命名:烷烃碳原子数在十以内时,以 甲、乙、丙、丁 、戊、己、庚、辛、壬、癸依次代表碳原子数,其后加“ 烷 ”字,碳原子数在十以上时,以“汉字数字”代表。例如:十一烷。
2、烷烃的物理性质:常温下的状态(设碳原子数为n),当n ≤4 时为气态;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依次升高,烷烃的密度依次增大 。
3. 烷烃的化学性质: 1、稳定性:与甲烷类似,通常情况下,不与强酸、强碱、高锰酸钾等强氧化剂反应。
2、可燃性:都能燃烧,反应通式为CnH2n+2+ O2 nCO2+(n+1)H2O。
3、在光照条件下能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4、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1. 结构相似 ,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 CH2 原子团的物质互称同系物。同系物间的关系:①属于同类物质,②通式相同(如烷烃:CnH2n+2)③分子式不同,④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n。
2. 像这种化合物具有相同的 分子式 ,但具有不同 结构 的现象称为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 同分异构体 。
3. 互为同分异构体的化合物一定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具有不同的结构,烷烃的同分异构体数目随碳原子数增加而增多,如丁烷有2 种(正丁烷和异丁烷);戊烷有3种(正戊烷、异戊烷和新戊烷)。 同分异构现象的广泛存在是造成有机物种类繁多的重要原因之一。甲烷练习题
1.下列气体中,主要成分不是甲烷的是 A.天然气 B.水煤气 C.坑气 D.沼气
2.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与CH4发生化学反应的是 A.氯气 B.溴水 C.氢气 D.酸性KMnO4溶液
3.将等物质的量的甲烷和氯气混合后,在漫射光的照射下充分反应,所得产物中物质的量最大的是 ( ) A.CH3Cl B.CH2Cl2 C.CCl4 D.HCl
4.下列关于甲烷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烷是一种非极性分子
B.甲烷分子具有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具有极性键 D.甲烷分子中H—C—H的键角为90℃
5.能够证明甲烷分子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的事实是( ) A.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能都相等
B.甲烷的四个碳氢键的键长都相等 C.甲烷的一氯代物只有一种 D.甲烷的二氯代物只有一种
6.烃类分子中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的结合方式是 ( )
A.形成四对共用电子对 B.通过非极性键 C.通过两个共价键 D.通过离子键和共价键
7.鉴别甲烷、一氧化碳和氢气三种无色气体的方法,是将它们分别 ( )
A.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点燃,先后罩上干燥的冷烧杯和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C.点燃后罩上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通入溴水 D.先后通入溴水和澄清石灰水
8.下列反应中,光照对反应几乎没有影响的是 ( )
A.氯气和氢气的反应 B.氯气和甲烷的反应 C.氧气和甲烷的反应 D.次氯酸的分解
9.同系物具有( )①相同的通式 ②相同的物理性质 ③相似的化学性质 ④相似的结构特征 ⑤不同的分子式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①②④⑤ D. ①③④⑤
10.正丁烷与异丁烷互为同分异构体的依据是( ) A.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B.具有相同的物理性质
C.分子具有相同的空间结构 D.分子式相同,但分子内碳原子的连接方式不同
11.同分异构体具有( ) A.相同的相对分子质量和不同的分子组成 B.相同的分子组成和不同的分子量
C.相同的分子结构和不同的分子量D.相同的分子组成和不同的分子结构
12.科学家对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的探测数据分析发现,土卫六的大气层中含有95%的氮气,剩余的气体为甲烷和其它碳氢化合物。关于甲烷和碳氢化合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甲烷是含碳量最低的碳氢化合物B.所有的碳氢化合物分子组成均符合Cn H2n+2的通式
C.碳氢化合物均不溶于水D.碳氢化合物分子中的化学键一定有极性键,也可能有非极性键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组是

A.H2和D2互为同位素; B. 和 互为同分异构体;

C.正丁烷和异丁烷是同系物; D. 和 是同一种物质
14.甲烷中混有乙烯,欲除去乙烯得到纯净的甲烷,最好依次通过的试剂瓶顺序是( )
A.澄清石灰水、浓硫酸 B.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浓硫酸
C.溴水、浓硫酸 D.浓硫酸、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5.我市各区准备推行使用天然气作燃料。然而目前家庭使用的燃具多数以液化石油气(丙烷为主)为燃料,如果改用天然气为燃料则应A.进气口和进风口都增大 B.进气口和进风口都减小
C.增大进风口,减小进气口 D.增大进气口,减小进风口
16. 下列关于甲烷与氯气发生取代反应所得生成物的说法正确的是A、都是有机物 B、都不溶于水
C、有一种气态物质,其余都是液体 D、有一种是无机物其余都是有机物。
乙烯
1、
分子式 结构式 电子式 结构简式 分子构型 官能团名称

2、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略小,应采取排水法收集。
3、化学性质:氧化反应:①燃烧反应: 。(现象: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②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产物是CO2和H2O 现象:酸性KMnO4溶液褪色。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①与溴水或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加成: 。 实验现象:溴水和溴的四氯化碳溶液都褪色
②与H2加成: 。③与HCl加成: 。
④与H2O加成: 。⑤与Cl2加成: 。
4、乙烯的实际应用: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催熟效果。
乙烯练习题
1.下列有关乙烯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分子的双键中有一个键较易断裂 B.乙烯分子中所有的原子均在同一个平面上
C.乙烯分子中C = C的键长是乙烷分子中C - C的键长的2倍 D.乙烯易发生加成反应,乙烷易发生取代反应
2.能通过化学反应使溴水褪色,又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苯 B.氯化铁 C.乙烷 D.乙烯
3.利用下列反应不能制得括号中纯净物质的是( )
A.乙烯和水加成(乙醇) B.乙烯和氯气加成(1,2 - 二氯乙烷)
C.等物质的量的氯气与乙烷在光照条件下反应(氯乙烷)
D.氯气与苯用氯化铁作催化剂反应(氯苯)
4.由乙烯推测丙烯(CH2 = CH-CH3)的结构或性质正确的是( )A.分子中3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B.分子中所有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与氯化氢加成只生成一种产物 D.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5.通常用来衡量一个国家的石油化学工业发展水平的标志是( )
A.石油产量 B.乙烯的产量 C.合成纤维的产量 D.硫酸的产量
6.1mol乙烯与氯气完全加成后再与氯气取代,整个过程最多需氯气
A.1mol  B.4mol  C.5mol  D.6mol
7.下列关于乙烯的说法错误的是A.乙烯的化学性质比乙烷活泼 B.收集乙烯可用排空气法
C.可作香蕉等水果的催熟剂 D.燃烧时火焰明亮,同时产生黑烟
8.既可用来鉴别甲烷与乙烯,又可除去甲烷中混有乙烯的最佳方法是
A、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B、通入足量溴水中 C、一定条件下通入H2 D、点燃
9.下列关于乙烯和乙烷相比较的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乙烯是不饱和烃,乙烷是饱和烃B.乙烯能使高锰酸钾溶液和溴水褪色,乙烷则不能
C.乙烯分子中碳碳双键的键能是乙烷分子中碳碳单键的键能的两倍,因此乙烯比乙烷稳定
D.乙烯分子为“平面形”结构,乙烷分子为立体结构
10.既可以用来鉴别乙烯和甲烷,又可以用来除去甲烷中混有的乙烯的方法是 [ ]
A.通入足量溴水中 B.与足量的溴反应C.点燃 D.在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与H2反应

1、分子式:C6H6 结构简式: (凯库勒式)或 分子构型:平面正六边形结构,12个原子共面。
2、苯的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有毒、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易挥发,用水冷却,可以生成无色晶体。
3、苯的化学性质 结构决定性质
苯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的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溴水加入苯中 液体分两层,上层橙红色,下层无色。 苯不与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反应。(苯与溴水混合后,苯萃取了溴,溴的有机溶液是橙红色)
将酸性高锰酸钾加入苯中 液体分两层,下层溶液不褪色。

苯分子中的化学键:不存在碳碳单键,也不存在碳碳双键,而是一种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的独特的共价键。
①燃烧反应: 。(现象: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
②苯的取代反应:苯与液溴反应: 。 硝化反应: 。 ③苯的加成反应: 。 【苯是易取代难加成】。
芳香烃: 分子中含有一个或多个苯环的一类碳氢化合物。苯的同系物: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苯环。如甲苯,二甲苯。
苯的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与水混合后静置,不出现分层的是( ) A.三氯甲烷 B.乙醇C.苯 D.四氯化碳
2..下列各组物质中,可以用分液漏斗分离的是( )
A.苯和溴苯 B.苯和硝基苯 C.硝基苯和水 D.酒精和碘
3.下列事实中,能说明苯与一般烯烃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是( )
A.苯能与液溴发生取代反应 B.苯不能跟高锰酸钾溶液反应
C.苯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D.苯是不饱和烃
4.苯与乙烯相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都容易发生取代反应 B.苯不能被KMnO4氧化
C.苯只能在特殊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 D.都能在空气中燃烧
5.下列物质中,在一定条件下既能起加成反应,也能起取代反应,但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的是( )
A.乙烷 B.苯 C.乙烯 D.乙醇
6.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反应,静置后溶液分层,且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A、乙酸 B、乙烯 C、苯 D、酒精
7.下列用水就能鉴别的一组物质是( )
A、苯、己烷、四氯化碳 B、苯、乙醇、四氯化碳 C、苯、乙醇、乙酸乙酯 D、硝基苯、乙醇、乙酸
8. 下列变化是通过取代反应来实现的是
A.CH3CH2OH CH3COOCH2CH3 B.CH2=CH2 CH3-CH2Br
C.CH2=CH2 +H2O CH3CH2OH D. -Br
乙醇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名称

烃的衍生物是指烃分子中的氢原子被其它的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一系列化合物。如甲烷的取代产物,硝基苯,乙醇,乙酸,乙醛等。
官能团:决定有机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物理性质:乙醇俗称酒精,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易挥发,与水任意比互溶。
化学性质:
与钠反应:现象:有气体放出,能安静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烧杯壁有水滴,加入澄清石灰水,石灰水不浑浊。
结论:乙醇与钠反应生成H2。反应方程式: 。
【对比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可以得出】:乙醇分子中羟基上的氢原子没有水分子中的羟基上的氢原子活泼。
钠与乙醇反应:钠粒未融化,沉于乙醇底部,并慢慢消失,无任何声音。
钠与水反应:钠粒熔成小球,快速浮游于水面,并快速消失。
乙醇的燃烧反应: 。
乙醇的催化氧化:
铜丝先由红变黑最后又变红,此过程涉及到的反应有:
① 。

②总的反应方程式:
。【乙醇能被酸性高锰酸钾和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直接氧化成乙酸。】
乙醇练习题
1.下列试剂中,能用于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的是( )
A.CuSO4•5H2O B.无水硫酸铜 C.浓硫酸 D.金属钠
2.为缓解能源紧张,部分省市开始试点推广乙醇汽油,下列有关乙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醇和甲醇互为同系物 B.乙醇不能用玉米生产
C.乙醇的结构简式为C2H6O D.乙醇只能发生取代反应
3.某酒精厂由于管理不善,酒精滴漏到某种化学药品上而酿成火灾。该化学药品可能是( )
A.KMnO4 B.NaCl C.(NH4)2SO4 D.CH3COOH
4.向盛有乙醇的烧杯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 )
A.钠块沉在乙醇液面下面 B.钠块熔成小球
C.钠块在乙醇液面上面游动 D.钠块表面没有气泡产生
5.下面物质中不能用来区分乙酸、乙醇、苯的是( )
A.金属钠 B.溴水 C.碳酸钠溶液 D.紫色石蕊溶液
6.羟基的符号是( ) A. OH B OH― C -OH D
7.下列关于乙醇的物理性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能与水任意比例互溶 B. 可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
C.密度比水小 D. 沸点比水高
8.比较乙烷和乙醇的结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两个碳原子以单键相连 B.分子里都含6个相同的氢原子
C.乙基与一个氢原子相连就是乙烷分子 D.乙基与一个羟基相连就是乙醇分子
9.CH3CH2OH是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下列对其性质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能够与金属Na反应放出H2 B.能够燃烧放出大量热量
C.能够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能够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10.下列关于乙醇用途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
A. 用作燃料 B. 制取乙酸,乙醚等化工产品
C. 制造饮料、香精 D. 无水酒精在医疗上用消毒剂
11.下列各反应,除反应物外,还必须加入另一物质,该物质不起催化作用的是( )
A 苯跟液溴反应时加入铁粉 B 无水醋酸钠制甲烷时加入碱石灰
C 用乙醇制乙酸乙酯时,加入浓硫酸 D 乙醇氧化时,用烧红的铜丝伸入乙醇液体中
12.用分液漏斗可以分离的一组混合物是(  )
A.溴乙烷和乙醇 B.丙醇和乙二醇 C.溴苯和水 D.甘油和水
乙酸1.
分子式 结构式 结构简式 官能团名称

2、物理性质:乙酸俗称醋酸,是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与乙醇和水任意比互溶。
3、化学性质: 。
与酸碱指示剂作用:使石蕊溶液变红色
活泼金属反应(与Na反应): 。
①弱酸 与碱性氧化物反应(与CaO反应): 。
与碱反应(与NaOH反应): 。
与碳酸盐反应(与CaCO3反应): 。(除水垢)
碳酸的酸性比醋酸的酸性强。羟基氢的活泼性比较:乙酸>水>乙醇
②乙酸的酯化反应(也属于取代反应)
现象:饱和碳酸钠液面上有透明的不溶于水的油状物质产生,且能闻到香味。
方程式: (酸脱—OH醇脱—H)
特别提醒:(1)浓硫酸作用:催化剂、吸水剂 (2)导管末端不插入溶液中,防止倒吸。
(3)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 a.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b.吸收乙酸,便于闻到酯的气味
c.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酯的析出。
(4)试剂加入顺序:先加乙醇,冷却后再加浓硫酸,最后加入乙酸。 。
(5)酯采取分液法分离出来,用到的实验仪器是分液漏斗,由于乙酸乙酯的密度小于水,因此分液漏斗内上层液体为乙酸乙酯。
乙酸练习题1.下列有关乙酸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乙酸溶液跟镁反应不能生成氢气 B.乙酸溶液能跟碳酸钠溶液反应
C.乙酸溶液不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 D.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弱
2.将乙醇和乙酸分离的正确方法是( )
A.加热蒸馏 B.先加入烧碱溶液,蒸出乙醇,再加入浓硫酸,然后蒸出乙酸
C.加入碳酸钠后,通过萃取的方法分离 D.利用分液的方法
3.下列物质中,能与醋酸发生反应的是:( )
①石蕊 ②乙醇 ③甘油 ④金属铝 ⑤氧化镁 ⑥碳酸钙 ⑦氢氧化铜
A.①③④⑤⑥⑦ B.②③④⑤ C. ①②④⑤⑥⑦ D.全部
4.下列化合物分子中不含双键结构的是( )A.乙醇 B.二氧化碳 C.乙酸 D.乙醛
5. 关于乙酸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它是四元酸 B.清洗大理石的建筑物用醋酸溶液
C.它的酸性较弱,能使酸碱指示剂变色 D.它的晶体里有冰,所以称为冰醋酸
6.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的事实是( )A.乙酸和水能任意比例混溶 B.乙酸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
C.醋酸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CO2气体 D.乙酸能与乙醇发生反应
7.关于乙酸的酯化反应叙述正确的是( )
A.属于氧化反应B.属于取代反应C.酸去氢, 醇去羟基D.用饱和的氯化钠溶液吸收乙酸乙酯
8. 与金属钠、氢氧化钠、碳酸钠均能反应的是( )
A.CH3CH2OH B.CH3CHO C.CH3OH D.CH3COOH
9.实验室用乙酸、乙醇、浓H2SO4制取乙酸乙酯,加热蒸馏后,在饱和Na2CO3溶液上面得到无色油状液体,当振荡混合时,有气泡产生,原因是( )
A. 产品中有被蒸馏出的H2SO4 B. 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醇被蒸馏出来
C. 有部分未反应的乙酸被蒸馏出来 D.有部分乙醇跟浓H2SO4作用生成乙烯

10. 某有机物的结构为 , 这种有机物不可能具有的性质是( )

A.能跟NaOH溶液反应B.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C.能发生酯化反应D.能发生水解反应
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性质(糖类,油脂,蛋白质组成的共同元素为C、H、O,蛋白质还有N、P、S等元素)
单糖:葡萄糖和果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C6H12O6

糖类 双糖:蔗糖和麦芽糖(互为同分异构体)分子式:C12H22O11

多糖:淀粉和纤维素 分子式:(C6H10O5)n

油:植物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油脂
脂:动物脂肪, 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2、糖类和蛋白质的特征反映
银镜反应(与银氨溶液):有光亮的银出现。实验条件:水浴加热,碱性环境。
葡萄糖(醛基的特性)
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有砖红色沉淀的生成。实验条件:加热,碱过量。
小结:以上反应常用于检验葡糖糖。
(2)在常温下,淀粉遇到碘变蓝。
(3)蛋白质颜色反应:蛋白质遇硝酸变蓝黄【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能发生颜色反应】
蛋白质燃烧时有种烧焦羽毛的味道。
3、糖类、油脂、蛋白质的水解反应
①蔗糖水解方程式: 。麦芽糖水解产物是葡萄糖
②多糖水解方程式: 。 。
③油脂的水解
酸性条件: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碱性条件:产物为甘油,高级脂肪酸盐。(又称为皂化反应)
④蛋白质水解:产物为氨基酸。
糖类、蛋白质、油脂练习题
1.下列物质中,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是( ) A.淀粉和葡萄糖 B.蔗糖和纤维 C.淀粉和纤维素D.果糖和葡萄糖
2.只用一种试剂就可以鉴别乙酸溶液、葡萄糖溶液和蔗糖溶液,这种试剂是( )
A.NaOH溶液 B.Cu(OH)2悬浊液液 C.石蕊试液 D.Na2CO3溶液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油脂的是( ) A.花生油 B.润滑油 C.棉籽油 D.牛油
4.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溶液,加热使之水解,为测定其水解程度,下列试剂:①氢氧化钠溶液 ②银氨溶液 ③新制备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④碘水,其中必需使用的是( ) A.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③④
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的是( )A.纤维素 B.蛋白质 C.蔗糖 D.淀粉
6.糖类、油脂、蛋白质为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基本营养物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质中只含C、H、O三种元素 B.蛋白质在人体中发生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
C.油脂的主要成分是高级脂肪酸甘油酯 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7.只吃肉食不吃蔬菜、水果,会患营养缺乏症,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这主要是由于蔬菜和水果中含有大量人体需要的( )A.维生素 B.油脂 C.蛋白质 D.淀粉

求 高一下册有机化学复习资料【越详细越好】~

去百度文库啊。应该蛮全的

好就请及时采纳!!!
一、物理性质实验

(1)石油的分馏
实验:装配一套蒸馏装置,将100mL 石油注入蒸馏烧瓶中,再加几片碎瓷片以防石油暴沸。然后加热,分别收集60℃~150℃和150℃~300℃时的馏分。
现象与解释:石油是烃的混合物,没有固定的沸点。在给石油加热时,低沸点的烃先气化,经过蒸馏分离出来;随着温度的升高,高沸点的烃再气化,经过蒸馏后又分离出来。收集到的60℃~150℃时的馏分是汽油,150℃~300℃时的馏分是煤油。
(2)蛋白质的盐析
实验:在盛有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缓慢地加入饱和(NH4)2 SO4或Na2SO4溶液,观察现象。然后把少量带有沉淀的液体加入盛有蒸馏水的试管里,观察沉淀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有沉淀的析出,析出的沉淀可以溶解在水中。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某些浓的无机盐溶液后,蛋白质的溶解度减小,使蛋白质凝聚析出,这种作用叫盐析。盐析是一个可逆的过程。
2.有机物物理性质也表现出一定的规律,现归纳如下:
(1)颜色:有机物大多无色,只有少数物质有颜色。如苯酚氧化后的产物呈粉红色。
(2)状态:分子中碳原子数不大于4的烃(烷、烯、炔)、烃的衍生物中的一氯甲烷、甲醛呈气态,汽油、煤油、苯、甲苯、乙醇、乙酸、乙酸乙酯等呈液态,绝大多数高分子化合物常温下呈固态。
(3)气味:中学化学中涉及到的很多有机物具有一定的气味,如:苯有特殊气味,硝基苯有苦杏仁味,甲醛、乙醛、乙酸有刺激性气味,乙酸乙酯有芳香气味。
(4)密度:气态有机物的相对分子质量大于29时,密度比空气大;液态有机物密度比水小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低级酯、一氯代烃、乙醇、乙醛等;密度比水大的有硝基苯、溴苯、四氯化碳、氯仿、溴代烃、乙二醇、丙三醇等。烷、烯、炔等烃类同系物相对密度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的而增大;一氯代烷的相对密度随着碳原子数的增加而减小。
(5)水溶性:与水任意比混溶和易溶于水的有乙醇、乙酸、乙醛、乙二醇、丙三醇、苯酚(65℃以上)、甲醛、葡萄糖等;难溶于水的有烃(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高级脂肪酸、硝基苯、溴苯。醇、醛、羧酸等有机物的水溶性随着分子内碳原子数的增加而逐渐减小。


化学性质实验
1.甲烷
(1)甲烷通入KMnO4酸性溶液中
实验:把甲烷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紫色溶液是否有变化?
现象与解释:溶液颜色没有变化。说明甲烷与KMnO4酸性溶液不反应,进一步说明甲烷的性质比较稳定。
2)甲烷的取代反应
实验:取一个100mL的大量筒,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先后收集20mLCH4和80mLCl2,放在光亮的地方(注意:不要放在阳光直射的地方,以免引起爆炸),等待片刻,观察发生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大约3min后,可观察到量筒壁上出现油状液滴,量筒内饱和食盐水液面上升。说明量筒内的混合气体在光照下发生了化学反应;量筒上出现油状液滴,说明生成了新的油状物质;量筒内液面上升,说明随着反应的进行,量筒内的气压在减小,即气体总体积在减小。
2.乙烯
(1)乙烯的燃烧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烯。观察乙烯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烯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并伴有黑烟。乙烯中碳的质量分数较高,燃烧时有黑烟产生。 (2)乙烯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烯能被氧化剂KMnO4氧化,它的化学性质比烷烃活泼。 (3)乙烯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乙烯通入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烯与溴发生了反应。
3.乙炔
(1)点燃纯净的乙炔
实验:点燃纯净的乙炔。观察乙炔燃烧时的现象。
现象与解释: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烟。这是乙炔中碳的质量分数比乙烯还高,碳没有完全燃烧的缘故。
(2)乙炔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KMnO4酸性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KMnO4酸性溶液的紫色褪去,说明乙炔能与KMnO4酸性溶液反应。
(3)乙炔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实验:把纯净的乙炔通入盛有盛有溴的四氯化碳溶液的试管里,观察试管里溶液颜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溴的红棕色褪去,说明乙炔也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4.苯和苯的同系物
实验:苯、甲苯、二甲苯各2mL分别注入3支试管,各加入3滴KMnO4酸性溶液,用力振荡,观察溶液的颜色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不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说明苯分子中不存在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甲苯、二甲苯能使KMnO4酸性溶液褪去,苯说明甲苯、二甲苯能被KMnO4氧化。
5. 卤代烃
(1)溴乙烷的水解反应
实验:取一支试管,滴入10滴~15滴溴乙烷,再加入1mL5%的NaOH溶液,充分振荡、静置,待液体分层后,用滴管小心吸入10滴上层水溶液,移入另一盛有10mL稀硝酸溶液的试管中,然后加入2滴~3滴2%的AgNO3溶液,观察反应现象。
现象与解释:看到反应中有浅黄色沉淀生成,这种沉淀是AgBr,说明溴乙烷水解生成了Br—。
(2)1,2-二氯乙烷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2mL1,2-二氯乙烷和5 mL10%NaOH的乙醇溶液。再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碎瓷片。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溴水。用水浴加热试管里的混合物(注意不要使水沸腾),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把生成的气体通入溴水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水褪色,说明反应生成了不饱和的有机物。
6.乙醇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
实验:在大试管里注入2mL左右无水乙醇,再放入2小块新切开的滤纸擦干的金属钠,迅速用一配有导管的单孔塞塞住试管口,用一小试管倒扣在导管上,收集反应中放出的气体并验纯。
现象与解释:乙醇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比水与金属钠反应的速率慢,说明乙醇比水更难电离出H+。
(2)乙醇的消去反应
实验:在烧瓶中注入20mL酒精与浓硫酸(体积比约为1:3)的混合液,放入几片碎瓷片。加热混合液,使液体的温度迅速升高到170℃。
现象与解释:生成的气体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也能使高锰酸钾酸性溶液褪色。
7.苯酚
1)苯酚与NaOH反应 实验:向一个盛有少量苯酚晶体的试管中加入2mL蒸馏水,振荡试管,有什么现象发生?再逐滴滴入5%的NaOH溶液并振荡试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苯酚与水混合,液体呈混浊,说明常温下苯酚的溶解度不大。当加入NaOH溶液后,试管中的液体由混浊变为澄清,这是由于苯酚与NaOH发生了反应生成了易溶于水的苯酚钠。
(2)苯酚钠溶液与CO2的作用 实验:向苯酚与NaOH反应所得的澄清中通入CO2气体,观察溶液的变化。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二氧化碳使澄清溶液又变混浊。这是由于苯酚的酸性比碳酸弱,易溶于水的苯酚钠在碳酸的作用下,重新又生成了苯酚。
(3)苯酚与Br2的反应
实验:向盛有少量苯酚稀溶液的试管里滴入过量的浓溴水,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立即有白色沉淀产生。苯酚与溴在苯环上的取代反应,既不需加热,也不需用催化剂,比溴与苯及其同系物苯环上的取代反应容易得多。这说明受羟基的影响,苯酚中苯环上的H变得更活泼了。
(4)苯酚的显色反应 实验: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几滴FeCl3溶液,振荡,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苯酚能与FeCl3反应,使溶液呈紫色。
8.乙醛 (1)乙醛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洁净的试管里加入1mL2%的AgNO3溶液,然后一边摇动试管,一边逐滴加入2%的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再滴入3滴乙醛,振荡后把试管放在热水浴中温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AgNO3与氨水生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的Ag(NH3)2OH是一种弱氧化剂,它能把乙醛氧化成乙酸,而Ag+被还原成金属银。
(2)乙醛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中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4滴~6滴,振荡后乙醛溶液0.5 mL,加热至沸腾,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溶液中有红色沉淀产生。反应中产生的Cu(OH)2被乙醛还原成Cu2O。
9.乙酸
(1)乙酸与Na2CO3的反应
实验:向1支盛有少量Na2CO3粉末的试管里,加入约3mL乙酸溶液,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试管里有气泡产生,说明乙酸的酸性强于碳酸。
2)乙酸的酯化反应 实验:在1支试管中加入3mL乙醇,然后边摇动试管边加入2 mL浓硫酸和2 mL冰醋酸。用酒精灯小心均匀地加热试管3min~5min,产生的气体经导管通到Na2CO3饱和溶液的液面上。
现象与解释:在液面上看到有透明的油状液体产生,并可闻到香味。这种有香味的透明油状液体是乙酸乙酯。
10.乙酸乙酯
实验:在3支试管中各滴入6滴乙酸乙酯。向第一支试管里加蒸馏水5mL;向第二支试管里加稀硫酸(1:5)0.5mL、蒸馏水5mL;向第三支试管里加30%的NaOH溶液0.5mL、蒸馏水5mL。振荡均匀后,把3支试管都放入70℃~80℃的水浴里加热。
现象与解释:几分钟后,第三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消失了;第二支试管里还有一点乙酸乙酯的气味;第一支试管里乙酸乙酯的气味没有多大变化。实验说明,在酸(或碱)存在的条件下,乙酸乙酯水解生成了乙酸和乙醇,碱性条件下的水解更完全。
11.葡萄糖 (1)葡萄糖的银镜反应
实验:在1支洁净的试管里配制2mL银氨溶液,加入1mL10%的葡萄糖溶液,振荡,然后在水浴里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银镜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2)与Cu(OH)2的反应
实验: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 mL,滴入2%的CuSO4溶液5滴,再加入2mL10%的葡萄糖溶液,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沉淀生成。葡萄糖分子中含醛基,跟醛类一样具有还原性。
12.蔗糖 实验:这两支洁净的试管里各加入20%的蔗糖溶液1mL,并在其中一支试管里加入3滴稀硫酸(1:5)。把两支试管都放在水浴中加热5min。然后向已加入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NaOH溶液,至溶液呈碱性。最后向两支试管里各加入2mL新制的银氨溶液,在水浴中加热3min~5min,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蔗糖不发生银镜反应,说明蔗糖分子中不含醛基,不显还原性。蔗糖在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发生水解反应的产物具有还原性。
13.淀粉 实验:在试管1和试管2里各放入0.5g淀粉,在试管1里加入4mL 20%的H2SO4溶液,在试管2里加入4mL水,都加热3min~4min。用碱液中和试管1里的H2SO4溶液,把一部分液体倒入试管3。在试管2和试管3里都加入碘溶液,观察有没有蓝色出现。在试管1里加入银氨溶液,稍加热后,观察试管内壁有无银镜出现。 现象与解释:从上述实验可以看到,淀粉用酸催化可以发生水解,生成能发生水解反应的葡萄糖。而没有加酸的试管中加碘溶液呈现蓝色,说明淀粉没有水解。

14.纤维素
实验:把一小团棉花或几小片滤纸放入试管中,加入几滴90%的浓硫酸,用玻璃棒把棉花或滤纸捣成糊状。小火微热,使成亮棕色溶液。稍冷,滴入3滴CuSO4溶液,并加入过量NaOH溶液使溶液中和至出现Cu(OH)2沉淀。加热煮沸,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可以看到,有红色的氧化亚铜生成,这说明纤维素水解生成了具有还原性的物质。
15.蛋白质 1)蛋白质的变性
实验:在两支试管里各加入3mL鸡蛋白溶液,给一支试管加热,同时向另一支试管加入少量乙酸铅溶液,观察发生的现象。把凝结的蛋白和生成的沉淀分别放入两只盛有清水的试管里,观察是否溶解。
现象与解释:蛋白质受热到一定温度就会凝结,加入乙酸铅会生成沉淀。除加热外,紫外线、X射线、强酸、强碱、重金属盐以及一些有机物均能使蛋白质变性,蛋白质变性后,不仅失去了原有的可溶性,同时也失去了生理活性,是不可逆的。
(2)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实验:在盛有2mL鸡蛋白溶液的试管里,滴入几滴浓硝酸,微热,观察现象。
现象与解释:鸡蛋白溶液遇浓硝酸变成黄色。蛋白质可以跟许多试剂发生特殊的颜色反应。某些蛋白质跟浓硝酸作用会产生黄色。
二。公式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甲烷隔绝空气高温分解
甲烷分解很复杂,以下是最终分解。CH4→C+2H2(条件为高温高压,催化剂)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条件是CaO 加热)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C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以食盐、水、石灰石、焦炭为原料合成聚乙烯的方程式。
CaCO3 === CaO + CO2 2CaO+5C===2CaC2+CO2
CaC2+2H2O→C2H2+Ca(OH)2
C+H2O===CO+H2-----高温
C2H2+H2→C2H4 ----乙炔加成生成乙烯
C2H4可聚合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苯和液溴的取代
C6H6+Br2→C6H5Br+HBr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这是总方程式)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摄氏度)
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的方程式
CH3COOH+C2H5OH→CH3COOC2H5+H2O
乙酸和镁
Mg+2CH3COOH→(CH3COO)2Mg+H2
乙酸和氧化钙
2CH3COOH+CaO→(CH3CH2)2Ca+H2O
乙酸和氢氧化钠
CH3COOCH2CH3+NaOH→CH3COONa+CH3CH2OH
乙酸和碳酸钠
Na2CO3+2CH3COOH→2CH3COONa+H2O+CO2↑
甲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HCHO+4Cu(OH)2→2Cu2O+CO2↑+5H2O
乙醛和新制的氢氧化铜
CH3CHO+2Cu→Cu2O(沉淀)+CH3COOH+2H2O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或加温)

烯烃是指含有C=C键的碳氢化合物。属于不饱和烃。烯烃分子通式为CnH2n,非极性分子,不溶或微溶于水。容易发生加成、聚合、氧化反应等。
乙烯的物理性质
通常情况下,无色稍有气味的气体,密度略小比空气,难溶于水,易溶于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
1) 氧化反应:
①常温下极易被氧化剂氧化。如将乙烯通入酸性KMnO4溶液,溶液的紫色褪去,由此可用鉴别乙烯。
②易燃烧,并放出热量,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产生黑烟。
2)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双键(或三键)两端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的化合物的反应。
3) 聚合反应:
2.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2)发生装置:选用“液液加热制气体”的反应装置。
(3)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4)注意事项:
①反应液中乙醇与浓硫酸的体积比为1∶3。
②在圆底烧瓶中加少量碎瓷片,目的是防止反应混合物在受热时暴沸。
③温度计水银球应插在液面下,以准确测定反应液温度。加热时要使温度迅速提高到170℃,以减少乙醚生成的机会。
④在制取乙烯的反应中,浓硫酸不但是催化剂、吸水剂,也是氧化剂,在反应过程中易将乙醇氧化,最后生成CO2、CO、C等(因此试管中液体变黑),而硫酸本身被还原成SO2。SO2能使溴水或KMnO4溶液褪色。因此,在做乙烯的性质实验前,可以将气体通过NaOH溶液以洗涤除去SO2,得到较纯净的乙烯。
乙炔又称电石气。结构简式HC≡CH,是最简单的炔烃。化学式C2H2
分子结构:分子为直线形的非极性分子。
无色、无味、易燃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丙酮等有机溶剂。
化学性质很活泼,能起加成、氧化、聚合及金属取代等反应。
能使高锰酸钾溶液的紫色褪去。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CaC2+2H2O→Ca(OH)2+C2H2↑
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
a.可燃性:2C2H2+5O2 → 4CO2+2H2O
现象:火焰明亮、带浓烟 。
b.被KMnO4氧化:能使紫色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可以跟Br2、H2、HX等多种物质发生加成反应。
现象:溴水褪色或Br2的CCl4溶液褪色
与H2的加成
CH≡CH+H2 → CH2=CH2
与H2的加成
两步反应:C2H2+H2→C2H4
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用于制聚氯乙烯
C2H2+HCl→C2H3Cl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3)由于乙炔与乙烯都是不饱和烃,所以化学性质基本相似。金属取代反应:将乙炔通入溶有金属钠的液氨里有氢气放出。乙炔与银氨溶液反应,产生白色乙炔银沉淀.
1、 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 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 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 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 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 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物质的制取:
实验室制甲烷
CH3COONa+NaOH→Na2CO3+CH4 (条件是CaO 加热)
实验室制乙烯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加热,浓H2SO4)
实验室制乙炔
CaC2+2H2O→Ca(OH)2+C2H2↑
工业制取乙醇:
C2H4+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制取
乙炔水化法:C2H2+H2O→C2H4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加压)
乙烯氧化法:2 CH2=CH2+O2→2CH3CH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醇氧化法: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乙酸的制取
乙醛氧化为乙酸 :2CH3CHO+O2→2CH3COOH(条件为催化剂和加温)
加聚反应:
乙烯聚合
nCH2=CH2→-[-CH2-CH2-]n- (条件为催化剂)
氯乙烯聚合
nCH2=CHCl→-[-CH2-CHCl-]n- (条件为催化剂)

氧化反应:
甲烷燃烧
CH4+2O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烯燃烧
CH2=CH2+3O2→2CO2+2H2O(条件为点燃)
乙炔燃烧
C2H2+3O2→2CO2+H2O (条件为点燃)
苯燃烧
2C6H6+15O2→12CO2+6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完全燃烧的方程式
C2H5OH+3O2→2CO2+3H2O (条件为点燃)
乙醇的催化氧化的方程式
2CH3CH2OH+O2→2CH3CHO+2H2O(条件为催化剂)
乙醛的催化氧化:
CH3CHO+O2→2CH3COOH (条件为催化剂加热)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中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反应。
甲烷和氯气发生取代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l+Cl2→CH2Cl2+HCl
CH2Cl2+Cl2→CHCl3+HCl
CHCl3+Cl2→CCl4+HCl
(条件都为光照。)
苯和浓硫酸浓硝酸
C6H6+HNO3→C6H5NO2+H2O (条件为浓硫酸)
苯与苯的同系物与卤素单质、浓硝酸等的取代。如:

酚与浓溴水的取代。如:

烷烃与卤素单质在光照下的取代。如:

酯化反应。酸和醇在浓硫酸作用下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其实质是羧基与羟基生成酯基和水的反应。如:


水解反应。水分子中的-OH或-H取代有机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的反应叫水解反应。
①卤代烃水解生成醇。如:

②酯水解生成羧酸(羧酸盐)和醇。如:

乙酸乙酯的水解:
CH3COOC2H5+H2O→CH3COOH+C2H5OH(条件为无机酸式碱)
加成反应。
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结合生成别的有机物的反应。
乙烯和溴水
CH2=CH2+Br2→CH2Br-CH2Br
乙烯和水
CH2=CH2+H20→CH3CH2OH (条件为催化剂)
乙烯和氯化氢
CH2=H2+HCl→CH3-CH2Cl
乙烯和氢气
CH2=CH2+H2→CH3-CH3 (条件为催化剂)
乙炔和溴水
C2H2+2Br2→C2H2Br4
乙炔和氯化氢
两步反应:C2H2+HCl→C2H3Cl--------C2H3Cl+HCl→C2H4Cl2
乙炔和氢气
两步反应:C2H2+H2→C2H4---------C2H2+2H2→C2H6 (条件为催化剂)
苯和氢气
C6H6+3H2→C6H12 (条件为催化剂)

消去反应。有机分子中脱去一个小分子(水、卤化氢等),而生成不饱和(含碳碳双键或碳碳三键)化合物的反应。
乙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方程式
CH3CH2OH→CH2=CH2+H2O (条件为浓硫酸 170摄氏度)

两分子乙醇发生分子间脱水
2CH3CH2OH→CH3CH2OCH2CH3+H2O (条件为催化剂浓硫酸 140℃)

补充回答: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3。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高中化学 有机化学知识点
答:原子团有几下几种类型:根(如SO42-、OHˉ、CH3COOˉ等)、官能团(有机物分子中能反映物质特殊性质的原子团,如—OH、—NO2、—COOH等)、游离基(又称自由基、具有不成价电子的原子团,如甲基游离基 · CH3)。8.基化合物中具有特殊性质的一部分原子或原子团,或化合物分子中去掉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后剩下的原子...

马上考试了。。求高中有机化学基础完整点的复习资料啊~、
答:高中化学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化学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视频、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有机化学如何复习
答:有机部分分成了六个专题进行复习:第一个专题是有机的基本概念,基本概念里首先有一个对有机物概念的认识,就是什么是有机物,还有有机物里的一些专用术语,如同系物等。有机基本概念里像同分异构体是有机化学里相当理论的部分,在历年的高考中都是有所体现的。在复习同分异构体还有具体的方法,同学...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详细的 谢谢拉
答:有机化学知识很简单啊,只要上课仔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就不难了啊!高考有机化学复习策略《化学科考试说明》中有机化学部分要求1、 了解有机化合物数目众多和异构现象普遍存在的本质原因。碳原子彼此连接的可能形式。2、 理解基团、官能团、同分异构、同系列等概念。能够识别结构式(结构简式)中各原子的连接次序和方...

我需要 有机化学期末复习资料,这种大学资料百度网盘资料有人分享吗
答:我这里有这个资源,可以在这里查看:https://pan.baidu.com/s/1V9v6Tf2z7tlaz2veHqPFZg?pwd=1234 有机化学(Organic Chemistry)又称为碳化合物的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制备方法与应用的科学,是化学中极重要的一个分支。含碳化合物被称为有机化合物是因为以往的化学家们认为...

高一化学有机物总结
答: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它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特点:①卤代反应(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 苯与溴水,...第一部分: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

高一化学, 生活中的有机物那一单元到底是在说些什么?请大家帮我总结一...
答:化学有机物总结 一、物理性质 甲烷:无色无味难溶 乙烯:无色稍有气味难溶 乙炔:无色无味微溶 (电石生成:含H2S、PH3 特殊难闻的臭味) 苯:无色有特殊气味液体难溶有毒 乙醇:无色有特殊香味混溶易挥发 乙酸:无色刺激性气味易溶能挥发 二、实验室制法 ①:甲烷:CH3COONa + NaOH →(CaO,加热) → CH4↑+Na2C...

高中化学中有机化学该怎么复习啊~~有没有复习方法~~
答:从容解题。有机化学的复习宜放在本学期初进行,这是因为一方面衔接高二期末的学习,同学易于接受;另一方面,有机化学的信息试题毕竟有一定的广度和深度,早学早复习利于第二阶段综合复习时的巩固和提高,否则如果离高考时间太近,只有一次的复习过程,可能会不够深透。参考资料:交大 新课程教育在线 ...

我马上要高考了,哪个可以帮我归纳一下有机(无机)化学?
答: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

大哥,有机化学难点,谁能整理一下,给小的呀
答:14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通过SN反应,卤代烃中的烃基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烃基用碳碳键连接起来,形成了一个新的分子,称这类反应为卤代烃与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偶联反应。15卤代烃的水解:卤代烃与氢氧化钠的水溶液共热,卤原子被羟基取代生成醇,称为卤代烃的水解。16卤代烃的醇解:卤代烃与醇钠的醇溶液共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