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原本属于吴语地区,为何后来成为了北方官话区?

作者&投稿:谢旭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在江苏生活久了就会发现,从北到南江苏人原来说着不一样的方言,比如徐州、连云港赣榆一带说中原官话,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南通、盐城、泰州以及连云港等片区说江淮官话,而南方的苏锡常的大部分地区则说吴语。我们都知道,南京、镇江基本上属于江南地带,理应也说吴语,为何江淮话占据上风,并成为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呢?其实,这是有深刻的历史根源的。

江苏方言分布

历史上,南京本属吴地。公元前495年,吴王夫差就在南京朝天宫后山设冶城,铸造兵器。后来屡次更迭变迁,直至公元229年,东吴孙权在此建都。这个时期的南京本土语言为初步汉化的中古吴语,人们所讲的是地地道道的吴语。

但是到了晋朝,尤其是永嘉之乱、五胡乱华后,一切发生了改变。

五胡乱华示意图

西晋中后期,朝廷腐败,国内发生八王之乱,加之当时连年天灾,汉化匈奴人刘聪伺机攻破洛阳,俘虏晋怀帝,并杀太子司马诠、宗室、官员及士兵百姓三万余人,并挖掘陵墓和焚毁宫殿,史称“永嘉之乱”。永嘉之乱后,北方五胡民族相继建国,而原来的中原汉人尤其是西晋汉族衣冠仕族臣民纷纷南渡,晋朝统治者在南京(当时是建康)建立东晋,史称“衣冠南渡”。何为衣冠?在古代衣冠就是文明的象征,衣冠南渡意指中原文明的南迁。

这种文明不仅包括服饰,也包括语言。永嘉之乱后,中原人仕带来了洛阳雅言,此后南京一带吴语迅速衰微,于是结合着洛阳雅言和吴语的金陵雅音开始形成,南京也逐渐脱离了吴语。

隋文帝杨坚

南朝至隋时期,金陵雅音步入辉煌期,南朝宋、齐、梁、陈等政权相继承袭了这一语言,并在政治上和文化上的极为推崇。此时的金陵雅音更接近于正统中华文化。隋朝统一中国后,隋文帝谴人编写的官方韵书,就是融合当时洛阳、建康(南京)的读音。唐朝至元时期,南京政治地位一降再降,影响力大不如以前,但几经调整的金陵雅音仍为中国官方语言。

然而,金陵世音的重大改变却发生在明朝。朱元璋定都南京后,先后征谴20万淮人定居南京,这个南京的本地语言带来了另一股血液。后来,明政权又陆续从其他地方征调或强制迁来大量人口,到永乐年间,居住在南京的40多万居民中几乎一半以上都是外地人。在这一过程中,由金陵雅音演化而来的南京话与部分江淮话逐步融合,明政权以融合之后的南京音为基础音系确立标准国语,这就是通行中国直至近代的南京官话。近代之后,历经清中后期休整以及民国初年的复兴,南京方言逐步形成了我们今日所听到的南京话。

明代繁华的南京城

值得注意的是,语言的划分界限是不十分明显的,在江苏江淮官话与吴语交界大体以长江为界,但并不完全磁依长江。不仅如此,我们说南京人都说江淮话也不十分确切,比如南京下辖的高淳,溧水一部分地区,还是讲吴语的。地方性语言本无优劣之分,语言演变的背后即是民族的融合的缩影,也是一本厚重的历史。



南京成为江淮官话区是西晋永嘉南渡造成的,南京在西晋永嘉之乱前属于吴语地区。西晋永嘉之乱,衣冠南渡的北方移民九十多万,经过几代人的更替,南京从一个吴语地区逐渐变成现在的江淮官话地区。值得注意的是,现在的南京溧水区仍然是吴语地区,溧水区除市区外有百分之七十地区操吴语,还有南京高淳区也是吴语地区。

因为南京曾经做过国都,定都的时候,就让它成为了北方方言通行。

在江苏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您会发现从北到南的江苏人讲不同的方言,如徐州,连云港,赣榆,南京,镇江,扬州,淮安,南通,盐城的中原普通话,台州和连云港等地都使用江淮普通话,而南部苏州,吴和Chang的大多数地区都使用吴语。众所周知,南京和镇江基本上属于长江以南,他们也应该说吴语。为什么江淮话占上风,成为人们的日常交流语言?实际上,这具有深厚的历史根源。

明朝之前南京语言基本以吴语为主,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南京作为首都,有40多万人口,朱元璋不放心就从老家迁过来大量人口。命令迁出20万人口去云南守卫边防,同时从安徽迁来20多万讲江淮话的人,从此,南京口语由吴语转为安徽口音为主。

2024到南京旅游自由行,教你如何省钱玩苏杭!~

方言起源什么时候
答:京、河北省北部、内蒙古赤峰市;东北官话分布在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北部、内蒙 古东北部。 西周分封燕国之前,北京居民操阿尔泰语系蒙古语组东胡语支。后来由于黄帝的进入、黄 帝之后分封于蓟(今北京宣武区广安门),北京开始操天水的陇中方言(黄帝语言);特 别是西周建立后,分封宗室于燕(今北京房山区琉璃河),燕...

为什么江浙沪吴语区普遍那么发达?
答:宋朝后北方不太安定,江浙一带就成为了中央政府主要的财政来源地。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又让丝织业进一步发展,而且那个时候的江南的扬州南京苏州都属于一等一的大城市,江浙地区对于中央政府财政的意义越来越大,其中苏州府在明末时期缴纳的贡税高居全国第一,超过第二名松江府将近三倍。后来近代上海...

吴语太湖片的代表方言(县级市与县)
答:《慈溪县志》对吴方言在慈溪市的源流与分布有专门的记载:吴方言有5个次方言,慈溪方言属吴方言太湖片。吴方言太湖片又分6个小片,慈溪处古越州与古明州交会之区,慈溪方言占2个小片:东部观海卫及以东原慈北、镇北部分,古属明州(宁波府),为吴语区太湖片甬江小片;桥头及以西原姚北部分,古属越州(会稽府),属...

普通话的由来50字
答:普通话的由来 :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苏州为什么叫苏州,苏啥意思
答:苏州话以软糯著称,所谓吴侬软语(侬作人解)就是由此而来。昆曲和评弹都使用苏州话,并流行于整个吴语太湖片。现代新派苏州话有28个声母,43个韵母,7个声调,这个声韵调系统也是吴语的一般情况。 而老派的苏州话则具有27个声母,49个韵母,7调。苏州郊区很多都保留了翘舌音声母,故部分地区具有33个声母。 苏州话是吴...

为何杭州方言与周边吴语格格不入?
答:看这张地图,杭州小片四周包围着临绍吴语等小片区,似是其中一个小小的孤岛。杭州十区中滨江、萧山、富阳属于临绍小片,余杭、临安则属于苕溪小片,古话常说“十里不同音”,在这里被完美地演绎。 杭州方言为什么单独成为吴语小片,第一大原因与杭州古都的称谓有关。没错,说的就是赵构。金军入侵后,他逃难到临安定...

吴语太湖片的代表方言(地级市以上)
答:人口来源多方化是造成上海话语音简化并成为各地吴语“最大公约数”和代表音的原因之一。上海话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结构都十分易于其他吴语使用者理解。所以上海话有成为吴语起码是北吴语地区的通用语的基础和趋势,曾经在80年代前成为长三角地区通用语。由于推广普通话,上海话在吴语区的影响力有所降低。上海...

苏北是哪里?
答:苏北即江苏北部地区的简称,位于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是中国沿海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苏北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苏北平原,临海控湖,经济繁荣,交通发达,文化昌盛。苏北地区的地势总体上极为低平,为坦荡的平原,同时京杭运河沿扬州、淮安和徐州向山东延伸;苏北地区拥有众多湖泊,包括骆马湖、...

京片子,成都话,粤语,闽南语,吴语 哪种方言最好听
答:第三,闽南语:这种方言听起来富有戏剧感,仿佛置身于一部精彩的闽南剧中,那种独特的语调和表达方式,让人印象深刻。第四,京片子,尤其是老北京的方言,听起来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每一个字都仿佛在诉说着过往的故事,京片子以其独特的魅力,让人沉醉其中。第五,吴语(以温州话为例):我接触过的...

汉语的语言分类
答: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语种代号标准ISO639-3把汉语分为9种一级方言:闽方言(cdo)、晋方言(cjy)、官话方言(cmn)、徽方言(czh)、赣方言(gan)、客家方言(hak)、湘方言(hsn)、吴方言(wuu)、粤方言(yue)。1、闽方言(cdo)闽方言是以地域划分的语言称谓,并非语言学分类,实际上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