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大革命概况 欧洲大革命时期的概况

作者&投稿:诸树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又称“大革命”。是1924年至1927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合作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   革命统一战线建立以后,全国的革命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工农运动迅速发展;以五卅运动为核心的反帝国运动日益高涨;经过两次东征,广东革命根据地得到巩固;而这一时期,在帝国主义的指使下,各派军阀之间混战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强烈反对。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与国民党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方针。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参加与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召开了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随后,创办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经过1925年两次东征,统一和巩固了广东革命根据地,恢复和发展了工农运动。所有这些,都为北伐战争作了准备。
出兵北伐
  1926年2月,中国共产党向全国人民明确提出了出兵北伐推翻军阀统治的政治主张。1926年5月,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一部和第四军叶挺独立团等作为先头部队,先行出兵湖南,援助正被吴佩孚部击败而退守湘南衡阳的第八军唐生智部。7月1日,正是国民政府成立一周年,广东国民政府发出《北伐宣言》,确定战略部署为“先定三湘,规复武汉,进而与我友军会师,以期统一中国,复兴民族。”7月6日,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在广州成立。7月9日国民革命军的8个军约10万人,兵分三路,从广东正式出师北伐。各军军长为:一军何应钦,二军谭延闿,三军朱培德,四军李济深,五军李福林,六军程潜,七军李宗仁,八军唐生智。此外,还有由8艘军舰组成的海军和拥有3架飞机的空军。共产党员李富春、朱克靖、廖乾吾、林伯渠分别担任2、3、4、6军的党代表。参加北伐军各级负责工作的共产党员还有陈毅、陈赓、蒋先云、张际春、包惠僧、叶挺、周士第等。7月12日至18日,共产党为了讨论党在北伐战争中的方针政策问题,在上海召开了4届中央第3次执行委员会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第五次对于时局的主张》,号召全国民众积极推动和响应北伐,迅速扩大民众运动,巩固革命的联合战线,推翻国内军阀与打倒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打击的对象是占据中国广大地区、受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吴佩孚、张作霖和孙传芳。西路进攻吴佩孚,四军七军和八军气势如虹,8月9日克湘乡,10日得湘潭,击败叶开鑫后,八军李品仙第三师在11日胜利进入长沙;8月22日,占领岳州;随后又攻克汀泗桥、贺胜桥,击溃吴佩孚的主力,直指武汉;9月6日、7日第8军主力占领了汉阳、汉口;10月10日,第4军主力和第8军一部攻克已被围困月余的武昌。至此,两湖战事,大体结束。“先定三湘,规复武汉”已经实现。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在湖南和湖北战场一些关键性的战役,如汀泗桥、贺胜桥和武昌战役中英勇搏杀,建立了重大功勋,因此,独立团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4军被誉为“铁军”,而第7军则被称为“钢军”。接下来枪口对准了孙传芳。对于进攻江西的部署是,123军为右翼,由蒋介石亲自指挥(蒋为北伐总司令):二军由赣南的吉安北进,三军由萍乡出高安,一军一师和六军为中路,程潜指挥,出修水,武宁,直指德安。七军为左翼,李宗仁任指挥,沿长江南岸东进,直捣九江孙的司令部。9月6日北伐军先发制人,攻下萍乡,控制赣南。19日程潜六军和一军王柏龄师乘南昌没有主力,在市民学生的帮助下,轻易攻入南昌。孙传芳大部队迅速反扑,北伐军无法抵抗,溃不成军。蒋介石得知南昌情况后,驻进高安,亲自指挥南昌方面战事。10月12日,又几批北伐部队入赣,经过近一个月的调兵遣将,北伐各路大军云集南浔一线,并于11月1日在南昌,南浔铁路一带发动猛烈进攻,7日再得南昌。孙传芳逃入南京,北伐军又取江西。经过修整,扩编,北伐军再成三路,何应钦统领东路,在东路福建战场,原来留驻粤闽边境的第1军两个师也乘势向福建发动进攻,于12月4日进占福州。又北上攻入浙江,3月18日,得杭州。北伐军一路势如破竹,3月23日攻克南京。冯玉祥领导的国民军也在苏联顾问团和共产党员刘伯坚、邓小平等的帮助下,于1926年9月17日在五原誓师,绕道甘肃东进,参加北伐。北伐军在不到9个月的时间里,打垮了吴佩孚,消灭了孙传芳主力,进占到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部分地区,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反动统治。由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以两湖为中心的全国工农运动亦迅猛发展,有力地支援了北伐战争。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北伐军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就从珠江流域打到长江流域,直指黄河流域。北伐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有力的推动了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反革命政变的爆发
  革命势力的猛烈发展,直接威胁到帝国主义的在华利益。1927年3月,帝国主义借口外国领事和外侨生命财产受到损害,命令它们在下关的军舰对南京市内的北伐军和市民开炮轰击,制造了中国军民死伤2000余人的南京惨案。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同帝国主义和中国资产阶级右翼勾结起来,加紧反革命阴谋活动。4月12日,蒋介石公开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即“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蒋介石叛变后,4月15日,李济琛、钱大钧、古应芬在广州发动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以汪精卫为首的武汉政府也加紧反革命活动。6月10日,汪精卫和冯玉祥在郑州举行会议,策划反共。19日,冯玉祥又和蒋介石在徐州会谈,达成反共、反苏、宁汉合作等协议。这时,中国共产党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在党的领导机关中占了统治地位,他们放弃革命领导权,压制工农运动,对国民党右派反革命活动采取妥协退让政策,拒绝党内的一切正确意见,对国民党不但不加戒备,反而还命令武汉工人纠察队将武器交给汪精卫的武汉政府。7月15日,汪精卫召开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扩大会议,公开宣布与共产党决裂。随即对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实行大屠杀,还提出了“宁可枉杀千人,不可使一人漏网”的血腥口号。大批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遭到杀害(“七·一五”反革命政变)。至此,蒋汪反革命合流,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遭到失败,第一次国共合作也破裂了。

国民大革命发生时间为1924到1927,是国共第一次合作,又称国内第一次战争时期,讨伐对象为军阀和帝国主义。北伐战争是国民大革命的主要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孙中山没有参加此次战争他在北上途中于1924年病逝,有些题目会说是孙中山领导的,那是错误的。国民大革命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为标志。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分别制造了四一一政变和七一五政变,为国民革命失败标志。因为参加阶级是空前的,是名副其实的人民大革命,所以叫国民大革命。

欧洲大革命时期的概况~

  欧洲1848年革命
  1848欧洲革命,是指反对君主政体的一系列共和派的叛乱。1848年1月革命运动首先在西西里岛掀起,然后扩展到法国、德国和意大利诸国,以及奥地利帝国。法国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第二共和,确定了普选权。在中欧,则出现自由政治改革和民族统一之类的运动。然而,军队仍忠于王室,君主不久即重建其政权,废除大部分承诺的改革。叛乱最后都以失败告终,自由主义者自此觉醒。
  发生于欧洲的1848年革命,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这次战争的重大意义是一场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
  基本简介编辑
  欧洲1848年革命European Revolution of 18481848年革命发生于欧洲,是平民与贵族间的抗争,主要是欧洲平民与自由主义学者对抗君权独裁的武装革命。首先发起地点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一般说来,此次革命虽造成各国君主与贵族体制动荡,但是所有革命行动均以失败收场。但是这次革命却间接导致德国及意大利统一运动。

  欧洲1848年革命
  这次革命是欧洲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必然结果。当时一方面是工业革命正在扩展,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欧洲已经开始进入大工业生产阶段;各国工业资产阶级经济力量得到加强,而政治上多数国家的工业资产阶级仍处于无权的地位或初掌政权;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在欧洲不断高涨。另一方面是欧洲大部分国家还处在封建统治之下,或受到其他民族的压迫;少数国家虽然也建立了资产阶级政权,但封建残余仍然阻碍着资本主义的发展;维也纳会议在欧洲所确立的反动封建体系也还存在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这样革命就无法避免了。

  历史背景

  十九世纪中期,欧洲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压迫民族与被压迫民族之间的矛盾日趋尖锐,当时的欧洲犹如一堆干柴,任何一点儿火种都会燃起熊熊烈火。1845年至1846年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847年又爆发了全欧洲性的经济危机,这一切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1848年至1849年,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和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爆发了资产阶级民主、民族革命。
  在法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于1830年被推翻,建立了金融贵族的统治,史称七月王朝。金融贵族在政治上、经济上反对任何民主改革,奉行极端保守的政策,这不仅使广大劳动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且也严重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1847年夏,资产阶级以宴会为名,举行全国性的集会,鼓吹革命,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1848年2月22日,巴黎爆发革命。2月23日,革命者同前来镇压革命的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街垒战,工人、市民和学生唱着《马赛曲》,高呼“革命万岁”、“共和国万岁”,冲进波旁宫,取得胜利。起义者反对保留君主制,宣布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并驱散了立法会议。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半身铜像被推翻,国王的宝座等被焚烧,在革命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王及其家族被迫逃往英国。这场革命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更深刻、更广泛的革命,但是二月革命胜利果实却被资产阶级窃取。在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中,不仅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重要的职位也都由资产阶级担任。
  

欧洲大革命这个词实在是模糊,不知道你指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1848年欧洲革命还是1918年欧洲革命?
法国大革命时期,随着法国的扩张战争,许多欧洲国家都被动地推翻了王室建立了附属于法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另一些国家如普鲁士、奥地利等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尽管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很多政权都倒台了,但是改革的成果还是保留了相当一部分。
1848年欧洲革命以法国的二月革命为开端,波及普鲁士、奥地利以及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法国的奥尔良王朝覆灭,普奥等国也进行了改革,匈牙利一度独立,最终在沙俄的协助下,革命被各国镇压,当然,很多改革的成果也保留了下来。
1918年欧洲革命则纯粹是一战战败国在内忧外患下发生,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主要是在德国与匈牙利,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肖向荣的生平概况
答:肖向荣,1910年9月6日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石扇乡新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7岁入本村新田小学,后就读于梅州东山中学。1925年在黄埔军校校军两次东征影响下,投身革命洪流,加入“新学生社”,参加爱国学生运动。192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翌年1月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共青团兴宁县特别支部书记...

何以祥生平概况
答:1960年代,何以祥担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在“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但他坚定立场,积极抵制和斗争。1978年,他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兼上海警备区司令,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军队拨乱反正做出了贡献。1982年,他退居二线,任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直至1985年离世。1988年,他被授予一级红星功勋...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答:中国民族史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民族史研究,大体经历了两个重要理论问题的研究阶段,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中期。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今。在“文化大革命”(1966-1976)期间民族史研究处于停滞状态。新中国建立以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面落实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欧洲大革命时期的概况
答:国王路易·菲力浦的半身铜像被推翻,国王的宝座等被焚烧,在革命不断高涨的形势下,国王及其家族被迫逃往英国。这场革命是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更深刻、更广泛的革命,但是二月革命胜利果实却被资产阶级窃取。在新成立的临时政府中,不仅绝大多数是资产阶级的代表,而且重要的职位也都由资产阶级担任。

欧洲大革命时期的概况
答:欧洲大革命这个词实在是模糊,不知道你指的是法国大革命(1789)、1848年欧洲革命还是1918年欧洲革命?法国大革命时期,随着法国的扩张战争,许多欧洲国家都被动地推翻了王室建立了附属于法国的资产阶级政权,另一些国家如普鲁士、奥地利等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资产阶级性质改革,尽管在拿破仑帝国覆灭后很多政权都...

刺客信条全系列顺序是什么?
答:刺客信条全系列顺序是刺客信条,刺客信条2,刺客信条兄弟会。刺客信条启示录,刺客信条3,刺客信条4黑旗,刺客信条叛变,刺客信条大革命,刺客信条枭雄,刺客信条起源,刺客信条奥德赛。时间顺序刺客信条,刺客信条2,启示录,刺客信条4黑旗,刺客信条3,大革命,枭雄,起源,奥德赛。刺客信条概况 刺客信条是...

维吾尔族社会历史调查内容简介
答:在这一系列大规模调查的基础上,中央民委自1958年起开始编纂《中国少数民族简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简志》和《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等重要丛书,以系统记录和传播少数民族的历史与文化。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这项工作因机构调整而暂时中止。1978年,随着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的恢复,民族工作...

初中历史中有哪几次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答:(2) 朝鲜的“三一”运动:① 日本帝国主义对朝鲜的残暴殖民统治。② “三一”运动(1919年):集会—宣读《独立宣言书》—示威游行—武装起义—全国性的反日民族大起义。(3) 印度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① “阿姆利则惨案”。② 甘地倡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4) 土耳其的凯末尔革命:① 战后土耳其的形势...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帮忙填下
答:法国大革命18世纪资本主义在法国部分地区已相当发达,出现许多资本主义性质的手工工场,个别企业雇佣数千名工人并拥有先进设备。金融资本雄厚。资产阶级已成为经济上最富有的阶级,但在政治上仍处于无权地位。农村绝大部分地区保留着封建土地所有制,并实行严格的封建等级制度。由天主教教士组成的第一等级(1st Estate)和...

历史英法资产阶级革命表,帮忙填下
答:革命起因路易十六(louis ΧⅥ,1754)在路易十五当政时期(1715年-1774年),由于人民极度不满国王的统治,不断遭到各种抨击。这形成了启蒙运动,涌现出了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一大批思想开明的人物,天赋人权、君主立宪、三权分立、主权在民等思想应运而生,并且日益深入人心。在革命前,法国的居民被分成3个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