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竹属是什么? 毛竹属于什么植物

作者&投稿:厉独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朱政德,赵奇僧)

学名:Phyllostachys Sieb.et Zucc.。小至大型竹类。地下茎单轴型。秆直立,分枝节间一侧扁平,具明显的沟槽,贯穿整个节间。每节分枝2。笋期早春至初夏。秆箨革质,早落,具斑点或无,箨叶通常披针形,外翻。叶片较小,小横脉明显。复穗状花序或密集成头状,由多数假小穗组成,生于枝顶或小枝上部叶腋,外被叶状或佛焰苞状苞片;假小穗具2~6小花;外稃先端锐尖;内桴先端2裂,背部具2脊;鳞被3,形小;雄蕊3,花丝细长;雌蕊花柱细长,柱头3裂,羽毛状。颖果针状。

本属约50种,绝大多数产于中国。日本、苏联及北美、西欧各国广为引种栽培。毛竹属竹种常组成大面积竹林,为中国竹林经营的主要对象。其中有些竹种耐寒性较强,适应性广,为黄河流域地区发展竹林生产的主要引种对象。

①毛竹(Ph.pubescens Mazel ex H.de Lehaie)秆高达20米,径达16厘米或更粗,基部节间甚短,新秆密被细柔毛和白粉,分枝以下秆环不明显。秆箨褐紫色,密被棕褐色刺毛和深褐色斑点,箨耳小,缝毛发达。枝叶二列状排列,叶片小,长4~11厘米。毛竹是中国最重要的材用和笋用竹种,北自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西部及南部、江苏南部,南至广东、广西中部,东起台湾,西至四川中部、云南东北部均有分布,其中浙江、福建、江西、湖南为主要产区。多分布于海拔1000米以下的山地,组成单纯林或与松、杉、阔叶树混生。要求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尤其是水分条件直接影响笋及幼秆居间分生组织的细胞分裂,春旱严重地区不宜栽植毛竹。对土壤要求较高,在砂岩、页岩、石英岩、花岗岩等母岩发育的肥沃厚层酸性土上生长良好,过于干燥的石砾地、盐碱地和低洼积水的地方则生长不良。毛竹竹材韧性强,纹理通直,坚硬光滑,篾性好,可作竹桥、竹屋柱梁、胶合竹板、变性竹材、农具、家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工艺美术品等用。竹材纤维长度2000微米,为优良造纸原料。笋味鲜美,尤以冬笋为佳,鲜食或制成笋干、玉兰片和罐头。花毛竹,为毛竹的自然变型,竹秆和竹鞭黄色,具绿色纵条纹,散生毛竹林中,移栽后性状稳定。龙鳞竹,竹秆节间极度缩短,肿胀,交错成斜面,各地毛竹林偶有发现,实为毛竹的畸形变态,性状极不稳定,移栽后常恢复正常。假毛竹,形态近似毛竹,秆箨具稀疏细斑,叶片较大,篾性优良,供制作竹器家具、农具用或劈篾编织。

②桂竹(Ph.bambusoides Sieb.et Zucc.)又称斑竹、刚竹、金竹。秆高15米,径可达14~16厘米。产于中国黄河以南各省(区),为毛竹属中分布最广的一种。适应性广,能耐-18℃低温,多生于山坡下部及平原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竹秆粗大通直,材质坚韧,篾性良好,供建筑、家具、柄才等用。桂竹已引种到许多国家,18世纪引入日本栽培,现成为该国的最主要竹种。

③淡竹(Ph.glauca McCl.)又称青竹。秆高可达18米,径可达9厘米;新秆密被雾状白粉。产于中国江苏、河南、山东、陕西、安徽、浙江。耐寒性较强,-18℃低温亦能正常生长,并耐一定的干旱瘠薄和轻度盐碱土。竹秆细长、竹材韧性强,可作农具柄、椽篱、晒竿或棚架等用。篾性优良,供编织各种农具、用具或帘席,为中国重要的篾用竹种。笋味鲜美,供鲜食。浙江淡竹,秆高达11米,径5厘米;箨环有白色细毛。产中国浙江、安徽、江苏、河南、贵州,已引种至朝鲜、美国。竹材顺向抗压和抗拉强度大于淡竹,可做各种柄材或伞骨。篾性好,宜编织各种竹器。笋供食用。为浙皖山区重要的经济竹种。

④人面竹(Ph.aurea Carr.ex A.et C.Riv.)秆高5~8米,近基部或中部以下数节常畸形缩短,节间肿胀,节有时斜歪。中国长江流域以南各地都有分布,生于海拔700米以下山地,各地园林广为栽培。日本、美国、苏联、欧洲及拉丁美洲各国引种栽培。适应性广,耐寒性较强。通常栽培供观赏,竹杆可作手杖、钓鱼竿或制作小型工艺品等。

⑤刚竹[Ph.viridis(Young)McCl.]秆高10~15米,径4~10厘米。产中国浙江、江苏、安徽,河南、山东、陕西、北京均有栽培。美国也有引种。多生于平原、河滩及低山丘陵。适应性强,稍耐盐碱,在pH8.5左右的碱土和含盐量0.1%的盐土上均能生长。竹材坚硬,多整材使用,供作各种柄材或小型建筑等用。篾性差,不宜劈篾编织。笋味略涩,经水漂后可食。黄皮刚竹,为刚竹的一个变型。金黄色,节间常有绿色纵条纹,叶片常有淡黄色条纹。分布同刚竹。为观赏竹种。

⑥台湾桂竹(Ph.makinoi Hayata)杆高达20米,径8厘米。产于中国江苏、浙江、福建、台湾、安徽、河南、陕西南部、四川、贵州、云南及西藏南部。竹材坚韧,节间长,易劈篾,篾性甚佳,冲击强度大于淡竹和浙江淡竹,为优良篾用竹材,编织的竹器结实耐用。也可整秆用作柄材或晒竿。笋味苦,不食用。

⑦黄槽竹(Ph.aureosulcata McCl.)秆高6米。本种1907年从中国浙江余杭塘栖引入美国栽培,现美国栽培较普遍。金镶玉竹是黄槽竹的自然变型,与其不同在于竹秆金黄色,沟槽绿色。产于中国江苏北部云台山,山东南部,山西:北京、南京、杭州等地有栽培。竹秆色彩鲜艳,为优美的观赏竹种,可供庭园绿化之用。

⑧沙竹(Ph.propinqua McCl.)秆高10米,径约5厘米。产于中国河南南部、湖北、安徽、浙江、贵州、广西。用途同浙江淡竹。

⑨早竹(Ph.praecox C.D.Chu et C.S.Chao)产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尤以浙江杭(州)嘉(兴)湖(州)地区及江苏南部栽培普遍。早竹为平原竹种,多栽于农村房前屋后、地边岸旁,喜湿润肥沃疏松土壤。发笋早,持续时间长,产量高,笋味鲜美,为江浙一带最重要的笋用竹种。

⑩乌哺鸡竹(Ph.vivax McCl.)产于中国浙江、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多生于平原,栽于房前屋后。发笋力强,成林快,笋味鲜美,为江浙一带重要的笋用竹种。笋期短,发笋集中,故名哺鸡竹。

?白哺鸡竹(Ph.dulcis McCl.)为平原竹种。中国浙江杭州及附近农村普遍栽培,多栽于房前屋后。笋味鲜美,为当地栽培的重要笋用竹种,产量次于旱竹。

?红哺鸡竹(Ph.iridescens Yao et C.Y.Chen)产中国浙江、江苏平原和低山地区,房前屋后也有栽植。笋味鲜美,为优良的笋用竹种。竹秆大者可作撑篙,小者用作柄材,也可劈篾编织。

?紫竹〔Ph.nigra(Lodd.)Munro〕秆高3~6米,径2~4厘米。新秆绿色,密被细柔毛和白粉,箨环有毛,秋后渐变为紫黑色。中国黄河流域以南各地广为栽培,北京栽培能安全越冬。日本、朝鲜、印度及欧美各国均有引种栽培。竹秆供制手杖、伞柄、小型竹器家具、乐器和工艺美术品等用。毛金竹为紫竹的变种,秆较紫竹粗大,老秆灰绿色或灰白色。中国长江流域各省均有分布,西至贵州、四川、西藏及甘肃南部。较耐干旱。竹秆坚硬,韧性强,大者径达7~8厘米,可作撑篙或建筑材料,小者可作农具柄、晒竿。也可劈篾编织。



毛竹也叫楠竹、江南竹、孟宗竹。
原产中国,是中国栽培面积最大、经济价值最高的竹种。竹秆高10~15m,横径10~15cm。在江南于3月下旬开始产春笋,盛期在4月,可持续到5月上旬。春笋初为圆锥形,笋壳(箨鞘)底色淡黄,有淡紫褐色小斑点,密被淡棕色毛,单个重1~2kg。品质最好。笋体露出土面后,笋壳色泽转变成底色褐紫,有黑褐色大斑块及斑点;壳表面密被棕色小刺毛,通常称为“毛笋”。这时笋体呈长圆锥形到圆柱形,单个重2~3kg,大的5kg以上。冬笋笋壳淡黄,被浅棕色毛,笋体略呈纺锤形,单个重250~750g,质嫩,味极鲜美。鞭笋笋壳淡黄,被浅棕色毛,笋体细长,顶端尖锐,单个重100~200g。冬笋和春笋鲜品以及由春笋制成的玉兰片、清汁笋、罐头笋、干菜笋等除供国内消费外,还可出口外销。

毛竹的介绍:

毛竹也叫做南竹、茅竹,属于常绿乔木状的竹类植物,高度甚至可以达到20m,而直径则可以达到20cm,叶片很薄,且小,呈披针形,4月为其笋期,5月~8月开花。

毛竹是栽培历史悠久的竹子,经济价值高,用途广,种植面积大。竹竿可做建筑材料,衣架,桶,工艺品等,竹枝可做扫帚,嫩竹还是造纸的好材料。毛竹叶翠,四季常青,秀丽挺拔,经霜不凋,雅俗共赏。自古以来常置于庭园曲径、池畔、溪涧、山坡、石迹、天井、景门,以及室内盆栽观赏。常与松、梅共植,被誉为“岁寒三友”。毛竹种子发芽率很高,管理粗放,适应地区广泛,在许多地方种植毛竹是农业致富,荒山造林,防止水土流失的好项目。



竹子是什么属的?~

禾本科 竹亚科 竹属

竹为高大、生长迅速的禾草类植物,茎为木质。分布于热带、亚热带至暖温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也最多。竹枝杆挺拔,修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中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中国古今文人墨客,嗜竹咏竹者众多。
竹的种类很多,合计种、变种、变型、栽培品种计500余种,大多可供庭院观赏,著名品种有:楠竹、凤尾竹、小琴丝竹、佛肚竹、大佛肚竹、寒竹、湘妃竹、冷箭竹、大箭竹、唐竹、泰竹、大泰竹、孝顺竹、粉单竹、牛耳竹、方竹、四川方竹、龙拐竹、车筒竹、青皮竹、粉单竹、短穗竹、黄竹、花秆黄竹、巨龙竹、拐棍竹、光巨竹、阔叶箬竹、水银竹、人面竹、毛竹、花毛竹、花竹、紫竹、斑竹、龟甲竹、淡竹、刚竹、苦竹、金竹、龟纹竹、银链竹、玉边竹、茶秆竹、矢竹、泡竹、罗汉竹、苗子竹、鹅毛竹、刺竹、菲黄竹、华箬竹、墨竹等。
竹子是森林资源之一。全世界竹类植物约有70多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在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少数竹类分布在温带和寒带。竹子是常绿(少数竹种在旱季落叶)浅根性植物,对水热条件要求高,而且非常敏感,地球表面的水热分布支配着竹子的地理分布。东南亚位于热带和南亚热带,又受太平洋和印度洋季风汇集的影响,雨量充沛,热量稳定,是竹子生长理想的生态环境,也是世界竹子分布的中心。竹子常和其他树种一起组成混交林,而且处于主林层之下,过去很少受人重视。当上层林木砍伐后,竹子以生长快、繁殖力强的特点很快恢复成次生竹林。竹子用途不断扩大,经济价值高,人们植竹造林,形成人工林。次生竹林和人工竹林,又以它强大的地下茎向四周蔓延扩大。因此,近几十年来,地球表面森林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1988年以来,热带森林平均每年消失 2,425万hm2,每分钟消失46.14hm2),而竹林面积却日益扩大。目前全世界竹林面积约2,200万hm2。世界的竹子地理分布可分为3大竹区,即亚太竹区、美洲竹区和非洲竹区,有些学者还单列“欧洲、北美引种区”。
花期不固定,一般相隔甚长(数年、数十年乃至百年以上),某些种终生只有一次开花期,花期常可延续数月之久。竹类花序有两种基本类型,一为有如普通禾草那样,植株上的具花部分(在禾本科中,习惯上以小穗为一单位)可形成各种式样的花序,它们的发育是一次性完成的,术语上称为单次发生花序(semelauctantinflorescence),其着生部位都是在植株营养体某些部分最上方的一片营养叶[称旗叶(flag leaf或uppermost leaf)]之上,花序轴及其分枝(包括小穗柄)均常实心,即内部结构上下均匀一致,分枝处(包括小穗柄着生处)无明显的节,偶可有小形的鳞片状苞片,其腋内无芽,仅在枝腋有时可具枕瘤(tubereule),在竹类中称为真花(genuineinflorescence),以便与另一类型即假花序(false inflorescence)相对应;后一类型的基本结构是假小穗(pseudospikelet),它是l枚小穗顶生于极为短缩的小枝上所形成,而此小枝除其基部之内侧照例有1片先出叶外,其上方的叶器官均减退呈颖状或外稃状的苞片,且连同顶生的小穗 在外观上混为一体而类似“小穗”,但此实为一复合性的构造物,其下方属于小枝的部分之苞片腋内常有小枝芽[此时该苞片称具芽苞片(bud-subtending bract)],如果此腋芽发育,则可成长为次生假小穗,后者的腋芽也有可能发育成另一再生的假小穗,如此重复,最后可形成一团假小穗丛,这是由各级假小穗依次发育生长而成的,故称此假小穗丛为续次发生(interauctant inflorescence),它们着生在营养枝甚至在主竿的各节以 形成穗状、圆锥状或球形的头状等式样的花枝,惟其主轴及分枝均并不特化,仍与营养 枝无异,还是有着明显的节和中空的节间,因此也有人常将此花枝误称为“花序”。小穗含1至多朵小花;颖l至数片或可无颖,有时将颖及小穗下部的不孕小花之外稃合称为 过渡颖(transitional glumes),惟不孕外稃之内常含不同程度退化的花器官而可与真正的颖有所区别;外稃具(3)5脉乃至多脉,先端无芒或有小尖头,罕可具l短直芒如刺,而 从不为膝曲芒;内稃具2脉或更多脉,背部具2脊或呈圆弧形而无脊,先端有时可分裂或下凹;鳞被多为3片,稀可无或多至6片,甚至更多片;雄蕊(2)3—6,稀可为多数(例如我国不产的群蕊竹属Ochlandra Thwait.)花丝彼此分离或有部分的连合,甚至相 互连成管状或片状而成为单体雄蕊(monadelphous stamen);雌蕊1,花柱l-3,柱头(1)2—3稀或更多,子房卵圆形、长椭圆形或近于球形,有时基部干缩而作具柄状。果 实有各种类型,颖果较常见,易与稃片相分离,果皮干燥或新鲜时稀可肉质,有时为硕大型,此时则较子房原来体积增大许多倍(例如梨竹属Melocanna Trin.),种脐线形,几与果实同长,胚小,多为F+PP型或略变为其他类型,胚乳多为单粒淀粉质(梨竹属等 可无胚乳)。染色体基数X=12。

毛竹是世界上生长速度最快的植物,45天的时间,就能长高到二十多米。前5年,毛竹丝毫不长,到了第6年雨季到来的时候,它可以每天6英尺的速度向上急窜15天左右,最后大约可以长到90英尺高,并成为竹林中的身高冠军。

“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
答:竹子,又名竹属于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在热带、亚热带地区,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种类很多,有的低矮似草,有的高如大树,生长迅速,是世界上长得最快的植物。通常通过地下匍匐的根茎成片生长,也可以通过开花结籽繁衍,种子被称为竹米。有些种类的竹笋可以食用。竹枝杆挺拔...

竹子为什么是草而不是树,为何能长那么高?
答:全世界的竹子种类很多,有70余属,1200多种,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在东亚、东南亚和印度洋及太平洋岛屿上分布最集中,竹子并非都像树木一般高大,有的竹子低矮跟普通的草一样,最矮小的只有10至15厘米高,一般的草比它还高,最高大的竹种则高达40米以上,看上去完全是参天大树了。竹笋钻...

竹是什么植物?
答:竹子属禾本科多年生常绿植物,与稻、稗等同属一科。一般的植物仅在茎干顶稍有一个生长点,而竹子每个竹节的顶梢均有一个生长点,所以“雨后春笋”,一夜之间能长出1米左右。东南亚地区的竹子甚至一星期能长10余米,其长势之迅猛,称植物界的冠军。另外因竹子是多年生植物,而非一年生,故其茎干高大而...

“竹子”属于哪一类植物?
答:2. 美洲竹区:至南纬47°的阿根廷南部,北至北纬40°的美国东部,共有18个属,270多种。3. 非洲竹区:该区竹子分布范围较小,南起南纬22°的莫桑比克南部,北至北纬16°的苏丹东部。在这范围内,由非洲西海岸的塞内加尔南部,几内亚、利比利亚,象牙海岸南部、加纳南部、尼日尼亚、喀麦隆、卢旺达、布隆迪...

竹子属什么?
答:竹子,学名 Bambusoideae(Bambusaceae),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化植物。竹枝杆挺拔,修长,亭亭玉立,婀娜多姿,四季青翠,凌霜傲雨,倍受我国人民喜爱,有“梅兰竹菊”四君子之一,“梅松竹”岁寒三友之一等美称。竹是多年生木质化植物,具地上茎(竹杆)和地下茎(竹鞭)。竹杆常为圆筒形,极少为四角形,...

竹子究竟是什么类别的植物,是一种树木还是草?
答:自古以来,竹子都是高风亮节的代表之一,竹子的种类也比较多,大家也喜欢将大片的竹子称为“竹林”,这样的惯性思维,让大家觉得竹子是树。竹子的特征(空心,一节一节的)说明了它属禾本科多年生木质常绿植物,它是草;虽然长得高大、挺拔,但是它没有年轮,不是树;竹子长势迅猛异常,只能...

有关竹子的详细资料
答:最高的竹在斯里兰卡的贝拉迪尼亚植物园里,有几株竹子其高度达30-35米,即为龙竹。在分类学上这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牡竹属。该属约30种以上,均为乔木状竹类,一般高24-30米,幼时常被白色蜡粉,地下走茎(竹鞭)粗短,杆丛生,竹梢常下垂。节间深绿或灰绿色,长约40厘米,直径20-25厘米,锯下一节就能制成一个不算...

竹子是属于树木还是草呢,为什么?
答:木本植物与草本植物之间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们的茎结构,通常来说木本植物在生长的过程中,每经过一年,在茎干的横截面就能够看到一圈同心轮纹,而这个轮纹也被我们称之为“年轮”。而在锯断竹子之后却空空如也,这也就是为什么竹子会被称之为草而不是树木了。对于草本植物来说,它们的茎...

竹子属于什么科类植物
答:竹子是一种高大、直立、多节的草本植物。竹子属于禾本科、竹亚科、竹族,是一种特殊的草本植物,与象草、小麦、稻谷等属于同一类。竹子具有较快的生长速度,一些品种甚至可以在一夜之间长高几英尺。竹子有许多用途,它们既可以作为建筑材料和家具,也可以制成笛子、编织品和纸张等。竹子是由粗壮的根茎和...

竹子是草还是树?
答:竹子是草,竹子是多年生禾本科竹亚科植物。禾本科是被子植物的一科,多数为草本植物,所以竹子是草。竹子是全世界生长最快的植物,在由竹笋发育成竹子的过程中,一个昼夜,即可以长高达1.5米。恢复一棵60英尺高的树需要60年,而一棵60英尺的竹子只需59天即可再生。竹子生长快,生长量大,对水肥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