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的时候,无论南北方都会贴春联,这个习俗是怎么来的?

作者&投稿:闻蝶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为隆重的节日之一。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节,也被认为是我国传统节日中的“百节之首”,大江南北,人们会用很多方式欢度这一佳节,很多习俗都成为了春节的标配,比如一顿年夜饭,不知融聚了多少国人的情感。

但有一个春节习俗,不分东西、不论南北,已经成为一个约定成俗的传统,那就是贴春联。每当春节将近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大门两边以及门楹上贴上崭新的春联。春联,一般选用质地上好的红纸,裁剪成比例适合的长条状,左右两条,门楹一条,共三条。

裁剪好的红纸,上面会用毛笔字书写春联,鲜艳稳重的毛笔字,对仗工整的上下联,吉祥美好的寓意,表达人们对新春佳节的喜悦之情和对新年的美好愿望。

说到春联,红纸黑字的春联并不是它的最初形式。至少在宋代人们还把春联叫作“桃符”,王安石的这首家喻户晓的《元日》,写的就是北宋时代人们花都春节的情景,元日,就是农历正月初一。

《元日》诗中“总把新桃换旧符”一句,其实就是指新桃符和旧桃符。在春节的时候,人们往门上贴桃符有什么寓意呢?其实古人在门上贴桃符的习俗由来已久,这是一个非常美好的传说,根据南北朝文人宗懔的《荆楚岁时记》中的记载,桃符的由来是这样的:

相传有一个叫作“鬼蜮”的地方,有一座桃都山,山上有一棵树冠达三千里的大桃树,桃树上住着一只金鸡,每日太阳出来的时候,金鸡就会啼鸣。

夜晚游荡的鬼魂必须在鸡鸣前赶回鬼蜮,鬼蜮的大门站着两个神人,叫神荼和郁垒。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坏事,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就能立即发现并将之捉住,所有的鬼魂都非常惧怕神荼和郁垒这两位大神。

于是老百姓就用桃木板刻成神荼和郁垒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驱邪避害。据《淮南子》中的记载,“桃符”是用一寸宽、七八寸长的桃木板做的。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和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同样可以驱邪避害。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也是一个美丽的神话传说。

这种刻有神荼和郁垒名字的桃木板就被人们称作桃符,每年过春节前,人们便将上一年放在门口的旧桃符取下来,重新再刻画一个新桃放到门上,每年更换一次,人们认为这种除旧布新、吐故纳新的形式有着非常好的寓意,可以新的一年迎来一个好的兆头。

时光流转,人们的审美也发生了变化,人们觉得只有神荼和郁垒这两个形象点缀的桃符有点单调,就又在上面尝试刻画一些有着很好寓意的文字,这样的桃符得到了人们的喜欢

在时光流逝中,民间的题桃符也逐渐进入了文人士大夫的视野。五代时期,“题桃符”的形式又为之一新,这时候的题桃符更多了一些文化内涵,文人们会将带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一些寓意性的文字题写在桃符上。《宋史·蜀世家》中就记载了在桃符上题诗的事情。

每岁除,命学士为词,题桃符,置寝门左右。末年,学士辛寅逊撰词,昶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

五代后蜀孟昶在桃符上题写的“新年纳余庆,喜节号长春”也被认为是最早的一副春联。

贴桃符后来逐渐演变为贴春联,到了宋代,桃符已经演变成春联的形式了,只不过名字还是叫“桃符”,所以说桃符就是春联最初的样子了。

关于这一点,在很多宋代的诗词作品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如陆游《己未新岁》诗中的“桃符带草写,椒酒过花斟”;南宋薛嵎《新年换桃符》诗中的“桃符频换句难新,休对春风诉旧贫”‘’南宋赵师侠《鹧鸪天》一词中的“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由此可见,在宋代,春节帖桃符的习俗已经具有了文化层面的内涵,成为文学中作品中经常出现的意象之一。而王安石的“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更是形象地说明了宋代人们过春节时,家家户户贴桃符(春联),喜迎新年的节日喜庆气氛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宋代之后,贴春联开始盛行,而且“春联”这一词语也是在明朝出现的。据史书记载,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每逢春节。他不仅自己写春联,还鼓励大臣们书写,春节写春联、贴春联的习俗迅速在民间风行起来。

清代,这一文化传统得到了延续,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楹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古人为祛邪降福,每年都要在桃木制成的桃符上刻上咒语,这桃符就是春联。到了明代,朱元璋大力提倡写春联,传旨要求公卿士庶之家,过新年时都要写一副春联贴在门上,贴春联自此推广开来

这个习俗应该就是从古代来的,而且这个习俗也是表达了人们对美好追求,也表达了人们的美好愿望,是以辞旧迎新的吉祥语为主题的。

是因为通过这样的方式就可以迎接新的一年,然后也可以辞旧迎新,红红火火的也可以获得一个好兆头。

~

为什么中国的百姓对贴春联一直情有独钟呢?
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是什么?
答:关于春联最早起源于桃符,据《后汉书·礼仪志》记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等到五代十国的时候,才开始有在桃符上写联语的习惯,这就是所谓的春联。在古代贴春联有一个专业的名词,那就是封印。所谓的封印指的就...

南方和北方在过年的时候,都有哪些不同的习俗?
答:过年习俗其实不仅南北方各不相同,即便是北方的不同省份,在一些细节上也会各有特色,同样的道理,南方各地也是以当地习俗为主,只不过很多传统风俗习惯如今都已经淡忘,民谣中的很多特色鲜明的地方习俗也就越来越少见。虽然每个地方在过年期间都有不同习俗,但归根结底春节是个阖家团圆的节日,无论习俗...

北方人和南方人过春节有什么不同?
答:其实说到过年的习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的特色。我还想到小的时候,家里人过年包饺子会扔一个到房顶上,再埋一个在土地里,寓意让皇天后土保佑新的一年吉祥如意。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国的地大物博也使得南北方过年习俗存在差异。虽然方式不同,但大家追求的目的不过就是过年的年味儿,就是阖家团圆的...

过年的风俗有什么
答:扫尘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守岁"也有着辞旧迎新,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的寓意。现在过年,家家户户的门上都要贴上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为节日增加...

春节有哪些习俗?
答:1.2.4.贴春联、守岁 时间:2023年1月21日(大年三十)。 大年三十,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 1.2.5.放鞭炮、拜年...

春节的习俗
答:贴春联也叫贴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年夜饭之后,除了年幼的孩子外,全家人开始守岁,共同辞旧迎新。在晋代就有除夕守岁习俗,南北朝时已很普遍,进入隋唐后守岁很盛行,宋代沿袭唐风更盛。另外,汉...

贴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答:但是无论看到什么类型春联,或者是贴在哪里,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因此,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驱邪保平安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所以在古时候,古人贴春联是...

过春节的时候家家要贴春联,求教春联的来历。。。
答: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南北方春节习俗的差异300字左右
答:贴春联。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