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历史上期末考试 上海教育出版社的~~?? 急!~~~~初二历史复习资料(上海教育出版社)

作者&投稿:在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中国近代史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1919年)
一,鸦片战争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及其危害 ①背景原因 ②鸦片对中国的巨大危害
2.中国政府的禁烟 ①林则徐的禁烟措施 ②虎门销烟
3.英国为维护鸦片走私发动侵华战争 ①简单经过: 1840年6月:广东→福建→浙江→天津
1841年: 香港岛→广州虎门(关天培)→厦门→定海(三总兵)→吴淞(陈化成)→南京三元里
②结果:《南京条约》1842年 a.内容 条约——五项 附件——三项 b.危害
4.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开始进去半殖半封社会 ①社会性质的变化: 独立主权国家→半独立,主权受侵害——半殖半封建经济结构→资本主义,封建经济并存——半封
②社会矛盾的变化: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主要农民与地主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
③革命任务的变化:反封建→反帝反封建(旧民主主义革命开端)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背景原因 ①外国商品销路不畅 ②三国提出"修约"要求被拒
2.借口与有关国家
3.战争的简单经过1856~1858 广州→天津《天津条约》1859~1860 天津→北京《北京条约》(大沽口) (火烧圆明园)
4.条约内容及其危害
5.沙俄乘机攫取中国大片领土
6.中国政局的变动与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①那拉氏发动"辛酉政变"1861年11月 ②那拉氏控制下中国政局的特点 ③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放弃中立(英,法)愿协助剿(法,俄)
三,太平天国运动
1.洪秀全创立"拜上帝教"——核心:反清,反传统
2.洪,冯二人赴广西传教——紫荆山——思想,组织的准备
3.金田起义:1851年1月11日
4.永安建制: 天王—洪秀全 南王—冯云山 北王—韦昌辉西王—肖朝贵 东王—杨秀清 冀王—石达开
5.太平天国的顺利进军,与定都天京(1853年3月)
6.《天朝田亩制度》
7.天京事变——太平天国由盛转衰
8.太平天国后期的战争
①政治上——洪仁玕《资政新篇》李秀成——江,浙,上海:天京保卫战
②军事上 陈玉成——安徽:安庆保卫战
9.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10.历史评价
①失败原因 农民的局限 中外反动势力强大
②历史作用
③性质
四,洋务运动
1.洋务派的产生及其代表人物
①二个过程
②群体
③认识
④主张与目的
⑤代表性人物
2.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代表企业,经营方式(官办)与特点(三性),口号(自强),作用〕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教育,引进西方科技 ④创办近代海军〔北洋海军(1884年)→北洋舰队(1888年)〕
3.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
五,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及其阶级力量的成长
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办(时间,地点,创办人,企业名称)
2.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处境与特点 ①处境:受压迫,受束缚
②政治特点: a.革命性 b.少,小,弱 妥协性 不彻底 软弱性
3.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及其特点 ①早于资产阶级(三个来源) ②政治特点: 集中→团结 苦→革命性最坚决最彻底 ③早期斗争→自发性经济斗争
六,中法战争
1.法国挑起战争的背景原因
2.战争的主要经过(二线三个战役)
3.结果——中国不败而败——《中法新约》
4.台湾省的设立(1885年)
七,甲午中日战争
1.战争的背景状况:中日出兵朝鲜,就撤军问题产生分歧
2.日本突袭清军,挑起战争
3.战争的主要经过:国外——平壤战役 黄海战役 国内 辽东半岛战役 威海卫战役
4.结果:《马关条约》
①时间,地点,人物
②内容:割地,赔款,开埠,设厂
③危害
5.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八,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
1.帝国主义对华资本输出的形式及其危害 ①开设银行 ②政治贷款 ③修筑铁路 ④投资设厂 ⑤开采矿山
2.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特点
3.帝国主义瓜分中国 ①强占租界地 ②划分势力范围
4.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九,戊戌变法
1.维新派的形成及其政治特点 ①维新派产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状况——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阶级力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②维新派的政治主张 ③维新派的政治特点根由——接受双重教育(传统+西学)表现——政治上进步,但比较软弱,反对根本革命
2.维新派的活动(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主要代表) ①办学与讲学(万木草堂) ②多次上书(公车上书) ③创办刊物(《中外纪闻》) ④组织维新团体:强学会,保国会
3.戊戌变法的实行及落实状况 ①光绪帝下诏变法(1898.6.11) ②变法的主要内容 ③变法法令受到严重的干扰与阻碍 a.各省(除湖南省外)拒不执行 b.那拉氏打击维新力量,组织发扑准备
4.戊戌变法的失败
正面战场的抗战:
1、片面抗战路线:(1)内容:只依靠政府和军队(2)原因:阶级本性决定
2、抗战概况:(1)37、8—11月淞沪会战——失败;(2)37年太原会战(国共配合较好战役)——失败。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首次大捷;(3)38年台儿庄战役——抗战以来最大胜利 李宗仁指挥
3、评价:(1)抗战态度比较积极,挫败日本速决战企图,配合了敌后战场的开辟。(在防御阶段,正面战场是抗日的主战场,国民党军队是抗日的主力)(2)片面抗战路线导致正面战场丧师失地、一溃千里。
四、敌后战场的抗战:
1、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秋中共洛川会议确定,即人民战争路线。
2、抗日根据地建立:八路军建立的第一块是晋察冀;陕甘宁是全国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延安是中共中央所在地。
五、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1938年春 驳斥了“速胜论”、“亡国论”论调,指出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胜利属于中国,途径要实行人民战争路线。
第二节 日本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
一、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1、标志:1938年秋日本占领广州、武汉——同时表明日本速决战企图破产
2、原因:从日本方面看:(1)日本战线过长,兵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2)抗日根据地的严重威胁。 从中国方面看:(1)正面战场连续溃败;(2)人民抗日力量尚需壮大
3、日本改变侵华方针: (1) 对国民党:政治诱降为主(前以推翻国民政府为目标)、军事打击为辅(前军事进攻为主) 影响:汪精卫公开投敌(38年底)建立南京汉奸政权(40年);蒋介石国民政府政策开始反对;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集中兵力进攻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 影响:造成抗日根据地困难。
二、日本在沦区的统治:
1、经济掠夺:政策(策略)——以战养战;总方针——把沦陷区经济为它的附庸经济。表现:(1)农业:强占耕地、低价收购农产品;(2)掠夺劳动力;(3)“统制”工矿交通运输业 目的:原料基地、战争需要、利润。 (4)金融方面:抢占金银、现款;开设银行;苛捐杂税。 2、思想文化:奴化教育——目的:摧残民族意识,实现其同化政策 3、殖民统治:政策(策略)——以华制华;华北——治安强化运动;华中——“清乡运动”
第三节 国民政府的反动政策
一、国民党政策转向反动
1、原因:(1)直接原因——日本政治诱降政策(2)根本原因——蒋介石国民政府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本性(3)重要原因——英美等劝降政策
2、标志:1939年初、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溶共、防共、限共、反共”政策 说明其政策重心由对外开放抗日为主转为对内反共为主——积极反共、消极抗日路线。
3、政策两面性:对日想投降又不放弃抗日,对共想反共又不敢决裂 原因——民族矛盾、阶级矛盾 的交织
二、内外政策表现:
1、对日本侵略:(1)政策(路线)消极抗日;(2)事件:1940年枣宜战役——张自忠牺牲(被周恩来誉为“全国军人的楷模”);1944年豫湘桂战役大溃败——主要原因是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政策造成的(日本称之为“大陆交通线战役”——直接目的是援救南洋的孤军)
3)影响:造成正面战场形势恶化
(2、对共产党:(1)政策(路线)积极反共;(2)事件:1939年底1940年初发动第一次反共高潮;1941年初制造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变(说明蒋介石既要反共又不敢和中共决裂):叶挺被扣、项英牺牲——中共回击:政治上揭露;军事上重建新四军军部——陈毅为代军长、刘少奇为政委。说明中共已经成熟;中共以斗争求团结;说明中共坚持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3)影响:削弱了抗日力量,破坏着统一战线。

初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试卷~

历史七年级历史期末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备选答案中,符合题目要求的只有一个)l.我国原始农耕时代取得的几项重要成就是 ( A ) ①种植粟 ②能制造陶器 ③种植水稻 ④铸造铁器 ⑤发明瓷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⑤2.此图反映了谁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D )A.黄帝 B.尧C.舜 D.炎帝神农教稼图(元代王祯《农书》书影)3.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的建立者是( C )A.尧 B.舜 C.禹 D.启4.战国后期,使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攻势的战役是( C )A.官渡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5.下面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祖冲之 B.蔡伦 C.贾思勰 D.顾恺之6.张骞两次通西域是在( A )A.公元前2世纪 B.公元前l世纪C.公元2世纪 D.公元1世纪7.东汉末年军阀混战,控制汉献帝,取得“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有利地位的是( D )A.袁绍 B.刘备 C.孙权 D.曹操8.东晋南朝时,江南经济发展的原因包括( A )①人口南迁带来劳动力、先进技术和先进工具②南方战乱较少,社会稳定,有利于经济发展
③江南自然条件优越,有利于发展农业
④南方各地陆续兴建了许多水利设施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9.猜一猜右图甲骨文是十二生肖中的哪一种( ) A.虎 B.鼠 C.兔 D.蛇10.郦道元是北魏时期杰出的地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是( B )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史记》 D.《洛神赋图》11、出自《孙子兵法》的著名军事格言是( A )A.知已知彼者,百战不殆 B.战胜而强立,帮天下服矣C.兼爱,非攻 D.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至12、历法中定出一年24节气是在( A )A.夏朝 B.商朝 C.春秋 D.战国13、与淝水之战无关的成语是( B )A.草木皆兵 B.击楫中流 C.投鞭断流 D.风声鹤唳14、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位文化名人的是( C )A.老子 B.孔子 C.屈原 D.孙武15、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C )A.山顶洞人 B.半坡氏族 C.河姆渡氏族 D.大汶口人16、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B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17、春秋时期,争霸持续百余年的两国是( D )A.齐和秦 B.吴和越 C.齐和赵 D.晋和楚18、下列关于“铭文”不正确的说法是( C )A.“铭文”也叫“金文” B.它铸刻在青铜器上 C.它被称为“大篆”字体 D.它比甲骨文规范19、在巨鹿大败秦军主力的是( D )A.陈胜、吴广领导的农民军 B.刘邦、项羽领导的农民军 C.刘邦领导的农民军 D.项羽领导的农民军20、祖冲之除了数学外,还在下列哪个领域做出了贡献( A )A.天文学 B.地理学 C.化学 D.农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0分)2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距今170万年的(元谋人)。22.春秋时期第一个成就霸业的诸侯国的国君是____齐桓公________。23.春秋战国时期,涌现出一批做出了开创性贡献的学术大师,他们不仅阐述各自的思想主张,还相互争论和批判,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在治理国家的问题上,各派意见不同,(儒家)主张教化百姓,以“礼”治国,法家强调用“刑罚”加强统治,(道家)既反对“礼”治,也反对“法”治,他们提出“无为而治”。24.东汉出现了两名杰出的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的是(张仲景),被誉为“神医”的是研制成“麻沸散”的(华佗)。25.秦汉时期的雕塑艺术达到很高水平,举世闻名的(秦始皇陵兵马俑)是这一时期的杰作,于1987年被列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26、、东汉时期南阳太守 (杜诗)发明了(水排 ),比欧洲早一千多年。三、填图识图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38分)27、右图这件青铜器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被称为(司母戊鼎)_,重800多公斤,是(商)朝青铜器的代表作。(2分)28、请在下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齐)、(楚)、(燕)、(韩)、(赵)、(魏)、(秦)。29、右图是战国时期的著名水利工程示意图(共12分)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2分)
都江堰

②它是由谁主持修建的?(2分) 李冰③你能说出“分水鱼嘴”、“飞沙堰”、“宝瓶口”这几部分的作用吗?(3分)④它为什么会在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呢?(2分)⑤2000年,四川都江堰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在都江堰上游启动,2003年,四川省都江堰管理局拟在距离都江堰水利工程鱼嘴分水堤1300余米处修建高约23米、宽约1200米的杨柳湖水库大坝,并于2003年4月28日和6月5日先后两次召开坝址论证会。该水库是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的配套工程,距离都江堰世界遗产核心区350米。消息一传出,立即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支持者认为:这是解决都江堰灌区水资源紧缺、进一步优化调度水资源的需要。反对者认为:修建杨柳湖水库会对都江堰地下文物造成破坏;使都江堰由无坝引水变为有坝引水,科学性就没了;同时,景观上对文物有影响。你支持在都江堰上游修水库吗?说说你的理由。(3分)30、把下面的朝代按时间先后填入方框中:(8分)西晋 三国 西汉 东晋 东汉 南北朝 秦 东周 商 西周 夏31、连线:(9分)将下列政权建立者和它的都城、时间相连结:魏 曹丕 220 洛阳 蜀 刘备 221 成都 吴 孙权 建业 222四、判断并说明理由:(判断下列说法是对是错。并简要说明理由。每题3分,本大题共12分)32.小兵问:“小红,我对中国历史上的古代战争非常感兴趣,你能给我推荐一本介绍兵法的古代军事著作吗?”小红:“那太简单了,你看看司马迁的《史记》吧!”诊断:× 正确:孙武的《孙子兵法》33.小青问:“小明,你知道佛教起源于哪里吗?”小明答道:“当然知道,我们中国这么多佛教寺庙,当然是起源于中国。”诊断:× 正解:古印度34.小张:“小李,据说你对三国时代的历史非常感兴趣,你都喜欢哪些人物?”小李:“有曹操、刘备、诸葛亮,还有孙权。”诊断: √35.小文:“小珍,你刚从河南洛阳旅游回来,给我介绍介绍当地的名胜古迹。”小珍:“你看这是我拍的照片,这张是洛阳的白马寺,这张是洛阳的云冈石窟。”诊断:× 正解:洛阳的白马寺和洛阳的龙门石窟。五、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0分)36、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阅读上面材料后回答下列问题:①魏主是历史上的哪位皇帝?(2分) 北魏孝文帝②他认为自己的祖先是谁?你知道这位祖先的情况吗?请试着用一句话说明。(3分) ③改姓前后他的名字有何变化?(2分)37、材料一:田畴异亩,车涂异轨,律令异法,衣冠异制,言语异声,文字异形。材料二:统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 ①材料一反映的是秦朝的什么社会情况?(2分) ②根据材料二回答秦始皇为改变材料一的状况采取的措施。(4分)38、材料三:初,骞行百余人,去十三岁,唯二人得还。①上述材料中的“骞”指的是谁?(2分) 张骞②他出使的具体时间、方向及目的是什么?(5分)
公元前138年,目的:联合大月氏共同夹击匈奴。

二楼的同志找半天找的眼都花了………………原谅偶吧!


字数太多了。自己看网址http://bbs.pep.com.cn/thread-429143-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