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san说》讲述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Susan说中的是怎样的个故事?

作者&投稿:骆河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苏三其人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毒手要把我来伤,

同娘家兄弟定恶计,

卖我到原们做童养.

一次不从我撕庚帖,

二次不从我逃出房.

父母坟头哭一场,

流干了眼泪痛断了肠,

正午我跟着太阳走,

夜晚我行路踏月光.

饥了我肯块干树皮,

渴了我爬到泉水旁.

过路的父老听一听,

看我栖慌不栖慌?

善良的父老行行好.

能与我传讯到家乡,

告知我那亲人得知笑,

快来救我女婵娟,

我若再长四五岁,

定然跃马奔疆场,

敢效木兰花氏女,

报仇雪恨除恶狼,

虎口里救出我亲兄弟,

也不枉人世走一场.”

这段唱词唱出了玉姐身世遭遇。一日,他在一家客店里弹唱,碰了格拉骆驼的商客,说失望广平府运货的,答应带他到广平府去找亲人。玉姐很是高兴,连忙叩谢,拜拉骆驼的为“干爹”。可怜的玉姐,觉得自己碰到了个“好心肠”的干爹,原来是个人贩子,赶骆驼运货,是打掩护的。干爹把玉姐带到北京,皇上老儿住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杂院,交给了一个老头儿,说是办完货就来领他。就这样,玉姐被卖给了一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又不同于其他戏班子,他是宦官刘瑾办的,戏班是他的名义,实际是从各地买来美貌女子,放在这里调教,转为朝廷宫里选送吹拉弹唱得宫女的。当初玉姐怎么知道,她的琵琶弹的动人,她的舞姿跳的媚人,调教她的师傅和老人都对他另眼看待。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表面富丽堂皇,内里十分肮脏的地方。一次,贻青,贻红的遭遇竟然降到她的头上,要她给一个大官陪夜。她再也呆不下去了,狠了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玉姐又逃出来。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儿家能跑到哪里去呢?她又被一个家人收留。这个人家就是大学士,左相国刘健。这刘健是朝里有名的忠良。他见皇上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朝政日渐腐败,他抱本上奏,那知小皇上不准他的奏本,反而讲他革职不用。刘健革职后,为了提防奸细加害,搬出了原来的府衙。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下来。撰写明朝的年鉴。这个凌晨,刘健老爷在野外练拳,在一小溪边,碰见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便救回了家。这个女子便是周玉姐,大同府伊周彦亨的女儿。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好生照管,待将身体养好了,打听到他老家的情况,再送她会广平府去。

刘健见玉姐这等聪慧,又弹得一手好琴,很是喜欢,她要玉姐练琴,并把自己写好的词,谱成曲儿,要玉姐练弹。玉姐的琴艺长进了,刘老爷的郁闷心情也得到了抒发。

谁知刘健也是家门不幸。朝政腐败,仕途艰难,也够她受气了,偏偏又遇到了一个不肖的儿子叫刘之廉。他见父亲勤瑾供职,落下了这般下场,觉得读书做官也没什么意思。趁父亲被贬生气,管教不严之机,不思读书上进,同外边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上了火。先是在一起赌钱,后来竟逛院不归,一日回到家里见了玉姐,只是父亲救来的“怡春堂”的姐儿,便在于姐身上打主意,他夜深人静是在玉姐房外叫门。父亲得知后,严加训斥,谁知他已浪荡成性,管教不下,反而恶言顶撞。气的刘健老汉,病倒在床。

玉姐为了报答刘老爷的救命之恩,守在床头伺俸他。等老爷的病刚好转一点,他就给老爷弹琴,弹他最爱听的曲儿。这时,刘健的同僚,南京的王琼,差遣三儿子王舜卿前来探病。他就是后来的王三公子。他同玉姐在这里见过面,特别是听过玉姐弹琴,这琴声在他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王三公子到“怡春院”是寻琴声去的。此时后话。

刘健老爷的病没好,“霜降”过后,日渐加重,不几天久去世了。儿子刘之廉见父亲死了,忙回到家里,不仅不料理家事,灵前尽孝,硬是逼着老夫人陪着老爷的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乡下安葬。不久,老夫人也下世了。

把母亲和家里人大发到乡下以后,这个刘之廉就将他家的庭院卖给苏淮开了妓院,他就是后来的“怡春院”。他假装为母亲奔丧回到家里,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皇上为父亲昭雪,他要带着家里的女子到京城庆贺,可怜的玉姐儿,竟然被这个刘之廉骗到京城。卖给了苏淮,作了女儿。因为事先有翠香,翠洪两姐妹,一姐便被取名为“三儿”苏三这名,就是这样来的。

命运偏偏要这样捉弄一个纤弱的女子!苏淮,“一枰金”夫妇,把苏三看成是一颗“摇钱树”,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苏三长到十六岁,鸨儿“一枰金”就逼他“挽头”成亲,成亲的这个人就是南京的公子王舜卿。

王琼被革职后,带着家眷到了南京,这年春科,他着三公子赴京赶考,要他考完后,催讨旧日的一些账目,办完事速回南京。

一日,王三公子来到“怡春院”外,听见了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一会如怒涛汹涌,一会如泣如诉。这琴声是那样的动心,那样的耳熟,似曾在那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王三公子寻这琴声,信不走进院来,弹琴的正是苏三。

王三公子一见苏三,便认出了他就是在刘健老伯家见过的玉姐。苏三也认出他就是南京王家的三公子。两人在这里相遇,谁也没想到。特别是王三公子,他对于姐如何能到这“怡春院”里,甚是不解。他要问个究竟,但因碍着鸨儿只是一般的见过了礼。鸨儿见这王三公子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必定有不少银两。便热情伺俸,好言相劝,留他在院里住下,要苏三陪着他。

鸨儿走后,王三公子打问苏三,苏三声泪俱下,向王三公子述说了遭遇。王三公子痛骂刘之廉不孝不义,他劝说苏三好生保重,商量各计谋,救他出院。苏三很是感激。这个时候的鸨儿,反而真起了“月下老人?的作用。他要留公子住到院下,他要苏三同王公子“成亲”,都正合了他二人的心意,成亲后,王三公子语素三相亲相爱,日夜相伴,定了百年之好。这样过了数月,王三公子的银两全部花完了,鸨儿见他没了银两,便将他感出院来。公子流落街头,苏三闻知,假借到庙里降香,赠给了衣物何银两。王三公子二次携带包裹入院,鸨儿见了又是一番殷勤。当天晚上,将自己积攒得体己,全部赠与公子作盘缠。劝他回到家里发愤读书,图求上进。一旦功成名就,好搭救他出院。王三公子那里等得,他劝苏三放心,等他回到南京禀知父母,就携带重金,赎他出院。五更之前,苏三将公子送出院来。鸨儿早晨不见了王三公子,问苏三,他佯装布知。鸨儿慌忙打开公子得包裹,里面却是几件破衣裳过这砖头瓦块。气的他拍屁股顿足,心里没好气,对苏三就是一顿饱打。

王三公子回到南京,知道跟随他的家人早已禀知了父母,便将科场逢权奸,未能考中,催讨账目也不顺当得事,向父亲叙述了一遍。父亲问他:“既然如此,就该早日返回,如何待到今日。”王公子就将“怡春院”同苏三相遇,他原是刘健老爷的亲戚,被刘之廉卖到院下。他为了打救苏三出院,二认定了百年之好,请求父母成全他们。这王琼老儿,本是循规蹈矩,崇古复理的人。听了儿子说的,以为他是编造的谎言。心想我王琼官场不顺,家门不幸,出了这等逆子,岂能容得。当下就不由分,命家人将儿子拿下,饱饱地打了一顿,言说一定要将儿子处死,以正家风。王三公子苦苦哀求,要父亲看在刘健老伯面上,打救苏三出院,就是将儿处死也心甘情愿。王琼那里听的进去,他越是哀求,父亲越是以为他被那妓女缠走了魂儿,越发打得凶了。老夫人意见可慌了神,她劝说老爷,被她训斥了一顿.她见凭自己很难说转老爷.忙差人请来亲朋好友,王琼老爷这才答应死罪绕过,活罪难免。遂将逆子关进后院书房,要他苦读诗书,来年再考,若来年开春赶考,金榜题名,就饶过,如若荒废学业,春课还是不能靠中,还得要他的命。

搭救苏三不能如愿,思念苏三不得相见。这时王三公子想起了临别食宿三的赠言,觉得他的话说的对,若要让父母同意搭救苏三,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自己发愤读书,才能搭救他出院,夫妻才能团圆。为了苏三,他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日夜苦读。

苏三受了鸨儿的毒打,便卧床不起,闭门不出。鸨儿相劝,他推说有病;鸨儿打骂,他不吭声。成天不思茶饭,懒于梳妆,哭哭啼啼,眼泪汪汪。不几日,一个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人儿,变得形容憔悴,不像样儿了。在鸨儿眼里,这苏三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了一个钱,反倒惹人生气,到不如将他卖了。说来也巧,正好这是院下住着个山西洪洞县的客人,此人正是马贩子申鸿。

天下的鸨儿看男人,一不看年级,二不看俊丑,眼睛只盯着背上的行囊,腰里的钱包。他从申鸿的口里知道,家里的老婆不随心,就劝他纳一偏房,将苏三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申鸿。为了瞒过苏三,鸨儿还将苏三同王三公子得交情告诉了申鸿,替申鸿编造了欺骗苏三的词儿。说王三公子是申鸿得救命恩人,申鸿知道苏三同王三公子有情后,愿出重金救苏三出院,自己戴着去南京寻访王三公子,以报救命之恩。两人还商定,在北京城南十里荒郊,交人交钱。

此后的事情,在前面各节里都有交待了。那就是申鸿把苏三带回家来,苏三被诬告铸成冤案。

再说王三公子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关门苦读。次年春科,中了进士,封为巡按。他从鸨儿那里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洪洞,寻访苏三心切,还没顾得回家祭祖,便走马上任,先到山西巡按。一日阅卷,发现一“苏氏毒杀本夫”案,卷里说的情形象是苏三,他便乔扮成商人私访洪洞,得知犯妇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苏三。火速返回后,传谕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才案情大白。

苏三冤案昭雪后,王三公子和苏三到底怎样了?有一种说法是,王三公子人下苏三后,被朝廷革职,二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定居他乡。几年后,朝里换了皇上,王三公子二次得重,又作了个不打不小的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74569.html

苏三其人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毒手要把我来伤,

同娘家兄弟定恶计,

卖我到原们做童养.

一次不从我撕庚帖,

二次不从我逃出房.

父母坟头哭一场,

流干了眼泪痛断了肠,

正午我跟着太阳走,

夜晚我行路踏月光.

饥了我肯块干树皮,

渴了我爬到泉水旁.

过路的父老听一听,

看我栖慌不栖慌?

善良的父老行行好.

能与我传讯到家乡,

告知我那亲人得知笑,

快来救我女婵娟,

我若再长四五岁,

定然跃马奔疆场,

敢效木兰花氏女,

报仇雪恨除恶狼,

虎口里救出我亲兄弟,

也不枉人世走一场.”

这段唱词唱出了玉姐身世遭遇。一日,他在一家客店里弹唱,碰了格拉骆驼的商客,说失望广平府运货的,答应带他到广平府去找亲人。玉姐很是高兴,连忙叩谢,拜拉骆驼的为“干爹”。可怜的玉姐,觉得自己碰到了个“好心肠”的干爹,原来是个人贩子,赶骆驼运货,是打掩护的。干爹把玉姐带到北京,皇上老儿住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杂院,交给了一个老头儿,说是办完货就来领他。就这样,玉姐被卖给了一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又不同于其他戏班子,他是宦官刘瑾办的,戏班是他的名义,实际是从各地买来美貌女子,放在这里调教,转为朝廷宫里选送吹拉弹唱得宫女的。当初玉姐怎么知道,她的琵琶弹的动人,她的舞姿跳的媚人,调教她的师傅和老人都对他另眼看待。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表面富丽堂皇,内里十分肮脏的地方。一次,贻青,贻红的遭遇竟然降到她的头上,要她给一个大官陪夜。她再也呆不下去了,狠了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玉姐又逃出来。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儿家能跑到哪里去呢?她又被一个家人收留。这个人家就是大学士,左相国刘健。这刘健是朝里有名的忠良。他见皇上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朝政日渐腐败,他抱本上奏,那知小皇上不准他的奏本,反而讲他革职不用。刘健革职后,为了提防奸细加害,搬出了原来的府衙。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下来。撰写明朝的年鉴。这个凌晨,刘健老爷在野外练拳,在一小溪边,碰见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便救回了家。这个女子便是周玉姐,大同府伊周彦亨的女儿。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好生照管,待将身体养好了,打听到他老家的情况,再送她会广平府去。

刘健见玉姐这等聪慧,又弹得一手好琴,很是喜欢,她要玉姐练琴,并把自己写好的词,谱成曲儿,要玉姐练弹。玉姐的琴艺长进了,刘老爷的郁闷心情也得到了抒发。

谁知刘健也是家门不幸。朝政腐败,仕途艰难,也够她受气了,偏偏又遇到了一个不肖的儿子叫刘之廉。他见父亲勤瑾供职,落下了这般下场,觉得读书做官也没什么意思。趁父亲被贬生气,管教不严之机,不思读书上进,同外边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上了火。先是在一起赌钱,后来竟逛院不归,一日回到家里见了玉姐,只是父亲救来的“怡春堂”的姐儿,便在于姐身上打主意,他夜深人静是在玉姐房外叫门。父亲得知后,严加训斥,谁知他已浪荡成性,管教不下,反而恶言顶撞。气的刘健老汉,病倒在床。

玉姐为了报答刘老爷的救命之恩,守在床头伺俸他。等老爷的病刚好转一点,他就给老爷弹琴,弹他最爱听的曲儿。这时,刘健的同僚,南京的王琼,差遣三儿子王舜卿前来探病。他就是后来的王三公子。他同玉姐在这里见过面,特别是听过玉姐弹琴,这琴声在他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王三公子到“怡春院”是寻琴声去的。此时后话。

刘健老爷的病没好,“霜降”过后,日渐加重,不几天久去世了。儿子刘之廉见父亲死了,忙回到家里,不仅不料理家事,灵前尽孝,硬是逼着老夫人陪着老爷的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乡下安葬。不久,老夫人也下世了。

把母亲和家里人大发到乡下以后,这个刘之廉就将他家的庭院卖给苏淮开了妓院,他就是后来的“怡春院”。他假装为母亲奔丧回到家里,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皇上为父亲昭雪,他要带着家里的女子到京城庆贺,可怜的玉姐儿,竟然被这个刘之廉骗到京城。卖给了苏淮,作了女儿。因为事先有翠香,翠洪两姐妹,一姐便被取名为“三儿”苏三这名,就是这样来的。

命运偏偏要这样捉弄一个纤弱的女子!苏淮,“一枰金”夫妇,把苏三看成是一颗“摇钱树”,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苏三长到十六岁,鸨儿“一枰金”就逼他“挽头”成亲,成亲的这个人就是南京的公子王舜卿。

王琼被革职后,带着家眷到了南京,这年春科,他着三公子赴京赶考,要他考完后,催讨旧日的一些账目,办完事速回南京。

一日,王三公子来到“怡春院”外,听见了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一会如怒涛汹涌,一会如泣如诉。这琴声是那样的动心,那样的耳熟,似曾在那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王三公子寻这琴声,信不走进院来,弹琴的正是苏三。

王三公子一见苏三,便认出了他就是在刘健老伯家见过的玉姐。苏三也认出他就是南京王家的三公子。两人在这里相遇,谁也没想到。特别是王三公子,他对于姐如何能到这“怡春院”里,甚是不解。他要问个究竟,但因碍着鸨儿只是一般的见过了礼。鸨儿见这王三公子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必定有不少银两。便热情伺俸,好言相劝,留他在院里住下,要苏三陪着他。

鸨儿走后,王三公子打问苏三,苏三声泪俱下,向王三公子述说了遭遇。王三公子痛骂刘之廉不孝不义,他劝说苏三好生保重,商量各计谋,救他出院。苏三很是感激。这个时候的鸨儿,反而真起了“月下老人?的作用。他要留公子住到院下,他要苏三同王公子“成亲”,都正合了他二人的心意,成亲后,王三公子语素三相亲相爱,日夜相伴,定了百年之好。这样过了数月,王三公子的银两全部花完了,鸨儿见他没了银两,便将他感出院来。公子流落街头,苏三闻知,假借到庙里降香,赠给了衣物何银两。王三公子二次携带包裹入院,鸨儿见了又是一番殷勤。当天晚上,将自己积攒得体己,全部赠与公子作盘缠。劝他回到家里发愤读书,图求上进。一旦功成名就,好搭救他出院。王三公子那里等得,他劝苏三放心,等他回到南京禀知父母,就携带重金,赎他出院。五更之前,苏三将公子送出院来。鸨儿早晨不见了王三公子,问苏三,他佯装布知。鸨儿慌忙打开公子得包裹,里面却是几件破衣裳过这砖头瓦块。气的他拍屁股顿足,心里没好气,对苏三就是一顿饱打。

王三公子回到南京,知道跟随他的家人早已禀知了父母,便将科场逢权奸,未能考中,催讨账目也不顺当得事,向父亲叙述了一遍。父亲问他:“既然如此,就该早日返回,如何待到今日。”王公子就将“怡春院”同苏三相遇,他原是刘健老爷的亲戚,被刘之廉卖到院下。他为了打救苏三出院,二认定了百年之好,请求父母成全他们。这王琼老儿,本是循规蹈矩,崇古复理的人。听了儿子说的,以为他是编造的谎言。心想我王琼官场不顺,家门不幸,出了这等逆子,岂能容得。当下就不由分,命家人将儿子拿下,饱饱地打了一顿,言说一定要将儿子处死,以正家风。王三公子苦苦哀求,要父亲看在刘健老伯面上,打救苏三出院,就是将儿处死也心甘情愿。王琼那里听的进去,他越是哀求,父亲越是以为他被那妓女缠走了魂儿,越发打得凶了。老夫人意见可慌了神,她劝说老爷,被她训斥了一顿.她见凭自己很难说转老爷.忙差人请来亲朋好友,王琼老爷这才答应死罪绕过,活罪难免。遂将逆子关进后院书房,要他苦读诗书,来年再考,若来年开春赶考,金榜题名,就饶过,如若荒废学业,春课还是不能靠中,还得要他的命。

搭救苏三不能如愿,思念苏三不得相见。这时王三公子想起了临别食宿三的赠言,觉得他的话说的对,若要让父母同意搭救苏三,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自己发愤读书,才能搭救他出院,夫妻才能团圆。为了苏三,他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日夜苦读。

苏三受了鸨儿的毒打,便卧床不起,闭门不出。鸨儿相劝,他推说有病;鸨儿打骂,他不吭声。成天不思茶饭,懒于梳妆,哭哭啼啼,眼泪汪汪。不几日,一个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人儿,变得形容憔悴,不像样儿了。在鸨儿眼里,这苏三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了一个钱,反倒惹人生气,到不如将他卖了。说来也巧,正好这是院下住着个山西洪洞县的客人,此人正是马贩子申鸿。

天下的鸨儿看男人,一不看年级,二不看俊丑,眼睛只盯着背上的行囊,腰里的钱包。他从申鸿的口里知道,家里的老婆不随心,就劝他纳一偏房,将苏三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申鸿。为了瞒过苏三,鸨儿还将苏三同王三公子得交情告诉了申鸿,替申鸿编造了欺骗苏三的词儿。说王三公子是申鸿得救命恩人,申鸿知道苏三同王三公子有情后,愿出重金救苏三出院,自己戴着去南京寻访王三公子,以报救命之恩。两人还商定,在北京城南十里荒郊,交人交钱。

此后的事情,在前面各节里都有交待了。那就是申鸿把苏三带回家来,苏三被诬告铸成冤案。

再说王三公子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关门苦读。次年春科,中了进士,封为巡按。他从鸨儿那里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洪洞,寻访苏三心切,还没顾得回家祭祖,便走马上任,先到山西巡按。一日阅卷,发现一“苏氏毒杀本夫”案,卷里说的情形象是苏三,他便乔扮成商人私访洪洞,得知犯妇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苏三。火速返回后,传谕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才案情大白。

苏三冤案昭雪后,王三公子和苏三到底怎样了?有一种说法是,王三公子人下苏三后,被朝廷革职,二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定居他乡。几年后,朝里换了皇上,王三公子二次得重,又作了个不打不小的官。

苏三其人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毒手要把我来伤,

同娘家兄弟定恶计,

卖我到原们做童养.

一次不从我撕庚帖,

二次不从我逃出房.

父母坟头哭一场,

流干了眼泪痛断了肠,

正午我跟着太阳走,

夜晚我行路踏月光.

饥了我肯块干树皮,

渴了我爬到泉水旁.

过路的父老听一听,

看我栖慌不栖慌?

善良的父老行行好.

能与我传讯到家乡,

告知我那亲人得知笑,

快来救我女婵娟,

我若再长四五岁,

定然跃马奔疆场,

敢效木兰花氏女,

报仇雪恨除恶狼,

虎口里救出我亲兄弟,

也不枉人世走一场.”

这段唱词唱出了玉姐身世遭遇。一日,他在一家客店里弹唱,碰了格拉骆驼的商客,说失望广平府运货的,答应带他到广平府去找亲人。玉姐很是高兴,连忙叩谢,拜拉骆驼的为“干爹”。可怜的玉姐,觉得自己碰到了个“好心肠”的干爹,原来是个人贩子,赶骆驼运货,是打掩护的。干爹把玉姐带到北京,皇上老儿住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杂院,交给了一个老头儿,说是办完货就来领他。就这样,玉姐被卖给了一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又不同于其他戏班子,他是宦官刘瑾办的,戏班是他的名义,实际是从各地买来美貌女子,放在这里调教,转为朝廷宫里选送吹拉弹唱得宫女的。当初玉姐怎么知道,她的琵琶弹的动人,她的舞姿跳的媚人,调教她的师傅和老人都对他另眼看待。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表面富丽堂皇,内里十分肮脏的地方。一次,贻青,贻红的遭遇竟然降到她的头上,要她给一个大官陪夜。她再也呆不下去了,狠了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玉姐又逃出来。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儿家能跑到哪里去呢?她又被一个家人收留。这个人家就是大学士,左相国刘健。这刘健是朝里有名的忠良。他见皇上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朝政日渐腐败,他抱本上奏,那知小皇上不准他的奏本,反而讲他革职不用。刘健革职后,为了提防奸细加害,搬出了原来的府衙。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下来。撰写明朝的年鉴。这个凌晨,刘健老爷在野外练拳,在一小溪边,碰见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便救回了家。这个女子便是周玉姐,大同府伊周彦亨的女儿。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好生照管,待将身体养好了,打听到他老家的情况,再送她会广平府去。

刘健见玉姐这等聪慧,又弹得一手好琴,很是喜欢,她要玉姐练琴,并把自己写好的词,谱成曲儿,要玉姐练弹。玉姐的琴艺长进了,刘老爷的郁闷心情也得到了抒发。

谁知刘健也是家门不幸。朝政腐败,仕途艰难,也够她受气了,偏偏又遇到了一个不肖的儿子叫刘之廉。他见父亲勤瑾供职,落下了这般下场,觉得读书做官也没什么意思。趁父亲被贬生气,管教不严之机,不思读书上进,同外边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上了火。先是在一起赌钱,后来竟逛院不归,一日回到家里见了玉姐,只是父亲救来的“怡春堂”的姐儿,便在于姐身上打主意,他夜深人静是在玉姐房外叫门。父亲得知后,严加训斥,谁知他已浪荡成性,管教不下,反而恶言顶撞。气的刘健老汉,病倒在床。

玉姐为了报答刘老爷的救命之恩,守在床头伺俸他。等老爷的病刚好转一点,他就给老爷弹琴,弹他最爱听的曲儿。这时,刘健的同僚,南京的王琼,差遣三儿子王舜卿前来探病。他就是后来的王三公子。他同玉姐在这里见过面,特别是听过玉姐弹琴,这琴声在他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王三公子到“怡春院”是寻琴声去的。此时后话。

刘健老爷的病没好,“霜降”过后,日渐加重,不几天久去世了。儿子刘之廉见父亲死了,忙回到家里,不仅不料理家事,灵前尽孝,硬是逼着老夫人陪着老爷的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乡下安葬。不久,老夫人也下世了。

把母亲和家里人大发到乡下以后,这个刘之廉就将他家的庭院卖给苏淮开了妓院,他就是后来的“怡春院”。他假装为母亲奔丧回到家里,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皇上为父亲昭雪,他要带着家里的女子到京城庆贺,可怜的玉姐儿,竟然被这个刘之廉骗到京城。卖给了苏淮,作了女儿。因为事先有翠香,翠洪两姐妹,一姐便被取名为“三儿”苏三这名,就是这样来的。

命运偏偏要这样捉弄一个纤弱的女子!苏淮,“一枰金”夫妇,把苏三看成是一颗“摇钱树”,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苏三长到十六岁,鸨儿“一枰金”就逼他“挽头”成亲,成亲的这个人就是南京的公子王舜卿。

王琼被革职后,带着家眷到了南京,这年春科,他着三公子赴京赶考,要他考完后,催讨旧日的一些账目,办完事速回南京。

一日,王三公子来到“怡春院”外,听见了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一会如怒涛汹涌,一会如泣如诉。这琴声是那样的动心,那样的耳熟,似曾在那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王三公子寻这琴声,信不走进院来,弹琴的正是苏三。

王三公子一见苏三,便认出了他就是在刘健老伯家见过的玉姐。苏三也认出他就是南京王家的三公子。两人在这里相遇,谁也没想到。特别是王三公子,他对于姐如何能到这“怡春院”里,甚是不解。他要问个究竟,但因碍着鸨儿只是一般的见过了礼。鸨儿见这王三公子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必定有不少银两。便热情伺俸,好言相劝,留他在院里住下,要苏三陪着他。

鸨儿走后,王三公子打问苏三,苏三声泪俱下,向王三公子述说了遭遇。王三公子痛骂刘之廉不孝不义,他劝说苏三好生保重,商量各计谋,救他出院。苏三很是感激。这个时候的鸨儿,反而真起了“月下老人?的作用。他要留公子住到院下,他要苏三同王公子“成亲”,都正合了他二人的心意,成亲后,王三公子语素三相亲相爱,日夜相伴,定了百年之好。这样过了数月,王三公子的银两全部花完了,鸨儿见他没了银两,便将他感出院来。公子流落街头,苏三闻知,假借到庙里降香,赠给了衣物何银两。王三公子二次携带包裹入院,鸨儿见了又是一番殷勤。当天晚上,将自己积攒得体己,全部赠与公子作盘缠。劝他回到家里发愤读书,图求上进。一旦功成名就,好搭救他出院。王三公子那里等得,他劝苏三放心,等他回到南京禀知父母,就携带重金,赎他出院。五更之前,苏三将公子送出院来。鸨儿早晨不见了王三公子,问苏三,他佯装布知。鸨儿慌忙打开公子得包裹,里面却是几件破衣裳过这砖头瓦块。气的他拍屁股顿足,心里没好气,对苏三就是一顿饱打。

王三公子回到南京,知道跟随他的家人早已禀知了父母,便将科场逢权奸,未能考中,催讨账目也不顺当得事,向父亲叙述了一遍。父亲问他:“既然如此,就该早日返回,如何待到今日。”王公子就将“怡春院”同苏三相遇,他原是刘健老爷的亲戚,被刘之廉卖到院下。他为了打救苏三出院,二认定了百年之好,请求父母成全他们。这王琼老儿,本是循规蹈矩,崇古复理的人。听了儿子说的,以为他是编造的谎言。心想我王琼官场不顺,家门不幸,出了这等逆子,岂能容得。当下就不由分,命家人将儿子拿下,饱饱地打了一顿,言说一定要将儿子处死,以正家风。王三公子苦苦哀求,要父亲看在刘健老伯面上,打救苏三出院,就是将儿处死也心甘情愿。王琼那里听的进去,他越是哀求,父亲越是以为他被那妓女缠走了魂儿,越发打得凶了。老夫人意见可慌了神,她劝说老爷,被她训斥了一顿.她见凭自己很难说转老爷.忙差人请来亲朋好友,王琼老爷这才答应死罪绕过,活罪难免。遂将逆子关进后院书房,要他苦读诗书,来年再考,若来年开春赶考,金榜题名,就饶过,如若荒废学业,春课还是不能靠中,还得要他的命。

搭救苏三不能如愿,思念苏三不得相见。这时王三公子想起了临别食宿三的赠言,觉得他的话说的对,若要让父母同意搭救苏三,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自己发愤读书,才能搭救他出院,夫妻才能团圆。为了苏三,他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日夜苦读。

苏三受了鸨儿的毒打,便卧床不起,闭门不出。鸨儿相劝,他推说有病;鸨儿打骂,他不吭声。成天不思茶饭,懒于梳妆,哭哭啼啼,眼泪汪汪。不几日,一个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人儿,变得形容憔悴,不像样儿了。在鸨儿眼里,这苏三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了一个钱,反倒惹人生气,到不如将他卖了。说来也巧,正好这是院下住着个山西洪洞县的客人,此人正是马贩子申鸿。

天下的鸨儿看男人,一不看年级,二不看俊丑,眼睛只盯着背上的行囊,腰里的钱包。他从申鸿的口里知道,家里的老婆不随心,就劝他纳一偏房,将苏三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申鸿。为了瞒过苏三,鸨儿还将苏三同王三公子得交情告诉了申鸿,替申鸿编造了欺骗苏三的词儿。说王三公子是申鸿得救命恩人,申鸿知道苏三同王三公子有情后,愿出重金救苏三出院,自己戴着去南京寻访王三公子,以报救命之恩。两人还商定,在北京城南十里荒郊,交人交钱。

此后的事情,在前面各节里都有交待了。那就是申鸿把苏三带回家来,苏三被诬告铸成冤案。

再说王三公子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关门苦读。次年春科,中了进士,封为巡按。他从鸨儿那里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洪洞,寻访苏三心切,还没顾得回家祭祖,便走马上任,先到山西巡按。一日阅卷,发现一“苏氏毒杀本夫”案,卷里说的情形象是苏三,他便乔扮成商人私访洪洞,得知犯妇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苏三。火速返回后,传谕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才案情大白。

苏三冤案昭雪后,王三公子和苏三到底怎样了?有一种说法是,王三公子人下苏三后,被朝廷革职,二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定居他乡。几年后,朝里换了皇上,王三公子二次得重,又作了个不打不小的官。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歌曲:SUSAN说
歌手:陶喆

Yeah
苏三说
Susan 在那命运月台前面
再上车 春天开始落叶
转接间 话断了线
离台北 南京是多么远 Oh~
那诺言 还会不会兑现 Yeah~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你是否也像我 动摇过几遍 爱只是个错觉 Oh yeah
苏三说
思念 常常思念不常见面
她怀疑Sam是虚拟的脸 但爱情还在上演
那是谁 在放古老唱片
那片段 像对未来留言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你是否也像我 动摇过几遍 爱会不会实现 Oh~
「苏三离开了洪桐县 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口心惨淡 国王的君子听我言」
(RAP)苏三离了洪桐县 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 被那凶恶群众包围 稍微 等一下
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 哪一位去我南京转 与我那三郎把信转 就说苏三把命断
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 我当报还 Come On
不在乎爱情里伤痛在所难免 一个人却一个世界 Oh~
我怀疑你像我 动摇过几遍 是否爱本来擅变 Oh~
苏三说 我的苏三说 苏三说 我的苏三说 苏三说 我的苏三说 苏三说 我的苏三说

这回在新专辑《太平盛世》中,陶喆再次玩擅长玩老歌新唱,将京剧“苏三起解”的流水快板改编成一曲“Susan说”,当中还将“苏三”成为同音谐音“Susan”,并对苏三的故事感怀而创作新词,而值得留意是陶喆也在此曲的后半段首度唱了一段京剧。

苏三说:苏三离了洪桐县,挂了个牌子在那大街前,被那凶恶群众包围稍微等一下,过往的君子请你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转就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一只狗一只马我当报还……

苏三是什么人?

苏三,原名周玉姐,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六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马贩子沈燕林为妾。沈燕林长期经商在外,其妻皮氏与邻里赵昂私通。沈燕林带苏三回到洪洞,皮氏顿生歹心,与赵昂合谋毒死沈燕林,诬陷苏三。初审时洪洞县衙将皮氏与苏三收监。赵昂从皮氏家中拿出一千余两银子行贿。知县王氏贪赃枉法,对苏三严刑逼供,苏三受刑不过,只得忍屈画押,被判死刑,监于死牢中,皮氏却消遥法外。正当苏三在洪洞死牢含冤负屈之际,适值王景隆升任山西巡按。王景隆在此前虽风闻苏三被卖到洪洞,但未知真情,故到任伊始先急巡平阳府,得知苏三已犯死罪,便密访洪洞县,探知苏三冤狱案情,即令火速押解苏三案件全部人员至太原。王景隆为避亲审惹嫌,遂托刘推官代为审理。刘氏公正判决,苏三奇冤得以昭雪,真正罪犯伏法,贪官王氏被撤职查办,苏三和王景隆有情人终成眷属。

陶喆借用了古代典故。典故来自中国戏曲《苏三起解》。原戏曲唱词是这样的: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遭冤案,今日起解奔太原。
若遇清官把案断,必定有生我当报还!

陶喆苏三说的这段戏,展开描述了戏曲细节,甚至整曲将现代和古代作了细微的联系,虽说这种联系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他怀疑sam是虚拟的脸,现代的网络感情和苏三有什么联系呢?)但那些古今人物的情感,对真爱追求的执着,相互间还是有联系的,歌曲立意在此,就够了。他固然取了巧,但他本身想要表达的也是好的东西。加上陶喆本人的歌唱技巧也很出色,内敛而不张扬。是很自然的将花腔带出来,而不是刻意的用花腔去套歌曲。

《苏三说》这首歌曲,在以前,都叫RNB改唱,现在我们给他一个正名——中国风。原因在于他和古文化的联系,陶喆巧妙轻而带过的今古联系,精彩绝伦的一段花腔,让这首歌曲富有立体感。

susan说是讲述的一个什么样的爱情故事~

苏三其人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毒手要把我来伤,

同娘家兄弟定恶计,

卖我到原们做童养.

一次不从我撕庚帖,

二次不从我逃出房.

父母坟头哭一场,

流干了眼泪痛断了肠,

正午我跟着太阳走,

夜晚我行路踏月光.

饥了我肯块干树皮,

渴了我爬到泉水旁.

过路的父老听一听,

看我栖慌不栖慌?

善良的父老行行好.

能与我传讯到家乡,

告知我那亲人得知笑,

快来救我女婵娟,

我若再长四五岁,

定然跃马奔疆场,

敢效木兰花氏女,

报仇雪恨除恶狼,

虎口里救出我亲兄弟,

也不枉人世走一场.”

这段唱词唱出了玉姐身世遭遇。一日,他在一家客店里弹唱,碰了格拉骆驼的商客,说失望广平府运货的,答应带他到广平府去找亲人。玉姐很是高兴,连忙叩谢,拜拉骆驼的为“干爹”。可怜的玉姐,觉得自己碰到了个“好心肠”的干爹,原来是个人贩子,赶骆驼运货,是打掩护的。干爹把玉姐带到北京,皇上老儿住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杂院,交给了一个老头儿,说是办完货就来领他。就这样,玉姐被卖给了一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又不同于其他戏班子,他是宦官刘瑾办的,戏班是他的名义,实际是从各地买来美貌女子,放在这里调教,转为朝廷宫里选送吹拉弹唱得宫女的。当初玉姐怎么知道,她的琵琶弹的动人,她的舞姿跳的媚人,调教她的师傅和老人都对他另眼看待。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表面富丽堂皇,内里十分肮脏的地方。一次,贻青,贻红的遭遇竟然降到她的头上,要她给一个大官陪夜。她再也呆不下去了,狠了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玉姐又逃出来。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儿家能跑到哪里去呢?她又被一个家人收留。这个人家就是大学士,左相国刘健。这刘健是朝里有名的忠良。他见皇上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朝政日渐腐败,他抱本上奏,那知小皇上不准他的奏本,反而讲他革职不用。刘健革职后,为了提防奸细加害,搬出了原来的府衙。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下来。撰写明朝的年鉴。这个凌晨,刘健老爷在野外练拳,在一小溪边,碰见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便救回了家。这个女子便是周玉姐,大同府伊周彦亨的女儿。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好生照管,待将身体养好了,打听到他老家的情况,再送她会广平府去。

刘健见玉姐这等聪慧,又弹得一手好琴,很是喜欢,她要玉姐练琴,并把自己写好的词,谱成曲儿,要玉姐练弹。玉姐的琴艺长进了,刘老爷的郁闷心情也得到了抒发。

谁知刘健也是家门不幸。朝政腐败,仕途艰难,也够她受气了,偏偏又遇到了一个不肖的儿子叫刘之廉。他见父亲勤瑾供职,落下了这般下场,觉得读书做官也没什么意思。趁父亲被贬生气,管教不严之机,不思读书上进,同外边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上了火。先是在一起赌钱,后来竟逛院不归,一日回到家里见了玉姐,只是父亲救来的“怡春堂”的姐儿,便在于姐身上打主意,他夜深人静是在玉姐房外叫门。父亲得知后,严加训斥,谁知他已浪荡成性,管教不下,反而恶言顶撞。气的刘健老汉,病倒在床。

玉姐为了报答刘老爷的救命之恩,守在床头伺俸他。等老爷的病刚好转一点,他就给老爷弹琴,弹他最爱听的曲儿。这时,刘健的同僚,南京的王琼,差遣三儿子王舜卿前来探病。他就是后来的王三公子。他同玉姐在这里见过面,特别是听过玉姐弹琴,这琴声在他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王三公子到“怡春院”是寻琴声去的。此时后话。

刘健老爷的病没好,“霜降”过后,日渐加重,不几天久去世了。儿子刘之廉见父亲死了,忙回到家里,不仅不料理家事,灵前尽孝,硬是逼着老夫人陪着老爷的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乡下安葬。不久,老夫人也下世了。

把母亲和家里人大发到乡下以后,这个刘之廉就将他家的庭院卖给苏淮开了妓院,他就是后来的“怡春院”。他假装为母亲奔丧回到家里,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皇上为父亲昭雪,他要带着家里的女子到京城庆贺,可怜的玉姐儿,竟然被这个刘之廉骗到京城。卖给了苏淮,作了女儿。因为事先有翠香,翠洪两姐妹,一姐便被取名为“三儿”苏三这名,就是这样来的。

命运偏偏要这样捉弄一个纤弱的女子!苏淮,“一枰金”夫妇,把苏三看成是一颗“摇钱树”,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苏三长到十六岁,鸨儿“一枰金”就逼他“挽头”成亲,成亲的这个人就是南京的公子王舜卿。

王琼被革职后,带着家眷到了南京,这年春科,他着三公子赴京赶考,要他考完后,催讨旧日的一些账目,办完事速回南京。

一日,王三公子来到“怡春院”外,听见了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一会如怒涛汹涌,一会如泣如诉。这琴声是那样的动心,那样的耳熟,似曾在那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王三公子寻这琴声,信不走进院来,弹琴的正是苏三。

王三公子一见苏三,便认出了他就是在刘健老伯家见过的玉姐。苏三也认出他就是南京王家的三公子。两人在这里相遇,谁也没想到。特别是王三公子,他对于姐如何能到这“怡春院”里,甚是不解。他要问个究竟,但因碍着鸨儿只是一般的见过了礼。鸨儿见这王三公子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必定有不少银两。便热情伺俸,好言相劝,留他在院里住下,要苏三陪着他。

鸨儿走后,王三公子打问苏三,苏三声泪俱下,向王三公子述说了遭遇。王三公子痛骂刘之廉不孝不义,他劝说苏三好生保重,商量各计谋,救他出院。苏三很是感激。这个时候的鸨儿,反而真起了“月下老人?的作用。他要留公子住到院下,他要苏三同王公子“成亲”,都正合了他二人的心意,成亲后,王三公子语素三相亲相爱,日夜相伴,定了百年之好。这样过了数月,王三公子的银两全部花完了,鸨儿见他没了银两,便将他感出院来。公子流落街头,苏三闻知,假借到庙里降香,赠给了衣物何银两。王三公子二次携带包裹入院,鸨儿见了又是一番殷勤。当天晚上,将自己积攒得体己,全部赠与公子作盘缠。劝他回到家里发愤读书,图求上进。一旦功成名就,好搭救他出院。王三公子那里等得,他劝苏三放心,等他回到南京禀知父母,就携带重金,赎他出院。五更之前,苏三将公子送出院来。鸨儿早晨不见了王三公子,问苏三,他佯装布知。鸨儿慌忙打开公子得包裹,里面却是几件破衣裳过这砖头瓦块。气的他拍屁股顿足,心里没好气,对苏三就是一顿饱打。

王三公子回到南京,知道跟随他的家人早已禀知了父母,便将科场逢权奸,未能考中,催讨账目也不顺当得事,向父亲叙述了一遍。父亲问他:“既然如此,就该早日返回,如何待到今日。”王公子就将“怡春院”同苏三相遇,他原是刘健老爷的亲戚,被刘之廉卖到院下。他为了打救苏三出院,二认定了百年之好,请求父母成全他们。这王琼老儿,本是循规蹈矩,崇古复理的人。听了儿子说的,以为他是编造的谎言。心想我王琼官场不顺,家门不幸,出了这等逆子,岂能容得。当下就不由分,命家人将儿子拿下,饱饱地打了一顿,言说一定要将儿子处死,以正家风。王三公子苦苦哀求,要父亲看在刘健老伯面上,打救苏三出院,就是将儿处死也心甘情愿。王琼那里听的进去,他越是哀求,父亲越是以为他被那妓女缠走了魂儿,越发打得凶了。老夫人意见可慌了神,她劝说老爷,被她训斥了一顿.她见凭自己很难说转老爷.忙差人请来亲朋好友,王琼老爷这才答应死罪绕过,活罪难免。遂将逆子关进后院书房,要他苦读诗书,来年再考,若来年开春赶考,金榜题名,就饶过,如若荒废学业,春课还是不能靠中,还得要他的命。

搭救苏三不能如愿,思念苏三不得相见。这时王三公子想起了临别食宿三的赠言,觉得他的话说的对,若要让父母同意搭救苏三,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自己发愤读书,才能搭救他出院,夫妻才能团圆。为了苏三,他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日夜苦读。

苏三受了鸨儿的毒打,便卧床不起,闭门不出。鸨儿相劝,他推说有病;鸨儿打骂,他不吭声。成天不思茶饭,懒于梳妆,哭哭啼啼,眼泪汪汪。不几日,一个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人儿,变得形容憔悴,不像样儿了。在鸨儿眼里,这苏三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了一个钱,反倒惹人生气,到不如将他卖了。说来也巧,正好这是院下住着个山西洪洞县的客人,此人正是马贩子申鸿。

天下的鸨儿看男人,一不看年级,二不看俊丑,眼睛只盯着背上的行囊,腰里的钱包。他从申鸿的口里知道,家里的老婆不随心,就劝他纳一偏房,将苏三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申鸿。为了瞒过苏三,鸨儿还将苏三同王三公子得交情告诉了申鸿,替申鸿编造了欺骗苏三的词儿。说王三公子是申鸿得救命恩人,申鸿知道苏三同王三公子有情后,愿出重金救苏三出院,自己戴着去南京寻访王三公子,以报救命之恩。两人还商定,在北京城南十里荒郊,交人交钱。

此后的事情,在前面各节里都有交待了。那就是申鸿把苏三带回家来,苏三被诬告铸成冤案。

再说王三公子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关门苦读。次年春科,中了进士,封为巡按。他从鸨儿那里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洪洞,寻访苏三心切,还没顾得回家祭祖,便走马上任,先到山西巡按。一日阅卷,发现一“苏氏毒杀本夫”案,卷里说的情形象是苏三,他便乔扮成商人私访洪洞,得知犯妇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苏三。火速返回后,传谕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才案情大白。

苏三冤案昭雪后,王三公子和苏三到底怎样了?有一种说法是,王三公子人下苏三后,被朝廷革职,二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定居他乡。几年后,朝里换了皇上,王三公子二次得重,又作了个不打不小的官。

苏三其人


苏三,姓周名玉姐,河北省广平府曲周县人.父亲周彦亨,是广平府里很有名气的一家中药铺掌柜的儿子.自幼生性温雅,聪慧过人,颇有几分天资。明孝宗朱佑樘时,兴了科制。周彦亨第一次去应乡试,被录位举人。它的文章深的一姓谭主考官的青睐,收他为门生,精心培养。经过在上峰合同聊中的通融,保举周彦亨进竟会试,得了个贡生,又参加了殿试,得了第十七名进试,周彦亨得了功名,回乡祭祖,参谢恩师。姓谭得便差人说合,把爱女谭淑贞许给周彦亨为妻,才貌出众,才学也好,琴棋书画,无所不精。这两人的结合侍郎才女貌,自有一番风韵。

不久,皇上圣旨降下,周彦亨被封为大同府伊。接旨后,全家高兴,拜别亲友,打点行囊,随携带夫人谭淑贞走马上任。那时的大同府还很荒凉,人烟稀少。周彦亨祖辈都系商家出身,为人礼仪周到,处事警慎。在这个地方当官,他清正廉明,不染浊尘,深得当地百姓的拥戴。第二年腊月,谭氏夫人得一千金,少年夫妇甚是喜欢。恰巧降了一场瑞雪,外边玉树银花,四野皆白,小两口便给女儿去了个名字,叫周玉姐。

玉姐儿生的十分俊俏,周彦亨夫妇爱如掌上明珠,教他学说话儿,教他学挪步儿。特别是谭夫人,她除了关心丈夫,把全部心思都花在女儿身上了。五岁教她认字儿,六岁教她弹琴儿。这玉姐儿可也真乖,她得了母亲的俊俏,父亲的才华。学什么都学得快,记什么都记得好。周家夫妇更是高兴,把女儿出脱得白白净净,水灵灵,活像一朵花儿,谁见了都要夸奖几句。

玉姐长到七岁上,周彦亨夫妇得了贵子,取名金童。正在全家欢喜,宾客庆贺时,天遭不幸,谭氏夫人产后中风。这就慌了合府上下,四处求医,百般一聊,病情却日益加重,五日头上便去世了。周彦亨很是悲伤,玉姐儿哭得死去活来。本来是一个美满如意的家庭,自从少了个谭夫人,一下子就显得冷落了,值得托人说合,续大同城里一个染房掌柜的小褂复原是为弦。

原氏进了周家的门,觉得自己攀上了高枝,心里很是识尽。她抚养金童,招呼玉姐,管理家务,谨慎勤快。在周彦亨面前更是百依百顺。一时冷清了的家又有点热气了。

过了没多久,朝政里有了变故。这年秋天,明孝宗朱佑樘架崩,武宗朱厚明继位。这个武宗皇帝宠幸太监宦臣,武宗皇帝听信谗言,将一批忠诚革职不用。周彦亨闻知,闷闷不乐,忧虑成疾,一病不起,个月天气,就气断身亡了。

父亲一死,可就苦了个玉姐。后继的妈妈原氏,这时一反常态,变得刁钻刻薄。同他娘家的弟弟原溪才一起,生了个坏主意,为了某得周家的全部财产,摇把玉姐许给原溪才家的那个傻小子。他们的话被玉姐听去了,她那里肯依,他冲了进去,一把抢过了庚帖,把它撕了个粉碎。这下更惹恼了后母原氏和舅舅原溪才,姐弟两又在商量着一条毒计。就在他们商定要把玉姐抢过去的那天晚上,玉姐独自一人逃出门,到埋葬爸爸妈妈的地方,大哭了一场。自此,大同府伊的女儿,娇滴滴得玉姐,边在泉凉的塞外,过起了流浪的生活。

玉姐自小就聪明伶俐。她得到了母亲的真传,弹得一手好琵琶,技艺纯熟,指法灵活,弹起来十分动听。逃跑时,她思念爸爸妈妈,撩不下弟弟金童。她什么都没带,只带了妈妈留给他的一张琵琶,流浪中她怀抱琵琶,弹着曲儿,串这村庄,乞讨为生。这段唱词是她乞讨时唱的:

“手弹琵琶把曲儿唱,

过路的父老听端详,

祖家本是平阳府,

曲周县里生了我爹娘。

爹中进士为了官,

大同府里把名扬。

姓周双名叫彦亨,

官名人称中书朗,

父母双亲人品好,

生我姐弟人一双,

哪知道,

天不做美大祸降,

产后我的母亲遭了殃,

可怜亲娘丧了命,

后娘生就得黑心肝。

她本是那原家女,

能与妲姬比淫荡。

败坏我们风且不论,

毒手要把我来伤,

同娘家兄弟定恶计,

卖我到原们做童养.

一次不从我撕庚帖,

二次不从我逃出房.

父母坟头哭一场,

流干了眼泪痛断了肠,

正午我跟着太阳走,

夜晚我行路踏月光.

饥了我肯块干树皮,

渴了我爬到泉水旁.

过路的父老听一听,

看我栖慌不栖慌?

善良的父老行行好.

能与我传讯到家乡,

告知我那亲人得知笑,

快来救我女婵娟,

我若再长四五岁,

定然跃马奔疆场,

敢效木兰花氏女,

报仇雪恨除恶狼,

虎口里救出我亲兄弟,

也不枉人世走一场.”

这段唱词唱出了玉姐身世遭遇。一日,他在一家客店里弹唱,碰了格拉骆驼的商客,说失望广平府运货的,答应带他到广平府去找亲人。玉姐很是高兴,连忙叩谢,拜拉骆驼的为“干爹”。可怜的玉姐,觉得自己碰到了个“好心肠”的干爹,原来是个人贩子,赶骆驼运货,是打掩护的。干爹把玉姐带到北京,皇上老儿住的地方,引进了一个大杂院,交给了一个老头儿,说是办完货就来领他。就这样,玉姐被卖给了一个戏班子。这个戏班子又不同于其他戏班子,他是宦官刘瑾办的,戏班是他的名义,实际是从各地买来美貌女子,放在这里调教,转为朝廷宫里选送吹拉弹唱得宫女的。当初玉姐怎么知道,她的琵琶弹的动人,她的舞姿跳的媚人,调教她的师傅和老人都对他另眼看待。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表面富丽堂皇,内里十分肮脏的地方。一次,贻青,贻红的遭遇竟然降到她的头上,要她给一个大官陪夜。她再也呆不下去了,狠了狠心,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玉姐又逃出来。

在这个时候,一个女儿家能跑到哪里去呢?她又被一个家人收留。这个人家就是大学士,左相国刘健。这刘健是朝里有名的忠良。他见皇上听信谗言,重用奸臣,朝政日渐腐败,他抱本上奏,那知小皇上不准他的奏本,反而讲他革职不用。刘健革职后,为了提防奸细加害,搬出了原来的府衙。在一个偏僻地方隐居下来。撰写明朝的年鉴。这个凌晨,刘健老爷在野外练拳,在一小溪边,碰见了一个被冻僵的女子,便救回了家。这个女子便是周玉姐,大同府伊周彦亨的女儿。于是就将她收留下来,好生照管,待将身体养好了,打听到他老家的情况,再送她会广平府去。

刘健见玉姐这等聪慧,又弹得一手好琴,很是喜欢,她要玉姐练琴,并把自己写好的词,谱成曲儿,要玉姐练弹。玉姐的琴艺长进了,刘老爷的郁闷心情也得到了抒发。

谁知刘健也是家门不幸。朝政腐败,仕途艰难,也够她受气了,偏偏又遇到了一个不肖的儿子叫刘之廉。他见父亲勤瑾供职,落下了这般下场,觉得读书做官也没什么意思。趁父亲被贬生气,管教不严之机,不思读书上进,同外边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搭上了火。先是在一起赌钱,后来竟逛院不归,一日回到家里见了玉姐,只是父亲救来的“怡春堂”的姐儿,便在于姐身上打主意,他夜深人静是在玉姐房外叫门。父亲得知后,严加训斥,谁知他已浪荡成性,管教不下,反而恶言顶撞。气的刘健老汉,病倒在床。

玉姐为了报答刘老爷的救命之恩,守在床头伺俸他。等老爷的病刚好转一点,他就给老爷弹琴,弹他最爱听的曲儿。这时,刘健的同僚,南京的王琼,差遣三儿子王舜卿前来探病。他就是后来的王三公子。他同玉姐在这里见过面,特别是听过玉姐弹琴,这琴声在他的心里留下很深的印象。后来,王三公子到“怡春院”是寻琴声去的。此时后话。

刘健老爷的病没好,“霜降”过后,日渐加重,不几天久去世了。儿子刘之廉见父亲死了,忙回到家里,不仅不料理家事,灵前尽孝,硬是逼着老夫人陪着老爷的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老家去。玉姐见他这样不孝,很是气愤,随着老夫人陪着灵柩回乡下安葬。不久,老夫人也下世了。

把母亲和家里人大发到乡下以后,这个刘之廉就将他家的庭院卖给苏淮开了妓院,他就是后来的“怡春院”。他假装为母亲奔丧回到家里,说朝廷里出了奸臣,皇上为父亲昭雪,他要带着家里的女子到京城庆贺,可怜的玉姐儿,竟然被这个刘之廉骗到京城。卖给了苏淮,作了女儿。因为事先有翠香,翠洪两姐妹,一姐便被取名为“三儿”苏三这名,就是这样来的。

命运偏偏要这样捉弄一个纤弱的女子!苏淮,“一枰金”夫妇,把苏三看成是一颗“摇钱树”,巴不得他快快长大。苏三长到十六岁,鸨儿“一枰金”就逼他“挽头”成亲,成亲的这个人就是南京的公子王舜卿。

王琼被革职后,带着家眷到了南京,这年春科,他着三公子赴京赶考,要他考完后,催讨旧日的一些账目,办完事速回南京。

一日,王三公子来到“怡春院”外,听见了一阵悠扬动听的琵琶声,一会如怒涛汹涌,一会如泣如诉。这琴声是那样的动心,那样的耳熟,似曾在那里听过。一时想不起来。王三公子寻这琴声,信不走进院来,弹琴的正是苏三。

王三公子一见苏三,便认出了他就是在刘健老伯家见过的玉姐。苏三也认出他就是南京王家的三公子。两人在这里相遇,谁也没想到。特别是王三公子,他对于姐如何能到这“怡春院”里,甚是不解。他要问个究竟,但因碍着鸨儿只是一般的见过了礼。鸨儿见这王三公子不是一般人家的子弟,必定有不少银两。便热情伺俸,好言相劝,留他在院里住下,要苏三陪着他。

鸨儿走后,王三公子打问苏三,苏三声泪俱下,向王三公子述说了遭遇。王三公子痛骂刘之廉不孝不义,他劝说苏三好生保重,商量各计谋,救他出院。苏三很是感激。这个时候的鸨儿,反而真起了“月下老人?的作用。他要留公子住到院下,他要苏三同王公子“成亲”,都正合了他二人的心意,成亲后,王三公子语素三相亲相爱,日夜相伴,定了百年之好。这样过了数月,王三公子的银两全部花完了,鸨儿见他没了银两,便将他感出院来。公子流落街头,苏三闻知,假借到庙里降香,赠给了衣物何银两。王三公子二次携带包裹入院,鸨儿见了又是一番殷勤。当天晚上,将自己积攒得体己,全部赠与公子作盘缠。劝他回到家里发愤读书,图求上进。一旦功成名就,好搭救他出院。王三公子那里等得,他劝苏三放心,等他回到南京禀知父母,就携带重金,赎他出院。五更之前,苏三将公子送出院来。鸨儿早晨不见了王三公子,问苏三,他佯装布知。鸨儿慌忙打开公子得包裹,里面却是几件破衣裳过这砖头瓦块。气的他拍屁股顿足,心里没好气,对苏三就是一顿饱打。

王三公子回到南京,知道跟随他的家人早已禀知了父母,便将科场逢权奸,未能考中,催讨账目也不顺当得事,向父亲叙述了一遍。父亲问他:“既然如此,就该早日返回,如何待到今日。”王公子就将“怡春院”同苏三相遇,他原是刘健老爷的亲戚,被刘之廉卖到院下。他为了打救苏三出院,二认定了百年之好,请求父母成全他们。这王琼老儿,本是循规蹈矩,崇古复理的人。听了儿子说的,以为他是编造的谎言。心想我王琼官场不顺,家门不幸,出了这等逆子,岂能容得。当下就不由分,命家人将儿子拿下,饱饱地打了一顿,言说一定要将儿子处死,以正家风。王三公子苦苦哀求,要父亲看在刘健老伯面上,打救苏三出院,就是将儿处死也心甘情愿。王琼那里听的进去,他越是哀求,父亲越是以为他被那妓女缠走了魂儿,越发打得凶了。老夫人意见可慌了神,她劝说老爷,被她训斥了一顿.她见凭自己很难说转老爷.忙差人请来亲朋好友,王琼老爷这才答应死罪绕过,活罪难免。遂将逆子关进后院书房,要他苦读诗书,来年再考,若来年开春赶考,金榜题名,就饶过,如若荒废学业,春课还是不能靠中,还得要他的命。

搭救苏三不能如愿,思念苏三不得相见。这时王三公子想起了临别食宿三的赠言,觉得他的话说的对,若要让父母同意搭救苏三,只能是一种空想。只有自己发愤读书,才能搭救他出院,夫妻才能团圆。为了苏三,他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日夜苦读。

苏三受了鸨儿的毒打,便卧床不起,闭门不出。鸨儿相劝,他推说有病;鸨儿打骂,他不吭声。成天不思茶饭,懒于梳妆,哭哭啼啼,眼泪汪汪。不几日,一个如花似玉,水灵灵的人儿,变得形容憔悴,不像样儿了。在鸨儿眼里,这苏三只是一棵摇钱树,摇不了一个钱,反倒惹人生气,到不如将他卖了。说来也巧,正好这是院下住着个山西洪洞县的客人,此人正是马贩子申鸿。

天下的鸨儿看男人,一不看年级,二不看俊丑,眼睛只盯着背上的行囊,腰里的钱包。他从申鸿的口里知道,家里的老婆不随心,就劝他纳一偏房,将苏三以三千两银子卖给了申鸿。为了瞒过苏三,鸨儿还将苏三同王三公子得交情告诉了申鸿,替申鸿编造了欺骗苏三的词儿。说王三公子是申鸿得救命恩人,申鸿知道苏三同王三公子有情后,愿出重金救苏三出院,自己戴着去南京寻访王三公子,以报救命之恩。两人还商定,在北京城南十里荒郊,交人交钱。

此后的事情,在前面各节里都有交待了。那就是申鸿把苏三带回家来,苏三被诬告铸成冤案。

再说王三公子在父亲的严加管教之下,关门苦读。次年春科,中了进士,封为巡按。他从鸨儿那里得知苏三被卖到山西洪洞,寻访苏三心切,还没顾得回家祭祖,便走马上任,先到山西巡按。一日阅卷,发现一“苏氏毒杀本夫”案,卷里说的情形象是苏三,他便乔扮成商人私访洪洞,得知犯妇正是他日夜思念的苏三。火速返回后,传谕起解太原,经过“三堂会审”,才案情大白。

苏三冤案昭雪后,王三公子和苏三到底怎样了?有一种说法是,王三公子人下苏三后,被朝廷革职,二人隐姓埋名,远走高飞,定居他乡。几年后,朝里换了皇上,王三公子二次得重,又作了个不打不小的官。
参考资料: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3774569.html

Susan说中的是怎样的个故事?
答:日子一长,玉姐同两个早来的姐姐贻青,贻红非常要好。贻青,贻红慢慢将这里的肮脏事儿,一件件,一桩桩讲给他听。她才知道,干爹得了一笔钱,就把她卖了。后来她亲眼看到,来了个什么大官老爷,叫她去弹琵琶,贻青,贻红姐姐唱曲儿,跳舞儿,唱到半夜里,她回来了,两个姐姐留下了,说是老爷陪夜。原来,这是个...

关于陶喆的苏三说
答:苏三说,大概讲的是一个有著前世女子。当她开始相信前世的时候,试图找到一个心理医生说。那个医生在MV中就是陶喆。当他为女子催眠的时候,他们瞬间进入了前世。所以可以算是时空交错的恋情。和人鬼情未了,有相近的感情经历。跨越时间和空间,交错的情感路线。所以在感情描述上,用了人鬼情未了男主角的...

苏三说这首歌什么意思
答:《苏三起解》是一部关于江湖、关于女人、关于社会的电视剧,讲述了明代奇女子苏三传奇经历,将一个弱女子与男人间的纠结较量、人性善恶明显地表现出来,通过苏三的传奇故事,表现得通透明晰,很好地展示了深厚的中国文化。

陶喆的《苏三说》很耐听,讲的是什么故事呢?
答:苏三起解 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 苏三,原名周玉洁,明代山西大同府周家庄人。五岁时父母双亡,后被拐卖到北京苏淮妓院,遂改姓为苏,其时妓院...

苏三说主要唱的是什么样的一个故事
答:她到妓院前已有二妓,故取名三儿,“玉堂春”是她的花名。官宦子弟王景隆冶游相遇苏三,一见钟情,过从甚密。苏三要王景隆发奋上进,誓言不再从人。王景隆离京归里,虽对苏三不能释然,但奋志读书,二次进京应试,考中第八名进土。在王景隆返家之际,苏三被鸨儿以一千二百两银子的身价,卖给山西洪洞...

请问苏三是谁?有个戏剧叫什么来着?说什么故事的
答:京剧和许多地方戏曲又编为《苏三起解》、《玉堂春》等广为演出。苏三也是当代作家和学者的名字。 1. 玉堂春因话本和戏剧闻名的苏三,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而苏三蒙难,逢夫遇救的故事,也确实发生在山西洪洞县。直到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洪洞县司法科还保存着苏三的案卷。苏三,原名周玉洁...

陶喆的歌曲《susan说》中的susan是什么意思?
答:susan说这首歌是根据苏三起解写的吧。susan应该就是苏三的意思。来自百度百科:陶喆借用了古代典故。典故来自中国戏曲《苏三起解》。原戏曲唱词是这样的: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未曾开言我心好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 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 言说苏三遭冤案,今日起解...

周杰伦2007新专辑到底是什么?
答:《无影灯》曲:周杰伦 词:郑中庸——讲述了一个间谍最后在无影灯下露出原型的故事。很感人。《恍惚》曲:周杰伦 词:方文山——穿越时空的爱恋。两人相遇,却恍若梦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很像陶喆《Susan说》MV中刻画的风格。《绿野仙踪》曲:周杰伦 词:方文山——有点童真,和《麦芽糖》很像,...

周杰伦的下一个专辑叫什么,有什么歌?
答:《无影灯》曲:周杰伦 词:郑中庸——讲述了一个间谍最后在无影灯下露出原型的故事。很感人。《恍惚》曲:周杰伦 词:方文山——穿越时空的爱恋。两人相遇,却恍若梦中,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很像陶喆《Susan说》MV中刻画的风格。《奖杯》曲:周杰伦 词:周杰伦.方文山——周杰伦既《千山万水》之后的又...

现代歌曲与京剧结合的流行音乐有哪些
答:4、《说唱脸谱》《说唱脸谱》是一首京剧与流行音乐相结合的戏歌,借鉴京剧唱腔和旋律,将我国的传统戏曲元素巧妙地融入到歌曲之中,使整首歌听起来琅琅上口,亦歌亦戏。这首歌由作词家阎肃作词,作曲家姚明作曲,并由青年歌手谢津演唱,流传甚广,深受人们喜爱。5、《在梅边》《在梅边》是王力宏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