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对孩子引发羞耻心的批评,给孩子造成的伤害都有哪些?

作者&投稿:进类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最近我看到一个新闻,一个男孩子偷了家里很多钱,而且男孩子的家庭环境也不是很好。这件事情被男孩子的父母发现之后,父母狠狠地教育了男孩子一顿。

爸爸一边拉着孩子,一边用棍子打孩子,妈妈则是在一旁用手机拍摄整个打孩子的过程。妈妈一边拍着,一边说:"哼,我待会儿就把这个视频传到网上!"

听到妈妈说的话,孩子表现地很慌张,他哭着哀求:"求你了,妈,我知道错了。我保证以后再也不干这样的事情了,你不要发到网上好不好?"孩子被爸爸打得很惨,都没有反抗。听到他妈的话,孩子的情绪有些激动。

妈妈站到旁边,说:"不行,犯了错就是要惩罚的!"

事后,这对父母接受了采访,有人询问妈妈为什么要将视频发布到网上?妈妈说:"这样会让孩子感受到羞耻,以后孩子就不敢那么做了。"

孩子的"羞耻心"一直是父母经常教育的点,父母利用孩子的"羞耻心"让孩子反思自己的错误。很多父母认为,这种教育方式不错。

事实上,不仅父母喜欢运用"羞耻教育",很多老师也喜欢对学生利用"羞耻教育",比如体罚学生,用言语攻击学生。父母认为,"羞耻教育"可以警示孩子,老师认为,"羞耻教育"可以激励孩子。

所以,孩子是在一个充满羞耻感的环境中成长。教育的方式有很多种,"羞耻教育"是这么多教育方式中最不可选取的一种教育方式,父母的"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毁掉孩子。

多数父母热衷于"羞耻教育"

一般来说,父母热衷于"羞耻教育"的原因有以下3个:

  • 父母偏爱打骂教育

从古至今,打骂教育模式几乎存在于每一个家庭。有些父母虽然不会对孩子使用暴力,但是父母却会对孩子进行言语上的侮辱。虽然言语上的攻击不会让孩子受到身体上的伤害,但是也能给孩子造成心理上的伤害。

当孩子还是一个婴儿时,父母会照顾孩子。随着孩子的年纪增大,孩子从婴儿成长为一个儿童。儿童不像婴儿,孩子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识,开始学会反抗父母的意见和想法。

这时,孩子的反抗就给父母的教育带来了一点困难。打骂教育可以让孩子变得顺从。同时,经常性的打骂教育会给孩子带来羞耻感。因为孩子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尊重,如果孩子反抗,孩子即将面对的是更加严重打骂教育。

  • 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很多父母认为,"羞耻教育"能够培养孩子的羞耻心。

有时候,父母和孩子说了很多次,孩子还是犯错了。这时,打骂教育是最直接的教育手段。这种教育方式不需要父母动脑子去思考,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模式。

  • 发泄情绪的手段

孩子犯了错,父母的情绪会有波动,打骂教育实际也是发泄父母情绪的一种手段。父母对孩子实施"羞耻教育"时,由于孩子身份与体格的限制,父母是处于上风的。

其实,当父母对孩子进行"羞耻教育"时,父母也会产生不安与疑惑。所以,父母总会找一些"羞耻教育"教育出的孩子更加优秀的实例,并且告诉自己,此刻实施的"羞耻教育"是最有效的教育模式,以此来掩盖自己良心上的不安。

"羞耻教育"正在一步步地毁掉孩子

近年来,父母"羞耻教育"毁掉孩子的悲剧不断地增加。"羞耻教育"主要用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上面,当孩子的学习成绩达不到父母的期望时,父母就会严厉地苛责孩子,甚至是辱骂孩子。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遭受了羞辱,会越挫越勇。但是,与父母期待的相反,孩子的表现通常是一蹶不振。

一般来说,"羞耻教育"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三方面的伤害。

  • 击溃孩子的心理防线

父母常用的羞辱模式就是打骂教育,父母打骂的过程,会逐渐击溃孩子的心理防线。孩子本来就比较脆弱,性格比较敏感。

有时候,父母说的话只是气话,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孩子会放大父母对他的辱骂,还会将父母的辱骂放在心上。一旦孩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了,孩子的心理问题会增加。

  • 损坏孩子的自尊心

"羞耻教育"会还会损坏孩子的自尊心。每个孩子生来都有自尊心,随着年

纪的增长,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增长。有时候,孩子会防抗父母的羞耻,这也是孩子维护自己自尊心的表现。

如果父母的教育让孩子感觉到"羞耻",而且孩子的自尊心能够接受这份羞耻,那么孩子会有动力去改变自己的错误,让自己变得更好。如果孩子受到的羞耻超过了孩子自尊心所能承受的范围,那么孩子很难做出改变。

这个时候,孩子的自尊心已经被破坏了,孩子处于一种"破罐子破摔"的状态。父母的"羞耻教育"不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影响,孩子不会自尊自爱。

  • 造成孩子习得性无助

1967年,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通过一个经典实验提出了习得性无助理论。

这个实验有些残忍,他对笼子的一半通电,狗受到电击就会逃避,逃到笼子的另一边。但是,如果笼子的另一边也通上电,狗在反复逃避之后发现,无论怎么逃避都是徒劳的,就学会了停止逃避。以后再被电击时,狗不再逃避,即使另一半笼子不通电,把障碍去掉,狗宁愿被动接受电击也还是不逃避。

这种陷入了无助情绪,停止逃避的行为是后天习得的,所以叫习得性无助。

在现实情况中,孩子就像实验中的"狗",父母就像实验中的"实验人员",父母的"羞耻教育"就像试验中的"通电行为"。父母的"羞耻教育"不容许孩子出现一丝防抗,慢慢地,孩子会对心里的羞耻习以为常。

"习得性无助"对孩子有着很多不良的影响,孩子无力防抗,最终只能放弃。未来,孩子不敢面对风险,不敢去面对有挑战性的事物。固步自封的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创造性,孩子也将不能够胜任一些高端职位。



自卑和内向,长期父母对孩子的批判,会制使孩子的自尊心受损,对自身不自信,在人际交往方面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孩子的内心受挫,而且心灵会变脆弱,会觉得自己很没用,从而引发自卑感。作为父母,批评孩子也要用正当的语言和较文明的行为,千万不能脾气一上来,就什么话都拿来骂孩子,要考虑一下后果。

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家长这样教育会导致孩子产生自卑感,总是认为自己没有自尊。孩子的世界比较单纯,家长给他灌输一些不好的价值观,那在今后的生活当中他就会以这种价值观一直走下去。

~

新西兰父母“育儿先育己”
答:2、我和老公自己学习了“建立预算”,更好的知道我们自己能有多少钱来支配孩子们的玩具,哪些钱需要去投资。3、在家庭方面全家人就用一辆车。这一点对中国人来说真的很难吧。毕竟在国内家里每人一台车已经成为习惯。还有就是“羞耻心”,我们克服了多少次开这种小车时候的羞耻心已经记不清了。我老公...

熊孩子电梯里小便,被贴监控截图教育,家长: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谁的错...
答:小区其他住户有些偏向家长,觉得“整个小区知道这件事会很丢脸”,物业应处理得更好。但是网友却持相反观点:“孩子看着也不小了,贴出来才担心心理阴影,做坏事的时候怎么没有羞耻心呢!”其实,熊孩子在公众场合做出不文明行为的事情现在也经常能看到,不少这样的“丑事”也会在网上被人们批评和传播,...

我该如何给孩子进行性教育?
答:但是儿童对性别差异的认识更加深刻及稳定,虽然性器官还没有发育,却会对自己的性器官开始好奇,有的甚至会玩弄性器官。因此这个时期父母除了要继续强化孩子的自身性别观念外,还要有意识的通过孩子自己的身体、绘本或者动画片等形式,让孩子正确的认识自己及异性的性器官,消除他们的好奇心和羞耻心,让其...

“河东狮吼”式的教育,毁掉了多少孩子
答:吼叫成了习惯,也不见得是他犯了什么错才吼他,孩子心里会觉得很不平衡,但是他又不敢跟你反抗,不敢吱声。 长大一些,孩子就开始反抗,不愿跟你交流,有什么事也不愿跟你倾诉,孩子你就会向着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与你的距离越来越远。 6、丧失羞耻心 经常被吼的孩子,在学校也会不受老师的管束,老师说什么,他们根...

父母不会爱,孩子被伤害 | 陈鹤琴带你学《家庭教育》
答:这时被她唠叨的孩子不以为然,并不会因为妈妈的唠叨而感到心情不好,反而一副无所谓的样子。 这时这位孩子其实已经丢掉了最基本的羞耻心。 深究原因就是这位妈妈总是喜欢在人很多的场合对孩子絮絮叨叨,没有尊重孩子的自尊心。 在公共场合,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我们可以晚上回家把孩子抱到怀里,轻轻的告诉孩子犯了什么错...

“妈妈,请给我留点面子。”
答:“大人总是理所当然地认为,小孩子还不具备羞耻心的认知能力,所以不会觉得没面子。 但实际上,小孩跟大人一样,非常爱护自己的面子,当他觉得丢脸时,心中所感到的耻辱远远超过大人的想象力。” 郑渊洁曾经说过: 想要摧毁一个孩子,就当众出他的丑,当着外人的面损他、贬他,让他无地自容。 闺蜜小程曾跟我说...

如何给孩子做性教育
答:在成长的过程中,孩子需要学习并适应不同发展时期的生理和心理转变。现实生活中,当孩子问及有关“性”的问题时,很多家长并不是不愿意谈,而是不知道该如何跟孩子谈。所以,在家庭性教育方面,作为伴随子女成长的核心人物,家长根据孩子的成长阶段确立相应的学习目标、给予适当和持续的辅导十分必要。那么,...

爸妈想激励孩子,打击式鼓励会不会适得其反?
答:这些孩子长大后会怎样?有的会因为父母的残忍而心生憎恨,不惜跟父母缠斗、抗争。但是更多的孩子,只会变得怯懦。他们日复一日,带着沉甸甸的羞耻心,活在他们内心的困境里。比如下面我要分享的两个真实案例。小小是我认识的一个女性朋友。长得很好看的那种。在这个看脸的时代,总觉得她生下来就拿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