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公式怎么能正确运用? 如何正确运用物理公式

作者&投稿:赖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物理公式在解题中的应用

内容摘要:物理计算和物理实验的设计一直是困扰中学生的一个拌脚石,也使我们很多学生“知难而退”,那么如何克服这样的困难就是我们教师要研究的课题,应用公式从未知量出发,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思路,是作者的一点心得。本文从物理公式在物理计算和物理实验的分析和计算两个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

关键词:物理公式  物理计算   物理实验   应用

“物理计算并不难,只要找到合适的公式,正确的代入数据,或根据公式去寻找已知条件,你总可以得出答案。”这是我上高中时物理老师给我们上第一节课时讲的一句话,这句话给我的启发很深,因此整个高中阶段本人也一直坚持这样做了,实践证明这个思路很清晰。现在本人就学习和教学中如何应用物理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作一简单论述。

解物理题的难点主要是物理计算和物理实验的设计,而这两种类型题的分析和解答都离不开物理公式。

首先,在物理计算和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公式非常重要。

物理学中计算题和实验题的分析是比较难的,找不到合适的公式是第一个障碍,要做好这一点,必需对学习的每个物理量都很熟练,并能熟练的说出计算这个量的相关公式。

比如,求电阻的公式,除了用R=U/I外,还要知道可以用:P=I2R、P=U2/R、W=I2Rt、W=U2t/R、Q=I2Rt、Q=U2t/R、R=R1+R2、R=R1R2/(R1+R2)等公式求出R。只有对公式熟悉,才能在使用时得心应手。

其次,在计算题中利用公式找到正确思路是解物理问题的关键。

物理计算是要形成正确清晰的物理图像,也就是以物理概念为基石,认真分析题中所涉及的物理对象,现象和所进行的物理过程,分析它所处的状态和条件,在头脑中形成清晰的物理图像,而利用公式的目的就是让这个分析过程有一个目标。逐级利用公式去分析涉及的物理量,直到实现我们的目标——求出未知量。

一、 对容易题型,只要准确确定公式,就能容易得出结果。

比如在已知时间、路程求速度,已知质量、体积求密度或者是已知压力、受力面积求压强等问题中,只要找到相应的公式,将已知数据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二、 对较难题型,需要作进一步计算,才能找到求未知量的条件的。

1、这类问题中,一种是能找到公式,但在应用公式时却没有直接的数据让你代入,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就有点困难了。但只要我们抓住公式,把公式中没有现成数据的量作为未知量再进一步求解,仍然可以把问题化解掉。

例如:一艘轮船在水下6m深处破了一个面积为20cm的小洞,要堵住这个洞,堵塞物需要受水的压力为多大?

首先我们得确定公式:求力可以用P=F/S变形公式F=PS求得,而这时的P在题目中并非已知,因此得进一步计算压强P,因为是在水下,故可以P=ρgh求得压强,然后再用F=PS求得压力。

2、另一种是有已知量,也能用公式计算出所求的量,但求出的量并不是未知量,因此这类问题学生很容易出错。

例如一列长200m的火车,以4m/s的速度全部通过一个隧道,历时240s,则此隧道的长是多少?

从题中看是求路程的,已知了速度和时间,可以由S=vt求出,但求出的结果却并不是我们要的隧道长。因为火车全部通过隧道时火车长是不能忽略的,求出的S中不仅有隧道长也包含火车长,还得由S隧道=S-S火车求得隧道长。

即S=vt=4m/s×240s=960m

   S隧道=S-S火车¬=960m-200m=760m。

隧道实际长是760m而非960m。

3、综合性较强的问题中要多次甚至要反复使用公式,才能求出我们要的结果。这对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有一定难度,但只要找准思路,多次应用公式把一个个未知量解出来,最终是可以求出题目中要求的未知量的。

例如: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且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处于中点C,当开关S闭合时,电压表V1的示数为6V,电压表V2示数为4V,小灯泡L正常发光,它消耗的电功率为1W,求

(1) 小灯泡的电阻值;

(2) 滑动变阻器的总阻值;

(3) 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移到A端时,小灯泡L仍然发光,它消耗的实际功率为多大?

分析:(1)欲求小灯泡的电阻值,可由P=U2/R的变形公式R=U2/P求得。这一问还是比较容易的。即:

R=U2/P=(4V)2/1W=16Ω

(2)欲求滑动变阻器的阻值可先求其接入电路一半时的阻值,由R=UBC/I知,还要求出滑动变阻器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它的电流。这里的电压UBC可以用U1和U2的值求得,而电流I可以利用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原理,由电灯的电流I=U/R求得。

即:UBC=U1-U2=6V-4V=2V

    I=U2/R=4V/16Ω=0.25A

    RBC=UBC/I=2V/0.25A=8Ω

(3)求小灯泡的实际功率可以用P=UI和P=U2/R、P=I2R求得,而这里用P=I2R最合适,因为总电压已知,总电阻可以由R总=R灯+R滑求出,而灯泡的电阻也已求出,故用公式P=I2R最简单。以下再按上一步分析的思路求解。

利用公式计算就是从未知量出发,找出能求未知量的公式,如果是有多个公式,则根据已知条件决定选用一个最简单、最容易求解的公式。如果所选公式中也不是每个量都是已知的,则再利用相应的公式和已知条件去求出这个量,代入到未知量的公式中求出结果。只要明确这样的思路,任何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第三,在实验中应用公式为设计提供思路。

物理实验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运用仪器、设备,使物理现象反复再现,从而有目的的观测研究的一种方法,物理实验考查则是让学生在学习的基础上能自己利用仪器实现这种有目的的再现。物理实验考查中,尤其是考查间接测量的实验中,许多同学在设计实验时不知道要用哪个仪器,测什么量。其实我们只要根据待测量的物理量的相关公式,就可以知道要测哪些物理量,然后利用相应量的关系,寻找实验仪器,将相关量测出即可求出待测量了。

1、简单实验中,从实验要测量的量中就可以确定选用仪器和实验步骤的,直接根据公式中涉及的量去测量即可。

   比如:在测量物质密度,物体的平均速度,未知电阻值的阻值等实验中,只要我们根据这些量涉及的公式ρ=m/V、v=s/t、R=U/I即可知道要测量哪些量,用什么仪器,怎么样安排步骤。

    2、较难的实验中可能一下子找不到仪器,或者不知道怎么安排步骤,但抓住相关公式却是重要的。一步不能测出的,可以象计算题中那样,考虑间接测出相关量。

比如:给你一个电源,两只电压表,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一个开关,若干导线,如何测一个求未知电阻的阻值?

分析:要测电阻,基本方法是伏安法测电阻,利用R=U/I测出U和I即可求出电阻。但这里只有测量电压的电压表,却没有测量电流的电流表,所以我们得考虑用间接方法测通过电阻的电流,这里就得用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的原理,通过串联一个已知阻值的电阻R0,测出通过它的电流,来间接测量通过未知电阻RX的电流,此时I=U0/R0,那么只要测出R0两端电压即可,而已知器材中还有一只电压表是可以测电压的。

物理实验的设计主要是要有一个模型(如上题中的伏安法测电阻),然后利用公式去推导相关待测量,直到可以利用所给器材去测量,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总之,利用物理公式分析和解决问题是解物理问题的一条捷径,从未知到已知,逐步使问题的答案明朗化。教给学生使用公式是,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是我们每个教师的基本职责,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各位同仁带来一点启发。



1、要理解了才能正确使用。
2、要全面掌握知识之间的联系,才能主动使用。

首先你要弄明白物理公式的物理意义,适用的情景,才能正确适用

对公式的了解首先要很清晰,适用于怎样的情况下,然后在联系的过程中,加强巩固和使用,熟能生巧。

物理公式_怎么才能很好的运用初中物理的公式呢?~

1.理解物理规律和物理公式间的联系,例如“成正比”代表相乘关系,“成反比”代表写在分母上的相除关系,要熟练掌握。
2.理解公式涉及哪些物理量,这些物理量的物理意义、字母表示和单位等,还要清楚这些物理量的变化情况通常对应于题目中什么样的文字表述,比如走下坡路意味着v增大,温度升高意味着t增大,灯泡变亮意味着P增大,漂浮和悬浮都意味着G=F浮等等。
3.要注意一些所谓是物体本身属性的那些物理量在什么情况下会变化,什么情况下不变,根据这个来弄清楚运用公式时保持不变的量是哪个,剩下的那些变量之间就有如物理公式所表示的函数关系了。也就是熟练掌握物理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是什么。例如密度是物质的属性,移动、受力、切割、变形时不变,但温度改变时密度就会变化;再比如电阻,一般不变,但涉及潮湿、熔融、拉伸、折叠、温度改变时也会发生变化的。
4.公式不要死记死用,也就是不要认为第6章比热容和热量公式就只有在给出质量、温度差、比热容的时候才去应用,而是要注意公式之间的联系。通常不同的公式中如果含有相同的物理量字母,那么这个物理量就有可能成为综合考查的联系点。
5.运用数学知识如比例、分式运算、代入法等掌握公式的不同变形形式和多个公式的相关联系。同时一定要注意变形公式和公式本身是否有适用条件上的限制。
6.注意物理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和转移现象,通常每一次转化和转移都对应有一次或一次以上的公式运用,掌握各种能量形式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能量观点分析问题。
7.做一定量的习题,把上面所说的要求融会贯通。
掌握上面这些手段,你就会发现公式虽多,但常常互相联系,多运用物理理解和数学知识,其实你只要记住一小部分最基本的公式都可以了。

1、先读题,看提到哪个物理量,与哪条公式最接近就用哪条公式
2、找出与公式中对应的物理量,单位也要化对,
3、代入公式,计算,答
4、初学者,有些老师要求分“已知,求,解,答”四步写。
请点击采纳,不明可追问

我背了许多物理公式,但不知怎么运用,怎么办
答:不论是物理还是其他科目,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活学活用。所谓“活”,就是在理解的前提下去解释现象和回答问题,越能解释现象和回答问题,就说明理解的准确性和知识应用的灵活性。那么,怎样能提高这种能力呢?我认为:①要认真听讲,准确理解,善于听去别人的看法和建议(那怕是错的),同时能提出自己...

...想物理很差,想跟大家请教物理基本的公式应该怎么掌握?孩子总是把公...
答:那么关于公式的记忆,最好的办法就是运用,讲完知识能够接着跟上相应的习题的练习,学校里讲课需要照顾大部分同学的进度,所以习题的练习可能不是很多,更多的是在课下,而且一开始没有人进行提点,卡住了后面便不会了,所以就导致公式记忆不全,也不晓得怎么做题。而在一对一的课堂上,老师可以一...

初中物理公式怎么才能很好的运用
答:要根据题目的,题目说到什么,脑海中要马上反应出关于那个的公式,活学活用

物理中计算电功率的三个公式分别运用在什么情况下??
答:P=UI用在知道或已测出用电器的电压和电流时使用,P=U^2 / R用在知道或已测出该用电器电压和电阻时使用,P= I^2R 用在知道或已经测出通过该用电器的电流和改用电器的电阻时使用。还有电功率分额定电功率和实际电功率。如果是额定的可以直接用铭牌给的信息计算就可以,实际的要测量。P=UI适用于...

如何提高对数学定理公式的理解运用能力?
答:不少学生反映,老师讲的定理、公式似乎听懂了,也初步理解了数学中定理、公式内容,甚至还能背出来,但是怎样运用定理,公式去解答有关问题,总认为有些茫然,思路不广,把握不大。究其原因在于我们平时教学中对定理、公式要求死记硬背的多真正理解的少,盲目生搬硬套的多。灵活运用能力培养不够。

初中生不能熟练运用物理公式的原因有哪些?
答:初中生不能熟练运用物理公式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缺乏基础知识:物理公式是建立在一定的数学和物理基础上的,如果学生对这些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就很难理解和运用物理公式。例如,如果学生对速度、加速度等基本概念理解不清楚,就很难理解和运用相关的物理公式。2.缺乏实践操作:物理公式往往需要通过实验...

...就是公式不懂得运用,请问该怎么办?还有怎样才能学好物理?
答:首先是仔细理解公式的原理和应用条件,其次是在做例题时仔细分析题目给的条件,这些条件往往是根据公式的应用条件变化而来。做例题对于理科科目都很重要,但不在多而在精。

数理化基本都是公式内容,该如何掌握其精髓呢?
答:数理化相关的公式,以及好多公式定理需要我们掌握。我们在初中一定要打好基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记住公式的内容,其次就是能把公式准确地运用到题目中,熟悉题目,掌握技巧。最后,就是要多见识题型。到了高中,接触的数理化公式会更多了,难度也会增加。这时怎么办呢?最先做的事情就是首要记住这些公式...

高中物理公式总结归纳
答:假设推理法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针对研究对象,根据物理过程,灵活运用规律,大胆假设,突破思维方法上的局限性,使问题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二、物理怎么能考80分 其实物理没基础不重要,重要是是要掌握思路,懂得学习方法,只有知道物理到底该怎么学以后才能真正提高分数,否则一味做题或者是看答案,根本就无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