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作者&投稿:化利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斯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贡献主要是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嬴政称皇帝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禁绝百家学说,加强对全国百姓的思想统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些政策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制度让我们至今都受其便利。当时的李斯已经位极人臣,成为秦国丞相,并且功勋卓著,但他为何最终没有斗过小小的中车府令赵高呢?

国史君(国史通论)认为,赵高的胜利,在于他敢用阴谋并且先发制人;李斯的失败,在于他看重私利而后知后觉。赵高对李斯展开的攻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重大事件中:

沙丘政变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在第五次巡游时病逝于沙丘平台,当时他已经写好了留给公子扶苏的遗言:“以兵属蒙恬,与丧会咸阳而葬”,但是中车府令(掌管皇帝乘舆的官职)赵高却因担心自己的富贵即生命安全(他与蒙毅有仇)而扣留了遗诏,并鼓动秦二世积极争取皇位。

秦二世同意之后,赵高又开始怂恿丞相李斯,因为“不与丞相谋,恐事不能成”。对于赵高的游说,李斯一开始是严厉拒绝的,他说:“安得亡国之言!此非人臣所当议也!”而赵高却指出,秦国向来都不会让位高权重的大臣安享晚年,并且公子扶苏所亲信的人乃是蒙恬和蒙毅而不是李斯,扶苏一旦即位,恐怕李斯性命不保。在赵高的强烈攻势之下,李斯最终妥协,与赵高共同拥立公子胡亥为帝,是为秦二世。

陈胜起义

在秦二世即位之后不久,陈胜吴广等人便在大泽乡宣布起义,谁也没有想到起义的形势发展得这么快。而陈胜起义之处离三川守的属地非常近,三川守李由正是李斯的儿子!所以“使者覆案三川相属,诮让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对于崇尚连坐之法的秦国来说,李由和李斯自然对国内爆发起义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此时“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欲求容”,向来能谋善断的李斯,此时却因为顾忌自己的利益而开始向秦二世阿谀奉承。从他的这种表现来看,赵高就已经胜利了。所以,赵高在此时上言:“今陛下已立为帝,而丞相贵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且陛下不问臣,臣不敢言。丞相长男李由为三川守,楚盗陈胜等皆丞相傍县之子,以故楚盗公行,过三川,城守不肯击。高闻其文书相往来,未得其审,故未敢以闻。且丞相居外,权重于陛下。”很明显,赵高再一次先发制人了——他一方面控告李斯有裂土封王的欲望,并且在宫外的权利已经超越皇帝。另一方面,他说对于天下的动乱,李斯责无旁贷。听了赵高的控诉之后,“二世以为然”,在第二次角逐中,李斯又失败了,随着这次失败,李斯失去了秦二世对他的信任。

李斯之死

在李斯失去秦二世的信任之后,朝廷之事“皆决于赵高”,而赵高为了彻底掌控最高权利,决定对李斯下杀手。他继续使用奸计,让秦二世从不信任李斯转变为厌恶李斯。与此同时,赵高使出最后的杀手锏——污蔑李斯要篡位!李斯也曾经在秦二世面前指责赵高奸臣误国,但是赵高早就已经先发制人了,秦二世早就不相信李斯的话了。赵高对秦二世说:“丞相所患者独高,高已死,丞相即欲为田常所为”。田常就是策划“田氏代齐”的主要角色,经过他的折腾,齐国君主从姓姜变为姓田。赵高指出,李斯现在就是想除掉自己,然后就要让秦国改名换姓!

“于是二世曰:‘其以李斯属郎中令!’”李斯最终下狱了,他再怎么伸冤,得到的回应都是“囚安得上书!”在李斯死后,秦二世还高兴地说:“微赵君,几为丞相所卖”。不知李斯临终之时是否在回想自己与赵高的三次交手,如果上天在给他一次机会,不知他是否会放弃一己私利,以天下为重。



答: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他才华横溢,具有读书人具有的一切,而赵高是小人,爱耍阴谋诡计,有深得当时皇帝的宠信,自然是赢不了的。

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是因为他遇到了明君。然而当他遇到赵高的时候,却被对方的阴谋算计,让当权者对他失去了信任。

李斯确实才华出众,但他犯了读书人的大忌就是太过自大太过自傲,而赵高却是一个无耻小人做事根本没有底线,并且又深得秦二世的重用所以在这场较量当中李斯是根本没有任何胜算的。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与赵高三次交手无一获胜那是因为赵高用的都是阴谋鬼计,而李期却用的是阳谋,他蓄谋深算,而且李期也遇到了明君。

~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答:李斯对整个中国历史的贡献主要是在秦始皇吞并六国之后,在李斯的建议下,秦王嬴政称皇帝并建立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废除分封制,施行郡县制;禁绝百家学说,加强对全国百姓的思想统治;车同轨、书同文,统一度量衡等等,这些政策对中国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以至于有些制度让我们至今都受其便利。当时的李斯已经...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答:私以为李斯败给赵高的原因就是因为李斯从来没有将宦官赵高放在眼里,而赵高早早就将李斯视为眼中钉,时时想要取而代之。另外秦始皇特别信任李斯,到死都没有怀疑过他的忠诚,顶多觉得他行事高调了一些。因此到了秦二世手下,李斯没有积极去和上级维护关系,任由赵高在秦二世面前诋毁,最后只得含冤而死。...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全输?
答:李斯三次和赵高交手都是以失败告终,主要就是以下几个原因。第1个原因赵高过于的狡猾和狠辣,正所谓明枪易躲暗箭难防,李斯在这种小手段上面斗不过赵高。第2个原因李斯太过于注重权力的得失,这就容易暴露他的自己的弱点,使得自己很容易陷入权力的陷阱之中。第3个原因自身性格的特点,李斯在性格上有点...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答:两原因:一、李斯善用阳谋,赵高擅长阴谋。二、秦始皇就李斯的靠山,但赵高的靠山是胡亥,秦始皇去世,自然赵高胜。李斯最后的失败就是自找的,他太相信自己,又太小看赵高,自持身份有别于赵高,所以在跟赵高过招的时候,作为君子的李斯就比不上作为真小人的赵高。公元前210年,就是秦始皇37年的时候,...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
答:主要是这两个原因:第一个是因为李斯自身是个文臣,他用的是阳谋,所以就会输给用阴谋的赵高。第二个原因就是,李斯的靠山是秦始皇,赵高的背后是胡亥,秦始皇去世以后,李斯自然赢不了赵高。其实,李斯最后的失败就是自找的,他太相信自己,又太小看赵高,所以导致最后结局凄惨。李斯乃是文臣出身,...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为何与赵高三次交手,却无一获胜?
答:李斯和赵高的交手主要有三次。而赵高可以说是步步为营,把李斯逼上绝路。当时的胡亥继位以后,不理朝政,每天想着就是在后宫厮混,而这个也正是赵高所期望的,这样就可以大权在握。但是陈胜吴广起义,赵高却将军情隐瞒下来,趁着胡亥在厮混时,让李斯去告诉胡亥。当时李斯是丞相,赵高找到李斯说,你作为...

李斯与赵高三次交手,怎么都失败了?
答:但是,在秦始皇去世以后,宦官赵高得到秦二世胡亥的重用,而李斯却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排挤,最后,硬生生地被赵高诬陷为谋反,在咸阳市当众被腰斩,五首分离,诛灭了三族。那么,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的男人,位极人臣,却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何无一获胜?本篇文章,就让我们走进李斯,看看发生在他身上...

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为何与赵高交手三次无一次获胜?
答:赵高,嬴姓,赵氏。秦朝二世皇帝时丞相,任中车府令,兼行符玺令事,“管事二十余年”。他在任职期间独揽大权,结党营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设计害死李斯,继之为秦朝丞相。李斯被称为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为何与赵高交手三次无一次获胜?其原因与其李斯走的自然是阳道,赵...

李斯被称千古一相,位极人臣,与赵高三次交手为什么无一获胜?
答:李斯曾与赵高三次交手。第一次:秦始皇意外死亡,手握大权的斯被宦官蛊惑发动“沙丘之变”,逼死蒙恬、扶苏,他们合谋篡改秦始皇的传位诏书,废扶苏,该立胡亥为新帝,称为秦二世。可是却忽略了胡亥继位,他远没有赵高亲近。第二次:胡亥称帝后,只顾享乐,赵高每次都趁胡亥享乐之际安排李斯...

千古一相李斯,和赵高交手三次,为何全都败了?
答:宦官祸乱朝政的典型便是赵高,赵高原先是秦朝宦官,精通律法,又管理朝政,到后期更是权倾朝野,难道整个朝廷没有人可以抑制他吗?当然不是,当时的李斯便有能力和赵高分庭抗礼,更被后世称为千古第一相,但最后李斯还是输给了赵高,这是为何?李斯是一位政治家,有着大才能,他的行为举措有着法家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